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教处范文未成年人道德教育班主任培训资料二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11975377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教处范文未成年人道德教育班主任培训资料二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政教处范文未成年人道德教育班主任培训资料二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政教处范文未成年人道德教育班主任培训资料二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政教处范文未成年人道德教育班主任培训资料二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政教处范文未成年人道德教育班主任培训资料二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政教处范文未成年人道德教育班主任培训资料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教处范文未成年人道德教育班主任培训资料二(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政教处范文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班主任培训材料二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第二部分 班主任施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方法一、道德引领,自我认识案例:偷水果与要水果思想道德教育以主体自我开展、自我实践为主旨,是教育者、受教育者能动地自主建构思想品德的活动;是教育者的启发、引导、指导与受教育者的认知、体验、践行的互动;是教育与受教育者互相教育与自我教育,教学相长、品德共进的活动。该案例打破了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方式。案例中,德育工作者改变了传统的德育灌输和指责式的教育方式,通过活动的方式,引领学生有认识地融入社会生活,在真实的社会中认识、比拟、反思本人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这是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的有效措施

2、。1、有特别意义的重要日子,都蕴藏着珍贵的思想道德教育资源。而且,这些重要的日子,有的是国际性的,有的是全国、全民族性的,有的是全校师生共同欢庆的日子,抓住这些契机,就能够引起同学思想情感上的共鸣,留下终身难忘的印象。2、教育契机无时不在,无处不有,这需要班主任用慧眼去发觉,去捕捉。二、价值推断,自我选择案例:我不想当值日生通过这个案例,我们看到小孩是有本人的思维趋向的,班主任不能用本人的办法去左右他。案例中的班主任寻找了一种良好的途径,通过鼓舞别人来冷漠他,刺激他。他不断以为本人非常优秀,通过如此一刺激,看到其他同学也能做得非常好,他骄傲的心遭到了冲击,激发了对荣誉的新的追求。如此既锻炼了别

3、人,又教育了小健,一举两得。每一位班主任,做事要三思而后行,一旦学生出现反常的言行,不可急躁,要从学生心理找到缘故,对症下药,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21世纪的教育应当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是主体性、开展性的教育”。“主体开展”性凸显了现代德育以人为本的精神,倡导德育过程中人的自主和选择。就案例而言,如今德育工作者的角色不再是道德的权威,不再是道德的宣判家,而是学生道德教育的引导者和参与者,他们的作用不是给予学生何谓道德真理,何谓正确的道德准则,而是设置某些道德情境,选择某些社会生活中真实的道德实例,模仿某些道德情境,让学生在情境和实例中体验、比拟、分析后果,从而做出本人的选择。班主任能够为学生制造

4、许多自我感悟、自我推断、自我选择的时机。(1)通过记班记、成长日记、摄录像等多种方式,记载、记录班集体成长过程的足迹。(2)倡导学生以成长册、成长本、成长影集、成长CD为载体,记录个人成长的足迹和感悟。(3)遴选以上素材,文字材料编辑成集,照片编辑成册,录像编辑制成光盘,成为学校或班级的育人材料。(4)定期发放给同学,组织阅读、观看,进展自我教育。三、道德实践,自我体验案例:意想不到的转变本案例中,老师的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有以下缘故。1、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尊重信任不是放任自流。这位同学投机取巧,不做作业是错误的,不能姑息。只有严格要求他改掉这一错误,才是对他真正的爱。2、符合学生的心理需

5、求在对其教育过程中,有批判但没有辱骂,因而他对老师不反感,这就为后来的受感动而转变打下心理根底。3、这位同学写日记仅仅是为了向老师倾诉,没想到老师会大受感动,不但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写得好,还当着全体同学作自我检讨。4、集体的力量是宏大的。正是那么多同学的眼泪,让他看到了同学们的关怀、尊重和包容,他感到不再孤单、不再悲观。因而,才能决然甩掉思想包袱,融入到集体中,成为一名能自觉做作业的好学生。道德教育的目的归根到底在于改善个体的社会行为。在德育活动中不仅应该开展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更需要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四、反思总结,自我评价案例:奇特的“绿卡”小学阶段的儿童具有天真、好奇、浪漫的心理

