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学期汉语期末复习考试试卷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1954400 上传时间:2023-07-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下学期汉语期末复习考试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二下学期汉语期末复习考试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二下学期汉语期末复习考试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二下学期汉语期末复习考试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二下学期汉语期末复习考试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二下学期汉语期末复习考试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下学期汉语期末复习考试试卷(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试题学科:汉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答卷前请先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密封线内禁止答题。3、用钢笔、圆珠笔或签字笔直接答在试卷上,只准用同一种颜色的笔答题。第I卷 基础知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关键(jin) 洨河(jio) 镂空(lu) 朝拜(cho)B、下降(jing) 干涸(h) 芙蓉(frng) 花卉(hu)C、藐小(mo) 供应(yng) 湍急(d

2、un) 宁谧(m)D、蹿起(cun) 埋怨(mn) 称职(chn) 烟囱(cng)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签赏 镌刻 造型 络绎不绝 B、惩罚 蓬勃 描摹 长途拔涉C、栖息 湛蓝 邂逅 绿野阡陌 D、陷阱 猾稽 钦佩 震撼人心3、下列词语中,全是近义词的一项是:( )A、繁华繁荣 斟酌揣摩 惩罚处罚 细微细小B、增添增加 明显著名 情致情趣 藐小微小C、俊俏峻峭 迁徙迁移 心绪情绪 绚烂灿烂D、钦佩佩服 失忆失意 维持保持 转瞬转眼4、对下列词语的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B、别具匠心:另有一种巧妙的心思。C、隔靴

3、搔痒:比喻说话作文等不中肯,没有抓住解决问题的关键。D、涸辙之鲋:干枯的湖泊里面死去的小鲫鱼,比喻一个人生不如死。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对文学作品(如小说、戏剧等)的观赏,要从人物、情节和环境入手。B、人体所需的盐和水之间必须维持一定的比率。C、人的生命既是漫长的,又是短暂的,因此我们要懂得珍惜时间。D、因为消息来得太突然,大家面面相觑,不知所措。6、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完全恰当的一组是:( )(1)同学们听了战斗英雄( )人心的报告后,都深受感动。(2)中国登山队( )了重重困难,终于登上了珠穆朗玛峰的北坡。(3)武警战士们个个都有( )的战斗精神。(4

4、)小老师( )大家都不怕他,于是他清了清嗓门,装出大人,喊道:“上课”A、感动 克服 顽强 发明 B、激动 克服 顽强 发现C. 感动 征服 坚强 发现 D、激动 征服 坚强 发明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们应该调动广大学生的充分的学习积极性。B、由于她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C、父亲逝世离现在已整整九年了。 D、这次学术会,收获很大,尽管时间并不长。8、下列句子,与其他三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老师叫我通知你。 B、尼玛叫我去他家。 C、扎西看见我打球。 D、屋前有一条小溪流过。9、将下列句子组合成段,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他想,这是谁丢的,真

5、不讲卫生。 他看见地上有一团白白的东西。忽然,他看见有几个小同学在打扫操场,争做好事。下课了,张良在操场上玩。他连忙回头,不好意思地拾起刚才看到的那一团白纸。 想着想着,他就若无其事地走开了。 走近一看,原来是一团废纸。A、 B、 C、 D、10、下列句子中,关联词语关系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尽管外面下了蒙蒙细雨,可是我还是决定出去走走。(转折关系)B、倘若我有一支神笔,我就要为盲人画上一双明亮的眼睛。(假设关系)C、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选择关系)D、由于年代久远,因此画的墨迹已有些暗淡。(因果关系)11、下列句子中,使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6、A、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一点。 B、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C、湖是大地的眼睛。湖是一种流动的深情。D、这棵树使小屋给予人另一种印象,使小屋显得含蓄而有风度。1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汉语老师说了一声:“下课!”就走了。 B、“这个问题,”扎西说,“让我好好考虑考虑。”C、现代都市人常常渴望逃出钢筋水泥的城堡,去体验乡间的淳朴生活,乡村旅游顺应了现代人追求自然的渴望,所以刚刚兴起便迅速走俏。D、“你知道吗?”那声音最后说,“将来你会不再相信你现在这个信仰,你会认为自己受了骗,白白地毁了你的年轻的生命。”13、根据语境,下面的说法得体的一项是:

