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基金评审经验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11970912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年基金评审经验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青年基金评审经验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青年基金评审经验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青年基金评审经验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青年基金评审经验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年基金评审经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年基金评审经验(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青年基金评审经验 自然基金评审的体会 写基金和评基金的视点不同,自然体会不一样。今年硬着头皮,审了二十多份申请,在此与大家共享一些体会。有些是我熟悉的,也有大约一半是有点关联但本质上不属于我研究兴趣的(因为关键字相同的缘故,也都发到了我这里),抱着学习的态度也接了下来。 首先是标书的阅读,为了尽可能负责,也为了尽可能客观,我没有急于写评阅意见,而是看完一遍后放下,回头再看,反正可以利用各种时间间隙。虽然不是所有的标书都能弄得很明白,但大体上了解了每位申请者想干什么。(想想自己被拒的时候,我可以容忍不同意见,但对于不负责任的评阅却很有意见,所以还是尽量认真一点吧)

2、 1、不同标书,拿在手里一比,好坏立现。撇开申请的立意,标书本身写作的质量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一般来说,好学校的标书质量相对较高,也比较规范。这说明,一个较强的环境里,大家可以学习的范本多,容易把质量,至少是形式上的质量提高上去。最后写评阅意见时,由于心里已经对标书质量有个大概的估量,所以剩下的工作就是对标书进行分类,其实好标书我也会提一些我认为的建议(很可能不对,请拍砖轻一点),但最后给评阅结果和资助时我并不吝啬(这个结果大家不会从我的评阅意见中看到),而对横评质量较差的标书,可能负面评价就会多一些-在这点上,我也不能免俗,会带着对质量较差标书的倾向性来总结评阅意见,不过,我还是尽量客观的在意

3、见中写清楚自己的建议和疑问,至少学校和出身不在我考虑范围之内。绝大多数标书我都写了10字以上,最长的一份写了半页多纸。总结评阅意见也是个累人的活啊,断断续续差不多拖了我两个星期的时间。 -体会。一份逼得评阅人去总结评阅意见的标书不是好标书。好标书大都可以很快处理完毕,真正花时间最多的反而是那些写得不太好的标书,因为我得仔细总结,考虑措辞,说不定还评价得不好,因为有的时候不好是整体的不好,我不知道该抓哪一点,请大家海涵。 2、有一份特优,可以说我是于众标书中一眼相中,立意高,写作极其到位,申请人是一位年轻有为的学者。看到这份标书,我觉得自己相差太远。总之,最后能给优和资助建议的标书都在立意上有过

4、人之处,且写作上没有明显漏洞可抓。也有两份给了小额资助,主要是考虑立意有新意,但写得有欠缺,特别是其中一份跨学科的,质量确实欠佳,但考虑到本学科没有人从这个视点研究该问题,故仍然最终建议小额资助,算是保护创新吧。还有一份小额建议给了一个不知名学校的一位大龄教师,带一点照顾的味道,就当是照顾下西部发展吧 -体会。所以以后写标书立意(做什么,解决什么问题)很重要,至于方法,相比问题,重要性还是要低一点。我发现许多人固守在自己以前所了解的那一亩三分地,不敢大胆的向外拓展,在这种固化的思维定势下,很难产生出让人眼前一亮的创意。rearc不同于enineerin,前者要求基础,要求创新,要求唯一和首创,

5、后者要求成熟、性能、可靠性、最优等等,差别还是很明显的。 -一份标书,按照模板格式来写最保险,任何一个小节都不应该有明显的缺憾。否则被评阅人抓到漏洞可不是什么好事。有些标书,改动了模板的提纲,比如说把关键科学问题陈述改成关键问题陈述,这差别可就大了,是个大忌讳。 3、最难的是有若干份标书,立意无明显新意,但写得很认真,也没有明显漏洞,申请者努力地挖掘研究问题,但就是高度不够(虽然自己水平也欠佳,但给人挑刺比自己写还是要容易许多)。考虑到该学科要求30-40%的建议评阅资助率,这类标书最后只有份给了资助(因为总的评阅资助率需控制在30-4),对其他几份只能抱歉。 -体会。由此可见立意的重要性。否

