2022成考(专升本)-政治(专升本)考试题库套卷50(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11988609 上传时间:2023-12-2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2.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成考(专升本)-政治(专升本)考试题库套卷50(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2成考(专升本)-政治(专升本)考试题库套卷50(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2成考(专升本)-政治(专升本)考试题库套卷50(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2成考(专升本)-政治(专升本)考试题库套卷50(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2成考(专升本)-政治(专升本)考试题库套卷50(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成考(专升本)-政治(专升本)考试题库套卷50(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成考(专升本)-政治(专升本)考试题库套卷50(含答案解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成考(专升本)-政治(专升本)考试题库(含答案解析)1. 问答题:简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辩证关系。答案: 本题解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1)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基础和前提。(2)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智力支持和政治保证。(3)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目的和归宿。(4)三者统一于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2、进程中。2. 问答题:“一国两制”在哪些方面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答案: 本题解析:(1)“一国两制”构想依据的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即实事求是。正如邓小平所说,“一国两制”的提出,要归功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用毛泽东的话来讲就是实事求是,这个构想是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来的。港、澳、台地区长期与祖国分离,当地人民生活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并习惯资本主义的生活方式。这些历史造成的事实是在解决港、澳、台问题时必须充分考虑到的。在这种情况下,只能实事求是地寻求解决港、澳、台问题的途径,做到使各方面都能接受。用“一国两制”方式而不是用社会主义的方法来解决,既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

3、利,也充分照顾到港、澳、台地区的历史和现实情况,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2)“一国两制”构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在一个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内部,只能存在一种社会制度及其相应的政权组织形式,而不允许另一种社会制度及其组织形式存在。而按照“一国两制”构想,在一个统一的主权国家内允许有两个不同性质的社会制度长期并存;社会主义国家既可以为作为国家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也允许和保护一定地区范围内存在的资本主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国家学说的重要发展。正如邓小平所说:“以社会主义制度为主体的国家包含不同的制度,马克思没有讲过这个问题,我们大胆地提了

4、,如果不这样设想,绝对不可能统一。” (3)“一国两制”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灵活运用和发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准则。“一国两制”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运用于处理一个国家内部实行不同制度地区之间的关系,因此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灵活运用和发展。 邓小平说:“根据中国自己的实践,我们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办法来解决中国的统一问题,这也是一种和平共处。”3. 问答题: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好组织形式。答案: 本题解析:正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适当的组织形式,亦即政体,是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原理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

5、与我国人民革命斗争和革命根据地政权建设经验相结合的一个创造。它是人民民主专政最好的组织形式,体现在:(1)它全面、直接反映了我国人民当家做主、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本质,采用了民主集中制的政权组织形式,组织全体人民建设新社会,摒弃了独裁制度和西方议会制与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国体不相适应的弊病。(2)它决定了我国的其他制度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3)它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形式,是人民管理自己国家的最好的政治组织形式。4. 问答题:简述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缘由。答案: 本题解析:(1)这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人民的真诚愿望和不懈追求。中国需要和平人民

6、需要和平;中国需要发展人民需要发展。和平发展是中国广大人民的真实愿望,它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如何将和平和发展联系起来,如何在和平的前提下发展本国经济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成为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2)和平和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不可逆转,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符合时代主题和世界发展趋势的要求。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当今时代飞速发展,使世界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入,每个国家再也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国家的发展再也不是一个国家的事情,之前的那种关起门来搞自己的建设已经背离r历史发展的主流。此时,就需要因势利导,因时适变,走出一条既符合世界

7、发展潮流又符合本国国情的路子来。而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是人类追求文明进步的一条全新道路。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3)我国正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需要国际交流合作,走和平发展道路符合我国的国家利益要求。中国的和平发展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5. 问答题:简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答案: 本题解析:(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一个中心,两个基本

8、点”是它的简明概括。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就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把坚持改革开放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

9、大繁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以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6. 问答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间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答案: 本题解析:错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相互包含、相辅相成的。作为社会建设过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包含了“社会更加和谐”的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

10、谐社会,是对这一要求的进一步展开和丰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之后,还要继续为构建更高水平的和谐社会长期奋斗。7. 判断题:尊重客观规律,就会妨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答案:错误 本题解析:(1)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在实践中遭到失败。(2)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又必须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必要条件。(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把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反对否认客观规

11、律的唯意志论,又反对否认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机械论或宿命论。8. 问答题:简述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答案: 本题解析:(1)1953年,党中央和毛泽东正式提出并完整表述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即,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一化三改”,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总路线的主体;一是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总路线的两翼,二者互相联

12、系和制约,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总路线。9. 问答题:改革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答案: 本题解析:正确。(1)改革是为了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改革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即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2)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从解放生产力,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而言。从1978年以来,我国社会生活最引人注目的变化是经济体制及其他相关体制的改革。这些改革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了整个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10. 问答题: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一致的。答案: 本题解析:正确。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一致的。(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其主要内容来说,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精神文明相对于物质文明而言。(2)两者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精神文明的内容包括思想道德和教育科学文化两个方面,而文化是一个包括教育和科学事业在内的内容广阔的领域,广义的文化与精神文明的内容基本上是互相涵盖的;从目的和功能来看,文化和精神文明都以人为对象,都是培育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因此,就指导思想、主要内容和目的、功能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