6、。任何稀奇、怪僻、从未经历的事情他们都感兴趣。因而,同学们对李光同学的做法,感到非常新奇,有趣。因而,导致他们纷纷索取绿卡。作为老师不能遇事便怒气冲冲,要因势利导,利用学生的专长,用积极要素克服消极要素。到达正面教育的目的。学生固有的道德行为的转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学生的“认识选择行为评价再认识再行为”的过程。老师要擅长指导学生对道德认知、道德行为的选择,对道德行为的后果进展分析和反思,总结得与失、对与错。通过这一过程,促进学生原有认识的重新建构,使之自主地向社会道德要求和标准靠拢。班主任要依照有关文件和有关研究成果,结合本班学生实际,组织老师、学生、家长参与,构建出本班集体和学生综合素养

7、考评体系,做到老师、学生、家长人手一册,以成为学生成长的导向与动力。班主任在施行过程中,要坚持与学生个体自评为主,引导和培养学生自定成长目的、自析成长环境、自寻成长动力、自开成长渠道、自研成长方法、自评成长效果,使学生成为本人整体素养协调开展的主人。班主任在实验过程中还要留意,着眼过程、留意开展、鼓舞创新、引导前进,要为评价学生个性与专长的开展搭建平台。五、辅导矫正,自我超越案例:用心维护小孩的自尊心学生在认知、情感、人格、才能等方面的差异,导致德育必定是具有个性化特征的复杂的过程。这就需要德育工作者进展不同的辅导和矫正工作,协助学生完成从认识到行动的自我超越,实现优化的德育结果。德育工作者、

8、班主任要积极地理解和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咨询题及其成因,用适当的心理辅导方式改变学生的抵触心理和畏惧心理,构成正确的自我认识,从而更好地习惯社会开展的需要,养成社会需要的道德标准和认识,正确地指导道德实践。总之,德育活动是一个“认知选择实践反思再认知再选择再实践”的过程,是一个主体性、开展性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坚决不移地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的开展。 第三部分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立新咨询题与对策一、抵抗不良引诱篇别让“粗口歌”污染小孩纯洁的心” (一)咨询题描绘日常教学中,耳闻目睹不少学生在传唱粗口歌,有的甚至将其写进作文。例如,一年级的小偷,二年级的贼,三年级的美女没人追,四年级的帅哥排成

9、队,五年级的情书满天飞,六年级的鸳鸯一对对;某某一回头,吓死河边一头牛;某某二回头,乔丹改行踢足球;某某三回头,哈雷慧星撞地球;等等,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二)案例分析:确实,教育就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或自我认识,让他们表述本人的看法,给学生一个本身道德调理的时间。如此一来,老师再与学生讲道理,班会上大家再来畅谈粗口歌的危害性,师生就非常容易达成共识,受教育者也更乐于接受并有认识地改正错误。这事实上也是一个自我评判的过程,一个教育内化的过程,一个自我道德选择的过程,如此的教育方法颇有成效。(三)评点与对策1、携手筑造防火墙班主任需要与家长配合,通过家庭会、告家长书、与家长们个别交流等方式,向家长

10、宣传粗口歌对青青年成长的危害。2、用你的真情打动学生青青年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幼稚和不成熟所造成的,是不应立即作出道德败坏这个评价的。不妨耐心倾听学生说明事实的真相,把握和捕捉有利地教育时机,打动学生的情感,引起情感共鸣。3、教育过程中需要休止符班主任不妨与他们建立一种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要相信学生有独立处理事情的才能,在教育过程中留一些休止符,引导学生本人认识到垃圾文化的低劣。4、营建班级人文气氛通过开展运动会、联欢会、专长展示等活动,有认识地引导学生发觉别人的闪光点,明白得尊重别人,学会交往,让他们生活在思想认识健康的伙伴当中,努力营建出健康、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5、引导学生做高尚的人班主任能