6、则即使写得好,也要跟别人去做惨烈的pk。这时候,被pk掉的概率还是蛮大的,所以自我感觉良好可不行。做好自己的领域固然重要,但同时也一定要关心大范围的进展。 、还有几份标书,很明显申请者长期不从事真正的研究工作,在问题的把握上虽比较到位,但在问题的凝练、抽象和提高上显著不足,只能就事论事,特别是对学术界已有的研究进展没有了解,综述或研究内容中多是介绍个人想法,其实那点想法相比已有进展明显落后了,但申请者由于对外交流和了解不够,说不定还当作一块宝。这种情况多见于长期从事实际开发工作的申请者,真是遗憾,因为我自己也长期从事具体的开发,深知这种不利。这几份,几乎都被拒绝,成绩上都是良。 -体会。与更强

7、的人交流,时刻关注最新动态还是很必要的。 -体会。抽象抽象再抽象,就算是认为拔高吧,也得拔出几个科学问题来支撑整个基金。 -体会。自然基金要么追求高水平研究,要么针对国家重大需求和战略规划展开工作,如果两边都不靠,那想获得资助就有点困难。工程性工作为主的研究人员并非不可申请自然基金,但一定要做那些有重大潜在影响力和价值的工作,切忌把基金都投在犄角旮旯问题上,这些问题尽管申请者觉得很有把握,但在评阅者来看,如果和其他人的标书横评,就不占优势了。 、评阅中发现的一个突出毛病是一些低水平的标书中,申请人经常是凭借着一个想法就写标书,缺乏足够的前期工作和对当前研究现状的准确把握。不过,我自己过去也犯过

8、这种错误,当时也对评阅专家极有意见。这对于青年基金也许还有命中的可能,因为不怎么要求研究基础,但对于面上基金,希望就不大了。申请人有责任convince评阅人,让评阅人确信该想法是可行的,而且是可以做出有影响力的成果的(这点很重要)。 体会。光有想法还不够,要有前期工作并醒目的展现出来,要convnce评阅人你能得到有影响力的结果。 -体会。低水平标书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就是写得特别全,把一个领域中几乎所有的研究问题全都堆上去,真的不需要这样做,一定要突出主要研究问题。写得太多就难以深入。 p。面上基金在我这差不多有35-45的通过率,变动主要是因为有小额资助建议,比基金委要求略高。应该说手不算

9、太严。 今年的基金申请书评审任务终于全部上传了。共断断续续为2个学部评了27份,其中面上基金和青年基金各占一半左右。 个人感觉,青年基金的水平不比面上项目低,有一个学部的 、7个面上项目中我硬是找不出来一个能心甘情愿给它a的项目,有那么一个确实新意也很好、方案也很详细、可行,研究基础也好,就是部分内容和他本人在研项目有些重复,而且参加时间只写了2个月,结果还是给他过了,这也是因为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另外,个人感觉,同一类课题或者说大致是同一个领域的课题,不同学部的水平有不小差距,这就提醒大家申请的时候选学部或者口子是比较重要的。下面我就自己所接触的这些本子,讲讲自己的感受。 一、面上项目: (

10、1)立项依据。这点还是非常重要的。我是一般都非常仔细的读几遍,我觉得这块要考虑写法和立意两方面。 关于写法,有些人写得很长,而且从很通常的东西讲起,很多东西都是众所周知的,这其实非常不好,有些人可能就没有耐心看完了,不过我一般也是耐心的看完,为什么呢,如果我觉得它挺有新意的时候,这点还是并不是决定性的。 关于立意,其实这应该比写法更重要,你整个课题的立意或者思路如何,基本上决定了你的项目的评价,因为在这个时代,大家的研究基础都不错(这点除了新意外,应该是专家最看重的地方),所以在同等条件下专家还是非常看重新意的。当然如果写得特别好,这个意思是在立项依据中要非常清晰的表达出你的新意,或者层层递进

