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万吨生物质颗粒燃料项目建议书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11950675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万吨生物质颗粒燃料项目建议书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产万吨生物质颗粒燃料项目建议书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产万吨生物质颗粒燃料项目建议书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产万吨生物质颗粒燃料项目建议书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产万吨生物质颗粒燃料项目建议书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产万吨生物质颗粒燃料项目建议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万吨生物质颗粒燃料项目建议书(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年产5万吨生物质燃料项目项目建议书XX生物能二一五年三月目 录第一章 总论1第二章 项目背景和建设必要性4第三章 建设条件13第四章 市场分析16第五章 项目建设方案21第六章 环保28第七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31第八章 财务评价33第九章 结论34第一章 总 论一、概述项目名称:年产5万吨生物质燃料项目建设单位:XX生物能建设地点:XX县XX镇XX村法人代表:XX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 本项目拟在XX县XX镇XX村建设XX生物能年产5万吨生物质燃料项目,利用秸秆、锯末、毛竹下脚料、板栗壳等废弃物进行加工,将其生产为可燃性能源,即可用于发电厂发电、生物气化,又可用于酒店、宾馆、学校、医院、工厂

2、等锅炉烧水、空调取暖、蒸汽等。项目总投资500万元,占地面积5亩,建设厂房2000m2。年产值1500万元。二、项目编制依据1、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2001-2010)2、农业项目可行性研究与经济评价手册3、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中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4、国家发改委制定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5、建设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等三、编制指导思想及原则1、编制指导思想(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紧紧围绕发展低碳经济、增加城乡人民收入为目标,按照市场化运行规则,统筹规划、合理布局。(2)以应对全球气候恶劣变化危机,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为出发点,加大对产品市场竞争力强的生物

3、质秸秆固体成型燃料建设项目的投资力度,以确保本地区经济平稳较快增长。(3)围绕国家可持续科学发展战略,依托当地丰富的农业、秸秆、锯末、毛竹下脚料、板栗壳等废弃物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为发展地方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做出应有的贡献。2、编制依据(1)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通过市场机制作用,优化资源配置,发挥基础设施的整体效益。(2)要做到定位准、起点高。定位于促进我国生物质新能源和低碳经济产业的发展。高起点建设规划,力争达到省内领先水平。(3)项目的建设规划要有前瞻性和超前性。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我们将直接面对国内、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本项目建设不仅要根植于项目建设所在地现有农业、秸秆、锯末、毛竹下

4、脚料、板栗壳等废弃物资源现状,更应该考虑到未来的发展,找准企业生物质新能源产品在国内外经济大环境中的位置,以实现长久的可持续发展。(4)项目的建设具有多功能、全方位的特点。项目的建设规划要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科学决策,考虑到在WTO框架下国内国际生物质新能源产品生产及深加工的新格局,并具备服务等多种功能,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形成加工、销售有机结合与相互促进的机制,推动本地区农业产业化进程。(5)项目的建设规划要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科学决策,避免贪大求快。项目采取一次性规划到位,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的原则,多方筹措建设资金,励精图治,艰苦创业,力争尽早安设软硬件设施,投入运营使用。(6)坚持优先整

5、合现有资源的原则。充分依托现有的技术力量,节省投资,加快项目建设的进度,形成功能提升、完善配套,管理高效的生物质新能源产品生产及研发地。(7)合理确定工程系统方案,在工程方案的选择与设计中尽量考虑工程的系统效益。(8)坚持软件建设与硬件建设同步推进,协调发展的方针,以保障食品安全和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为宗旨,重视管理队伍和科技信息建设,建立人才培训和引进机制。(9)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原则,做到安全、卫生、消防等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使用。(10)遵守国家的环境保护法规和地方的环保有关规定,对“三废”进行处理并达到规定排放标准。第二章 项目背景和建设必要性一、项目建

6、设背景不与粮争地,不与人争食,政府积极鼓励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世界各国对于能源的消费和需求不断攀升,“能源危机”引起发达国家对能源安全供应的关注,可再生能源技术的研发受到广泛的重视,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自上个世纪90年代始,我国和发达国家在日本的京都市就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举行会谈,签署了减缓二氧化碳排放的京都议定书。进入21世纪,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趋严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09年哥本哈根国际气候大会上明确提出我国的节能减排方针和措施,到202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40%。因此,以生物质新能源技术使得农村大量的秸秆进行回收再利用,既防止就地焚

