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年专接本-大学语文模拟考试题(含答案解析)第49期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11985208 上传时间:2022-08-2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2023年专接本-大学语文模拟考试题(含答案解析)第49期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2-2023年专接本-大学语文模拟考试题(含答案解析)第49期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22-2023年专接本-大学语文模拟考试题(含答案解析)第49期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22-2023年专接本-大学语文模拟考试题(含答案解析)第49期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22-2023年专接本-大学语文模拟考试题(含答案解析)第49期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2023年专接本-大学语文模拟考试题(含答案解析)第49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年专接本-大学语文模拟考试题(含答案解析)第49期(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2023年专接本-大学语文模拟考试题(含答案解析)1. 案例题寓居吴兴曾几相对真成泣楚囚,遂无末策到神州。但知绕树如飞鹊,不解营巢似拙鸠。江北江南犹断绝,秋风秋雨敢淹留?低回又作荆州梦,落日孤云始欲愁。1.请指出这首诗颔联的妙处,并简要分析。(3分)2.这首诗的最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5分)【答案】1.答: (1)构思巧妙,“但知绕树”对“不解营巢”,自嘲无能,慨叹生活困难; (2)用语巧妙,“但知”“不解”,用语自然,却极富表现力,写出了诗人漂泊无依处境艰难的窘迫; (3)运用比喻的手法,把自己比作绕树的飞鹏和不善营巢的拙鸠,表达了无处安身,处境艰难的伤感;

2、(4)用典,借用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典故,写自己颠沛流离,无处栖托,表达了惆怅与不平的情感。 2.答:诗的最后两联表达了作者忧国优己的伤感之情。江北江南,音讯断绝,成了两个世界,眼前的秋风秋雨,凄清悲冷,自己不能滞留于此。秋风秋雨,既表现自己悲秋的愁闷,也暗指国家风雨倾覆的时局;国家灭亡,自己想如王粲投靠刘表一样,依靠某个有权势的人,获得暂时的安定,但也是梦想,他放眼遥天,只见到夕阳西下,孤云飘浮,不觉油然而生漂泊落魄、徘徊郁郁的愁情。【解析】1.【考点】本题考查诗词赏析-课外诗词阅读-中国古代文学【点拨】“但知绕树如飞鹊,不解营巢似拙鸠”,由国事的伤感转到自

3、己的处境,在格调上与前保持一致。诗用了两个比喻,一说自己像盘旋绕枝的乌鹊,用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句意,写自己颠沛流离,无处栖托,表示惆怅与不平。一说自己像不会筑巢的鸟儿,用鸠不会营巢的典故,自叹无能,没法为自己谋个安乐窝,对中原沦陷后,由于自己不善逢迎,没人援引,从而生活困难表示不满。2.【考点】本题考查诗词赏析-课外诗词阅读-中国古代文学【点拨】(1)“江北江南犹断绝,秋风秋雨敢淹留?”直写国家沦亡后的状况。如今江北江南,音讯断绝,成了两个世界,眼前的秋风秋雨,是何等的凄清,自己又怎能长久淹留这里呢?秋风秋雨,既可看作实事,表现自己悲秋的愁闷,也可看作国家的象

4、征,这番萧杀的状况,正同眼前国家面临的局势,怎能不使人忧虑万分、感慨系之呢?(2)“低回又作荆州梦,落日孤云始欲愁。”国事如此,家事如此,自己又漂泊落魄如此,诗人不由得徘徊低迷,心怀郁郁。想要依靠某个有权势的人,如王粲投靠刘表一样,获得暂时的安定,也是梦想,他放眼遥天,只见到夕阳西下,孤云飘浮,不觉油然而生愁意。“落日孤云”在这里是写景,也是诗人的自我写照,他感到自己正像黄昏中飘浮的一朵云彩,不知何处是归宿。2. 填空题执子之手, 。【答案】【答案】与子偕老【解析】【考点】本题考查文化常识-中国古代文学-诗经击鼓【解析】选句出自诗经击鼓。诗歌描写了主人公被迫从军南征,调停陈、宋两国关系,长期不

5、得归家而怀念家乡亲人,诗从体现战争气氛的鼓声写起,渲染出一幅兵荒马乱的情景,表达了主人公怨怼而又无奈的心情。其中“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爱情直白宣言的名句。【点拨】诗经先秦是叫做诗或诗三百,到汉代是被奉为儒家经典,尊称为诗经,成为“四书五经”中的“五经”之一。(1)文学地位: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2)分类:按音乐性质和地区可分为风、雅、颂a各地方的民歌民谣b王都京畿地区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c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寺庙祭祀 按表现手法可分为赋、比、兴 a“赋”是直陈其事b“比”是借物譬喻c“兴”是托物起兴3. 填空题1923年1月,冰

6、心出版了她的第一部诗集_。【答案】【答案】繁星【解析】【考点】本题考查文学常识-作家作品常识-中国现当代文学【点拨】繁星是冰心的第一部诗集,诗集收入诗人1919年冬至1921年秋所写小诗164首,最初发于北京的晨报。繁星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的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用作者冰心的话说,就是将一些“零碎的思想”收集在一个集子里。4. 填空题刘禹锡在陋室铭中以“_,西蜀子云亭”来借指自己的陋室,抒发自己仰慕前贤、安贫乐道的情怀。【答案】【答案】南阳诸葛庐【解析】【考点】本题考查指定篇目-诗词曲赋单元-陋室铭【点拨】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

