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v6信息改造升级项目分析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11957325 上传时间:2023-04-2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IPv6信息改造升级项目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IPv6信息改造升级项目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IPv6信息改造升级项目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IPv6信息改造升级项目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IPv6信息改造升级项目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IPv6信息改造升级项目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IPv6信息改造升级项目分析(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IPv6信息改造升级项目分析一、 IPv6信息改造升级工程持续优化骨干网、城域网、接入网的IPv6网络质量,新增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同步完成IPv6升级改造。加快提升内容分发网络(CDN)IPv6应用加速能力,IPv6节点数、IPv6服务覆盖能力。二、 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一)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有待提升昆明市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虽已具备一定基础,但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窄带物联网(NBIoT)和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数据中心存在规模普遍较小、布局不合理和能效不高等问题。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息化和信息产业的整体发展,特别是农村和偏远地区信息

2、基础设施普及率低。(二)信息产业技术应用有待加强数字技术尚未在提高生产效率、优化供应链、改变预测域维护、有效缓解交通拥堵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人工智能应用及产业培育还处在起步阶段,相关企业大多处于初创发展期,市场前景不清、投资融资困难、没有稳定运营盈利模式的问题普遍存在,难以支撑产业培育发展需求。智慧产业整体规模较小,缺乏产业链长、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产业集聚效应不突出。智慧应用和服务需求正处于培育阶段,不能形成规模化运营,对跨区跨境、线上线下、体验分享等多种消费业态的需求与相关产业形态的发展阶段存在一定矛盾。(三)信息化与实体经济融合还需加深制造业企业仍是以生产单一的功能性产品为主,智能化、信

3、息化目前更多处于离散化、自发生长的状态,尚未形成围绕核心技术形成协作共赢的产业集群,无法分享智能化、网络化时代产品需求爆发性增长的机会。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与大健康、大旅游、大文创融合发展明显不足,信息技术对化工、装备、冶金、物流等传统产业的提升改造支撑有限。信息技术尚未广泛应用于协同制造、商业零售、交通运输、教育医疗、旅游文化等跨界产业。(四)信息资源共享整合难度较大全市统一数据标准与数据接口建设有待提升,孤立系统多、数据采集难度大,数据资源短缺、协同效率偏低,跨区域、跨行业、跨部门、跨层级全方位的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体制尚不完善,信息孤岛、智能孤岛现象普遍存在。基础数据资源分散在各行业中,存在跨部

4、门、跨层级部门间的信息资源标准不统一、平台不连通、数据不共享、业务不协同等问题,社会动态数据等资源的整合共享问题仍然突出。(五)信息化发展保障体系有待完善昆明在数字化转型、数字化建设全面深入的大趋势下,数字化发展保障机制仍不健全,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产业政策支撑力度不够,创新创业环境不完善,资源配置和建设投入与国内先进城市相比存在明显差距,难以适应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发展要求。国际化、高层次、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和优秀团队引进不足。创新创业园区特色不鲜明、产业上下游链条不通畅、空间载体发展不平衡等问题长期存在。三、 信息化发展存在的不足(一)规模小和质量不高信息产业在总量上具有相当规模,但总体规模小

5、,质量并不高。在经济发达国家,信息产业已成为第一、第二大产业,而中国信息产品制造业在全国工业行业中仅排7到8位。中国信息产业的总量水平也较低,仅接近于1990年前后新加坡、英国的水平。在全球电子信息产品市场份额中,美国占30%以上,日本占20%以上,而中国仅占35%。(二)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差总体技术水平低,自主创新能力差。与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的信息技术水平相比,中国技术水平的差距主要是技术创新能力差,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极为不足,信息技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较弱。中国VCD产量虽然居世界第一位,但VCD的关键元器件解码芯片和机芯却都需要进口;中国彩色电视机的批量生产国产化率已在9

