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护理专业综合性实验报告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11965463 上传时间:2023-02-1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本科护理专业综合性实验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本科护理专业综合性实验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本科护理专业综合性实验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本科护理专业综合性实验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本科护理专业综合性实验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本科护理专业综合性实验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本科护理专业综合性实验报告(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0 级本科护理专业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报告一、实验设计方案 实验名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失代偿期)的护理 实验时间:2012年4月8日 小组成员:沈敏 李瑞 易亭亭 赖宇鑫 刘琴 赵春明 沈静超 柯文露 吴雪芬盛叶青 陈宇辉 胡新和1、实验目的:(1)通过运用用药、吸氧、饮食调节、生命体征测量等操作治疗病人的病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慢性肺源性心脏病;(2)通过心理护理、吸痰、呼吸功能锻炼等操作缓解病人的心理、生理不适2、实验设备及材料:吸氧设施一套、血压计一台、吸痰设施一套、药物注射用物一套、静 脉输液用物一套、雾化吸入用物一套3、理论依据:(1)体位与休息

2、:病人呼吸困难,故要采取舒适的体位,晚期宜采取身体前倾位,使辅助 呼吸肌参与呼吸;视病情安排合适的活动量,活动以不感到疲劳、不加重症状为宜。(2)氧疗:病人呼吸困难,所以要进行氧疗,这样可改善呼吸困难,有利于减轻病人痛苦(3)呼吸功能锻炼:病人呼吸困难,所以要锻炼呼吸功能,缩唇呼吸可形成微弱阻力来延 长呼气时间,增加气道阻力,延缓气道塌陷。(4)吸痰:病人咳嗽、咳痰、喘息,所以必要时需吸痰,这样可及时清除呼吸道异物,防 止窒息。(5)病情观察:病人病情可能变化,故要经常观察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程度,及时测量 生命体征,这样有利于掌握病情变化,减少意外发生。(6)饮食指导:呼吸功的增加可使热量和

3、蛋白质消耗增多,导致营养不良,所以应制定高 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计划,以补充能量;餐后避免平卧,有利于消化。(7)健康指导:因为病人对疾病了解较少,及时宣教相关知识,有利于病人避免引发疾病 的因素,减少发病机率。(8)用药护理:因病人呼吸功的增加需静滴葡萄糖可迅速补充能量;病人呼吸困难,使用 氨茶碱可舒张支气管,减轻病情;急性加重期要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所以注射头孢呋辛钠; 患者咳嗽、咳痰,故要用祛痰药物来祛痰镇咳,所以口服复方甘草片;患者患有慢性肺源性 心脏病,会出现心力衰竭,要用地高辛片来调整肌力、频率,静滴辅酶Q10来保护缺血的 心肌;地塞米松可抗炎、抗过敏、抗风湿; 硫酸特布他林

4、有利于消除水肿。(9)实验室检查:通过实验室检查,更确定的诊断疾病。(10)心理护理:病人对病情焦虑,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减轻焦虑,有利于病情恢复。4、实验内容(1)病史摘要:40余年前因受凉后出现咳嗽、喘息、咳白色稀痰,量少,偶有黄痰,无咯血及痰中带血,伴呼吸困难,闻及刺激性气味如油漆味等可诱发 及加重。冬春季节反复发作; 近 5 年频繁发作、伴活动后气促;近 2 年双下肢反复浮肿、夜间不能平卧;5 天前受凉后再发,咳白色稀痰,无发热,感呼吸困难加重,伴腹胀、 纳差,无双下肢凹陷性浮肿,夜间睡眠差。(2)护理内容:评估1. 病史(1)患病及治疗经过1)患病经过: 40 余年前因受凉后出现咳嗽

5、、喘息、咳白色稀痰,量少,偶有黄痰 ,无咯 血及痰中带血,伴呼吸困难,闻及刺激性气味如油漆味等可诱发及加重。冬春季节反复发作, 可自行缓解或予以抗感染、平喘治疗症状缓解。长期吸入布地奈德粉吸入剂控制症状发作。 近5 年频繁发作、伴活动后气促;近2 年双下肢反复浮肿、夜间不能平卧,予利尿治疗可改 善;5 天前受凉后再发,咳白色稀痰,无发热,感呼吸困难加重,伴腹胀、纳差,无双下肢 凹陷性浮肿,夜间睡眠差,口服感冒药无症状改善。2)检查及治疗经过:40 余年前的症状予以抗感染、平喘治疗症状可缓解,长期吸入布地奈 德粉吸入剂控制症状发作;近2 年的症状予利尿治疗可改善;5 天前的症状口服感冒药无改 善

6、。3)目前病情及一般情况:发病以来,患者神志清楚,精神尚可,饮食正常,睡眠正常,体 力正常,二便正常。4)过敏史:无(2)心理-社会状况1)疾病知识:了解很少2)心理状况:存在焦虑3)社会支持系统:患者适龄结婚,育有5 子 4 女,配偶、子女健康情况良好,夫妻关系和 睦,家庭情况良好。(3)生活史1)个人史:患者,男,77 岁,农民,出生于南康市龙华乡,居住地环境良好,无饮酒史。2)生活方式:生活尚能自理3)不良嗜好:吸烟史30余年,1 包/日2. 身体评估(1)一般状态:T: 36.5 摄氏度 P: 78 次/分R: 21 次/分BP: 121/68mmHg发育正常,营养偏差。神志清楚,精神

