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乡村产业发展问题研究乡村产业发展的建议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11961726 上传时间:2023-08-2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乡村产业发展问题研究乡村产业发展的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区乡村产业发展问题研究乡村产业发展的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区乡村产业发展问题研究乡村产业发展的建议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区乡村产业发展问题研究乡村产业发展的建议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区乡村产业发展问题研究乡村产业发展的建议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区乡村产业发展问题研究乡村产业发展的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乡村产业发展问题研究乡村产业发展的建议(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区乡村产业发展问题研究乡村产业发展的建议毕业论文*区乡村产业发展问题研究 摘 要: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的基础。改革开放的40年,*区致力于改变乡村产业落后面貌,培育形成了大樱桃、乡村旅游等优势产业。但在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区乡村产业遭遇发展瓶颈,优势产业逐渐失去优势,形势不容乐观。对症下药、解决问题,重新激发乡村产业发展活力迫在眉睫。 关键词:乡村产业振兴、大樱桃产业、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瓶颈、 要素保障、解决问题、内生动力 姓 名: 前 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

2、、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其中,产业兴旺是重点,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的基础。 近年来,*区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发展,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推进质量兴农、品牌兴农,乡村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保持稳定增长。但是,还存在粮食生产基础薄弱、支柱产业后劲不足、特色产业尚未成型、新型产业发展较慢等突出短板,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区乡村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进而影响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 因此,对*区乡村产业振兴问题进行了一次调查研究,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意见建

3、议,目的是通过补齐短板、解决问题,进一步激发乡村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努力创造乡村产业振兴的“*实践”。 1.*区基本概况 区地处烟台市区西部,位于北纬314379,东京21021222。总面积4.26平方公里,辖清洋、福新、东厅3个街道,门楼、高疃、回里、张格庄4个镇,高新区*园个高新技术产业区,6个城市社区,17个村居。22X年末,全区户籍人口28万人,其中市区人口16万人,农业人口1.万人,人口密度为75人/平方公里,近全国平均人口密度的4倍。拥有中国“鲁菜之乡”“书法之乡”和“大樱桃之乡”三大国字号名片,素有“*福地福人聚”之美誉。 *区属低山丘陵区,地貌大致是六山一水三分田。地形呈西、

4、南高,东、北低,由西南向东北倾斜。低山区为165.61平方公里,占34%;丘陵区为25.2平方公里,占425%;平原区为1122平方公里,占23.2%。全区有中、小河流32条,总长40公里。主要有大沽夹河,境内长43公里,流域面积130平方公里;清洋河,境内长27公里,流域面积330平方公里。两河分别由南、西穿境而过,蜿蜒至城东北,汇入大沽夹河,注入黄海,均属季节性河流。*区气候宜人,四季分明,雨水丰沛,温度适中,空气湿润,冬不甚冷,夏不太热。年平均气温1.2,无霜期平均天,年平均降水量528毫米。属温暖半湿润易旱区,适宜温带各类植物生长。 2.*区乡村产业的发展历程 *历史悠久,6000年以

5、前就有人定居,开展农牧活动。新中国前,*农业十分落后。新中国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立足区位优势,着力发展城郊型农业,大力调整种植业结构,改变单一以种植业为主的农村经济,走上农、林、牧、渔、工、交、建、商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富裕之路。20世纪80年代,*被列入烟台市“菜篮子工程”生产基地。随着市区“菜篮子”工程的发展,*蔬菜业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壮大。至202年,*区蔬菜播种面积.87万亩,总产量21万吨。种植品种包括茄果类和叶菜类等人们常食用的18科2种3个品种,出现了有地方特色的蔬菜品牌,高疃南村大姜、土豆,门楼仉村孙萝卜,西埠庄山药等等,都为人们所熟知。 2世纪90年代,苹果是主

