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品堂茶叶培训技术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11954233 上传时间:2022-11-07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贡品堂茶叶培训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贡品堂茶叶培训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贡品堂茶叶培训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贡品堂茶叶培训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贡品堂茶叶培训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贡品堂茶叶培训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贡品堂茶叶培训技术(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标准化茶叶栽培和生产技术培训资料都江堰青城贡品堂茶业编印二八年六月前言 茶叶生产慨述一、都江堰市茶叶生产概况:都江堰属世界文化遗产地,其自然条件优越,植茶历史悠久,茶文化底蕴深厚。都江堰市现有茶园面积二万余亩,茶叶生产已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增收途径。为进一步扩大茶叶标准化种植面积,提高茶叶产业化经营水平,都江堰市委、市政府将茶叶产业的发展作为我市重点农业产业之一,计划到20XX全市茶叶种植标准化茶园面积达到5万亩。二、都江堰青城贡品堂茶业简介:都江堰青城贡品堂茶业是一家集茶叶种植、加工、科研、贸易、茶文化为一体的都江堰市、市、省重点龙头企业,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产加销体系,连续五年盈利

2、。公司按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建立了省百强合作社之一的青城兴农茶叶产业合作社,20XX12月成立了青城兴农茶叶产业合作社向峨分社。在向峨基地建设过程中,创新推出田间股份制模式,与农户建立了多次返利利益联结机制。公司实施品牌化经营、产业化发展,以进军国际市场、做大做强民族企业为战略目标,现有基地面积达二万余亩,带动农户5000余户加入茶叶产业链,初步形成有利于我市茶业发展的高山、平坝、浅丘的阶梯状分布格局,使我市茶叶发展成为市茶叶重点发展区域。我公司自主研发的贡品堂绿茶系列作为中国道教文化节指定用茶,曾获得第八届国际茶博会国际名茶金奖、首届西部农业博览会金奖、中国旅交会地方特色产品首届国际

3、农业博览会金奖市用户满意企业省知名品牌等殊荣。我公司以省农科院茶业研究所、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为技术依托,聘请国外知名的茶学专家、教授为公司顾问,完成了管理系统和技术系统的组建工作,制定和完善了贡品堂名优绿茶生产、加工标准化体系,依托合作社建立健全了分村、社三级服务与监管网络,实施生产、加工全程监控,使公司具备了雄厚的茶叶生产和开发能力。三、世界茶叶生产现状:茶树是一种对土壤和气候条件要求较严的植物,由于它喜欢酸性土壤、湿润气候条件,因此世界上产茶大国除我国而外还有斯里兰卡、印度、肯尼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其他60余个产茶国产量均较少,全世界1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100余个常年进口茶叶。20XX全

4、国现有茶园面积2028万亩,茶叶产量达102万吨,其中出口28.7万吨,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及长江沿岸省份,长江以北绝大多数省份不产茶,国人均年茶叶消费量很低,这就为我们茶叶生产的发展提供了两个良好的空间。第一、土壤气候条件制约发展和有利发展的空间;第二、消费群体的增加和消费量的不断增大。四茶叶的主要含成份及对人体的益处:已知茶树的各器官中发现有33种化学元素构成100多种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又是由有机化合物水溶性、酸性物、糖类、有机酸、类脂、色素、香气成分、维生素系等组成,茶叶中有机化合物与无机化合物的优化组合构成了茶叶的特异品质,具有下列二十四种功效:少睡、安神、明目、清头目、止渴生津、清热、

5、消暑、解毒、消食、醒酒、去肥腻、下气、利水、通便、治痢、去痰、祛风解表、坚齿、治心痛、疗疮治瘘、疗饥、益气力、延年益寿,其他如用过的茶渣烧烟辟蚊等,因此倍受广大消费者青睐。世界上三大饮料:茶叶、咖啡、可可,有三分之二的人常年习惯饮茶,年人均茶叶消费量为0.6公斤,平均每天仅1.66克,而世界最高消费水平每天为13克,年消费4.7公斤,英国虽然不产茶,但国民对茶叶的消费非常青睐,消费水平居世界之首,年人均消费量达2.57公斤,我国的、等发达城市年人均消费量已达1.2公斤以上,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的增强,茶叶消费群体的普及,茶叶消费量大幅增加。第一章 无公害茶叶生产随着人类生态环境污染

