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题型及答题模式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1953082 上传时间:2023-11-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词鉴赏题型及答题模式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诗词鉴赏题型及答题模式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诗词鉴赏题型及答题模式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诗词鉴赏题型及答题模式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诗词鉴赏题型及答题模式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诗词鉴赏题型及答题模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词鉴赏题型及答题模式(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鉴赏诗眼、具体句意(一)鉴赏诗眼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本诗的诗眼是哪个字?诗中哪些字眼表现(突出)了诗的某一点?示例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3年全国卷第17题)过香积寺 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 毒龙:指世俗欲念。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高考标准答案:“诗眼”分别是“咽”、“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

2、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释含义、描景象)。“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点情境)。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诗中某个字(某句诗)的作用是什么?诗中为什么要用某个字(某句诗)?说说(简析)诗中某个字(某句诗)在诗中的作用。诗中某个字(某句)换作(改作)某有什么作用?两者有什么区别?哪一个好,为什么?示例二 2002年高考题: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

3、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3.答题模式:亮观点+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描景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情境(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某个字(某句话)运用了手法(修辞方法等),表面的意思是言外的意思是(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二)鉴赏句意型提问方式:这句诗好在哪里? 提问变体: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和作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简析这首诗的作用和艺术效果。 答题模式:阐明语表义,有时要发掘它的深层意思;分析诗句在写景或抒情或写人方面的表达作用。简要

4、说明艺术效果。 示例一2007年福建卷第9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武夷山中 (宋)谢枋得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注】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十年:宋德祐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 (2)“天地寂寥山雨歇”一句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答:步骤诗人独立水边,此时山雨骤然停歇,天地间一片寂寥。步骤这句诗通过描写山雨过后天地寂寥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孤傲寥落的情怀。步骤作者借景抒情,情蕴景中,使读者感觉作者的孤寂之

5、情更是情动于衷。二、鉴赏意境、内容(一)分析意境型(意境意象情感)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诗或词作一赏析。答题模式: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 抓意象展开联想和想像,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描绘诗词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描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点氛围(一般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怆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析情感(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

6、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答题时要具体,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4.鉴赏意境常用术语:(见资料6页)示例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年全国卷I第12题)春行即兴 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高考标准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描图景)。但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鸟空鸣”之景都显示了山中的宁静(点氛

7、围),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析感情)。示例二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示例三(2004年福建卷)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的题目秋夜 朱淑真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8、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阴。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字。请从三、四两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果营造意境的。答: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是“凉”。“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孤寂(或心凉)。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 示例四2007年陕西卷第12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望江南 超然台作 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针。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十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时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断茶,诗酒趁年华。【注】超然台:在密州(今山

9、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 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2)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答:步骤作者通过细风、斜柳,烟雨中春水和城中之花这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暮春时节江南烟雨图。抓意象步骤江南暮春时节,春意仍在,细风吹动斜柳。从超然台上放眼望去,春水潺潺,满城之花虽未凋谢,但烟雨已隐约挡住城中人家。描画面步骤这是一幅孤寂冷清的暮春图。点氛围步骤作者把他的细腻难以察觉的郁郁之情巧妙的融合在景物与动作的描写中,使全词勾勒的画面都隐隐浮现,这种淡淡却无法排遣的情感。析情感(二)鉴赏内容(意象)型提问方式: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景物的? 提问变体:这首诗

10、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一幅什么画面?是如何展示的? 解答分析:古代的诗人常常用一定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来描绘景物;同时注意十分写景的角度,或动静结合,或由远到近,或形、声、色兼俱,或视觉、听觉、嗅觉综合运用,体现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 答题步骤:准确说出表现手法和写景的角度。抓住主要景物具体描述画面,要适当展开联想与想象。 概括画面特征或分析思想感情。注意诗歌中有固定含义的意象:离别类:双鲤、尺素(远方来信),月亮(思乡或团圆),鸿雁(游子思乡怀亲或羁旅伤感),寒蝉(悲凉),柳(喻离别留念或代故乡),芳草(离愁别恨),鹧鸪鸟(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指旅途艰辛或离愁别绪),南浦(送别之地)

11、,芭蕉(离情别绪),燕(惜春或恋人思念或物是人非的变迁,或传书叙离情或游子漂泊),关山(思家),长亭短亭(送别),阳关曲(送别的歌声)。情爱类:莲(音同“怜”表达爱情),红豆(男女爱情或友谊),红叶(传情之物)。人格类:菊花(清高),梅花(不怕摧残敢为人先或保持冰清玉洁),松(傲霜斗雪坚守节操),悲情类:梧桐(象征悲凉),乌鸦(衰败荒凉),杜鹃鸟或子规(象征凄凉哀伤或思家思归),碧血(蒙冤枉而死或忠心不泯灭),猿(悲伤)。其它类:昆山玉(人才),折桂(科举及第),采薇(隐居生活),南冠(囚犯),柳营(军营)。东篱(高雅,洁身自好)答题示例(一)木 兰 花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觳皱波纹迎客棹。绿扬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晚照。这首词的上半阙是如何描写春色的?试对此进行分析。 答:步骤 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写景由近到远,富有层次感。 步骤 诗人首先看到了东风乍起,春波绿水,波光粼粼,如细皱沙纹;然后是绿杨初醒,嫩黄浅翠,遥望一片轻烟薄雾;再望去杏花怒放,如喷火蒸霞。 步骤 这些景物描绘出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