6、要果品,主导着全区果品乃至农村经济形势。由于栽植时间长,有的树势已经衰弱,品种老化,品质较差,失去市场竞争能力。为此,区政府提出:在稳定苹果面积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大樱桃。年代后,境内因种植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大樱桃、葡萄及其它水果,苹果面积和产量逐年减少。至202X年,全区苹果栽培面积降低至86万亩,仅占耕地总面积的1%。 步入21世纪,在经济效益和政策引导的双重推动下,大樱桃成为*农业发展的绝对主导产业,种植面积成倍数增长,最终受限于耕地总面积而趋于稳定,达到1万亩,占果品总面积的76%。202X年,实现总产量5.77万吨,总产值达到831亿元,成为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

7、主要途径,成为提高城市知名度的重要举措。在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大樱桃品牌价值高达16.28亿元。*区已发展成为全国县域种植面积最大、总产量最高、品种最全、质量最优的大樱桃生产基地,成功注册“*大樱桃”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先后被授予“中国大樱桃之乡”“中国优质大樱桃基地重点县”“国家级大樱桃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中国樱桃产业最具国际竞争力十强区”“全国大樱桃全产业链运营示范区”等荣誉称号。21世纪初期,休闲农业旅游悄然兴起,人们向往到农村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感受自然纯朴的农家生活。22X年,国家旅游局将当年的旅游主题定为“中国乡村游”,确定宣传口号为“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时尚”。

8、由此可见,休闲农业旅游已逐渐成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区紧紧抓住有利契机,立足自身优势,创新打造“春季踏青赏花、夏季亲野采摘、秋季休闲观光、冬季研学祈福”的特色旅游品牌,充分满足了游客的多元化需求。202X年,累计接待游客约2万人次,实现收入亿元。近几年,*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也得到了初步发展。截至目前,全区共有省市级农业示范合作社20家,农村淘宝村级服务站51家,建成区级农村电商中心,逐渐构建起区、镇、村三级农村电商服务网络。 最终,*区形成了“大樱桃产业为主导,粮油作物、蔬菜为补充,乡村旅游为特色,新型农业主体为延伸”的乡村产业格局。3.乡村产业发展问题 31整体形势不容乐观 从整

9、体上看,*区乡村产业发展乏力、后劲不足,农业现代化严重滞后于城镇化、工业化进程。20年,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25.7亿元,增长5.0,其中农业服务业总产值0.8亿元,增长.5%,与规上工业1.5%的增速相比差距较大。三次产业比例为5.57:52.67:1.7,第一产业比重比上年下降了0.个百分点,对GP增长的贡献率仅为.%,二、三产业贡献率分别为.8%和4.0%。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0万元,比上年增长7.9%,人均消费支出132万元,比上年增长10.,收入增速与支出增速相差2.个百分点。另外,乡村人口较上年比减少了202X人,其中95%为青壮年劳动力,农村人口老龄化、村庄“空心化”、“三留守

10、”等问题日益严重。 3.2产业发展具体问题 321大樱桃产业逐渐失去优势 区大樱桃种植仍以露天栽培为主、设施栽培为辅。0年,全区大樱桃设施栽培面积仅有400余亩,在适度规模经营补贴政策的刺激下,设施栽培面积达到10余亩,但与全区大樱桃总面积相比,仍然是小巫见大巫,只占不到1%,无法对生产起到主导性影响,较大连、临朐等设施栽培发达的地区存在很大差距,严重影响了*区大樱桃产业的提档升级和农民的稳定增收。 露地栽培的大樱桃“十年七不收”。以202X年为例,*区大樱桃生产受自然灾害影响,产量及经济效益都遭受了严重损失。从受灾情况看,主要分为冻害和降雨裂果。去年冬天的低温冻害及今春的晚霜危害造成大樱桃花

11、芽发育不良,坐果受到了影响,产量明显下降。按成熟期分,早、中熟品种受冻率达38.,晚熟品种受冻率3.8%;按地形分,平泊地大樱桃更易受晚霜危害,受冻率57.8%,山地大樱桃受冻率29.4;5月2日全区平均降水量3.6毫米,降水量大且持续时间长,早熟品种和部分中晚熟品种出现了较大面积的裂果,影响了外观品质和商品价值,其中早熟品种因为处于果实成熟期,更易裂果,裂果率达43.4%,中熟品种次之,裂果率7.6%,晚熟品种受影响最轻,裂果率1.6%。从产量看,202年*区大樱桃总产量64万公斤,较正常年份减少了2.8%;其中露地大樱桃产量557万公斤,较正常年份减少4.%;而设施大樱桃产量5万公斤,较2

