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模版课件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11964763 上传时间:2023-11-3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语文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模版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三年级语文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模版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三年级语文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模版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三年级语文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模版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三年级语文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模版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年级语文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模版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语文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模版课件(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3、 每逢佳节倍思亲 学案:一、课前预习 1、 读课文:标出课文的自然段,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 联系上下文或查资料了解诗人王维,并理解词语的意思。 二、课中反馈: 1、听写词语: 2、理解词意: a一年一度( )、欢度节日( ) b登高处( )、住处( ) 三、合作探究 1、人们是如何过重阳节的?在文中相关的语句下画“ ”。 2、用书中的一个词来概括重阳节。并圈出能体现这一词语的四字词语加以理解。 3、在这举家欢庆的佳节之时,为什么王维却有“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慨呢? (学习提示:a为什么会“思亲”?b为什么王维在“佳节”之时“倍思亲”呢?) 在相关的句段下面画“”

2、,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读中感悟。 四、读写结合 1、(当堂练笔)给正在外地工作,不能回来的家人写段话,诉说你对他(她)的想念。 2、(课后练笔)请仿照本文的写作方法,写一篇文包诗式的小文章。试试看,你一定能写得很棒。 五、课外拓展 课后搜集关于思念家乡、亲人的古诗,在班里办一个赛诗会。教案: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兴高采烈”造句。 3、借助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及诗的含义。 2、体会诗人

3、王维独在异乡的孤独,以及浓浓的思乡之情。 教学难点: 1、会认会写并能理解本课的生字词。 2、能有感情地吟诵古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时间:1、4一、导入: 1.背诗鹿柴。(注意背诗的节奏和停顿) 谈话:鹿柴的作者是?(王维)你知道诗人王维吗?(生自由说:他是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还会画画;他少年丧父,母亲向佛,21岁考取进士;王维十四岁就会写诗了;王维是太原人,师相机:太原在华山以东,所以是忆山东兄弟) 2.齐读课题; 3.谈话:“你知道农历九月初九是什么节吗?” 4.小结:在这样一个合家团聚的节日里,诗人王维在哪里?在干什么呢? 二、读诗学文。 1.自由读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

4、.认读词语“茱萸”并说说它是什么,有什么象征作用。学生说。 3.“你知道这首诗的意思吗?” 4.那我们就来读读课文吧。 5.自由读课文。认读本课生字词。(读字卡;随字卡理解:每逢、扶老携幼、回忆;提出多音字:重) 6.理解诗句:你能用自己的话或课文里的话来说说每句诗的意思吗? 7.指名一句句依次说。重点:独、 异、倍。师相机板出重点字词的意思。 三、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1.谈话:课文里讲的这个故事,就是诗人王维写诗的原因,你能感受到他当时的心情吗?(思念家乡) 2.再读课文。带着思乡之情同桌一起再来读读这篇文章吧。 3.指名分段读,教师用师生互评,学生评等评价方式指导学生读好课文,读出情感。

5、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注意:不觉、已、两年了。突出独居时间长。再指名读;全班齐读。师板书:独居长安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师生评议,体会重阳节的长安城是个什么样子的?再指名读,生体会。师板书:又到重阳。 指名读第三自然段,想想诗人的心情?生自由说;引导学生重点体会诗人心里由回忆过去团聚时的欢乐而想到今天孤身一人的失落。文章的省略号处开始转折。再指名读;生齐读。 带着思念之情齐读第四自然段。 4.齐读全文,注意诗人心情的变化。 四、情感升华,朗诵诗文 1.诗人“思绪万千”,带着这种情感再读古诗。 2.全班加动作配乐背诵。 五、拓展练习 生自由说:背诗。说说诗意。为课文配图。学习本课方法,根据古诗编故事

6、。 第 二 课 时 教学时间:1、5一、复习导入: 1听写两组词语: 一年一度、 登高 、欢度佳节、 重 阳、倍思亲、天各一方 2复习课题 (1)你知道课题的意思吗?用书上的话说说看。 (2)这里的“倍”如何理解? (3)“佳节”在这里特指的是什么节? 二、感受节日气氛: 1用一个词来概括重阳节的气氛。(热闹) 2将能体现热闹的四字词语圈出来,并说说自己的理解或体会。(其中“扶老携幼”需加以理解,“兴高采烈”用同义词转换的方式来学习) 3练读找出的词语,读出热闹来。 4练读第二自然段前三句。(谁能通过朗读把我们带到热闹的大街上去看一看?/让我们一起去长安街上,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吧!) 三、合作

7、探究: 过渡:是啊,重阳节多么热闹啊!就在这举家欢庆的佳节之时,为什么王维却有“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慨呢? 1示学案内容: 在这举家欢庆的佳节之时,为什么王维却有“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慨呢? (学习提示:a为什么会“思亲”?b为什么王维在“佳节”之时“倍思亲”呢?) 在相关的句段下面画“”,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读中感悟。 2学生先自学,再在小组内交流、学习。 3交流展示: 第一节 (1)列数字的写作方法,感悟“15”、“两”,体会王维的年少,王维离家时间之长,体会思亲的原因。 (2)示现在中国地图,了解唐代的“山东”和“长安”现在的位置。(通过介绍地理位置,结合唐代交通的不便,体会诗人会思亲的原

