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暑假作业答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11986306 上传时间:2024-02-1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3.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暑假作业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一语文暑假作业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一语文暑假作业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一语文暑假作业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一语文暑假作业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暑假作业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暑假作业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高一语文暑假作业答案课内知识梳理一.拼音答案:1. A(B遒劲(jng) ,C“投奔(bn) ,D“城垣中的“垣读yun。)2、C3、B(全读lng。A狙j,粗c,其余读j;C烙印lo,其余读lu; D沆hng ,吭 ,hng ,其余读kng)4. B 。 A滂沱(png) 挣脱(zhng);C憎恶(zng) D气氛(fn) 牵累(li)5、 答案:B(A唱喏(r) ,C酗酒(x) ,D拾级而上(sh)二.字形答案:1.(答案:B。A“循私舞弊应为“徇私舞弊C“唇枪舌箭应为“唇枪舌剑D“沉缅应为“沉湎)2.(答案:C。A“白内瘴应为“白内障B“按迹寻踪应为“按迹循踪D“缘份应为“缘分

2、)3.(答案:C。A赋与应为“ 赋予 ,“跚跚来迟应为“姗姗来迟B“衣衫烂褛应为“衣衫褴褛D“裨官野史应为“稗官野史)4.(答案:B。A“察颜观色应为“察言观色C“幅射应为“辐射D“影牒应为“影碟)5.(答案:B。A“揠旗息鼓应为“偃旗息鼓C“脉博应为“脉搏D“日没途穷应为“日暮途穷三.成语答案1.D.(不可理喻:形容蛮横不讲理 ,此处应为“不可理解。泾渭清楚:指的是界限非常清楚 ,而不是理解为心中非常清楚。鼎力相助用于别人帮助我 ,而不是我帮助别人。)2.A.(巧夺天工 ,指的是人工 ,技艺高超;文不加点指的是文章写的很好 ,很流畅;危言危行是正直的言行。)3.C.(美轮美奂指房屋高群众多;

3、轻歌曼舞形容音乐轻快 ,舞姿优美 ,是一个形容词 ,这里理解为动词跳舞 ,明显不对;浩如烟海 ,形容典籍、图书、资料等极为丰富。不能形容商品。)4. D (事倍功半应该为“事半功倍;妄自菲薄不能带宾语;呼之欲出:形容画像非常逼真 ,也形容文学作品的人物描写十分生动。)5.C .(落井下石:比喻乘人有危难时加以陷害;一文不名 ,同“不名一钱“不名一文 ,意思是一个钱都没有。名 ,占有。这里宜改为“一文不值;素昧平生 ,指与某人从来不认识。不用于知识。)拓展阅读一、文言文阅读1.B A领:担任职务 C廉价:利于治国、符合时宜的方法或建议 D. 制度:规模。2.D 说明受皇帝信任 ,这是郡长吏的语言

4、)3.C 强加因果关系4.(1)如今用军队的储粮赈济灾民 ,如果连年歉收 ,军粮收不回来 ,谁来担当这个责任?(2)在这之前 ,沈伦的宅第低矮简陋 ,他住在里边却和从前一样心情平静。(3)他在担任宰相的时候 ,适逢饥荒 ,(对)乡里来借粮食的人他都借给 ,差不多借出去一千斛。参考译文沈伦字顺仪 ,开封太康县人。从小学习?三礼?(?周礼?、?仪礼?、?礼记?) ,凭借讲学自己养活自己。后周显德(后周太祖年号)初期 ,宋太祖赵匡胤担任同州节度使 ,宣徽使(官职名)昝居润和沈伦关系很好 ,把沈伦推荐给宋太祖 ,沈伦就留在了太祖的幕府中。宋太祖后来又陆续接管滑、许、宋三镇 ,都让沈伦担任从事 ,掌管钱

