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教案通用15篇.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11957855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大班教案通用15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幼儿园大班教案通用15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幼儿园大班教案通用15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幼儿园大班教案通用15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幼儿园大班教案通用15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园大班教案通用15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大班教案通用15篇.doc(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幼儿园大班教案通用15篇幼儿园大班教案通用15篇幼儿园大班教案1 小记者记者是采访新闻和写通讯报道的专职人员,他们借助各种媒体,采编报道各个领域的信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欢。幼儿扮演“记者”,体验接着的工作方式,不仅可以丰富幼儿的社交方式,增长见闻,培养其敏锐的观察力和挖掘生活素材的才能,而且能进步幼儿的口语表达和绘画才能。由于幼儿缺乏经历,在初设这一角色活动或幼儿对采访目的不够明确的情况下,老师可以“主编”的身份参与游戏,让“小记者”先汇报自己的“采访对象”,“主编”帮助“小记者”设计“采访”问题,使“小记者”明确“采访”主题。为发挥幼儿之间的互动作用,可二人或三人一组自由组合进展“采

2、访”。开设“小记者”活动时,老师首先应为幼儿拓宽其行动空间,除本班外还可到圆内各班及厨房、保健室、保管室、图书室等部门“采访”,甚至还可请家长、社会个部门配合,让“小记者”的“采访”范围扩展到社会增进起对各行各业的认识,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才能。采访后,老师应为幼儿提供“报道”的.条件,如:提供纸张、彩笔,让幼儿绘制“报刊”、提供大纸箱制作的“电视机”,让幼儿到“电视”里“报道”“新闻”等。下面列举一些“采访报道”的道具材料。“摄象机”:利用玩具摄象机或用形似摄象机的洗涤剂瓶制作。“记者行动专栏”:在显眼的墙面设立“采访报道专栏”,贴上大张白纸,让“小记者”将“采编”的内容,以绘画的形式呈现给读

3、者。“报刊杂志”:提供四开的绘画纸,“小记者”们自己设计安排版面,共同合作将“采编”来的各中信息绘制在纸上,以“报纸”的形式呈现给读者,也可将信息描绘在本子上制成“杂志”。幼儿园大班教案2 活动目的:1、加深对少数民族的理解,知道有关少数民族的风俗、民情、文化等知识,有尊敬少数民族的.情感。2、鼓励幼儿大胆地说。活动重点:能运用语言大胆地说出少数民族的风俗、民情、文化。活动流程:师生交流幼儿竞赛活动过程:一、师生交流师:听说你们知道很多关于少数民族的事情,你们愿意去考考他们吗?幼儿和老师交流要求:大胆地考问老师。二、幼儿竞赛师:刚刚你们考了老师很多问题,如今老师也要考考你们。一抢答题如:云南地

4、区有多少少数民族?哪个少数民族喜欢吃手抓饭?世界上时间最长的狂欢节叫什么民族?要求:谁先抢到板谁答复。二必答题要求:每人抽取一张纸,每组轮流答复。三、完毕评价。幼儿园大班教案3 一、教学内容:综合活动大班变废为宝二、设计意图:宋玉新小朋友从家里拿来一个娃娃,是用乒乓球和酸奶的瓶子、碎布制作的,班上的孩子可快乐了,你摸摸,我看看,有的还说,我也会做,通过这件事,我想到,如今孩子的生活条件非常优越,物质条件也非常的丰富。在家长的影响下,大多数的幼儿对用过的废旧物品一扔了事。那么能不能让幼儿有意识的搜集一些废旧的材料,进展变废为宝的制作呢?在搜集废旧材料的同时,培养幼儿的节省的意识。我就设计了本次活

5、动,让幼儿在体验快乐制作的同时,变废为宝。三、教学目的:1、引导幼儿初步学会用废旧物品来制作自己喜欢的玩具或用具。2、通过谈话活动,帮助幼儿理解到废旧材料是可以再利用的,我们在平时可以有意识的搜集一些废旧材料。2、体验变废为宝的快乐。四、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知道废旧材料还可以再次被利用。难点:用废旧物品进展制作。五、教学准备:课前知识准备:提早让幼儿在家里搜集盒子或瓶子等废旧材料。场地准备:用各种废旧材料制作的玩教具布置一个展览会的场景。材料准备:分四组,废旧的各种盒子;废旧的瓶类;废旧的纸类;废旧的纸杯、餐盘、饭盒清洗干净。操作工具准备:胶水、剪刀、双面胶、胶带。辅助材料:水彩笔、色卡纸毛