8、因。) (3)示王维图。看,这便是王维,此刻,长安街上到处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只有王维 ;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只有王维 ;人们幸福团圆,享受着天伦之乐,只有王维 。(学生据前面的理解把握,随着老师的指引补充上王维的感受。) (4)示表示孤独的词: 背井离乡 举目无亲 寂寞难耐 形单影只 孤孤单单 孑然一身 这就是王维内心的真实写照,谁来把王维的感受读出来。(练读) (5)王维仅用7个字便说明了他此时的境况及心情。(示“独在异乡为异客”)诗中哪些字一语道破了他的孤独?(独、异、异) 板书:异乡、异客 边板书边总结:对于王维来说,长安是他求学的地方,是异乡,不是自己的家乡。虽然他在

9、长安学习生活了两年,但对他自己而言,他终究是长安的异客罢了。 (6)再读“独在异乡为异客”,体会王维的孤独,体会他思亲的原因。 第二节 (1)示之前学生找到的表现热闹的四字词语。再示上面总结的孤独的四字词语。 扶老携幼 兴高采烈 登高游玩 家家户户 欢度节日 背井离乡 举目无亲 jm zh 寂寞难耐 形单影只 ji 孤孤单单 孑然一身 (2)王维看到的是别人的快乐,而自己却只能默默地呆在书斋中,独处咀嚼思亲的苦涩。男生读热闹的词语,女生读孤独的词语。再次感受王维的孤寂。 (3)对比的写法,衬托出王维的孤独,从而让王维在此佳节有“倍思亲”的感慨。 4再吟诗的第一句(前两行),相信你一定会赋予它新

10、的内涵。练读。 四、品味思念: 过渡:此情此景,孤独寂寞的少年王维想到了什么? 第三节 (1)示前两句(应读出向往、愉快及遗憾之情。) (2)师吟:“如今我们却天各一方,不能相会”,你听出了什么? (3)感悟“”,它还包含了什么?指导读好“如今我们却天各一方,不能相会”。 (4)可见,王维想到夕日的幸福时,一定有更多的遗憾。指导读好第三节。 (5)王维的思念化成了一句诗,示:“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指导读,并想象登高的兄弟们,想对王维说些什么。 (6)诗中的“遥”也恰恰表达出了诗人孤寂的心境。 (6)小结:用“以前”和“如今”作比,写出了王维的孤独及思亲。本节明是写王维的兄弟思念王

11、维,实则是写王维的“倍思亲”。 五、整体感悟: 过渡:王维那万千的思绪化作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练习朗诵。 六、拓展升华: 过渡:王维的思乡之情又何止仅停留在每好的佳节之时,他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从未停止过,他曾这样问一位来自故乡的友人。示杂诗。 体会诗人问梅背后的思乡之情。 七、小练笔: 1示学案内容: 给正在外地工作,不能回来的家人写段话,诉说你对他(她)的想念。 2学生创作。 3班内交流。 教后记:这篇课文是文包诗,这样的形式我们学过好多篇,每学期都会有一篇。在第一课时就让学生回忆这样的课文我们应该如何去学,总结出方法来。直接放手让学生自学,小组之间交流,在第二课时上

12、就点一点重点部分就行了,补充习题反馈时发现很好。有时教师就是不放心,其实完全可以大胆放手。24孙中山破陋习 学案:一、课前预习:(自学质疑) 1、一读课文 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词,把课文读通顺。 自学生字,书后生字描红,给课后生字词扩词三个。 用“ ”选择正确的读音。 空(kng kng)闲 挑(tio tio)水 受 罪(zu zhu) 联系上下文,认读并理解词语。 痛苦 空闲 祖宗 妇女 总统 废除 受罪 插秧 2、 再读课文 理清课文层次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三读课文 本文很重要的一个写作特点是通过对话来刻画人物性格。请你找出孙中山 和妈妈的对话,读一读,思考: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说说

13、你的理解。 看拼音写词语 chng g kng xin z zng f n tng k zng tng ( ) ( ) ( ) ( ) ( ) ( ) yn li fi ch tio chi j rn shu zu xn tng ( ) ( ) ( ) ( ) ( ) ( ) 二、合作探究 学习第八自然段,联系上文说说为什么孙中山首先要废除缠足陋习,“上千年”这个词语和上文什么地方是呼应的?突出这一陋习存在时间之长有什么意义? 三、读写结合 1、问问身边的老人,听他们说说缠足和小脚,把你了解到的写下来。 2、你发现我们现在的生活中还存在哪些陋习?想一想,应该如何破除?教案: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

14、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学会默读,讲述故事。 掌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孙中山对缠足这一封建陋习的憎恨和他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教具准备 孙中山挂图、插图、投影片、词卡。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时间:1、6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孙中山先生吗?他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他从小就反对封建习惯势力,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讲他的这方面的故事的。 二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18 孙中山破陋习 解释课题: 出示孙中山先生像。 简介孙中山。 陋习:指不好的、不文明的、不合理的习俗。 三初读指导 学习生字词。 给课文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 会读生字。 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空闲废除缠足痛苦 检查自学情况。 出示词语。 孙中山挑柴罪缠足空闲 指名读词语。要求:读准字音。 了解词语掌握情况,重点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缠足废除 读生字词。 四写字指导: 指导要点: 孙:偏旁最后一笔是提不是横。 闲:外部的门各笔之间均不连笔。 缠:右部上端不能少写一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