6、5%以上,但芯片和显像管的技术却掌握在外国企业手里。此外,中国国产集成电路生产水平不高,产品档次很低,市场占有率仅为20%;,高档产品无力生产,也只能依赖进口。到目前为止,芯片、软件、集成电路、新型元器件、核心软件等一些关键技术,仍由发达国家所主宰,业已成为制约中国电子信息产业自主发展的主要瓶颈。(三)结构不合理信息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不合理,结构性矛盾仍然未能从根本上得到缓解。电信支撑网建设和业务发展滞后于通信能力发展;通信产品制造业发展又滞后于网络建设,缺乏统筹规划,发展协调不够。邮政的资产结构、业务结构不合理,基础业务增长缓慢,业务拓展和市场开发比较薄弱,网络布局及服务手段、管理体制及经营

7、机制还不适应市场需要。电子行业结构性矛盾仍然较突出。由于缺乏有效的宏观调控,一些地区和部门争上热门产品、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的现象屡禁不止。特别是,在VCD、移动通信、手提电脑等制造设备方面,存在品牌过多、分散经营、产品雷同、重复生产的不正常现象,既浪费了有限的资源,也不利于企业竞争。(四)档次不高,附加值低,营销能力较弱出口产品档次不高,附加值低,营销能力较弱。中国信息产业出口从总体上看,仍处于粗放型和劳动密集型阶段。虽然近几年中国信息技术产品在不断优化,但由于种种原因,至今未从根上本扭转产品档次低、附加值低的不利局面。两难境地是:出口电子产品多数属于低档次的、低附加值的产品,而进口的电子产品

8、则多数属于高档次的、高附加值的产品。1998年,中国出口的有线电话机平均单价为1223美元/台,而进口电话机平均单价则高达19035美元/台,进口平均单价是出口平均单价的1556倍。与境外的信息企业营销能力相比,中国信息营销能力还有很多不足:营销体系不健全;进出口权还受到很大的限制;市场占有的层次较低。(五)开发能力不足信息技术发展相对滞后,开发能力明显不足。中国基础信息技术产业和软件产业技术水平还很落后,不少产品设计技术与生产技术要依赖进口才能解决。有相当比例的电子信息产品生产还处于引进和模仿阶段,自主创新生产比重还相当低。致使一些尖端产品与美国、日本相比至少落后10年以上,一般信息技术要相

9、差23个发展阶段。中国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虽然加大了电子信息产品的投入,但开发能力仍然严重不足。研究开发经费的比例偏低,严重制约了中国信息产业的技术创新,阻碍了电子信息产品档次的提高和附加值的增加。此外,电子信息产品科研成果的转化率也很低:一般发达国家都在75%以上,而中国的转化率仅为15%。四、 信息化的特性(一)易用性易用性对软件推广来说最重要,是能否帮助客户成功应用的首要因素,故在产品的开发设计上尤为重点考虑。一套软件功能再强大,但如果不易用,用户会产生抵触情绪,很难向下推广。(二)健壮性健壮性表现为软件能支撑大并发用户数,支持大的数据量,使用多年以后速度、性能不会受到影响。(三)平

10、台化,灵活性,拓展性通过自定义平台,可以实现在不修改一行源代码的前提下,通过应用人员就可以搭建功能模块,及小型业务系统,从而实现系统的自我成长。同时通过门户自定义、知识平台自定义、工作流程自定义、数据库自定义、模块自定义,以及大量的设置和开关;让各级系统维护人员对系统的控制力大大加强。(四)安全性系统能够支持WINDOWS、LINUX、UN等各种操作系统,对安全性要求高的用户通常将系统部署在LINUX平台,同时,从流程、公文、普通文件等在传输和存储上都是绝对加密的,系统本身有严格的思维管理权限、IP地址登录范围限制、关键操作的日志记录、电子签章和流程的绑定等等多种方式来保证系统的安全性。(五)