6、线、沙粒、吸管等。六、活动过程:一通过展览会,引起幼儿的兴趣。引入课题。师:今天,我们要去参观一个有意思的展览,小朋友好好看看展览品,可以用手拿来玩一玩。看看这些展览品是什么,是用什么材料做的?二通过谈话活动,理解废旧材料是可以再次利用的。我们要注意有意识的进展搜集。师:1、小朋友,展览会上你们看见了什么?它们是用什么东西做的?2、我们平时应该怎样搜集这些废旧的材料?哪些废旧材料可以搜集?哪些废旧材料不能搜集?3、说说你想怎样变废为宝。老师引导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说出自己的想法。三利用幼儿搜集的废旧材料来制作一件喜欢的玩具或用具。1、讲解活动规那么。2、幼儿按自己的意愿选择材料。四幼儿进展操作

7、活动,老师巡回指导。五对幼儿制作的作品进展讲评。在制作活动中自然完毕。延伸活动:1、继续制作没有完成的作品。2、利用幼儿完成的作品布置展览。活动反思:反思一:创设环境,引起幼儿兴趣。活动的开场局部我布置了一个展览会,展出了有很多幼儿和老师用废旧材料制作的玩具和用具,幼儿在参观的时候,可以拿来看一看,玩一玩。幼儿兴趣非常高,注意力也非常集中。对废旧材料能做这么多的东西,非常的惊奇,有了自己想制作的欲望。所以孩子们都能积极的投入到参观当中。反思二:引导幼儿积极考虑,大胆表述,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谈话活动中,在幼儿已有经历的根底上,通过有效的提问,帮助幼儿理解到废旧材料是可以再次被利用的。有的废旧材

8、料是可以搜集的,有的废旧材料是不可以搜集的。孩子们纷纷说:“我平时喝过的矿泉水瓶子可以留下。”:“我把爸爸的烟盒保存下了。” “我喝的乳娃娃的瓶子也可以留下。”并且激发了幼儿自己利用这些废旧材料制作有用的东西的欲望。反思三:指导制作活动,及时发现幼儿创造的闪光点。幼儿制作前我给幼儿介绍了制作材料,并提出要求。在活动的过程中及时帮助幼儿解决困难,对幼儿有创新的想法及时给予肯定。比方有个小朋友用矿泉水的瓶子制作了一个沙漏,并且让全组的幼儿用来灌沙子。在评价中就特别提出给予肯定,起到的很好的典范作用。存在的问题:活动中,我发现,提供应幼儿活动材料的种类有点多,在一定的程度上造成了浪费。活动时,有不少

9、幼儿模拟展示的范例来进展制作。我想,假如只给幼儿提供一种材料。而在展示的范例中把用这种材料制作的玩具去掉。引导幼儿在操作活动中,运用一种材料,进展多种制作的方法就会多一些。可能会对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有更好的启发和帮助。幼儿园大班教案4 活动目的能有目的地观察图片,找出图中的相反意思。能仿照儿歌的格式仿编儿歌并能朗读和表演。通过活动进步幼儿的思维才能和语言表达才能。开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才能。理解儿歌内容,丰富相关词汇。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幼儿仿编的句子要简短、押韵。难点:幼儿仿编的句子要简短、押韵。活动准备幼儿已学过词汇游戏“反义词”,有初步的相反概念:动物图片6张、 汉字条“什么,什么?”6条

10、、 红绿圆形卡片各1张、 录音机及音乐磁带小司机活动过程一、复习“反义词”听音乐做律动小司机到比照王国,两段音乐中间玩游戏警察与司机复习所学的反义词。采用游戏法复习反义词能让幼儿在玩中渐入主题二、观察图片,找出图中的相反意思。1、出示图片,幼儿观察,老师提问:1 比照王国里有哪些小动物?2这些小动物有的胖、有的瘦、有的个子高高的、有的个子矮矮的,我们刚刚说到的反义词有的都能在它们身上找到,请小朋友找一找,哪两个动物身上有相反意思呢?2、幼儿自由发言。可在一对动物中找多对反义词,也可在一个动物与多个动物中找反义词。此环节承上启下,是为下一个环节打根底的,也是发散幼儿思维的一个环节。幼儿在这个环节

