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1957678 上传时间:2024-03-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初一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初一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初一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初一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一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一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至3题 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1、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 A、以荻画地 以:用 B、教以书字书:写C、使学为诗 为:作为 D、及其稍长把 及:等到2、欧阳公“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 ) A、欧阳修聪明过人 B、太夫人教子有方 C、闾里士人家慷慨借书 D、欧阳修刻苦攻读3、将下列语句

2、翻译成现代汉语。(1)多诵古人篇章。 (2)唯读书是务。 二、阅读文言短文郑人买履,完成47题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4、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1)先自度其足 (2)吾忘持度 (3)宁信度 5、翻译下列句子。郑人有欲买履者 先自度其足, 而置之其坐。 6、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7、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任意选择三句,说说句中的“之”是什么意思,或有什么作用。(只允许回答三个)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 )而忘操之( )反

3、归取之( )何不试之以足(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8至9题 (季梁)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吾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注释:大行(hng):大路。方:正在。持其驾:拿着缰绳,驾着他的车子。奚为:何为,做什么。御者:车夫。8、翻译下列句子。吾欲之楚。 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9、用一个成语概括本文内容,这个成语是 读了这则短文后,你受到什么启发?答: 四、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0至12题 北人生而不识菱1者,仕于南方,

4、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2强不知以为知也。注释1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 2坐:因为。10、理解文中加点词语,完成题目。席上食菱 食: 欲以去热也 去: 仕于南方 仕:席上啖菱 啖: 我非不知此 知:11、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其人自护其短 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12、本文说明了什么道理? 五、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3至16题 楚人有卖其珠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

5、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注:椟(d):木匣桂:肉桂,椒:花椒辑:连缀玫瑰:如玫瑰花色的美玉鬻(y):卖13、楚人对木匣加以修饰,造成了什么结果?请用原文回答。(分) 14、文中加点的“此”指的是谁?(1分) 15、文中最后一句议论批评的是哪个人?这个人错在哪里?(3分) 成语“买椟还珠”在如今一般用来说明什么道理?与故事本来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4分) 参考答案一【译文】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

6、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1、C 2、D 3、多读古人的文章 只是致力于读书. 二【译文】郑国有一个想要买鞋的人 ,他先量好自己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了集市,他忘记了带量好的尺码。他挑好了鞋子,才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于是返回家去取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为什么不用你的脚去试一试鞋的大小呢?”他说:“我宁愿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会相信自己的脚。”4.(1)do量(长短)(2)d尺寸尺码(3)d尺寸尺码5.郑国有个想买鞋子的人,他先自己测量脚的尺码,然后把测量出的尺码放在自

7、己的座位上。6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办事过于死板,只信教条,讲形式,不相信实际的人,告诉人们做事不能过分拘泥形式,要注重实际。7而置之其坐(脚的尺寸 )至之市( 到、往 )而忘操之(脚的尺寸)反归取之(脚的尺寸) 何不试之以足(鞋子)三【译文】魏王准备攻打邯郸,季梁听到这件事,半路上就返回来,来不及舒展衣服皱折,顾不得洗头上的尘土,就忙着去谒见魏王,说:“今天我回来的时候,在大路上遇见一个人,正在向北面赶他的车,他告诉我说:我想到楚国去。我说:您既然要到楚国去,为什么往北走呢?他说:我的马好。我说:马虽然不错,但是这也不是去楚国的路啊!他说:我的路费多。我说:路费即使多,但这不是去楚国的方向啊。他

8、又说:我的车夫善于赶车。我最后说:这几样越好,反而会使您离楚国越远!8、我想要去楚国 马虽好,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9、南辕北辙或 背道而驰 要想达到预期的目标,必须认清努力方向。如果行动与目标完全相反,即使有许多优点和长处,也不一定能获得成功。四【译文】有个从出生以来就没有见过菱角的北方人。他到南方做官,有一次在酒席上吃菱角,这个人连壳一起放到嘴里吃。有人说:“吃菱角要去壳。”他想掩盖自己的错误,于是道:“我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是为了清热解毒呀!”问的人又问:“北方也有菱角吗?”他说:“前山、后山上,哪里没有呢?”菱角明明是生长在水中的,那个北方人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

9、说成知道的10、(1)吃(2)除掉、去掉11、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成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说成知道的。(关键词:曰,土产,强,知)12、略。言之成理即可。五【译文】楚国有一个向郑国人卖他的珠宝的人,用一种叫做木兰的香木制做了一个匣子,用肉桂、花椒等香料熏染,用珍珠和宝石来连接,用美玉来装饰,用翠鸟的羽毛来连缀。郑国的人买了他的匣子,却归还了他的珍珠。这真是善于卖匣子,不能说是卖珍珠啊.13、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14、指卖珠的人15、批评的是卖珠的人。他在卖珠的工作中过分注重了木匣的装饰,以至匣子的价值及其外表的美观胜过了珠,主次颠倒了。16、如今用以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批评“买珠者”一类的人,只注重外表而不注重本质。 (121.57.191.76)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