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理资料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11953397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动生理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运动生理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运动生理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运动生理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运动生理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动生理资料(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能量代谢:把伴随物质代谢发生的能量释放、转移和利用过程称为能量代谢,它是以 ATP 为中心进行的。稳态: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各种理化因素始终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兴奋性:兴奋性是指内环境的各种理化因素始终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自身调节:自身调节是指组织细胞具有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特性 消化:消化是指食物在消化道中被分解的过程。它包括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两种方式。 机械性消化是指通过消化道肌肉收缩活动将食物磨碎并与消化液充分混合,并将食物不断向 消化道远端推送的过程。化学性消化是指通过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中的各种消化酶,将大分 子物质分解为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吸收:吸收是指食物中的某些成分或消化后的产

2、物通过小肠上皮细胞进入血液或淋巴液的过 程 激素:激素是指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具有传递信息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 允许作用:有些激素本身并不能直接对某些器官、组织或细胞产生生理效应,然而它的存在 确是另一种激素发挥效应的必要基础,这种现象称为允许作用 红细胞比容:红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氧离曲线:表示血氧饱和度与氧分压之间关系的曲线 肺活量:最大吸气后,尽力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为肺活量。其为潮气量、补吸气量和补呼气 量三者之和 通气/血流比值:每分肺泡通气量和肺血流量的比值,称通气/血流比值 最佳心率范围:使心排出量处于较高水平的心率范围,称为最佳心率范围 微循环:微动脉与微静脉之

3、间的血液循环称微循环 吸氧量:吸氧量是指在肺换气过程中,由肺泡气扩散入肺毛细血管,并供给人体实际消耗或 利用的氧量 有氧工作能力:有氧工作能力是指人的有氧供能的能力。这种能力包括最大吸氧量、维持最 大和次最大吸氧量的能力 有氧耐力:有氧耐力是指人体长时间进行有氧工作的能力 超量恢复:超量恢复是指人体在运动中消耗的能源物质在运动后一段时间不仅恢复到原来水 平,甚至超过原来水平 排泄:排泄是指机体将代谢产物,多余的水分和盐类以及进入体内的异物,经过血液循环由 排泄器官排出体外的过程 时值:用二倍于基强度的电刺激作用于组织细胞,引起组织细胞兴奋所必须的最短持续时间, 称为时值 肌电图:通过肌肉电图仪

4、的引导和放大,把肌肉兴奋时产生的动作电位描记下来,所得到的 的图形,称为肌电图。 新陈代谢:新陈代谢是指生物体在不断地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与能量交换中实现自我更新过 程。运动单位:一个运动神经元连同它所支配的全部肌纤维统称为一个运动单位 动脉脉搏:在吸气之后,尽力以最快的速度呼气,计算1、2、3 秒末的呼出气量占肺活量的 百分数 最大摄氧量:人体在进行有大量肌肉参加的长时间激烈运动中,心肺功能和肌肉利用氧的能 力达到本人极限水平时,单位时间所能摄取的氧量称为最大摄氧量 自动节律性:心肌细胞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条件下,自动产生节律性兴奋的特征,称自动节律 性 填空题:1. 人体生理学对生命现象的研究水

5、平大体上可分为(整体水平)(器官系统水平)(细胞分 子水平)。2. 无氧分解功能包括(磷酸原系统)和(乳酸能系统)两种能量系统。3. 运动时,体内以何种方式供能,主要取决于(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的相互作用。4. 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神经细胞又称为(神经元)。5. 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有(促进止血)、(加速凝血)和(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完整性)。6. 正常成人 1、2、3 秒末的时间肺活量分别约为(83%)、(96%)、(99%)。7. 评价心泵功能的指标有(搏出量)、(射血分数)、(心指数)、(心力贮存)、(心脏做功)。8. 新陈代谢是指生物体在不断地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

6、与(能量)交换中实现(自我更 新)的过程。9. 短跑以(无氧)代谢供能为主,长跑则以(有氧)代谢供能为主。10. 糖在体内的存在形式主要有(糖原)和(葡萄糖)两种。11. 神经元依其功能分为3 大类:(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中间神经元)。12. 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13. 气体交换的动力室(分压差),气体交换的方式是(扩散)。14. 动脉血压形成的条件是(血液充盈血管)(心室肌收缩)(一定的外周阻力)。15. 短距离跑的运动项目运动强度(大),持续时间短,虽然总需氧量(少),但每分钟需氧 量却(大)。16. 生命的基本特征至少包括(新陈代谢)、(兴奋性)和(适应性)3 种基

