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一个舞台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11958603 上传时间:2024-01-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给学生一个舞台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给学生一个舞台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给学生一个舞台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给学生一个舞台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给学生一个舞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给学生一个舞台(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给学生一个舞台摘要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今人曰:要让学生从“学会”走向“会学”。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水平,如何给学生 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话题。给学生一个舞台,学生会给我很多灵感,我与学生一起成长。给学生一个机会,让他听,让他说,让他想,让他写,水平与素养自然也就形成了。历史典故指的是一些词语、成语、诗句等的由来,也可指某些事物的名称的由来。我所任教的假日活动就是这个“历史典故”。从字面上理解,这类课只教给学生知识,把由来告诉学生就行了。可我不这么认为。一堂课如果单纯地讲故事,学生会一直津津有味地听吗?所以,我在上这堂课时,除了讲之外,问得比较多

2、,学生思考和回答的机会比较多,尽可能让学生按照我说的线索或发展脉络自己得出由来、来历。有些学生若是问题答对了,或是自己的见解得到了我的肯定,会兴奋地手舞足蹈,会双手做成“V”字,大叫一声“耶”!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思考,尽情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而我也感觉快乐,即使要应付学生五花八门的有些自己没有预想到的问题,但这氛围很轻松。从毕业后走上教师岗位到现在,也有一个多学期了。在学校里教书,到底在教什么呢?是在教学生知识吗?那知识又是什么?它的本质又是什么呢?我是否真正在教学生掌握真知识呢?以前我为这些问题困惑过。后来慢慢地也就有点开窍了。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用今天的话来讲,要让学生从“

3、学会”走向“会学”。一个人在生活上要学会自理。同样,在学习上也要学会自理,独立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否则知识增加,水平没有变化,最终也接受不了。所以,培养学生的水平很关键。有一则灰色的幽默说:考试时一个小学生被一道3X7=?的题目难住了,考完后他说:“眼看就要收卷了,不管三七二十一,我写上一个答案22。”还有很多所谓的小神童,说他们怎样神,几岁就会背多少,会识多少字,会做算术题,但后来他们绝大部分都销声匿迹了。从上述例子,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知识到底是什么?我们到底要教孩子什么样的东西?我们要让孩子们了解哪些东西?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知识不是一种结果,而是一种过程。”我们当前教育中不同水准地

4、存有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忽视知识的发生过程,忽视对知识来源的探究,培养出来的高分者一般仅仅“考试的工具”。在我的历史典故课堂,学生有了一个能充分展示自己的风采的机会,他们在假日活动这个舞台上,使尽浑身解数,举手回答的人此起彼伏,常常是意犹未尽,时间到了,也不肯罢休,在课堂上,我感觉到了学生的热情,也感觉到了学生的聪明才智,如在讲古代人民传递信息的方式时,有个学生说能够让别人捎信,也就是传话。有个学生可能武侠片看得较多,他说能够用箭把写有信息的纸条射出去,或用匕首也行,还有很多鬼点子,有些方法虽说可操作性不强,但学生的想象力值得称赞。有个词叫“好为人师”,这是要求老师的。其实,时间久了,你就会发

5、现学生也“好为人师”,只要你能给他一个展示的舞台,例如讲古代人民传递信息的方式时,提到一个“鲤鱼传书”,的传说,以下就是这个段的课堂实录:师:“鲤鱼传书”,我没听说过,也不懂,这个“鱼”和“书”怎么会联系在一起呢?如果给我“鱼”和“书”(当然,这书不是我们今天所讲的“书”),我也不知道怎么做,有谁知道的,请告诉老师,好吗?XXX,刚才是你提出“鲤鱼传书”这个问题的,你先说说看好吗?生1:回答略。师:听了刚才XXX讲的,老师还是不太明白,把纸条卷起来,塞进一个小竹筒,纸碰到水会不会湿掉呢?底下的学生又开始思考这个问题了。生2:用油纸。师:用油纸就不怕被水打湿了,但我还有问题,刚才XXX讲的把竹筒

6、塞进鱼的嘴巴里,那鱼还能呼吸吗?学生又思考开了。生3:在背鳍上打一个洞,用绳子穿过这个洞,把竹筒绑在鱼的背鳍上。师:好了,现在什么都齐全了,但鱼会乖乖地把信带到吗?收信人会知道信到了吗?他会在什么时候去收呢?怎么发现那条鱼呢?课堂上又是一阵沉默。沉默之后便是“火山”的爆发。从那以后,我有时在平时的课堂上也这样做,我少说,让学生说,我“不懂”,让学生迫不及待地弄懂并且把“不懂”的老师弄懂,利用学生的好胜心,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扣住教材的关键教学点,不是很难也不会很多,让学生主动探索,内驱学习,适时发展,当然这些都要在给学生一个舞台的前提下才行。对学生要适时的鼓励,亮出他们发言中的闪亮点,再加上

7、有技巧的“装不懂”,这样才能点燃烟火,才会看到烟火的绚丽多彩。虽说有舞台,但不一定每个学生都会上去展示,有些因为胆小,有些因为不想去,实际上,后者不在少数。这就需要“最好的老师”兴趣,兴趣有了,上去展示的可能性就大了,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水准上取决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学习的主动性的高低则主要来自于学习的兴趣,学习的兴趣关键靠教师的培养和调动。我的课叫历史典故,学生又是初中学生,有些知识学生是很熟悉的。听到熟悉的内容,有些学生就洋洋得意,对这部分学生可以让他来说,让他当小老师。也有部分学生就心猿意马了,对这部分学生就得想办法抓住他的心了。子曰:温故而知新。从不同的角度去阐述,以全新的视角去展示。

8、如讲“美洲的命名”,很多学生知道美洲是哥伦布发现的,是以亚美利哥的名字命名的,这是他们小学的时候学的。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美洲是哥伦布发现的,却以亚美利哥的名字来命名,哥伦布在生前活得很悲惨,如果死后知道了这个消息,他会怎么想呢?亚美利哥知道了又会怎么想呢?你可以假设自己是哥伦布,也可以假设自己是亚美利哥,知道了事情的结果,会怎么想呢?班里犹如一滴水滴入油锅,一下子就炸开了,他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有人说亚美利哥会嘲笑哥伦布是个笨蛋,庆幸自己坐收渔翁之利。有人说哥伦布心里会更加痛苦,自己航行那么多次,却一次都没有到达过东方,也有人说亚美利哥会好好感谢哥伦布的,等等。这么一问,整堂课就“活”了!

9、德国一位教育专家来华考察后说:“你们中国学生读的书比我们厚,花在学习上的时间比我们长,但你们买的却是我们的高技术产品。”德国教育专家的这段话反映我国教育模式应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从这个方面来讲,给学生一个舞台的教学思想同素质教育是相符合的。给学生一个舞台,让他们在上面尽情的舞尽情的唱,放飞他们的灵感,这些灵感也激发了我的灵感,于是我与学生一起享受到了快乐,一个是教的快乐,一个是学的快乐,我和学生一起成长。我希望我和学生是这样的:我愿意是急流,只要我的学生,是一条条小鱼在我的浪花中,快乐地游来游去,我愿意是荒林,只要我的学生是一只只小鸟,在我的稠密的,树枝间做巢鸣叫。参考文献:1. 今天我们怎样做老师宁波市教育局 编 2004年7月2. 好学生,好学法魏书生 著 漓江出版社 2005年10月第1版 3. 心理学南开大学出版社 张厚粲 主编 2002年2月第一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