6、日益加重和食品质量的下降、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的观念与行为也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对食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开始从温饱型食品向纯天然、富营养、高品位的食品方向发展。近年各种无公害茶的开发生产,正是顺应当今国外人们日益增强的卫生保健的消费意识。因此,发展无公害茶叶,既为我国茶叶出口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为国茶叶生产提供新的增长点,同时,也是我国茶区保护生态环境、维护农业生态平衡,促使茶叶生产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无公害茶的开发与发展较快,对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问题,开始受到国外茶叶界与生产者、消费者的普遍关注。鉴于无公害茶生产基地对茶叶品质与经济效益的影响是最基础、最源头,

7、经调查研究与生产实践证明,只有从无公害茶生产基地建设入手,重视全面规划与生态建设,保护和改善茶树生长的最佳生态条件,加强生产、加工全过程的技术管理,运用经济手段和组织管理措施,抓好生产基地的各项质量管理措施的落实,对提高无公害茶叶的产品质量、产量与经济效益才有保证。一、无公害茶的含义由于当今工业的污染,农用化学物质的污染和食品污染几乎遍布全球,所以绝对无公害的农产品已不多见。无公害茶是一个科学名词,只是一个相对的慨念。无公害茶叶应该表述为:无公害污染或者把公害污染物包括农药残留、重金属、有害微生物等的卫生质量指标控制在有关标准以的茶叶产品。该产品是安全、卫生、对消费者的身心健康无公害。无公害茶

8、的含义,实际上它是包含了当今按标准生产的无公害的茶叶、绿色食品茶叶和有机茶叶三个名称。这三种茶叶虽都属无公害茶,但由于依据的标准不同,其要求也不一样,它们之间仍有较大的区别。简介如下:1、无公害茶叶:按现行有关标准规定生产的茶叶,其各项指标均符合标准的茶叶产品。2、绿色食品茶:是根据我国国情于90年代初提出绿色食品生产、加工标准进行生产加工的茶叶,近年来又分为A级和AA级两个标准,AA级标准与有机食品标准接近。3、有机茶:有机茶的生产、加工是根据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的有机生产和加工基本标准进行生产加工的茶叶产品。生产过程中禁止使用人工合成的农药、肥料、除草剂、添加剂和转基因技术,只能使用有机

9、肥料、生物农药产品中不得含有任何数量的农药残留,在生产过程中要建立有机生产控制系统。4、绿色食品茶叶和有机食品茶叶认定: 有机食品茶叶的认定颁证:有机食品、有机茶的颁证是由IFOAM认定的单位才有资格进行。我国有机食品、有机茶的管理部门是国家环保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OFDC及其有机茶开发分中心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颁证的证书有效期一年。 绿色食品认定颁证:绿色食品颁证是我国农业部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和各省的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对生产地与产品进行检测认证,证书有效期三年。二、生产基地条件1、环境选择选择生态环境好、空气清新、水源清洁、土壤未受污染、周围无污染源的地方作为无公害生产与加工的基地。为

10、确保无公害茶的质量,在进行大气、水质、土壤和茶树的取样,检测分析污染残留物质时,各项污染物的含量必须低于我国相应的环境质量标准和食品卫生标准的规定值,农药等化学合成物质均不得检出。评价方法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2、空气质量有机茶基地的环境空气质量,应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规定的一级标准要求,空气中的污染物不得超过表1中的各项浓度限值指标。3、用水质量 茶园灌溉用水要求不受污染,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1992,灌溉水质中的污染物不得超过表2中的各项浓度限值。 有机茶基地生产、加工用水,如冲洗加工设备与直接接触产品的部分用水质量,必须达到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

