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纪行》导学案5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11983056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阿里山纪行》导学案5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阿里山纪行》导学案5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阿里山纪行》导学案5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阿里山纪行》导学案5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阿里山纪行》导学案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阿里山纪行》导学案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阿里山纪行导学案5 十八 阿里山纪行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反复读全文,感受“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2、品味文章富于音乐美和情韵美的语言。【重点难点】1、反复读全文,感受“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2、品味文章富于音乐美和情韵美的语言。【自主导学】1.给下面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风行 山岚骤然 一泓谛听 静谧 濛濛 雄踞2.填空。?阿里山纪行的作者是 。本文采用不固定立足点和察看点的写作思路,一边走一边看,把看到的不同景物依次描写下来,这种写法叫做 。3.在下面横线上填上适宜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语气通畅,表意正确。这种小火车我们 在祖国东北的深山老林子里才能见到。山上树林不是倒映在潭中, 与水江镇嵌在一起,

2、成了一幅倒置的水墨画。下山的路上,不知谁哼起了?高山情,“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但整个旅程 没有看到。4解释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台北市的一家酒店里,一批台湾学者为我接风洗尘。接风洗尘:(2)这首歌在大陆曾风行一时,至今仍在传唱。风行:穿过莽莽不尽的林海,不断地爬高、回升,山下尚是阳光灿烂,山上渐渐地云雾浓稠。莽莽:偶或有如蝉、如蝇、如蚊的声音,侧耳谛听、分辨、捕捉,却又没有。谛听:5.本文通过移步换景,形象地描绘了 ,抒发了作者的独特感受,由衷地赞美 ,赞扬台湾人民的生态意识和利用生态开展旅游的理念,含蓄地叙述了 的共同愿望。【自主合作探究】6.文章开头谈到两岸人民爱唱歌曲有什么作用?7. 作

3、者在到阿里山神木的路上,见到哪些风光?这些风光的共同特征是什么?8.文末再次出现?高山青,有怎样的作用?9.本文描写景物语言精美。请仔细品味下面的语句,说说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怎样的叙述作用。潭无鱼鳖,林无鸟兽,偶或有如蝉、如蝇、如蚊的声音,侧耳谛听、分辨、捕捉,却又没有了。那是静谧的世界、净洁的世界,甚或禅的世界。偶有人声也是悄悄的,舍不得打破山间的安宁。森林恰似一片汪洋,无边无际。树木姿态各异,如幢顶,如伞盖,如古寺宝塔。它们排列整肃,如孙武之军阵、秦皇之兵马。【反应检测】20分10.以下书写不完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3分A融会 云雾浓稠 接风洗尘B堪称 庞然大物 骄阳喷焰C迂曲 汗

4、水津津 恍如隔世D雄据 人迹罕至 骤然一亮11.根据括号中的意思写出词语。4分这或许是台湾人搞旅游的独特方式,使人好似隔了一世,以满足现代人所需要的古典文化感觉。 台北市的一家酒店,一批台湾的学者为我,设宴欢迎刚从远道而来的人。 它是台湾驰名的红桧,木有香气,高达58米,胸径6.5米,可以说是罕见的表面庞大的东西。 即令受此巨创,被用碗口粗的钢索系在另一棵原始大树上,依然拔地参天,八面威风,雄踞中间,没有能够与之相称的。 12依次填入以下两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高低文语句连贯的一组是( )3分连下数日雨,水势很猛,雪瀑从断崖腾滚而下,跌入弥漫着茫茫水气的深涧, 。我在对面的崖边站了片刻,襟前湿了

5、一片。我回头看岳飞墓后面的栖霞岭, ,保俶塔尖尖的塔顶直指云霄。真是浪沫激清,云奔雾涌 真是云奔雾涌,浪沫激散郁郁葱葱,绿满天涯 绿满天涯,郁郁葱葱A B C D13.仿句练习4分例句:不到阿里山,何以能说到了台湾?不到神木,又何以能说到了阿里山?仿句:14.“不到阿里山,何以能说到了台湾?“不到神木,又何以能说到了阿里山?读了课文后,请你谈谈你对阿里山和阿里山的神木有哪些人事和感受?6分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游记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描写了阿里山美丽的风光。2.理解作者赞扬台湾人民的生态意识和利用生态开展旅游的理念,叙述两岸人民的心融合起来的共同愿望。【重点难点】1.学习游记采用移步换景

