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系列写作案(四)爱的奉献 学习议论中的记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11965404 上传时间:2023-11-2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系列写作案(四)爱的奉献 学习议论中的记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系列写作案(四)爱的奉献 学习议论中的记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系列写作案(四)爱的奉献 学习议论中的记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系列写作案(四)爱的奉献 学习议论中的记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系列写作案(四)爱的奉献 学习议论中的记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系列写作案(四)爱的奉献 学习议论中的记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系列写作案(四)爱的奉献 学习议论中的记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系列写作案(四)爱的奉献学习议论中的记叙【写作目标】1.区分议论文中的记叙与记叙文中的记叙的不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2掌握议论文里记叙的写作方法。高分作文名师点评不惑于表象,不迷于潮流(1)战斗机防护,于大多数人看来,必定要加强中弹多的部位,而一位统计专家却推翻常理,坚持加强中弹少的部位。真理永远站在敢于反对的人身边,事实为他的智慧燃放亮丽的烟花,点点星光排列出真理不惑于表象,不迷于潮流。(2) 一位智者曾说:“翻越崇山峻岭,跨过巨浪怒涛,隐藏于海市蜃楼之后的,是真理。”自古人民崇尚真理,却仅仅局限于表象。按照常理判断,参照潮流分析,根据表象决定,最终得出来的是真理吗?不是!只有看清事物的本

2、质,全面分析,真理的光芒才会闪烁眼前。(3) 佛家有言:“不要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道家有言:“道可道,非常道。”儒家有言:“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古代各家圣人早已揭示这个道理:若困于表象,终为愚钝;若求于本质,方成智公。想那农夫与蛇的故事,倘若农夫想到蛇的天性,而不是趋于本能盲目施救,他会中毒而死吗?如果他不局限于蛇的怜态,看清他恶毒的本性,他会善始恶终吗?这一血的教训不可谓不深刻,他的死亡警醒着我们:不惑于表象,不迷于潮流。(4) 有人说,唯有随波逐流方能趋福避祸,而许多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那这到底是不是真理呢?不!不能因为太多次的安然无恙而忽视极少数的后悔莫及。就像蹦极专家汤姆,

3、他带着兴奋的女儿来到268米深的大峡谷上。由于以前测量过数据,他用265米长的绳子让女儿进行人生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蹦极。因三个月前的山体滑坡,大峡谷现深263米豆蔻年华的少女就这样去世,身为人父的汤姆更是悲痛欲绝。一次相信表象的判断,一种跟随潮流的直觉,一位妙龄少女的丧生,一位父亲无限的悔恨。(5) 芸芸众生,数不尽的生命消逝于表象潮流;滚滚红尘,说不清的直觉常理祸害人间。倘若于表象中寻求本质,何惧找不到真理而迷茫?倘若于潮流中敢于质疑,何惧寻不到真理而忧伤?(6)寻多数而弃少数,寻捷径而弃险途,看似真理,实则不然。当本质绽放光彩,表象便变得虚幻模糊;当真理战胜潮流,人们便能看清那真理的光芒不

4、惑于表象,不迷于潮流。(7)(1)标题对称整齐又充满智慧。(2)引出观点,回扣题目。(3)围绕观点,从正面分析看清事物本质的作用。(4)从佛、道、儒三个方面分析论证“不惑于表象,不迷于潮流”,接着概述“农夫与蛇”的故事论证分析。(5)前有因文分析,接着运用概括性极强的事例论证。(6)呼应前文事例,运用反问加强论证力度。(7)结构严谨,论述严密。【高分理由】本文最大的特色是事例论据概括性强而且新颖,符合议论文中的记叙原则。作者运用了大量的事例作为论据。这些论据,从叙述的角度看,有用一句话概括的,有扼要叙述的;从地域看,有中国的,有外国的;从性质看,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这不但表明作者的阅读面广,

