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生成的研究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11977501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1.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生成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生成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生成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生成的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生成的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生成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生成的研究(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生成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09-09-02 14:08:35 浏览次数:802目 录一、主报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生成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01二、附件文献分析研究文献的收集与分析表 16三、附件论文或案例1、有效生成尚需中庸之道172、预设与生成从课堂教学案例中看数学教学的预设与生成193、预设与生成不能二选一244、精彩缘于生成265、关注生命,促进数学课堂的动态生成34四、附件教案或课堂实录1、求平均数应用题 392、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433、年月日的认识 464、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认识505、统计的初步知识 566、平均数问题60课题成果推

2、广意见表6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生成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临海市市场小学 陈海燕一、课题的提出及实践意义课堂是师生知识共享、情感交流、心灵沟通的过程,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动态生成过程,即使教师事先备课再充分,也难以预料过程中出现的形形式式的情况和事件。师生的心态在变,对知识的理解在变,知识经验的积累在变,课堂的物体空间也在变,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变化的情况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根据自己对课堂各种信息的捕捉和把握,采取有效的措施。“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方案)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发

3、展的、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真正平等的对话课堂教学对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提出了挑战,研究教师在生成有效课堂教学中的行为策略已势在必行。“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是当前新课程标准下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理念。“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它要求从生命的高度,用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命的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前及以后的多方面发展和成长。”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是机械的执行预设方案,而是注重学生的发展,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能动性、创造性和差异性,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在课堂特定的生态环境中,根据师生、生生互动的情况,顺着学生的思路,因

4、势利导地组织适合学生参与的、自主创新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产生自己的学习经验,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尽管生成对于数学课堂是如此的重要,新课程的实施将近五年了,返观我们的课堂,好多老师过分地偏面追求生成,导致一些无效生成的出现,诸如:1堂上经常发现有的老师让学生作一些不着边际的猜想,并美其名曰:有“创造力”。数学课的生成,有其基本要求:就是“生成”必须是思考的结果。没有思考而生成的材料都应该视为无效的泡沫。2.对有的教师来说,心里都有“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念头,担心“非预设生成”让自己在课堂上下不了台,于是就不期望“非预设生成”给课堂带来精彩了。因此,教师们为了“安全”起见,一般在

5、课堂的师生互动中采用多种手段,包括语言、眼神、脸色以及课堂的纪律教育,或者对学生“非预设的学习生成”采取漠视的态度。久而久之,学生在思考数学问题的时候,会习惯地思考一个附带问题,即:我这么说,老师会满意吗?我的答案是老师希望的吗?3.有些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流于形式,为讨论而讨论。有些不需要讨论的问题,也在组织讨论。有些问题需要讨论,但只给不到一分钟时间,学生还没有说上两三句话,就草草收场。这样的合作交流学习不仅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且时间长了反而成为教学中的一种负担。综观我们的课堂,已有了不小的改变,我们经常感受到生动活泼、富有生机的课堂氛围,感受到孩子们在学习生活中表现出来的生命力和创造精神,

6、感受到学生的思维越来越活跃,求知欲越来越强烈。但随着对课堂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不难发现,虽然我们的课堂教学确实有了民主和开放,但一些老师对“活”的课堂出现了“失察”或一定程度的“失控”现象。在当前的情况下,为将课程的理念全面引向深入,有必要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生成的研究。我们以为,开展这一研究具有如下几方面等意义:一个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由于参加教育活动有诸多复杂的因素,因此教育过程的发展有多种可能性存在,教育过程的推进就是在多种可能性中作出选择,使新的状态不断生成,并影响下一步发展的过程。因此,我们认为对课堂教学中“有效生成”进行研究很有意义

7、。当前,随着对课堂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不难发现,我们的数学课堂仍旧很大程度上局限在或没有真正摆脱原有的教学模式,没有真正体现学生的生命性。因此,研究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生成”问题势在必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生成的研究就有十分重大现实意义二、课题界定与研究框架生成:是对教育过程生动可变性的概括,它是对过去强调课堂教学过程的预先设定性、计划性、规定性的一个重要的补充和修正。一个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及多种因素间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所谓有效生成:是针对当前课堂教学中众多教师过分引领学生生成,导致一些无效生成的泡沫产生,而提出如何使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有效。研究框架:关于本课题理论研究,拟从以

8、下几个方面深入进行:首先,通过深入学习新课标理念,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构建对生成理念的框架;接着,通过调查、文献查阅、听取相关教师的汇报课等途径,概括出当前数学教学过程中无效生成的一些现状;而后,针对这些不良的现状,制订出一系列能使生成有效的策略及措施,并将这些措施放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加以验证,最终形成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生成的可行性策略。三、研究目标1.通过课题研究,不断地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深切领会其新教育思想,达到教师教育理念和教学实践的根本转型。2.通过课题研究,提高教师自身智慧,提高自身教学艺术和教学涵养,使教师能具有组织者的智慧,能成为学生心声的倾听者和对话者,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和

