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的结构游戏的材料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11958913 上传时间:2022-08-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理的结构游戏的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整理的结构游戏的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整理的结构游戏的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整理的结构游戏的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整理的结构游戏的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整理的结构游戏的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的结构游戏的材料(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构游戏实践研究参考资料(供参考)基本理念: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游戏活动是一种基于06岁儿童内在需要的自发自主性活动,在幼儿园课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游戏不仅是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的反映,也对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有重要的价值。在游戏中,教师必须了解游戏的价值,尊重幼儿爱游戏权利,保证游戏的时间。教师的任务:通过观察游戏了解幼儿,通过环境的创设和适当的介入支持幼儿的游戏。游戏过程中教师的策略:多观察、勤思考、慎介入一、各年龄班结构游戏中材料的种类年龄结构游戏托小班大块插塑、彩色积木,与形象玩具联合使用小中班原色积木和单色插塑,或将相同颜色归在一起,辅以少量形象玩具中大班原色积木和彩色插塑(数量多)

2、+增加非结构材料二、建构游戏环境的创设:1、区域设置:材料放置区、建构区域(重点)、辅助区域(材料及工具、制作区)、分享交流区、作品陈列展示区。(1)合理分配各区域的空间:单元积木区是幼儿最喜欢参加的区域,可适当区域安排比较大的区域;辅助材料制作区是个别幼儿在建构中的需要,可适当安排比较小的区域;(2)材料一般放置在活动室的周边,分类归放,放置材料的框子要便于消毒,框子上有塑封过的标识(材料的照片、文字),以便于孩子物归原处。(3)增加一定的规则暗示:在离积木框摆放20厘米处贴上即时贴作为幼儿拿取积木走动时的通道。(4)辅助区域:幼儿在建构游戏中出现了替代意识,但没有辅助材料无法实施。开辟辅助

3、制作区:里面有废旧材料(瓶瓶罐罐、各种盒子、报纸、宣传单);有辅助材料(扭扭棒、透明塑料纸、包装纸、铅化纸);有各种工具(剪刀、双面胶、固体胶)(5)分享交流区:便于教师组织孩子分享交流,有足够的椅子。位子的放置要使教师能与孩子对视,进行情感交流。有条件的可添置照相机及电视机,便于提高分享交流的有效性。2、墙面可有适合年龄特点的供孩子建构参考的图纸,体现出层次性,有直观的建构图纸,也有真实的建筑物的照片;可单张放置(塑封过),插在口袋里以便于孩子取下模仿;满足孩子模仿创造的欲望;也可也可有孩子构建的作品的照片。三、各年龄段结构游戏的特点(一)总体小班幼儿对结构的动作感兴趣,常常把结构材料堆起垒

4、高,然后推倒,不断重复,从中得到快乐和满足。他们没有明确的、目的,只是无目的地摆弄结构材料,只有当有人问他“你搭的是什么”时,他才会注意自己的结构物,思考“这是什么”的问题,然后根据自己的想象对结构的物体加以命名。中班幼儿不但对动作过程感兴趣,同时也关心结构的成果,目的比较明确,主题比较鲜明。大班幼儿已有了较强的结构技能,目的明确、计划性较强,能围绕一个主题进行长时间的结构活动,合作意识增强。(二)分类目的性构建技能作品特点行为的社会性托小班没有目的,或搭建行为后根据作品命名;作品以垒高、延长、堆积为主要特征小、中班变搭边想、不断改变搭建意图;作品特征为铺平、架空、围合;结构简单,单个作品所用

5、材料不多平行游戏(小班)中、大班先想后搭,但会改变(技能和材料的限制);开始合理地选择材料的形状、大小、色彩,注意形状的对称;单个作品材料数量增多,出现作品主题,即一个主题中有若干作品。合作搭建,但有主从关系。大班后期作品搭建意识清晰,会有目的选择和寻找材料实现自己的作品构思。运用形状和颜色的对称、间隔等规则追求作品的形式美。单个作品的结构特征复杂性明显增强,不仅出现主题,单个作品的结构特征的数量逐渐增多(房子有门、窗、顶、楼梯、烟囱)协商主题、分工搭建、各自独立构思四、结构游戏的组织教师应关注:(1)引导幼儿对物体和建筑物进行观察,丰富幼儿对典型设施与景观的印象。教师在日常活动中要引导幼儿注

6、意观察周围生活中的多种建筑,感知各部位的名称、形状、结构特征、组合关系与色泽特点。如楼房是有层次的,房顶有尖的、平的,也有圆的,桥梁是桥面和桥墩组成的等等,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创造性地表现自己对事物的认识。(2)引导幼儿在游戏中运用多种材料进行建构,表达对事物的认识和情感,自己的想象与创造,积累建构经验。识别与使用材料:了解结构玩具,结构元件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会选用结构元件去构造物体,会灵活使用材料。构建经验积累:运用排列组合(平铺、延长对称加宽加长加高围合,盖顶、搭台阶等),积塑的插接、镶嵌(整体连接、交叉连接、端点连接、围合连接等),以及穿套编织,粘合造型等方

7、法进行构建;学习运用辅助材料。设计构思能力:体验整体构思构造,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构造活动。在构造实践中能根据需要修改、补充,以取得结构成功。(3)引导幼儿同伴交往、分工合作,欣赏、评价同伴的作品。(4)归类、整理玩具,完成力所能及的事。五、教师的观察多观察1、观察方法:(见佳佳活动中角色游戏的材料)。2、观察要点:(1)各年龄段幼儿结构游戏的特点(见三)(2)运用多种材料进行建构情况;有创意的建构;运用替代物进行建构,丰富作品内容的情况;遵守规则情况;协商、调整积木的现象;建构中的困难六、教师的介入慎介入:孩子在与游戏环境的互动中会表现出各种各样的行为、问题和需要,这就需要教师在观察

8、、等待的基础上,解读幼儿在游戏中表现的行为,在分析的基础上决定是否要介入,以哪种方式介入更适宜。1、十种可以介入的时机:(见游戏教材)2、慎介入:(1)教师介入的频率过多,主观介入过强,会影响幼儿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教师在游戏中过度干预,会丧失幼儿的主体性,挫伤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影响幼儿潜能的发挥。七、游戏后的分享交流是否有效?(一)分享交流的意义:帮助儿童整理游戏中零散的经验,修正错误的经验并找出存在的问题,分享成功的经验,为下一次游戏的开展做好材料、经验等方面的准备。对儿童已有经验的提升,也是下一次游戏的准备。它不仅可以丰富儿童游戏的内容,而且有助于促进儿童综合能力的发展,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儿童在游戏时的真实想法及存在的问题,是教师支持幼儿提高游戏水平的重要环节。(二)分享交流的内容:教师观察到,希望分析的内容;幼儿愿意分享的内容。(三)分享交流的时间:随年龄的增长时间延长:托班、小班前期插入式,中大班:延长至1215分钟。(四)分享交流需要注意的问题1、既有教师过程中预设的、也有满足孩子分享愿望的内容;2、要关注到参与分享的每一个孩子;3、分享交流的形式、分享的内容要体现年龄特点;4、更关注在分享过程中孩子综合能力的培养(语言的要求);要关注生生互动,老师要有梳理提升,以有效推进游戏的发展。闵教院研训室学前教育研训室20116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