6、的写法,描写了阿里山美丽的风光。2.理解作者赞扬台湾人民的生态意识和利用生态开展旅游的理念,叙述两岸人民的心融合起来的共同愿望。【自主导学】15.文学常识填空1游记是一种记叙描写 、抒发作者 的记叙性散文。 、 、 是游记的三要素。2游记中的景物描写,其视点察看点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 ,另一种是 。3吴功正,当代作家、 、 ,是我国有突出奉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6.本文在描写景物时,大量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再现了所见美景的独特韵味。请研读下面句子中加线的词句,说说这些比喻分别表现了景物的什么特点。10分它水潭堪称山间一面明镜,清澈透亮。仿佛山林不是倒映潭中,而是与水潭镶

7、嵌在一起,成了一幅倒置的水墨画。它曲径青苔真像一条条绿地毯,紧紧地贴在地表上、台阶上,甚或依附在树干上。【自主合作探究】17.课文是如何使用移步换景的手法描写阿里山美丽的风光的?18.作者是如何抓住景物的特征描写阿里山美丽的风光的?19.你认为神木有哪些丰盛而深邃的文化内涵?【反应检测】16分20.阅读?阿里山纪行选段,完成习题。满眼是未加采伐的原始森林。潭无鱼鳖,林无鸟兽,偶或有如蝉、如蝇、如蚊的声音,侧耳谛听、分辨、捕捉,却又没有。那是静谧的世界、净洁的世界,甚至可以说是禅的世界。偶有人声也是悄悄的,舍不得打破山间的安宁。同行者都在深深地吸气,仿佛要把整个阿里山的空气都吸进去,不再吐出来。

8、山间的曲径幽路全被青苔染绿,茸茸的、毛毛的、濛濛的。这是浓阴遮蔽下的青苔路,离开了那森森万树,离开了那浓浓团阴,决计长不出这么密、这么厚的青苔。它真像一条条绿地毯,紧紧地贴在地表上、台阶上,甚或依附在树干上。森林恰似一片汪洋,无边无际。树木姿态各异,如幢顶,如伞盖,如古寺宝塔。它们排列整肃,如孙武之军阵、秦皇之兵马。树干都是湿漉漉的,已不知多少年浸在山间雾气之中了。虽是盛夏亭午时分,骄阳喷焰,却透不进日光来。我们身上也清楚有点薄湿了。突然间,我觉得,这不就是唐诗中所说的“入云深处亦沾衣吗在树身之间穿行了一阵,我们终于看到了神木。它是台湾驰名的红桧,木有香气,高达58米,胸径65米,可以说是罕见

9、的庞然大物。大就成了“精,成了“神。它的树龄大约有三千年,被发现的历史也近一个世纪了。这些或许是它被冠名为“神木的原因吧。同时,我也明白了,没有那无边无际的原始森林,是孕育不出“神木这样的树中巨子的。就在我抵台的前几周,一声焦雷,从神木贯顶而下,一劈为三,中间全成枯焦。两段横卧地上,一段还站着。即令受此巨创,被用碗口粗的钢索系在另几棵原始大树上,神木依然拔地参天,八面威风,雄踞山间,无可匹敌。它仍然是阿里山的标志、灵魂。选文作者通过移步换景,把阿里山一幅幅富有鲜明特征的画面呈现在读者眼前。请你根据提示,概括每幅画面的内容。4分宁静的林区拔地参天的神木选文语言典雅、凝练,极具美感。请从文当选取一个自己喜欢的句子,从修辞角度进行赏析。4分选文第一段中的划线句运用了以声衬静的写法,请从下面的诗句当选出与之写法不相同的一项 4分 A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B夜静群动息,时闻隔林犬。C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D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联系高低文,简析作者为什么说“神木是“阿里山的标志、灵魂。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