7、( )A、课代表对前来班上听课的汉语老师说:“来我们班听汉语课,你们一定会觉得很荣幸的。”B、扎西在给地区一高的同学打电话时说道:“明天是星期天,由于我们是好朋友,所以我特邀请你来贵校玩一天,你不会拒绝吧!”C、班会课上,轮到卫生委员发言了。这时,她站起来说:“由于我工作的失误,导致我们班班级量化分扣了2分,我深感抱歉,请大家原谅。”D、中午自习时,班长对着一位睡觉的同学大声说:“睡吧!睡吧!昨天睡到今天,今天睡到明天,希望你能一直这样睡到高考吧!”14、下列有关文体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记叙文: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通过描述人物、时间及状物、写

8、景来表达一定中心的一种文体,常见的记叙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B、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一般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作解释、列图表、摹状貌、引资料等。C、诗歌:与小说、戏剧、散文一起合称四大文学体裁。诗歌又分古体诗、近体诗和新诗,其中近体诗又分律诗和绝句。D、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叙述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一种文体。小说的三大要素为: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其中的故事情节又分:(序幕)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尾声)。小说分类标准多样,其中按照篇幅分

9、类,可分为“微型小说(小小说)、短篇小说、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15、下列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A、我国古代的四大名著为: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B、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为:造纸术、指南针、墨水、火药C、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及多部杂文集。1918年5月,他首次用“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D、欧亨利,美国短篇小说家,著有警察与赞美诗,他与俄国的契诃夫,法国的莫泊桑,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6、

10、孟浩然,字 ,我国 代著名的_派诗人。17、君问归期未有期, ; ,却话巴山夜雨时。18、根据所学知识,补全下列诗句:(1)结庐在人境, 。 (2)采菊东篱下, 。(3)忽如一夜春风来 。 ,道是无晴却有晴。19、根据所学知识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缘: 。 (2)军书十二卷。书: 。(3)具答之。具: 。 (4)处处志之。志: 。(5)闻之,欣然规往。之: ;规: 。第II卷 阅读理解三、阅读题。(共30分)(一)海洋是未来的粮仓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显然,能否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

11、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许多人纷纷发出警告: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100亿的人口。然而,一些乐观的人士反对这种危言耸听的说法。他们认为,虽然陆地上可耕地的开发已近极限,但地球上还有广阔的海洋可供开发,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是广义的粮食其他的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一些海洋学家指出:仅仅是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每年的生长量就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15倍。如果把这些藻类加工成食品,就可以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蛋白质。其实,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仅以我国沿海

12、来说,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菜;绿藻类的石莼、浒苔等。它们在人工的精心养殖下,产量正在不断增加。其中仅海带一种,目前年产量就比早先的野生状态下提高了2000多倍,可见增产潜力是多么巨大!在国外,人们还培育出一种藻类新品种,据说在1公顷水面上生产的这种藻类,经加工后可获20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这相当于陆地上耕种40公顷土地生产的大豆所能提供的同类营养物。除海藻类,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有人作过计算,若能把它们捕捞出来,加工成食品,足可满足300亿人的需要。当然,前提是,不破坏生态平衡。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尽管近海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例如南极的鳞虾,每年的产量可高达50亿吨,我们只要捕获其中的1亿1.5亿吨,就比当今全世界一年的捕鱼量多出1倍以上。何况,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其巨大潜力是不言而喻的。综上所述,说大海是人类未来的粮仓,一点儿也不夸张。20、第段中加点的词“之一”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 21、第段中划线部分运用了_、_、_的说明方法,形象地说明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