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检验培训教材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11966617 上传时间:2023-10-1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1.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质量检验培训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质量检验培训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质量检验培训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质量检验培训教材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质量检验培训教材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质量检验培训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量检验培训教材(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培训教材之四质量检验1什么是质量检验1.1定义:质量检验就是借助于某种手段或方法,测定产品的质量特性,然后把测定的结果同规定的质量 标准比较,从而对该产品作出合格或不合格的判断;在不合格的情况下还要作出适用或不适用的判 定。1.2过程:1.2.1明确质量要求。依据产品策划的技术文件,如设计图纸、技术标准、BOM表、工艺文件等, 和考核指标如外形尺寸、外观、容量、漏电、损耗、阻抗等,明确检验的项目和各项目的质量标准; 同时在抽样检验的情况下,还要明确什么样的抽样方案,使品管(检验)员和操作工明确什么是合 格品或合格批,什么是不合格品或不合格批。1.2.2测量或试验。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测试产品,得

2、到质量特性值和结果。1.2.3比较。将测试得到的数据同质量要求比较,确定是否符合质量要求。1.2.4判定。根据比较的结果,判定单位产品是合格品或不合格品,批量产品是合格批或不合格批。1.2.5处理。1.2.5.1对单位产品是合格的放行,对不合格品打上标记,隔离存放,另作处置。1.2.5.2对批量产品决定接收(放行)、拒收、筛选(返工)、复检等。1.2.6记录与反馈。记录所测得的数据和判定的结果,并进行反馈,以便促使各个部门改进质量。在质量检验中,品管(检验)员和操作工必须对所测得的数据进行认真记录。要求做到:及时、 准确、完整、清晰。否则会影响对产品质量的全部评价和进一步的改进和提高。2质量检

3、验的目的2.1判定产品是否符合技术标准。国标、行标、企标,督促贯标,建标,避免无标生产。2.2判定工序因素(人、机、料、法、环)是否变化。了解工序质量是否处于稳定状态。2.3获取质量信息,进行统计、分析,为改进产品质量和质量管理活动提供依据。2.4为原材料、零配件的供方,提供各类信息,清除不良因素,为防止类似质量问题发生起预防作 用。2.5杜绝未经检验,流入下道工序的现象发生(包括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2.6维护顾客的利益和企业的声誉。2.7考核品管(检验)人员的工作质量。通过质量审核,可衡量和发现品管(检验)人员对被检验 产品判定的有效性(是否存在漏检、错检)。2.8判定检测手段的准确性

4、。通过质量检验,可以了解产品监视与测量装置精度、检测结果的再 现性,以加强计量管理。2.9处理质量争议。通过质量检验,以判定质量责任,作为仲裁依据。3质量检验工作的职能质量检验的工作职能概括地说,就是严格把关、反馈数据、预防、监督和保证出厂产品的质量, 促进产品质量的提高。具体地说,有三项职能。3.1保证(合格产品)的职能。也就是把关的职能。通过对原材料(含零配件)在制品、半成品、成品的检验,鉴别、分选、剔除不合格品,并决 定该产品或该批产品是否接收(放行)。保证不合格的原材料不投产、不合格的半成品不转入下工 序、不合格的成品不出厂。3.2预防(不合格产品产生)的职能。3.2.1检验产品制造过

5、程各类(五大)因素,是否符合产品实现的策划要求,发现有异常,督促及 时纠正、预防因为工序质量、工作质量、发生偏差而造成产品不合格。3.3.2检验获得的信息和数据,为质量控制提供依据;进而为发现生产过程中质量问题的所在,能 尽早找出原因,及时排除,防止同类问题的再发生。防止或减少不合格品的发生。3.3报告(与分析)的职能。把在检验工作中搜集的数据、情况做好记录,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及时地向上级或相关部门进 行报告,为改进产品设计、提高产品质量、加强质量管理提供必要的质量信息和依据。4质量检验的种类4.1按生产流程顺序分4.1.1进货检验:对原材料,零配件,外调产品、外发加工产品等进行的质量检验。目

