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解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11956802 上传时间:2023-09-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解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解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解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解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解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解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解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解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解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以下简称准则),强调在党的政治生活中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指出“坚持集体领导制度,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是民主集中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始终坚持,任何组织和个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允许以任何理由违反这项制度”。这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民主集中制建设的高度重视和战略思考,对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深化全面从严治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充分认识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的重要性民主集中制原则,简要地说,就是坚

2、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原则。民主是正确集中的前提和基础,集中是民主的必然要求和归宿,两者相辅相成、内在统一、不可分割。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我们党坚持不懈地丰富发展民主集中制的理论和实践,依靠和通过民主集中制,集中全党的智慧力量,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新形势下,在党的政治生活中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是保证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保证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法宝。(一)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开展的重要制度保障。中国共产党是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建党思想建立的。党的一大纲领指出,在组织原则方面,我们党采用苏维

3、埃的形式,实行代表会议或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民主集中制的思想。党的二大纲领首次确认了民主集中制的建党原则。党的六大修改和通过的党章第一次明确规定,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此后,历次党的代表大会通过的党章都明确规定,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作为正确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处理党内关系的基本准则,是反映、体现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利益与愿望,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制定和执行的科学、合理、有效率的制度,是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最基本的制度保证。因此,这是我们党最大的制度优势。(二)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必须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这是民主集中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主集中制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4、论和群众路线在党和国家生活中的运用。其主要内容包括:领导机关由民主选举产生;一切方针、政策以及法规的制定,贯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集中起来,坚持下去”的原则;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各级领导机关贯彻集体领导、分工负责的原则,禁止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各级领导机关必须经常保持与群众的密切联系,倾听下级组织和群众的意见,接受群众的监督。可见,实行和完善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是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的一项重要任务。这是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开展的重要制度保障。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是民主集中制在领导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党的历史反复证明:什么时候民主集

5、中制坚持得好,党就风清气正、充满生机活力,党的事业就蓬勃发展;什么时候民主集中制受到破坏,党内矛盾和问题就会滋生蔓延,党的风气就会受到损害,党的事业就会遭遇挫折。我们党之所以具有极强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很重要的是靠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和制度起作用、作保障。(三)新的准则与1980年准则相比,在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上有了新发展。一是论述上更为集中。1980年准则中,将民主集中制原则分别在“坚持集体领导,反对个人专断”和“维护党的集中统一,严格遵守党的纪律”两节中进行阐述。而新的准则将民主集中制原则单列一节系统阐述,充分凸显了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党内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二是层次

6、上更为清晰。新的准则抓住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这个重点,从各级党委(党组)、党委(党组)主要负责同志、领导班子成员三个层面进行阐述,逻辑严密,层次清晰。三是导向上更为明确。新的准则坚持问题导向,从正反两个方面明确了边界,划设了禁区,内容具体,导向明确。对于坚持民主集中制应该怎么做,有6处“必须”等指令性要求;对于坚持民主集中制不应该怎么做,有11处“不允许、不得、不能、不准”、3处“坚决反对和防止”、2处“坚决防止和克服”、1处“坚决反对和纠正”等禁止性规定。四是措施上更为具体。新的准则充分吸收了党在民主集中制发展过程中的创新成果,比如提出党委(党组)主要负责同志必须发扬民主、善于集中、敢于担

7、责,明确规定领导班子成员分工必须按规定向上级党委报备,上级组织在作出同下级组织有关重要决策前要征求下级组织意见,等等。这些新措施的提出,进一步增强了民主集中制原则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二、准确把握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主要内容准则对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主要内容作出了明确规定。(一)各级党委(党组)要坚持集体领导。各级党委(党组)必须坚持集体领导制度,这是党实现正确领导、有效治理国家的根本保证。准则将各级党委(党组)集体领导摆在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的首位,从三个方面作了强调:1.对什么问题进行集体领导。准则指出,各级党委(党组)要善于观大势、抓大事、管全局。这就决定了集

8、体领导的内容主要是对重大问题进行决策。一般来说,所谓重大问题,是指对全局有着关键或者比较关键意义的问题,主要特点是全局性、整体性、战略性。凡属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都属于重大问题,必须经集体讨论作出决定。2.按什么程序进行集体领导。要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完善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依法决策机制。新形势下,必须把维护中央权威,确保政令畅通摆在首要位置,坚决做到“四个服从”,即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核心是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

9、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坚决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折不扣贯彻执行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3.用什么制度规范集体领导。要按照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及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要求,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的顶层设计、整体规划,努力使各项制度相互补充、相互衔接、相互协调,使制度运行能够涵盖各个领域、兼顾各个方面。要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相结合,不断加大制度建设力度,及时将民主集中制建设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成果转化为制度成果。同时,切实抓好各项制度的落实,推动民主集中制制度建设取得实际成效。(二)党委(

10、党组)主要负责同志要带头执行民主集中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主集中制贯彻得怎么样,关键看领导干部做得怎么样。执行民主集中制,一把手以身作则很关键。准则围绕发挥党委(党组)主要负责同志的作用,从三个方面作了强调:1.发扬民主。带头发扬党内民主,带头坚持集体领导,严格按程序决策、按规矩办事,带头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正确对待少数人意见,不搞一言堂甚至家长制,切实防范唯我独尊、刚愎自用、我行我素、个人专权等行为。2.善于集中。在班子中要起表率作用,集体讨论问题善于统领全局、把关定向,善于集中集体智慧,特别是要把班子成员正确意见集中好、分歧意见统一好、否定意见说服好,坚决反对和防止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行而不实。3.敢于担责。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以党的事业为重,以人民利益为重,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严格按法律、制度、规定办事,不计较个人得失,面对艰难险阻敢于碰硬、敢作敢为。(三)领导班子成员分工负责。集体领导是实行分工负责的基础和前提,领导班子成员分工负责是实现集体领导的有效途径和保证。准则从三个方面对加强领导班子成员分工负责作了强调:1.充分发表意见。领导班子成员要切实增强全局观念和责任意识,在集体决策时充分发表意见。特别是对分工负责的工作,要吃透上情、掌握下情,提出具体意见供集体决策。在集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