11、门户化,整合性协同办公系统只是起点,后续必然会逐步增加更多的系统建设,如何将各个孤立的系统协同起来,以综合性的管理平台将数据统一展示给用户,选择具有拓展性的协同办公系统就成为向后一体信息化建设的关键。五、 信息化发展背景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信息化有了显著的发展和进步,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距离。我国信息化已走过两个阶段正向第三阶段迈进。第三阶段定位为新兴社会生产力,主要以物联网和云计算为代表,这两项技术掀起了计算机、通信、信息内容的监测与控制的4C革命,网络功能开始为社会各行业和社会生活提供全面应用。我国医疗信息化市场的投资规模持续扩大,已经连续5年保持20%左右的增长率,远高于全球市场5

12、1%的年均复合增长率。截至2010年,我国医疗整体IT市场投资规模达到120多亿元。预计到2014年,中国的医疗信息化市场规模将达到2865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59%。2010年,我国物流信息化解决方案市场规模达到1812亿元。未来几年是物流信息化大发展的几年,物流信息化市场需求增长幅度将超过20%,后几年增长速度更快,2015年增长速度将达到30%以上,保守估计2011-2015年的年均增长率为2644%,2011年国内市场整体规模将突破20亿元,到2015年中国物流信息化市场规模达到5112亿元。此外,电力信息化、金融信息化、酒店信息化等也取得了显著进展。信息化对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

13、和文化传播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促进了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在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仍存在着突出的问题。在社会信息化与信息安全建设领域仍有不同程度的不足。相信随着我国政策的支持和产业问题的解决,我国信息化将进一步向着纵深方向发展。六、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一)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信息时代的客观要求当今世界已经进人信息时代,信息生产力属于新兴的社会生产力,信息社会代表着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而使用信息技术来改造企业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趋势。(二)信息和通信基础设施投人不断增加近年来许多国家在信息和通讯基础设施方面投人巨量资金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投资增加更为迅速,而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亚太地区在信息和

14、通信技术方面的投资也处在不断姗长之中。(三)通过电子商务方式进行的交易活动不断增长利用电子商务进行采购和销售是企业信息化的主要内容之一。目前,企业利用电子商务方式发生的交易倾在其全部交易倾中所占的比例还非常小。在未来的时期,电子商务交易额必将持续地增长。(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信息化差距在不断拉大发达国家企业的初级信息化过程基本上已经完成目前已进人高级信息化建设阶段,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很多仍然处于初级信息化建设阶段。(五)企业信息化艰涩可以提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粗放式经营经济增长和杜会发展虽快,但为此投入的成本也比较高。据有关统计1953一1985年,我国国民收人增长96倍而能

15、源消耗却增长了14倍。进人20世纪90年代时,我国能源和原材料消耗总水平与日本相当但GNP却只有日本的/6;劳动生产率只相当于世界先进水平的5%。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均资源比较稀少的闰家,我国不能再继续靠能洲和原材料的过度消耗来维持经济的高速增长。七、 信息化发展基本原则(一)市场主导信息化发展统筹阶段性目标和长远目标,统筹各领域信息化发展重大问题,确保我市信息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激发企业参与信息化发展的动力和积极性,引进优强企业,推进重大项目实施,带动中小企业协同发展。强化在统筹规划、产业推动、资源整合等方面作用,积极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二)融合创新信息

16、化发展,特色示范全面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创新发展作为应对发展环境变化、增强发展动力的根本之策。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加快科技资源市场化配置,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和创新潜能。最大程度发挥信息化的驱动作用,积极推进互联网+,引导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各行业的推广应用,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坚持突出特色与全面推进相结合,加强分类指导与特色示范,推进信息化重点领域标准、技术、产品和服务产业化。(三)协调信息化发展,绿色前行深化信息技术与产业、民生等领域的运行管理、服务、监测、分析等协调发展。加速推进信息化成果应用,促使信息化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和均衡各方发展中发挥更重要的牵引和支撑作用,有效提高我市各领域信息化发展质量和效益。把绿色作为信息化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保障。坚持低碳绿色、绩效导向的发展理念,探索成本低、实效好的信息化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