11、从而得出你的研究课题的重要性,哪怕你的新意其实并没有那么大也很有希望,专家也会认为你这个是比较有研究价值或者新颖性的,其实我个人觉得我对很多本子的领域也不是特别熟,很难一下子就确定你的立意是否有新意,而且说实话我也没有太多时间去细细的查查文献以判断你的新意,因此写的好的话,专家能够更容易被你说服从而认可你的新意。 (2)团队人员。建议年轻老师,还是多找些系内或者本校的高知放上去,不要太搞那种青年教师间互相挂,或者这种放在次要位置。切忌就一两个中级加上二三个学生。曾经见到一个本子,就四个讲师,而且都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而且分属于三个不同学校。这种毫无疑问只能是认为凑数的,建议不予资助。人

12、员方面总之就是合理的人员要比较多,力量比较强。 (3)经费预算。还是要比较合理,每一部分行业内大家都写多少,你也写多少,这种地方给专家留下口舌那就不值得了。 (4)研究内容与方案。研究内容要完整,内容中所有方案都要具体、清楚。而且,所有方案都要自己斟酌过,切实可行。其实很多方案大家可能自己也没有做过,这其实不要紧,可以参考别人的方法和写法,但是切记要可行,没有漏洞。我想专家评审其实就是在找漏洞,反正我就是这样,你留的漏洞越少,专家就越是无话可说,除非他故意卡你。 (5)拟解决关键问题:我的感觉还是要认真分析下,不要列出几个标题就好了,这样太概括,建议还是合理分析,然后写出本项目的解决办法和措施

13、。我有时候也会写“拟解决关键问题提炼准确,但是本项目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可行性分析:这个其实和“拟解决关键问题”是类似的,关键在于本项目是如何来解决那些影响本项目可行性的问题的,这可以按不同内容部分分开分析,也可以按照理论-实践这种分法来分析,也可以按照不同技术路线-研究基础的方式来分析。 ()创新性。这部分也不要就是每条列一两句话就完了,虽然很多人也这样写,但是我觉得这样并不是最好的,我自己从来不这样写,我建议还是要每条都展开分析下。 ()研究计划和预期结果。计划没有什么可说的,经常会看到大家把一年分成几个月来写,我建议还是按年度来写比较好。预期结果呢,有些时候成果还是要写得丰富些,在其

14、他情况完全相同下,我肯定偏向于预期成果比较多的本子,因为我认为这个本子可能确实好些,因为他相信能出这么多的文章,或者我认为这个申请人能力更强些。 (9)工作基础、成员介绍。这方面总之是越丰富越好,哪怕有些基础和这个本子关系不大,说实话怎么都应该有点关系吧。说句心里话,有时候看到申请人发了不少文章,我原意是想毙的都担心怕自己把握不准,毙错了,呵呵,毕竟大家都年轻,不同领域的水都不一样深,真不敢确保自己的认识一定是准确的。 以上拙见,仅供参考。祝大家都能高中。 我本人去年中的青年基金,今年领导又让我帮他评阅了6份,一半是我较熟悉的一半是不熟悉的。不过看本子的质量也能看的出申请人的水平和态度来。 第

15、一,申请人的态度非常重要,例如本子写的一塌糊涂,要图没图,要基础数据没数据。真的要用心去写,梳理自己思路和想法。 第二,关键科学问题,不会提炼和总结,归纳,写的那些所谓的关键科学问题,都貌似工艺条件,影响因素,科学问题是本学科内基础共性的问题,需要总结归纳。比如化工领域,科学问题就是三传一反,如果申请人说到点子上,评阅人是非常认可的。 第三,没有多少人,在立项依据中对所谈领域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而只是这个内容现在没有研究和研究较少,这种写法不一定创新,研究少,你研究了,也不一定有意义啊。关键是自己要对本领域和学术方向,要分析,解析,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办法。用心去专研其中问题,而不是没有人研究,除非大部分忽略了的某些有价值的东西。 第四,研究基础非常重要,尤其是青年基金,如果没有几篇文章,很难让评阅人相信你能做好项目,毕竟现在的基金评价指标最后都落实在文章上,这是我们暂时无法改变的事实。第五,我记得好多帖子都说过人员安排的问题,有些申请人以为队伍中有些大牛,就有分量,正好恰恰相反,是你的思想还是他的思想啊。基金以培养人为主,当然也有培养项目的,青年基金是培养新人的。 第六,希望广大青年,尤其帮助领导和老板评阅基金的人,对得起自己良心,确实做到公正。另外对青年基金要多加爱护,在不违反大原则的基础上,尽量保持一颗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