11、81988和生活用水卫生标准GB57491985。用水水质中的污染物不得超过表2中的各项浓度限值。4、土壤质量 基地茶园土壤要求土层深厚,有效土层达60厘米以上,排水和透气性能良好,生物活性较强,营养丰富,耕层有机质含量1.5,PH值4.56.5。 茶园土壤质量应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各种污染物的浓度不得超过表3中的各项浓度限值。土壤重金属含量高背景值地区也不得超过国家二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表1 空气中各项污染物的浓度限值项 目浓度限值m3日平均1小时平均总悬浮颗粒物TSP0.15二氧化硫0.050.15氮氧化物0.100.15氟化物7201.8注:日平均指任何一日的平均

12、浓度:1小时平均指任何一小时的平均浓度;连续采样三天,一日三次,晨、午和夕各一次:氟化物采样可用动力采样滤膜法或石灰滤纸挂片法,分别按各自规定的浓度限值执行,石灰滤纸挂片法挂置七天。表2 无公害茶基地生产、加工用水中各项污染物的浓度限值项目茶园灌溉水L工厂加工用水LPH值5.57.56.58.5氟化物2.01.0砷0.10.05汞0.0010.001镉0.0050.005鉻六价0.10.05铅0.10.05细菌个mL100大肠菌群个L粪10000总3臭和味不得有异臭、异味肉眼可见物不得含有注:农药残留均不得检出。表3 无公害茶园土壤中各项污染物的浓度限值项目镉汞砷铅鉻铜化学农药浓度限值0.05

13、0.052505001200500不得检出5、周边环境 生产基地周边生态环境优良,自然植被丰富,茶园应与交通干线、工厂和城镇之间保持一定距离,附近及上风口或河流的上游没有污染源。 茶叶生产、加工、贮藏与销售场所及周围场地禁止使用人工化学物品,防止可能来自系统外的污染,经常保持整洁优美的生态环境。 无公害茶种植区与常规农业区之间,应有50100米以上宽度的隔离带。以山、河流、湖泊、自然植被等作天然屏障,也可用人工果、林和作物为隔离带。如果是有机茶、AA级绿色食品茶基地,则这些果树与作物必须按有机生产方式栽培。第二章 新发展茶园技术要点9-10月是茶园新发展最佳时期,广大茶农要在各乡镇的统一部署和

14、技术部门的指导下,因地制宜坚持高质量、高标准搞好新发展茶园的工作,其主要技术要点如下:一、选择适宜植茶的土壤:茶树适宜生长在酸性或微酸性的土壤中,PH值4.56.5之间,过酸或中性偏碱都不利于茶树生长,一般就地上部宜茶指示植物有映山红、马尾松、油茶籽、蕨基草等。二、标准化放线、深耕改土、重施有机肥:茶树是多年生植物,抓好基础工作是持续优质高产的关键,1525度的坡地茶园要筑梯,厢面宽度要大于1.2米以上,平地茶园原则上东西向开厢,但也应因地制宜,特别要便于排湿。开厢放线标准:大行距1655尺,在大行距放一条662尺的栽种行,栽种行要深耕改土重施有机肥,深耕401.2尺,在深耕行及时施入有机肥2

15、500公斤,磷肥75公斤,回填后间隔7天左右就可以栽茶。三、品种与种植方法:我市目前主要推广的品种有名山白毫131、名山特早芽213、福鼎大白等。合格茶苗高在237寸以上,每亩用苗6000株其中500株用于补苗。将购买回来的茶苗剪到206寸;在已改造好土壤的栽种行上,按小行距4050 双行单株,退株 1723开浅沟栽种茶苗,要求根系自然舒展,先用泥土压紧,使泥土与根系紧密结合,然后覆盖细土至泥门,栽好的茶苗要浇足定根水,有条件的地方可在茶苗行间铺上稻草,保湿、保温、抑制杂草生长。也可以用黑膜覆盖后栽茶苗,但要注意茶苗不能与黑膜直接接触以免灼伤。四、幼苗期的管理:幼苗期主要是排湿除草,确保苗全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