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11962102 上传时间:2024-02-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语文《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语文《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语文《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语文《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语文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呼风唤雨的世纪这篇文章是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先生写的一篇科技类说明文,文章仅用了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的开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开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宏大变化和灿烂前景。本文的教学重点是: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宏大变化。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化的词语和句子。一、教学效果围绕本课教学目的,我获得了以下教学效果:1、语文学习真实有趣,激发了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网络中的信息浩如烟海,面对如此庞大的信息量,我们的学生该怎么办呢?我们既不能过高地估量网络的功能,认为网络上的信息足能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在教学时

2、,先提出学习的任务,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到网上查找,而自己却很少理解网络上的信息,也不能怕学生在网上迷失方向,直接提供应学生几个相关的网站,让他们在其中学习。老师省却了让学生查找资料的过程,而学生的视野被禁锢了。为了使学生更有效地使用网络资,方便快捷地学习,课前我先让同学们预习课文,搜集相关资料,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同时,基于网站内容来于书本,而要高于书本;专题网站要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专题网站应具有扩展性等特点。我查阅大量资料制作了网络课件。这样的网页中有学生自己搜集的学习内容,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倍增。课前我还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能较充分地对网页中的内容进展阅读理解,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自学才

3、能,又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还可以帮助认知速度慢的同学,进步课堂教学的效率。其目的是想用这种方式来构建学习内容。让学生在网络化教材的学习中,去决定他的学习方向。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而老师也由学习内容的传播者变成学生的学_,合作伙伴和学习参谋。老师的主要作用是知道学生如何选择学习方向,挑选信息,判断信息,这些实际都是一个学习化社会对教育提出的新的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甚至可能会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学习内容,丰富课程本身的内容。这也给了他们充分考虑问题的时间。上课时,我就从三个方面入手,与学生交流谈话,让学生发现问题主动质疑。1齐读课题,当你看到这个课题,在你的脑海里闪现过哪些疑问2在你初读课文之后

4、,你又有哪些疑问?3有没有让你感兴趣的,给你留下深化印象的局部?学生的思维如有之水,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什么是“呼风唤雨”?“一世纪”是多长时间?“呼风唤雨的世纪”是哪一个世纪?为什么说是“呼风唤雨的世纪”“创造”和“发现”有什么区别?“呼风唤雨的英雄”是谁?它是靠什么来呼风唤雨的?怎样理解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妙愿望?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学生的答复使我明白学生对本课的学习有了兴趣,他们已完好地构建了自己的学习内容。我认为按照这种方式构建新的语文课程体系,将使语文教育发生根本的变革。2、培养创造性思维,

5、学生是主体,老师做引导。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信息由单一化到多元化,学生由被动承受到自由选择,自主探究,局部学生极易在信息的海洋里迷失,使课堂处于失控状态,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容易导致学生程度的两极分化。所以,信息化教学在对学生的学习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的同时,也对我们老师驾御课堂的才能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在课件设计的问题,导向性一定要强。“任务”设计要有明确的目的。我的纵向栏目主要帮助读懂课文。我的横向栏目重在激趣,升华主题,开阔视野。其次,注重思维策略的训练。1用“发散考虑思维活”策略训练小学生如何质疑。启发:当你看到这个课题,在你的脑海里闪现过哪些疑问?在你初读课文之后,你又有

6、哪些疑问?当你阅读网页时,有没有让你感兴趣的?强调留下深化印象的局部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想问题,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2用“理解深化有见解”策略训练学生如何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提问:科学永无止境,本文带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查阅阅读平台,理解科技历史,关注科技开展,形成了深化的见解,自然也会对科技的将来充满信心。注重对学生的帮助引导。教学决不能放任自流,学生假如目的不明确的,就等于在大海捞针,花时间多,收获却不大,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为了让学生可以理解“世纪”“呼风唤雨”的意思,知道“20世纪”到底是多长时间,我让学生直接进入第一局部进展学习,使同学们一目了然;20世纪都

7、有哪些科学技术成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互相讨论,然后有理有据地讲明自己的理解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学生通过比照20世纪前后人们的生活的不同,对这句古诗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想说明什么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3注重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上要让学生积极发言,但敢说的前提是会听,我要求学生要特别注意“听”,他们会听老师提出的重点和要点,同学答复下列问题时也认真地听,并做到了答复下列问题时不说重复话、不说半句话,敢讲自己的发现和见解。真正形成了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3、用美妙的心灵畅想将来。教育的责任在于帮助学生从美妙的角度,想象人类

8、的前途,追求生命的意义。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看阅读平台,听_,让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学生明白了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只有艰辛的努力,才有丰硕的果实。课堂上还安排了一次畅想活动,“我长大了”大家谈。“我长大了要开通星际航班,让地球上的人们都能到外星球去旅行。”“我长大了”一个爸爸妈妈是医生的孩子说,“大了要当个医学家,创造一种药,为生病的人解除病痛,安康长寿。”给学生一次想象与表达的自主空间,能将爱与理想的种子种植在孩子们阳光灿烂的心田,唤起学生真诚、仁慈、自信、拼搏的情怀,谁能说这不是教学的精彩和感动呢?二、成功之处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的成功之处是:科学常识性说明文,设计不好就容易成为资料展

9、示厅或者科学常识课,失去了语文的本真,缺少语文的味道。因此,我在教学这课时始终围绕理解、品味、运用语言来进展,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凸现语文学科特点;在引领学生理解、品味、运用语言的同时,让学生体验20世纪科学技术的飞速开展,体会说明文的特点。三、缺乏之处上完本课后,我认识到自己在落实方面到位,重难点突出,但在上课时的语速过快,没有给足孩子们考虑的时间,小组合作交流时间太短。教学过程中,遗漏了一些知识点。四、改良措施假如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通过理解课题引起学生讨论20世纪科技迅猛开展的热情,引入重点段的学习。接着提出明确的学习要求,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对课文内容进展深化地学习。品读词句,学习表达方法。然后引导学生联络所查阅的资料,想到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等事情的意义,想到电视、 等事物的飞速开展;再通过课件出示有关文中列举例子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科技的兴旺;同时,通过朗读的指导,使学生感受科技的宏大成就,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最后拓展升华办一张科技手抄报。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