6、的是确保产 品质量和保证生产(与销售供货)正常运行。进货检验是在产品入库之前进行的。它包括两个内容:4.1.1.1首批样品检验,是对供方的样品进行检验、判定、评审、确认。目的:审核供方有无保证 质量的能力;也为以后成批供货的质量水平,提供衡量的依据。4.1.1.2成批进货检验,是对供方正常交货时的成批产品进行验收和检验。目的:防止不合格的原 材料、零配件和外发加工产品(外协半成品)进入生产过程,为稳定正常的生产秩序和保证成品(其 中包括外调产品)质量提供必要的条件。4.1.2工序检验:是指在本工序加工过程的检验。目的是预防产生大批的不合格品,并防止不合格 品流入下道工序。它一般有三种方式:4.

7、1.2.1首件检验:在生产开始时或工序因素调整后,对制造的第一件或前几件产品进行的检验。4.1.2.2巡回检验:在生产现场按一定的时间间隔对产品质量进行流动检验。4.1.2.3完工检验:在一批(卡)产品加工完成后,转移至下道工序之前的检验。本司称之终检。a)一般情况下,以交收检验采用的抽样检验方式,对整批(卡)数量的完工产品进行质量 检验;b)当巡检频次较高,且判定的合格品与不合格品已严格区分,只需对最后待检的那部分产 品进行巡检,即为完工检验。c)在工序因素很稳定的情况下,完工检验只需对一批(卡)产品中最后制造的产品进行检 验(例如“随模件”)。4.1.3成品检验:一批(卡)产品完成全部工序

8、加工,对应具有固有特性的成品,进行的检验。目 的是不合格的成品不入库、不出厂,维护顾客的利益,满足顾客的需求。4.1.3.1交收检验:完成产成品制造,入成品库前的检验。4.1.3.2出货检验:成品发货出成品库前的检验,也称最终检验或出厂检验。4.2按检验场所分4.2.1固定检验:专职检验员在指定的检验场所进行产品的质量检验。4.2.2巡回检验:专职检验员巡回于生产现场,对制造过程中的产品进行随机、流动、定时、抽样 检验。4.2.3派出检验:公司品管(检验)机构,派出检验员,对分公司(厂)、供方、顾客等现场,进 第3页共16页行产品的质量检验。4.3按检验者分4.3.1自检:操作者对自己所加工的

9、产品(包括零配件、半成品、成品)按质量要求进行自我检验, 为保证产品符合规定的质量要求,进行自我监督。就是“自我把关”。4.3.2互检:操作者之间对加工的产品,按照标准进行互相检验,起到相互监督的作用。形式:本 班组操作者之间,上、下道工序操作者在产品交接时,工段长、班组长对本工段、本班组操作者的 产品抽检等。4.3.3专检:就是专职检验员对产品质量进行专门的把关检验。4.4按所检产品的数量分4.4.1全数检验:对一批(卡)待检品进行100%的检验。4.4.2抽样检验:从批(卡)产品中,随机抽取一部分样品进行检验,通过检验结果对 批(卡)产品的质量进行判定。4.5 “三检制”4.5.1概念:三

10、检制就是操作者“自检”“互检”与专职检验员“专检”相结合的检验制度。4.5.2如何实行三检制呢?4.5.2.1 一般来说原材料、零配件入库(IQC),外调产品入库(IPQ或OQC),外发加工产品进入生 产线(IPQC),X序一批(卡)产品完工的交收,本司称之终检IPQC或QA),完工产品入库(QA), 产成品出厂(OQC)的检验应以专检为主。4.5.2.2生产过程中的工序检验则以操作者自检、互检为主。在实行操作工自检、互检情况下,辅 以专职检验员的巡回检验。4.5.2.3实行操作者自检、互检时应考虑:a)明确检验内容,包括检验项目,标准、方案、方法等;b)提供必要的条件与手段,如计量器具、监测

11、装置(含模块、卡规、标准样件)等;c)对操作者进行质量意识与质量检验的应知应会培训、教育。4.6 “三自检验制”4.6.1三自检验制就是操作者的“自检、自分、自作标记”的检测制度。4.6.2程序:a)操作者在产品开始投入加工、加工过程中、一批(卡)产品加工完毕后,必须先进行自检,判定合格与否?b)对不合格品要随即做好标记,分别堆放(隔离)、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及时处置。c)对确定不了的产品,请专职检验员首检、巡检、终检,复检后决定合格与否一一不允许弄 虚作假,将不合格品混入合格品中。4.6.3目的:操作者参与检验工作,是确保产品质量的一种有效方法。可以及时消除异常因素,预 防大批不合格品的发

