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 地理人教版选修2学案:预习导航 第三章第二节海水的运动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11970715 上传时间:2024-02-0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 地理人教版选修2学案:预习导航 第三章第二节海水的运动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新教材 地理人教版选修2学案:预习导航 第三章第二节海水的运动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新教材 地理人教版选修2学案:预习导航 第三章第二节海水的运动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教材 地理人教版选修2学案:预习导航 第三章第二节海水的运动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 地理人教版选修2学案:预习导航 第三章第二节海水的运动 Word版含解析(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理精品教学资料(新教材) 2019.4预习导航情境导入课程目标海水在太阳和月球引力的作用下,周期性地涨落,产生潮汐,而潮汐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即潮汐能。潮汐能是一种清洁、不污染环境、不影响生态平衡的可再生能源,因此近年来人们对潮汐能的研究开发在不断地深入。海水运动的形式还有哪些呢?1说明波浪、潮汐的主要成因及其作用。2理解洋流的成因。3熟练掌握世界大洋的洋流分布规律和洋流名称。4结合实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用综合分析的观点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一、波浪1波浪的形成最常见的波浪是由风力作用产生的。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也能引起海水的波动。2波浪的作用(1)塑造

2、海岸地貌的主要动力。(2)一种重要的海洋能资源,提供能源。(3)对海上作战、船只航行、海洋工程、渔业作业等都有影响。二、潮汐1潮汐潮汐是指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古人将白天的海水涨落称为潮,夜晚的海水涨落称为汐,合称为潮汐。2潮汐的形成海洋潮汐主要是由月球引潮力引起的。地球上的海水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一是月球对地球的引力,二是地球绕地月公共质心旋转时产生的惯性离心力。这两个力的合力就是月球引潮力。3根据涨落程度的不同可将潮汐分成小潮、大潮(1)在天体运动过程中,当月球、地球和太阳形成直角时,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相互抵消一部分,海面的涨落差距就小,形成小潮。(2)当太阳、月球

3、和地球大致处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引潮力和太阳的引潮力叠加在一起,形成大潮。(3)河口潮汐:河口地区受河口形状、河床摩擦效应及上游下泄径流的影响,会形成独特的河口潮汐。河口潮汐按潮差大小分为三类:强潮河口,如钱塘江口;中等强度潮汐河口,如长江口;弱潮河口,如珠江口。思考讨论 1民间谚语“初一、十五涨大潮,二十二、二十三,到处见海滩。”此民间谚语的形成原因是什么?提示:初一、十五月球、太阳的引潮力相叠加,形成了大潮;而二十二、二十三(初七、初八)月球、太阳的引潮力相互抵消了一部分,形成的是小潮。三、洋流1概念海洋表层的海水,常年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叫做洋流,又叫海流。2洋流形成的原因

4、大气运动和近地面风带,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地转偏向力和陆地轮廓,会使洋流的流向发生改变。3洋流的成因类型种类成因方向主要分布区风海流盛行风吹拂海面,推动海水随风漂流,并带动下层海水的流动与风向相同西风带和信风带密度流各个海域的海水温度、盐度不同,导致海水密度分布不均,引起海水的流动表层海水由密度低的海区流向密度高的海区温度和盐度差异大的狭窄水道补偿流洋流使流出海区的海水减少,相邻海区的海水来补充水平、垂直(上升流、下降流)较广泛4洋流的影响洋流对流经海区的沿岸气候、海洋生物分布和渔业生产,以及航海等都有重要的影响。思考讨论 2为什么北半球的西风漂流是暖流,而南半球的西风漂流却是寒流?提示

5、:广义的西风漂流是指在盛行西风的吹拂下,海水自西向东大规模流动所形成的洋流。(1)在北半球,西风漂流是日本暖流和墨西哥暖流的延续,分别称为北太平洋暖流和北大西洋暖流。由于这两股暖流的海水是从大洋西部的低纬度流来的,故属暖流性质。(2)在南半球,各大洋的西风漂流汇集在一起,形成了横亘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的全球性环流,但其性质却是寒流,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南半球的西风漂流是环绕南极大陆流动的,而南极大陆是一个冰雪覆盖的大陆,气温极低,这必然会影响其周围水域的温度;二是从南极大陆延伸出来的冰舌,进入海面后形成了漂浮的冰山,这些浮冰融化时吸收了大量的热能,从而使海水温度降低;三是南极大陆强劲而干冷的极地东风也加剧了海水的降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