7、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5. 填空题论学问的作者是英国16世纪哲学家、散文家_。【答案】【答案】培根【解析】【考点】本题考查指定篇目-议论文单元-论学问【点拨】论学问的作者是英国16世纪哲学家、散文家培根,他认为治学要以能权衡轻重、审察事理为目的,即要培养判断力、运用学问来处理和布置事务的综合应用能力,这也是他所提出的“知识就是力量”这一论断的具体体现。6. 填空题 ,海上明月共潮生。【答案】【答案】春江潮水连海平【解析】【考点】本题考查指定篇目-诗词曲赋单元-春江花月夜【解析】张若虚的春江花月

8、夜,被誉为唐诗开山之作,享有“一词压两宋,孤篇盖全唐”之名。 本诗为七言长篇歌行,乐府旧题,运用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以月为主体,以江为场景,描绘了一幅幽美邈远、惝恍迷离的春江月夜图,抒写了游子思妇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点拨】春江花月夜常考诗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7.

9、 填空题曹操观沧海中“水何澹澹,_”两句描写了海水荡漾、峰峦矗立的景象。【答案】【答案】山岛竦峙【解析】【考点】本题考查指定篇目-诗词曲赋单元-观沧海【点拨】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8. 填空题屈原离骚中“_ ,哀民生之多艰”两句,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答案】【答案】长太息以掩涕兮【解析】【考点】本题考查指定篇目-诗词曲赋单元-离骚【点拨】离骚(节选)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10、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9. 案例题绝句王雱霏微细雨不成泥,料峭轻寒透夹衣。处处园林皆有主,欲寻何地看春归?请回答:1.诗歌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有什么作用?(3分)2.诗中哪一处点明了全诗的题旨?(2分)3.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3分)【答案】1.答:(1)图景:诗歌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天气阴沉

11、,寒风料峭的晚春图; (2)作用:暮春时节细雨迷蒙,若有若无,路上虽无泥泞,但云雾却阴沉不开,寒气没有冬天凛冽,不过春风如剪,透过夹衣,有时还是会使人感到寒意。为送春、伤春营造了氛围。2.答:“看春归”三字是全诗的题旨。3.答:“处处园林皆有主,欲寻何地看春归?”指春天离去,春尽而归,花盛而谢。诗人不写他对花弹泪的送春情怀,却说处处园林有主,残存的春光都被人占尽,眼看春光归去,却无法找到驻足放眼之地,表达了诗人欲送春而无地的怏怏之怀,怅惘之情。【解析】1.【考点】本题考查诗词赏析-课外诗词阅读-中国古代文学【点拨】这是一首于暮春之际写送春情怀的小诗。前两句写暮春天气常见的景象和感受。春天归去,

12、总是伴随着风风雨雨。几番风雨,摧折得春残花谢,总之,写暮春常常就会写到风雨。该篇首句写雨,次句写风。细雨迷蒙,若有若无,路上虽无泥泞,但云雾却阴沉不开。寒气没有冬季凛冽,不过春风如剪,透过夹衣,有时还是会使人感到寒意。“霏微”状述细雨,“料峭”形容寒风,都是诗词中的常用语。文字自然平易,却写出了天气阴沉、寒风料峭的晚春环境,为送春、伤春制造了气氛。2.【考点】本题考查诗词赏析-课外诗词阅读-中国古代文学【点拨】“看春归”三字,是全诗题旨。“春归”,一般指春天离去,所谓“常恨春归无觅处”,“乱红吹尽放春归”。春尽而归,花盛而谢,这是自然规律,且可迎来夏季的繁茂,秋季的丰收。古人则常常借送春、伤春

13、,寄托或抒发政治上或生活上的抑郁伤感情怀。3.【考点】本题考查诗词赏析-课外诗词阅读-中国古代文学【点拨】王雱这首小诗,不正面写他对花弹泪的送春情景,却翻进一层,说处处园林有主,残存的春光都被人占尽,想要眼看着春光归去,却无法找到驻足放眼之地。送“春归”,固然会惆怅,欲送春而无地,犹如对挚友亲人的远行,欲一送而不得,那种怏怏之怀,怅惘之情,更加深切。10. 写作题根据所给的情境和要求,完成应用文写作。大学机电系学生张到院团委借一套音响,请替他拟一则借条。要求:信息齐全,格式规范,结构完整,语言得体。【答案】答:范文示例:借条【解析】【考点】本题考查事务公文-借条【点拨】借条通常是用以证明债权债

14、务关系的凭证性文书,通常由债务人书写并出具给债权人。内容完备的借条的应包括以下内容:债权人及债务人的姓名、身份证号、联系电话、联系地址等信息;借款金额(本外币)、借款用途、利息计算、借款日期、还款时间;违约(延迟偿还)罚金、纠纷处理方式等。如有证明人或担保人,还应注明证明人或担保人信息并由此签字。借条应在完整的纸张上书写、字迹清晰、内容明确具体。11. 单选题佛经有云“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浮屠”指的是( )。问题1选项A.酒的代称B.佛塔C.屠夫D.屠苏【答案】B【解析】【考点】本题考查文化常识-中国古代文学【解析】浮屠在佛教用语里有指佛教,佛塔,和尚等义。此句“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中的“造”后面只能跟名词,故翻译成了佛塔。故本题选B。【点拨】浮屠,佛教术语。佛陀佛教和尚佛塔旧时称伞或旗的顶子,因其形似塔顶,故名博戏中掷骰子所成的一种贵彩指浮屠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