5、库 ,因为廉洁著称。等到宋太祖接受后周皇帝的禅让 ,任命沈伦担任户部郎中。(沈伦)奉命出使到江浙 ,回来后上奏了十多条合理化建议 ,皇帝都采纳了。一次奉命出巡经过扬州、泗水 ,适逢这年发生饥荒 ,百姓饿死的很多 ,郡县的官员对沈伦说:“郡里储藏的军粮还有一百多万斛 ,如果借给百姓 ,那么到了秋天.收了新米再归还给官府。这样公私都有利 ,这事非得您去请示不可。沈伦回到京都后把详细情况向皇上汇报。朝堂议论的人反对说:“如今用军队的储粮赈济灾民。如果连年歉收 ,军粮收不回来 ,谁来担当这个责任?宋太祖就问沈伦 ,沈伦说:“国家用库存的粮食赈济灾民 ,自会召来和气 ,庄稼丰收 ,怎么还会有水旱灾害?这

6、事应当由您来决定。宋太祖立即下令翻开粮仓借给灾民。建隆三年 ,沈伦升任为给事中。国家的军队讨伐蜀地 ,任命沈伦为随军水陆转运使。王全斌、崔彦进攻入成都 ,都争相掠夺百姓家的玉帛、女子 ,只有沈伦居住在佛寺 ,吃青菜 ,有人拿珍异奇巧的物品当做礼物献给他 ,沈伦都拒绝了。回到东部以后 ,他行李箱中的东西 ,只有几卷图书而已。在这之前 ,沈伦的宅第低矮简陋 ,他住在里边却和从前一样心情平静。当时的权贵大多触犯禁令到山西、陕西一带采购巨大的木材 ,来营造私宅 ,等到事情败露 ,都到皇上面前自首。沈伦也曾经给母亲采购木材修建过佛舍 ,因此也奏明了这件事。宋太祖笑着对他说:“你没有触犯禁令。宋太祖知道他

7、没有修葺宅第后 ,就派太监按照图纸监督工匠替他修建。沈伦暗地告诉太监 ,希望修得狭小一点儿 ,太监告诉了皇上 ,皇上也没有违背他的意向。沈伦清廉耿介 ,淳朴谨慎 ,喜欢佛教 ,相信因果报应。曾经盛夏时候坐在房里。让蚊虫任意叮咬自己的皮肤 ,童子拿了扇子来 ,沈伦都把他们喝退了 ,希望以此来求取福分。他在担任宰相的时候 ,适逢饥荒 ,乡里来借粮食的人他都借给。差不多借出去了一千斛。一年后把借条契约都烧掉了。沈伦卑微时娶阎氏 ,没有生子 ,妾田氏生子 ,继承家业。沈伦在康熙四年去世 ,享年79岁 ,追赠侍中。二、现代文阅读5.开门见山 ,直接点题 ,总写对“炊烟文化意义的认识和理解 ,提挈全篇;奠

8、定文章的抒情基调 ,展现思想深沉、情感饱满的特点。(每点2分)6.第一句话:缭绕的炊烟凝聚着浓郁的乡情、乡思、乡韵 ,在游子的心灵世界中 ,形成了一种难以割舍的牵系 ,挥之不去。(围绕“游子的乡情进行具体阐释 ,也可从“故土情结、“乡情文化的角度作答。)第二句:炊烟将人间的美好情愫与生活气息、生活趣味纠结在一起 ,与人们的精神生活也紧密相连。(“人间情指炊烟中蕴含的诗情、气韵;“烟火味儿那么重在说明生活气息、生活趣味;“灵魂的脐带那么明显涉及人们的精神领域)(每句2分)7.按照“清晨、“中午、“日色已尽的时间顺序 ,对“炊烟展开具体的描写 ,展现出一天之中“炊烟的全貌 ,给读者完整的印象和认识

9、;运用拟人手法 ,通过“挠醒、“嬉戏、“挽起臂膀等词语 ,将“炊烟人格化 ,赋予人的思想感情与行为特征 ,增强了亲切感与感染力 ,使感情表达更充分。(每点3分)8.首先 ,要充分认识到“炊烟作为“一种标志性符号的意义所在;其次 ,“炊烟作为农耕文明与劳作文化的载体 ,内涵丰富 ,影响深远 ,我们须臾不能将其割舍;要唤醒人们的文化传承意识 ,以勇敢担当神圣使命的姿态和美好的情感 ,将“炊烟所积淀的厚重文化发扬广阔。(每点2分)必修二参考答案一、语音1、答案:A 解析:B.恪k;C.芜w;D.猝c。2、答案:D 解析:槛jin3、答案:D 解析:A.笑吟吟yn;B.摄影sh;C.翘首qio。4、答