7、本活动。17. 磷酸原系统通常是指由细胞内(ATP)和(CP)等化合物组成。18. 通常胃的机械消化包括(小肠紧张性收缩)、(分节运动)和(小肠蠕动)3 种。19. 前庭小脑的功能主要是(控制躯体)和(平衡眼球运动)。20. 正常成人体液约占体重的(60%70%),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21. 微循环主要包括(迂回通路)、(直接通路)、(动静脉短路) 3 类通道,其中(迂回通路) 是实现(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论述题:1. 试述糖与脂肪的代谢特点。运动中糖作为能源物质为什么优于脂肪? 答:唐与脂肪的代谢特点:糖在满足不同强度运动时,既可以有氧分解供能,也可以无氧分 解供能,在参与供能

8、时动员快、耗氧少、效率高;脂肪只能有氧分解供能,在参与供能时动 作慢、耗氧大、效率低。由于糖和脂肪上述不同的代谢特点对于长时间耐力运动主要依靠脂 肪氧化供能,而短时间大强度的剧烈运动,脂肪的分解受到抑制,糖成为主要供能物质,糖 代谢的利用增强,血乳酸水平可显著增高。总之,运动时脂肪能随运动强度的增大而减少, 随运动持续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糖的供能则相反。因此,糖作为能源物质优于脂肪。糖是肌 肉活动时最重要的能源物质。2. 试述训练对两类肌纤维的影响。答:训练能使肌纤维产生适应性变化,其主要表现为:(1)训练可使肌纤维类型改变。近年来研究认为,长期大强度耐力训练,可使快肌纤维 变成慢肌纤维,而速度

9、和力量训练只能改变肌纤维某些微结构和代谢供能改变。( 2) 训练能使肌纤维出现选择性肥大。如速度和力量训练使快肌纤维增粗,大强度耐力 训练可使慢肌纤维面积增大等。( 3) 训练能显著提高肌纤维的代谢能力。如耐力训练不仅可以明显是慢肌纤维有氧能力 获得提高而且也能使快肌纤维有氧能力获得改善,而力量训练使肌纤维有氧氧化能 力下降等。( 4) 训练对肌纤维影响的专一性。训练所引起的适应性变化,不仅表现在不同的运动专 项和不同训练方式上,而且也表现在局部训练上。3. 试述超量恢复的特点与实践意义。 答:运动中消耗的能源物质在运动后一段时间不仅恢复到原来水平,甚至超过原来水平,这 中现象称“超量恢复”或

10、“超量代偿”,保持一段时间后又回到原来水平。超量恢复的程度 和时间取决于消耗的程度。在一定范围内,肌肉活动量越大,消耗过程越剧烈,超来那个恢 复越明显。如果活动量过大,超过了生理范围,恢复过程就会延缓。运动实践证明,运动员 在超量恢复阶段参加训练或比赛,能提高训练效果和创造优异比赛成绩。4. 试述真稳定状态和假稳定状态有何区别? 答:真稳定状态是进行中小强度的长时间运动时,机体的摄氧量能够满足需氧量,能量供应 以有氧代谢功能为主,很少产生乳酸和氧的亏欠,运动的持续时间较长。假稳定状态是进行强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的运动时,机体的摄氧量已达到并稳定在最大摄 氧量水平上,但仍不能满足机体对氧的需求,

11、运动过程中氧亏不断增多,无氧代谢供能占优 势,乳酸水平升高;血液PH下降,运动时间不可能持久5. 胸负压的成因及其生理意义。 正常情况下呼吸时,胸膜腔内的压力总是低于大气压称胸内负压。肺是具有弹性的组织,人 出生后废旧被其中的气体撑开,而肺的弹性回缩力具有将肺膜腔脏层和层壁分开的趋势,而 胸膜腔又是密闭的,所以肺的回缩力造成胸内胸内负压。与呼气相比,吸气时肺被动扩大, 肺的回缩力也大,故胸内负压也大,胸内负压是维持正常呼吸的必要条件。运动是呼吸深度 加大,胸内压起伏的幅度随之加大,这对促进静脉血回流起到了极好的辅助泵作用。6. 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由于动脉血压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心排出量和外围阻