7、偏差,步入病房,查体合作。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 出血点、蜘蛛痣及皮疹,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及压痛。(2)头、面和颈部:头部无畸形。眼睑无浮肿、下垂及闭合不全,巩膜无黄染,结膜无出 血水肿,角膜透明,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为2.0mm,对光反射灵敏,眼球活动自如; 耳廓正常无畸形,外耳道通畅,无异常分泌物;鼻外形正常无畸形,无鼻翼煽动,双侧鼻腔 通畅,无异常分泌物及出血;口唇发绀,无皲裂及色素沉着,伸舌居中,口腔黏膜无异常, 扁桃体无肿大,咽部无出血水肿,咽反射正常。 颈软、无抵抗,见颈静脉怒张,颈动脉搏 动正常,未闻及明显血管杂音,气管居中,甲状腺正常,无肿大,未触及明显震颤,未见包 快。(

8、3)胸部:胸廓对称呈桶状,胸骨无压痛,肋间隙增宽,呼吸运动两侧对称,语颤两侧对 称,正常,未触及胸膜摩擦感,双肺叩诊呈过清音,两肺呼吸音稍减弱,可闻及呼气相干性 啰音,未闻及明显湿性啰音。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有力,位于左侧锁骨中线内0.5cm, 未触及震颤。听诊:心率78次/分,律齐,心音正常,心脏各瓣膜听诊区为闻及杂音。3.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1)血液检查:血白细胞增高,核左移(2)痰液检查:检出病原菌(3)影像学检查:胸廓前后径增大,肋间隙增宽,肺纹理增粗( 4) 肺功能检查:肺总量、功能残气量和残气量增高,肺活量减低诊断气体交换受损清理呼吸道无效;焦虑计划1. 气体交换受损(1)吸氧:

9、采用鼻导管持续低流量吸氧,氧流量12L/min,提倡每天持续15小时以上。改善病人呼吸困难。 氧疗有效的指标:病人呼吸困难减轻、呼吸频率减慢、发绀减轻、心率减慢、活动耐量增加。( 2)体位:尽量舒适体位(3) 用药护理:静滴.5%葡萄糖注射液250mL和氨茶碱0.25g。亦可缓解活动无耐力;静推.0.9%氯化钠注射液10ml和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10mg; 雾化吸入.0.9%氯化钠注射液30ml和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液5mg(4) 病情观察:观察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程度,每日 2 次测量血压,进行血细胞分析,血气分析,检查肾功能、电解质、心肌酶谱、肝功能、血脂、血糖、CEA、抗结核抗体( 5)呼吸

10、功能锻炼:缩唇呼吸与腹式呼吸,病人闭嘴经鼻吸气,然后通过缩唇缓慢呼气, 同时收缩腹部,使吸气与呼气时间比为1: 2或1: 3, 缩唇大小程度与呼气流量,以使距 离口唇 1520cm 处的火焰倾斜而不熄灭为宜。2. 清理呼吸道无效( 1 )用药护理:口服.复方甘草片3片/次,3次/日(1)进行二级护理,必要时吸痰( 2)痰液一般细菌涂片、抗酸染色、真菌培养及鉴定、细菌培养+药敏3. 焦虑详细了解病人及其家庭对疾病的态度,关心体贴病人,了解病人心理、性格、生活方式等 方面因患病而发生的变化,与病人和家属共同制定和实施康复计划,消除诱因、定期进行呼 吸肌功能锻炼、合理用药等,减轻症状,增强战胜疾病的

11、信心。教会病人缓解焦虑的方法, 如听轻音乐、下棋、做游戏等娱乐活动,以分散注意力,减轻焦虑。实施I. 评估:医生迅速观察病人身体状况,数脉搏,观察呼吸2体位:护士B给病人安排舒适体位3. 吸氧:护士 B采用鼻导管持续低流量吸氧,氧流量12L/min,提倡每天持续15小时以上。4. 吸痰:护士 C 及时吸痰5给药:医生静滴.5%葡萄糖注射液250mL和氨茶碱0.25g;6.检查:实验室检查护士 G此时抽血化验,7继续给药:医生对病人进行头抱咲辛钠的皮试(用0.9%氯化钠注射液10ml和注射用头抱 咲辛钠0.75),继续静滴0.9%NaCl注射液100ml和注射用头抱咲辛钠1.5g; 静推.0.9

12、%氯 化钠注射液10ml和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10mg;雾化吸入.0.9%氯化钠注射液30ml和硫 酸特布他林雾化液5mg ;同时续静滴辅酶Q10氯化钠注射液5mg。8.继续检查:实验室检查护士G进行各项检查,测血压、体温、脉搏、呼吸;并给尿盆、 便器、痰盒。9饮食护理:护士D交待病人及家属低盐低脂、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少量多餐,避免在餐前或进餐时过多饮水,避免进食产气、引起便秘的食物;10病情观察:护士 D观察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程度,每日测血压2次II. 呼吸功能锻炼:护士 E教与病人及家属缩唇呼吸与腹式呼吸12健康指导:护士 E进行,使病人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识别使病情恶化的因素。

13、劝导病 人戒烟,避免粉尘和刺激性气体的吸入;避免和呼吸道感染病人接触。指导病人要根据气候 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凉感冒。评价 气体交换通畅,清理呼吸道有效,焦虑缓解(3)角色分配患者胡新和; 病人家属刘琴; 主管医生陈宇辉; 抢救车上的护士柯文 露;急救病房护士(2名)一一B李瑞、C沈静超;责任护士一一赖宇鑫;交班护士(2 名) E易亭亭、F赵春明;实验室检查护士 G 沈敏;护士站护士 H盛叶青;护士长吴雪芬。5. 参考文献 姜安丽.新编护理学基础.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 5月第1 版 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7月第1版 姚慧文.有创机械通气在抢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研究.中国煤炭工业医学 杂志2009年第12卷第3期,352-354页6. 指导老师对设计方案的意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