12、X年3万公斤增产.2。从产值看,22X年大樱桃总产值7530万元,较正常年份减少25.9%;其中露地大樱桃产值70421万元,较正常年份减少29.4%;而设施大樱桃产值483万元,较20X年4279万元增加14.1%。从价格看,由于裂果影响了品质和价格,0X年*区大樱桃平均售价13.35元公斤,较202X年14.40元/公斤降低73%,其中露地大樱桃平均售价1.6元/公斤,较02X年1.1元/公斤降低8.5;而设施大樱桃平均售价5.63元公斤,较20X年.30元/公斤提高.7%。整体上计算,冻害给全区造成的经济损失达2567万元,裂果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5万元,两项合计约3712万元。 另外,不

13、但南方的浙江、上海等地都有了大樱桃采摘园,而且包括新疆、青海等地也种植了相当规模的大樱桃,甚至完全不适合“大樱桃生长”的北国黑龙江都种植上了大樱桃。全国大樱桃种植面积迅速扩大挤压了本地大樱桃销售市场,优势产业逐渐失去优势。 2.2主要粮食产业增长乏力近年来,玉米、小麦、花生的销售价格持续低下,农民获得的经济收入和投入基本持平,经济效益甚微(小麦为亩均收入低于千元,樱桃亩均收入约2万元),种粮收入占农民家庭收入的比重逐步缩小,种粮已转变为“副业”或满足口粮需要,粮食生产增长乏力。20X年,小麦、地瓜、花生的总产量分别为0.19、0.21和047万吨,同比降低38.5%、19.8、14.%。蔬菜种

14、植主要分布在回里、门楼、高疃、张格庄等地,布局分散,0%以上为农民个体经营,自产自销程度大、科技含量低,抗风险能力差,难以形成发展优势,缺乏市场竞争力。特别是随着城镇化的加快,挤占了农业发展的空间。仅22年,全区蔬菜种植面积就减少了100余亩,主要集中于回里旺远、门楼仉村等棚改村。 近五年*区粮田面积产量统计表 年份粮田面积(万亩) 耕亩单产(公斤/亩) 总产(吨)202X 7.46 27 2X73391 24062 02X 5. 359 20416 202 5.43511 190002X 4.345.6 1682 .2.乡村旅游产业尚未成型 从产业总量看,整体规模较小。目前*旅游业市场主体只

15、有7多家,从业人员600多人,仅占全区总量的0.%和.,与工业占比0和50相比明显偏低。20X年,实现旅游收入4亿元,占GDP比重仅为1.4%,与*拥有的旅游基础条件不符;游客接待数量和产业综合收入,分别列全市14个县市区的第10位和第11位,与*在全市的综合排位不符。 从产业载体看,缺乏精品项目。全区共有旅游景点30多处,其中3A级景点仅处,没有A和5级景点,与栖霞3A级以上景点6个、招远3级以上景点6个、海阳3A级以上景点5个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现有景点中,80以上为自发建设运营,普遍存在“散、乱、零、小”的问题,既没有叫得响的品牌,也没有拿得出手的体量,更没有深层次、多样化的精品项目,与市场化、产业化、高端化相距较远。 从消费结构看,以中低档为主。*接待游客的90%以上都以短途游为主,主要集中在宗教、采摘和餐饮业,人均停留时间不足1天,对住宿、购物消费的拉动作用不强。游客消费层次上,大都以中低档为主,人均一次消费超出0元的不到30%。其中,接待游客量最多的峆寺,采取免门票政策,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旅游收入。 3.2.4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缓慢 农民专业合作社方面。目前,全区0%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劳务/用工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