5、而且体现出作者有一定的综合运用素材的能力。一篇议论文,中心论点确定以后,就得通过摆事实和讲道理去论证它。这就有一个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述的问题。“论”,是讲道理;“述”,就是记叙,是摆事实。在论证过程中,要善于把“论”和“述”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 一、议论文中的记叙与记叙文中的记叙的不同1议论文中的记叙议论文是通过直接说理、论述来阐明问题、表达思想的。它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它的语言是概括性的语言。所谓概括,就是将具体事物加以抽象,反映事物的本质特点。 议论文语言的概括性,还表现在事实论据的叙述上。议论文叙述事实论据,不是为叙述而叙述,而是为议论而叙述,目的是为了证明论点,因此,叙述事实论据必须简单

6、、清楚和精要。要做到清楚而概括地叙述事实论据,首先要善于截取材料中能充分证明论点的部分,而舍去与论点无关的内容;其次要学会用概括性的语言来表达。 议论文的记叙是为分析问题、论证观点服务的,强调概括性,即用简明扼要的语言突显事实中与论点相关联的规律、本质。 2记叙文中的记叙在记叙文中,记叙是基础。记叙文的写作目的是提供人、事、物的形态、状貌、性格、功能、事态的变化的画面,表现事物的完整性、具体性和形象的可感性,切忌用概念化的语言,要求提供生动的直观感受,让人如亲临其境,亲睹其事,通过感情的渠道,以事感人,以情动人。记叙文强调形象性,要求记叙细致入微、生动传神。 二、议论文中记叙事例的特点1定向取

7、舍根据论点的需要,对记叙的事例做定向限制,着重记叙符合论证需要的内容,突出某个侧面,而不是完整地、面面俱到地叙述事实。2高度概括根据论证的需要,对涉及的事实,叙写时要高度概括。舍弃不必要的细节描写,只保留与论证观点有着密切关系的部分。3事例典型事例要典型,有代表性,要能揭示事物的本质或规律性,这样,事例精练集中,就能起到以一当十,举一反三的作用,会大大增强文章的说理效果。而有的同学举身边发生的不太有代表性的人物或事件,因为典型性不强,削弱了表现力。4事例归类记叙的事例要归类。事例不是多多益善,只要能达到论证的目的就行。有的同学一口气举了四五个事例,而且这四五个事例基本属于同一类型,这样论证效果

8、并不理想。如果事例比较多,就要善于选择,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来分析归类,同一类型的留下一个典型的即可,其他的大可删去。这样易于集中笔墨从不同方面来论证,使内容更紧凑,论述更深更透。有同学在写作创造奇迹的品格一文时,举了著名的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事例,然后又举了一位年轻护士坚持自己主张终于成功劝说主治医生的事例,第三件是美国总统林肯的事例。文章主体部分由这三个事例构成。从时间上看,林肯应在马克吐温的前边;从国别看,两个事例都是美国的;从叙述看,叙述过多,而分析论证不够,所以举例不太成功,这是应该引以为戒的。最好是古今中外分门别类,有选择性地举一些事例。这样涉及范围广,可信度更大,说服力也会更强。三、

9、议论文中记叙的具体方法议论文写作中对记叙材料的处理具体有以下几方面:1记叙的事例要与论点一致对于议论文来说,材料是用来论证观点的,所以我们要依据观点去选取材料。记叙的事例要与论点一致,为论点服务,所以要保持材料和观点的一致性。如谈骨气一文,作者为了证明“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一中心论点,列举了纵贯古今的三个事例:南宋文天祥被俘宁死不肯变节求荣;古代一个穷人宁愿饿死也不吃“嗟来之食”;民主战士闻一多为了正义的事业宁可倒下也不屈服。这三则材料就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三方面充分而有力地论证了论点。我们有些同学在写作中对材料不加选择,盲目认为只要是名人事例,就有代表性,就有说

10、服力。如有同学在论证“勤奋才能成才”这个观点时,竟举了爱迪生发明灯泡经过8 000多次实验才成功的例子。2对记叙的事例要辨别“真伪”议论文中所记叙的事例,要辨别真伪。所谓“真”,就是指符合论点的事例;所谓“伪”,就是指不符合论点的事例。如有同学写议论文骄者必败时,引用了很多事例来证明论点。诸如赵括败于秦军,曹操败于赤壁之战,项羽自刎于乌江,巴黎公社失败,希特勒为苏联红军所败,等等。我们把这些事例仔细思考、鉴别一下,就会发现这些事例并不是都能说明“骄者必败”的论点的。历史上的项羽、曹操,他们都是由于骄傲,在某种场合下失败了,所以这些事例是符合论点的,是“真”的。但另外几则事例放在这里是不够妥当的