10、案:B 解析:A.舷xin; ,C.虔qin;D.翘qio。5、答案:B 解析:A.薄b;C.脉m;D.曲q二、字形1、答案:B 解析:A.“一愁莫展应该是“一筹莫展;C.“莫明其妙应该是“莫名其妙;D.“暴燥应该是“暴躁。2、答案:D 解析:A.白浪如练;B.应酬;C.流血成仁。3、答案:D 解析:A项中“凛洌应为“凛冽;B项中“祈悼应为“祈祷;C项中“纪念牌应为“纪念碑。4、答案:D 解析:A.彩采;B.至致;C.莫寞5、答案:A 解析:海蜇 惊蛰三、成语1、答案:A 解析:A.该语境强调需要自己到现场去闻才可以 ,所以将“设身处地改为“身临其境。2、答案:B解析:此题重点考查正确使用成语

11、的能力。B项中“不可一世的意思是自以为超出同一代人 ,没有人能同自己相比。形容人自命非凡 ,狂妄到极点。这显然是个贬义词 ,显然不符合这里的褒义环境。3、答案:C解析:C句中“当仁不让泛指遇到应该做的事 ,积极主动去做 ,不退让。而获奖是有客观条件的,不属于自己应该做的事 ,这一成语用在这里显然是不适宜的。4、答案:D 解析:D.“不可理喻 ,不能够用道理使之明白 ,形容人不讲道理。可以改为“难以理解。5、答案:C 解析:“相濡以沫比喻同处困境 ,相互救助 ,与语境不合。四、文言知识1、答案:D 解析:“古今异义是文言文学习中很重要的一个“点。根据语境 ,联系上下文进行分析 ,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12、。2、答案:B 解析:“判的意思是“分“清清楚楚。3、答案:BD 解析:B、D两项中的“与都作“和“同解。A中作“帮助解;C中是“参加意。4、答案:C解析:此题检测对古今异义词的辨析能力 ,需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判断。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有着继承和开展的关系 ,有些词义一直沿用下来 ,古今词义相同 ,但很多词义已发生了变化。概括起来 ,大致有以下情况: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词义感情色彩变化;名称呼法改变;单音词变为复音词。5、答案:AD 解析:此题考查词类活用 ,解答此题一要掌握有关词类活用的知识 ,二要对句意有准确的理解。AD均属名词作状语。A在北边 ,向西;D在早上 ,在夜里;B名词动用

13、 ,灭族;C名词的意动用法 ,以为鉴。(重点句子翻译略)拓展阅读一、文言文1、【答案】 D 【解析】 甘:以为甘甜 ,意动用法。错因 ,没有结合语境来解释。2、【答案】 A 【解析】 A.两个“以都是表目的的连词 ,意思为“用来;B.两“之 ,前为助词 ,后为代词 ,代自己;C.前一个“而表示顺承关系 ,后一个“而表假设关系;D.两个均为介词 ,前表比拟后 ,相当于“和、同。3、【答案】 C 【解析】 抓住“举措进行辨析。4、【答案】 A 【解析】 A.汤为民求雨的行为只说明他为了得到民心。5、【答案】 (1)失去民众的拥护而建立大功、成就美名的 ,是从来不曾有过的事。(得分点:者、的。1分;之:提宾作用。2分)(2)文王并不是讨厌千里的土地 ,用它来替人民请求废除炮烙之刑 ,一定是想要换取民心。(得分点:非恶:并不是讨厌。1分;以为:以之为 ,用它来替。1分;必欲:一定想要。1分)(3)越王深为会稽之耻而痛苦 ,想要得到民众的真心拥护 ,以求同吴国决一死战。(得分点:苦:以为苦 ,意动用法。1分;必死于吴:同吴国决一死战 ,状语后置。2分)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