12、力,故凡能影响这两者的因素,都会影响 动脉血压。这些因素主要有:(1)心脏每搏输出量:搏出量增大时,心缩期射入主动脉的血量增加,动脉管壁所受压 力增加,动脉血压的收缩压升高。在外围阻力和心率等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收缩压 的升高必然导致血液流速加快,故心脏舒张期的舒张压增加不多,脉压增大。反之, 当搏出量减小时,则主要是收缩压降低,脉压减小。(2)心率:心率加快,由于心脏舒张期缩短,在心脏舒张期内流至外周的血流减少,舒 张期血压升高,收缩压的升高不如舒张压,故脉压减小。当心率减慢时,舒张压明 显下降,脉压增大。(3)外周阻力:外周阻力增加时,心脏舒张期血流流向外周的速度减慢,心脏舒张末期 存留在动

13、脉内的血液增多,舒张压升高。收缩压的升高不明显,脉压增加。(4)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作用: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可以缓冲动脉血压的变化幅度, 使脉压减小。(5)循环血量:循环血量减少时,血管内的充盈量减少,动脉血压降低。简答题:1. 比较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基本特征 答:神经调节潜伏期短,反应迅速、灵敏和准确,在体内供能调节中起主导作用。体液调节 潜伏期长反应缓慢,但作用时间长而范围广2. 简述呼吸过程答:(1)外呼吸:包括肺换气和肺通气(2)气体的血液运输。即一方面通过把外呼吸吸入的氧气送到组织细胞,一方面把组织细 胞产生的二氧化碳送到肺排出体外。内呼吸:组织细胞与肺毛细血管的气体交换3. 简

14、述血液循环的供能。答(1)实现体内的物质运输,包括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2)运输内分泌系统分泌的激素实 现机体的体液调节(3)维持内环境各项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帮助白细胞实现防卫功能4. 简述氧亏如何形成答氧亏的形成主要是由于运动初期ATP/CP的消耗以及人体的氧运输系统的生理惰性,氧运 输系统的供能不能立即提高到与运动的需要相适应而形成的。即使在运动中吸氧量满足需氧 量,机体出现稳定状态,在运动开始阶段也会出现氧亏5. 简述影响乳酸阀的因素。 答(1)性别、年龄的影响。性别影响乳酸阀时的吸氧量水平、但不影响乳酸阀时的最大吸 氧量利用率百分比。年龄对乳酸阀有一定的影响。儿童少年时期,由于果糖磷酸

15、激酶水平低, 所以用 4mmol/L 的乳酸阀研究是没有意义的。(2)肌纤维类型与酶活性的影响。慢肌纤维百分比组成高的人其乳酸阀也高。(3)训练水平的影响。最大吸氧量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而训练可以提高乳酸阀。乳酸阀值 主要与外周代谢因素的关系更密切。(4)运动项目的影响。血乳酸与运动成绩具有重要的关系。由于在这种强度的运动中血乳 酸浓度低,运动成绩主要依存于血乳酸浓度的减少和乳酸阀值得提高(5)环境条件6. 简述准备活动的生理作用。(1)适度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内分泌腺的活动。(2)预先克服内脏器官的生理惰性,增强氧运输系统的功能,缩短进入工作状态的时程。(3)体温适度升高,机体代谢水

16、平提高,有效的预防运动损伤(4)增强皮肤血流,有利于散热,防止正式练习时体温过高(5)调节不良的赛前状态7. 促进人体功能恢复的措施主要有哪些? (1)活动性手段:变换活动部位和调整运动强度;整理活动;(2)营养性手段:能源物质 的合理调配,营养物质的补充(3)中医药手段(4)睡眠(5)物理手段(6)心理学手段8. 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1)有足够的血液充盈血管,是形成动脉血压的前提条件;(2)心室的收缩为血液提供能 量 1/3 成为动能,推动血液流向外周,其余的成为势能,贮存在血流中,并够成为对动脉管 壁的侧压,形成动脉血压(3)在心脏收缩期,之所以只有1/3 的血液流向外周,是因为血 流遇到了一定的外周阻力。后两者是动脉血压形成的基本条件9. 影响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 答心肌收缩力量,体位改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