11、。希特勒的失败,是由于他发动的战争是侵略战争,是违背全世界人民利益的非正义战争,他的失败是必然的,并非由于骄傲。巴黎公社失败,是由于缺乏经验和外部敌人过于强大,也并非由于骄傲。而赵括这个“纸上谈兵”的人物,因为理论脱离实际,所以败给秦国,主要原因也不是骄傲。这些事例都不能用来证明“骄者必败”的论点,所以这些材料是“伪”的。“真”的事例,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不是有句话叫作“事实胜于雄辩”吗 ?而“伪”的事例,不但无助于突出论点,而且会出现自相矛盾、歪曲原意的不良作用。3根据论点的需要来确定记叙的角度一个事例,往往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论证不同的论点。论点不同,材料叙述的侧重点也要有所不同。要写好议论

12、文,必须运用好叙述,叙述的重点是定向转述。定向转述,不是把人物原来的经历和事件经过照抄照搬,而是服从议论需要的再创作。为了议论的需要,定向转述要选择恰当的角度或口径,转述有关的事件,为议论提供依据,使叙述的材料与论点保持一致。定向转述关键在定向上,同一则材料,服从于不同的议论观点就有不同的方向、角度的转述,就有不同的论证效果。如水浒传中林冲棒打洪教头的片段,原文是1 400多字的故事。为服从议论的需要,则有不同方向的转述。 先看茅盾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为了证明水浒传故事发展的“前后勾联”“摇曳多姿”“错综而富于变化”的特点,茅盾这样定向转述: “要说比武了,却又不比,先吃酒,当真开始比武了,却

13、又半真(洪教头方面)半假(林冲方面),于是柴进使银子叫解差开枷,又用大锭银作注,最后是真比,只百余字就结束了。” 只用了60来字就转述了这个比武的故事,抓住故事发展的三个波折点:不比、假比、真比,这样的定向转述有力地证明了“摇曳多姿”“错综而富于变化”的观点。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为了论证“战略退却”是“为了保存实力,待机破敌,而采取的一个有计划的战略步骤”的观点,也援引了林冲与洪教头比武的故事。他是这样定向转述的:“水浒传上的洪教头,在柴进家中要打林冲,连唤几个来来来,结果是退让的林冲看出洪教头的破绽,一脚踢翻了洪教头。” 用了不足50个字定向转述了这个故事,紧扣“退让”,突出

14、“退让”后的胜利,有力地论证了“战略退却”的必要性。上述都用了水浒传中林冲棒打洪教头的片段材料作论据,但因立论角度不同,文章中论据的表述也不一样,这也就是对论据材料的灵活剪裁。那么对论据材料的灵活剪裁又有什么方法呢?(1)找准材料与论点的吻合点。 (2)通过合理想象和扩充来强化和突出这个吻合点,从而有力地证明论点。(3)对材料中无关的内容大胆舍弃。4记叙事例需要结合情感同学们在叙述事实论据时,常常是站在第三者的立场上,面无表情地客观叙述,显得呆板生硬,而我们倡导学生在议论文的写作中,与事实论据应是一种对话关系,要融入自己的爱憎分明之情,好恶之意,喜怒之色。事实论据的生动性一在于事实本身的感人,

15、二在于作者饱含深情地引述。在饱含深情地引述中,尽展作者的文学才华,在别人接受作者的观点的同时,一股浓浓的情韵也扑面而来。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做题。 材料:“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曹刿论战) (1)如果运用上面的材料来充当论点“关心国家大事,要有强烈的参政意识”的事实论据,应怎样记叙和分析?答: 春秋时期的曹刿是个普通百姓,属于“非肉食者”一类。就是说,他无职无权。但他关心国家命运,在齐国军队来进犯自己的国家之际,他不放心让那些“肉食者谋之”,于是挺身而出,主动要求“入见”鲁庄公,阐述如何作战的看法。(2)如果运用上面的材料来充当论点“要积极创设民主参政的环境”的事实论据,应怎样记叙和分析?答: “曹刿论战”是发生在两千多年前的事,那时候,平民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