9、研究者,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3.通过教师的引领,能让学生不断产生生成性信息,丰富我们的课程资源,从而使学生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展现个性,发展创造思维、培养创新意识,提升创新能力,锻造创新人格。四、课题研究的过程和方法研究的过程:前期工作:(2005年9月)1.选定课题,制订计划,学习有关理论和实践的资料,调查研究,摸清教情与学情。2.制定和健全学习和交流的制度。3.方案制定后,请有关专家或行家提出修改方案,并进一步作可行性和可能产生的效果分析,最终完善方案。具体实施阶段:(2005年10月2006年10月)第一阶段:(2005年10月)1.进一步论证、完善课题研究方案。2.

10、集体学习,个人尝试实践。第二阶段:(2005年11月2006年3月)1.中期汇报:对前一阶段的工作做一总结,请专家论证、检验前期成果,提出修改和调整的方案。2.小结交流,大组整体探研。第三阶段:(2006年4月2006年7月)1.总结提高,骨干示范演示。2.课题材料整理。成果总结阶段:(2006年9月)1.总结研究执行情况,做好结题工作;2.撰写科研报告、研究论文,全面展示研究成果;3.制定课题延伸计划;4.请有关专家评估验收。研究的方法:1.文献研究法:关注国内外教育发展动态,收集积累相关的文献资料,提高教师理论水平。2.教师部分研究法:在文献研究基础上,构建小学数学“有效生成”教学模式。将

11、数学教学提升到生命的层次,变学生为活生生的学习主体,变数学教学为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生命发展的过程。3.学生部分研究法:通过个案研究,由点及面,了解学生学习能力。在自主探究、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解除困惑,使得各种情感态度、知识技能、价值观在过程中“有效生成”。五、研究内容、在精心预设中保障有效生成我们关注“生成”并非摒弃“预设”。教师的“预设”越周密,考虑越详尽,才能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为即时“生成”提供更宽阔的舞台。“教学设计”就是对课堂教学所做的“预设”,它是建立在对文本的深入的解读和对学生的准确的分析上,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所做的“预设”。为了能在课堂

12、上能出现理想的“生成”,在“预设”时采取以下几点策略:1.了解学情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注重“弹性”的教学设计,首先,学习目标的制定上要体现弹性要求。在制定开放性学习目标时,除了共性目标外,其他目标要因人而异,分层要求。其次,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要有弹性。教师除了事先设计一些预备内容外,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反应,及时捕捉课堂上的有用信息来调整教学内容。最后,习题的设计上要有弹性。为了让学困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好”、优等生“吃得饱”,在习题设计时遵循“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原则,多设计一些“必做题”和“选做题”,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教学设计首先要关注教学的对象学生。可以说,脱离具体的教学对象,

13、就无最佳教学设计可言。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能力确定教学的起点。从而制定出准确、合理的“教学预设”。2.透析教材教材是落实教学大纲,实现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事实上,尽管教学内容主要来源于教材,但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对教材内容有所选择,科学地进行教学加工,合理地预设教学过程。3.目标定位在实践研究中,老师针对本班学生具体情况来合理预设的教学目标,预测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深度和远度。4.推敲方案设计“可动式”问题方案,构建“非线型”的教学路径顾名思义,“可动式”问题方案指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进程中是可以移动的,是可以调整的。、在巧妙对话过程中引发有效

14、生成对话作为一种时代精神,已为教育工作者所提倡和推崇。如何实现课堂有效的对话就显得更为重要。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就导演了一场一场“热烈”的对话,好像只要有对话学生就能学习,只要有对话教师就算上了一堂好课。虽然静悄悄的课堂未必是好的,但是“热烈”课堂对话也未必是有效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学生在课堂上谈些什么,怎样谈。如果学生仅仅是在日常的瞎扯,漫无目的的聊天,或者仅是毫无秩序的交谈,却没有真正地解决遇到的问题,那么这种对话只能干扰学习而不能促进学习。在当前的课堂对话中,教育工作者特别强调学生应该享有平等、民主的权利,然而过分强调权利,常常忽视了对话中的责任。师生即使承担起了相应的责任,还要达成学习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任务和方式。为了保证更高效率的对话,教师还要建立一套教学常规。1多一点童心,在平等中对话。教师应该带一颗童心进课堂,让微笑成为课堂上空的“一缕阳光”,用幽默为课堂带来“无限春光”,使民主、平等不再是一句简单的政治口号!“对话教学需要民主的、平等的、对话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师生才可能向对方敞开精神,彼此接纳,无拘无束地互动交流。”在课堂对话中,学生确应享有平等、民主的权利,与教师,与其他学生平等地交流,这些权利的享有是开展课堂对话的基础,但仅是课堂有效对话的必要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