11、中表现活泼,说出了老师意料之中和意料之外的反义词。在老师的表扬中幼儿兴趣进一步进步了。三、学习儿歌并仿编儿歌。1、老师按儿歌内容把小动物分成六组。老师编一、二组的儿歌内容,让幼儿感知儿歌格式。2、引导幼儿用“什么什么”的句式仿编后四组儿歌内容。对编得好的句子全班齐诵,不够适宜的句子引导幼儿修改。3、给儿歌取名字比照歌此环节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对于仿编句子,幼儿会想出很多好答案,但仿编儿歌幼儿接触并不多,再加上句子要押韵就更难了,儿歌中尽量用幼儿编的句子,幼儿的积极性很高,对于较难的句子,如:什么轻,什么重。跷跷板上的狗和熊。幼儿的句子不押韵,在老师提示和幼儿的修改中也能编出来。整个过程幼儿注意力

12、集中,积极动脑,对编诗歌这一新的形式很感兴趣。四、朗读并表演儿歌。1、采用全班齐诵、师生问答和分组问答的形式朗读儿歌。2、鼓励幼儿自编动作表演儿歌。采用不同形式朗读儿歌并让幼儿自编动作表演,课堂上既到达了动静结合,又让幼儿体验到了自编的.快乐与儿歌的韵律之美。五、活动延伸。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幼儿把身边事物的相反意思找出来编儿歌。这节课是学前班上学期的语言课内容,很普通的一节课经过老师的精心设计与施教,成了一节不错的课。整节课老师教态亲切,对教材的难易程度把握得当,对幼儿的启发引导自然,教具很美很实用,黑板板书有条理,整节课能做到首尾照应、动静结合,假如参与编儿歌的幼儿更多那就非常完美了。活动反思

13、:幼儿在学习中不仅会稳固反义词,还会进步了艺术语言的表达才能,同时开展了幼儿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运用语言的才能。整体效果不错小百科:比照,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展对照比拟的表现手法。幼儿园大班教案5 活动目的:1、在观察和探究过程中发现物体在水中产生倒影的现象和变化。2、感受生活中水中倒影的美,对倒影产生兴趣。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4、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究事物变化的愿望。活动重难点:观察感知物体在水中产生倒影的现象和变化。理解倒影的特点,知道倒影是倒过来的既图像的翻转活动准备:经历准备:增强幼儿对水的兴趣和感知;理解幼儿对猴子

14、捞月亮故事的熟知程度;环境准备:小猴图片一张、猴子捞月图片两张、倒影字卡一张;黑色大型垃圾袋覆盖在水箱上,扎住边口,然后倒入3cm左右深度的水按照幼儿人数准备水箱,建议大水箱4-5人一组,小水箱2-3人一组;篮子、毛绒玩具、泡沫积木、图书、蜡笔盒、水彩笔按照人手一份准备;倒影风景照ppt五张、倒影对与错图片三张;毛巾、托盘拖把备用活动过程:一、故事激趣,引起对水中倒影的关注一出示图片,猴子捞月故事导入。重点提问:1、小猴在河里看到的月亮是怎么回事呢?小结:水里的月亮其实是天上月亮的倒影。材料说明:我们班孩子对猴子捞月的故事是很熟悉的,因此该环节中,我用两张图片、一张字卡以及极其简约的话语引出话

15、题现场互动:我一提问,孩子们马上想到是倒影,我边小结边出示倒影字卡。然后我用了一句衔接语:水中真的会有倒影吗,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顺利进入下面的主要环节二、分组观察、感知水中倒影,发现水中倒影的机密一观察感知。1、看看水箱里的水面像什么?你在水面上看见了什么?幼儿观察并互相交流小结:水箱里的水面平静的像一面镜子,大家看到了水箱周围各种东西的倒影,真有趣。材料说明:在这个环节中,材料的准备是关键,经过了屡次尝试,我们发现假如在脸盆里或者水桶里直接盛水,倒影比拟模糊,假如先放置黑色垃圾袋再盛水,倒影就会明晰可见。为了便于孩子们观察,我们用建构室里以及小班舀豆豆用的大周转箱替代了脸盆和水桶,这样使得水面更宽,而且执教前放置在教室内光线相对较强且阳光又直射不到的区域,这样可以观察得更明晰。现场互动:孩子们一走到水箱边上就说:有倒影的,水中真的会有倒影的。接着就开场叽叽喳喳说开了,我看到了我自己我看到了自己的手我看到了窗帘我看到了窗户墙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