12、生;防止不合格品流入下道工序;促使操作者严格执行工艺,对产品质量负责 到底。5质量检验的方法在质量检验中,十分重要的是准确地判断该产品的合格或不合格。对于该产品来说,往往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单位产品,另一种是批产品。有关它们的质量检验 方法,简解如下:5.1单位产品5.1.1名词解释一:单位产品就是组成 产品总体的基本单位。如:一台电视机、一颗螺钉、一双 鞋、一只电容器等。(TQC)名词解释二:为实施抽样检验的需要,而划分的基本单位称为单位产品。如:单件产品(电容 器),一对产品(鞋),一组或一套产品,一个部件(整机中的电源部分)等,或者一定长度、一定 面积、一定体积、一定质量的产品。(GB28

13、281987)名词解释三:可单独描述和考察的事物。如:一个有形的实体,一定量的材料,一项服务。一 次活动或一个过程,一个组织或个人,以及它们的任何组合。(GB/T2828.1-2003)5.1.2质量特性值:单位产品的质量是用质量特性值来度量的。质量特性值根据数据的种类划分:5.1.2. 1计量值:其单位产品的质量特性是可以测量的。如:电视机的尺寸,节能灯的寿命,去离 子水的P (比电阻),铝电解容器的外形尺寸(DXH)电容量(CAP、C)损耗角正切(DF、tg6)、 漏电流(Lc、Ic)、阻抗(ESR、E)等,这些都是用“计量”方法来度量单位产品的质量。5.1.2.2计数值:有些单位产品的质

14、量特性只能用“计数”方法来度量,如:一匹布上的庇点数, 一件铸件上的气泡或纱眼个数,铝电解电容器的可焊性不润湿或弱润湿的点数,套管的孔洞数等。5.1.3检测方法5.1.3.1理化检测:就是采取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检测。主要用量具(如游标卡尺、千分尺、钢 皮尺等)仪器仪表(如容量损耗、漏电、阻抗测试仪等)化学试剂与器皿(如AL杂质含量、CL-、 PH值等)进行检测。5.1.3.2感官检测:就是用人的感觉器官进行的检测。如食品的色、香、味、铝电解电容器的外观 质量等。配合感官检测,往往需要编制不合格品样本或合格品样本作为标准。5.1.4单位产品质量检验的过程,包括六个步骤,见本培训教材1.2条。5

15、.2批产品5.2.1名词解释5.2.1.1批(LOT)产品:就是在一定(相同的工艺因素)条件下生产出来的一定数量的产品,也 就是若干个单位产品组成的产品总体。(TQC)5.2.1.2检查(验)批:为实施抽样检查(验)汇集起来的单位 产品,称为检查(验)批,简称 批。(GB2828-1987)。5.2.1.3抽样产品提交批的组成:每个批应由同型号、同等级、同尺寸和同成份,在基本相同的时 段和一致的条件下制造的产品组成。(GB/T2828.1-2003) 5.2.2检测方法5.2.2.1全数检验:对批产品中的单位产品进行100%的检验,计算出批产品的不合格率P,与确定 的质量标准Po比较,作出批产品合格或不合格的判断。P =批的不合格品率二(批中不合格品总数/批量)X100%式中:批量一一批中所包含的单位产品数。当PWPo,则该批产品合格,予以接收(或放行);当PPo时,则该批产品不合格,予以拒收(阻止放行与交付)。全数检验的方法,仅适用于批量小、价值高和质量要求高的产品,否则质量成本(人力、耗时) 过高。破坏性试验项目的产品,更不可能全数检验。5.2.2.2抽样检验:根据事先确定的抽样方案,从批产品中,随机抽取一部分样本量进行检验,并 通过检验结果对该产品作出合格与不合格的判定。a)特点:减少了产品检验的数量和检验所需人员,缩短了检验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