11、够采纳转移留意法,对那些正热衷于粗口歌的学生给予较多的关注,在日常生活中多用一些有趣的事来转移其留意力,如此能够培养兴趣,熏陶性情,以到达根治的目的。6、别忘了做个有心人发觉学校周边校园商店有充满着粗口歌等不良内容的音像制品时,应及时向学校或上一级教育主管部门反映,协助治理校园周边文化环境。二、学会诚信篇让诚信在习惯中成为永久 (一)咨询题描绘对中小学学生诚信情况的调查说明:许多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存在着不诚信,在这些不诚信的学生行为中,80%以上是由于养成了不好的习惯造成的。习惯是由于重复和练习而稳固下来,并变成自然需要的行动方式,告诉我们习惯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重复和练习的结果。习惯有

12、好与坏之分,一个具有良好习惯的学生,诚信已被不良习惯所侵袭甚至吞没。(二)案例分析案例1:让诚信在习惯中成为永久 告诉我们,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关于本身的诚信培养起了严重的作用,小叶在改变好习惯中赢得了诚信。案例2,3讲述了通过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了本身的诚信质量。从以上三个案例中我们得知:习惯和诚信之间并无明显的界限。然而,在日常生活中,一个好习惯坚持难,而一个坏习惯养成容易。要让诚信在习惯中赢取诚信。(三)评点与对策1、言传班主任能够不定期给学生讲一些良好习惯和诚信的故事。要让小孩们明白什么是诚信。 可见,诚信的质量是在平时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中养成的。人不能养成坏的习惯,好的习惯要保持,更

13、不能在习惯中丧失了诚信。诚信是一个获得成功的优秀质量,而这种优秀质量是在日常行为习惯中养成的。因而,要在习惯中收获诚信的优秀质量,必须从小做起,从小事情做起。2、身教老师特别是班主任的行为习惯一定要高度注重。非常难想象,一个经常丢三落四、言而无信、朝令夕改的班主任会让他的学生养成良好的诚信习惯。3、写匿名信师每星期定时给生写一封匿名信,坚持一段时间,时间久了生就把一星期会定时收到一封信当成一种商定。 4 、商定受罚训练班主任先和学生共同商定某种习惯活动,然后对违背的人包括班主任本人在内处以适当的惩处。通过这种训练为学生培养良好的习惯,并在这种习惯中培养诚信。5、共同监视改正不良习惯大部分的中小

14、学生都缺乏自觉性,需要群众的力量去监视。非常多学生不诚信行为都由于养成了坏习惯造成的。按时交作业是个好习惯,但非常多学生为了这个好习惯,来不及做作业的就抄袭,甚至欺骗老师说作业本没带如此就成了一个坏习惯,进而丧失的确实是诚信。班主任能够在班级建立一个监视机制,用学生本人来监视本人的许多行为,包括上面的交作业,能够定名为:望远镜里看伙伴活动。我们相信,通过各个方面的努力,学生们一定会明白得:不要在习惯中丧失了诚信,而要在养成的良好习惯中去赢得人的信任。三、自我平安保护篇让小孩学会逃生 (一)咨询题描绘现实生活中,青青年往往由于涉世不深,缺乏经历,屡屡受骗,甚至遭到严峻的损害。因而,父母谆谆教导:

15、不要相信生疏人。一些老师也是苦口婆心:不要与生疏人交往。如此学生就处于两难境地:一方面,与人交往是人的全面开展的需要,是社会开展的需要,;另一方面,面对复杂的社会、复杂的人际关系又不明白得怎么样正确地去与人交往,如何协助学生学会与生疏人交往?这是摆在班主任面前的一个困惑而又亟待处理的咨询题。(二)案例分析案例2中的小朋友具有高度的警觉性,能够抵挡住生疏人的引诱;案例3中的小朋友不畏惧生疏人,与生疏人友好相处。无意中用真城信任打动了生疏人。正由于如此,才使得生疏人的目的难以得逞。要用辨证的目光对待上述两件事,小孩们在面对生疏人的做法上有值得讨论之处。案例2中学生李某对生疏人存有戒心,加以排挤,回绝和生疏人接近,这也许是保护本人的一种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