7、烧而污染大气环境,又能生产出低二氧化碳排放的燃料,进一步形成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巨大驱动力,使可再生能源大规模产业有了迅速发展。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目前经济发展最为迅速的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始终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占重要地位。能源的相对短缺和能源的结构不合理以及在能源开发与利用过程中的低效率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正成为我国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我国生物质可再生能源发展相对落后,存在较大发展空间和商机,认定可再生能源开发是发展方向。在思索和探讨可再生能源投资的思路和发展方向时,生物质能源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原河南农业大学校长、博导张百良教授,中国农村能源协会主任郝芳洲教授,辽宁农村能源协

8、会主席唐教授等认真探讨了生物质可再生能源开发许多具体实际问题,确定了生物质可再生能源开发必须针对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基础研究做起,从科技开发做起,从完善技术、从降低成本入手,从实现原始生物质向高经济价值转换赢利的思路。这种资本投入对国家能源战略发展有利,基础性、技术性、创新性都很强的建设项目应该得到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与扶助。为了进一步做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工作,落实好“十一五”规划纲要,根据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的目标和任务,国家发改委制定了可再生能源“十二五”规划。规划指出,在“十二五”时期,我国将加快发展生物质能源,加强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逐步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

9、供应中的比重。当前,我国的很多地区都出现了能源供应不足、能源价格快速上涨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对于我国这样一个有八亿农民、农村能源匮乏的农业大国来说,生物质能源研究利用是从根本上改变我国能源机构、解决“三农”问题及农村生活用能匮乏的重要途径,又是减少排放、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因此如何充分利用大量的生物质可再生资源日益引起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重视,这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能源短缺的压力,而且可以相应的减少使用煤、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负面影响。二、项目建设的意义生物质燃料是将农业废物作为原材料,经过粉碎、混合等工艺,制成各种成型(如块状、

10、颗粒状等)的,可直接燃烧的一种新型清洁燃料。可实现秸秆等废弃能源的有效利用,它既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解决农村地区秸秆随地焚烧现象,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提高农业收入、减少矿物能源消耗的有效措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可持续发展对能源的需要将多余作物秸秆转化为生活生产能源,为生物质能的规模化、工业化提供了适合的途径,可有效代替燃煤、燃油在锅炉的使用,有利于减少矿物能源的消耗,符合我国的能源发展战略。2、环境保护的需要本项目将废气能源转化为优质商品燃料,减轻了矿物能源消耗对环境的污染,并能够有效避免秸秆随地焚烧所引起的空气质量恶化,促进经济和环保事业的可持续发展。3、降低能源使用者的消

11、费支出随着我国人民环境保护意识的日益提高,低效率高污染下,燃煤燃料的限制越来越严格,许多城市已禁止使用燃煤锅炉,而过高的燃油和燃气使用成本又严重增加了用户的燃料费用支出,制约了企业的发展,本项目开发的生物质燃料,成本仅为燃油的40%、为燃煤的60%用以替代煤气燃料既能满足环保要求又可大大降低使用者的燃料费用。4、提高农民收入本项目使随便丢弃或焚烧的秸秆、板栗壳、毛竹下脚料成为商品能源,据估算,农作物(稻草、小麦及油菜秸秆)每亩可新增收入200-300元、经加工后稻壳和竹木粉屑每吨可新增收入数百元。因此本项目的实施,可给农民带来农业废弃物收购、初加工(压型打捆、粉碎等)产业化经营,直接增加农民收

12、入。三、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和必要性1、项目建设的可行性(1)项目提出的依据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在经济得到高速发展的同时,人们越来越关注社会的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以及如何节约能源、保护生态环境。如秸秆随意焚烧所产生的能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引起了我国政府及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国家科技部已连续在三个国家五年计划中将生物质能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列为重点研究项目,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可研成果和成功的应用范例,已形成包括国内著名科研所和大专院校在内的高水平研究队伍,拥有一批热心从事秸秆能源利用研究的知名专家学者。在人员、技术和国家政策等方面得到了强力支持,为项目发展提供了依据。(2)国家产业政策和

13、行业发展规划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人口众多,土地等资源相对贫乏。要想使农业持续发展,必须走科技兴农之路,才能实现从种植、养殖、环境保护和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有中国特色生态农业这一宏伟目标。(3)生物质能源在国家能源战略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人类目前使用的主要能源有石油、天然气和煤炭3种。根据国际能源机构统计,地球上这3种能源供人类开采的年限分别为40年、60年和220年。我国煤炭剩余可开采储量仅为1390亿吨标准煤,按照2007年的开采速度,只能维持80年;2004年我国净进口石油1.45亿吨,进口依存度上升到42。因此,尽快改善能源消耗结构,加大能源保障安全迫在

14、眉睫。目前,世界上可再生能源在世界能源消费中已占22左右。在各种可再生能源中,生物质能是独特的,它是贮存的太阳能,更是一种惟一可再生的碳源,资源丰富且可以再生,其含硫量和灰分都比煤低,而含氢量较高,一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能源之一,就其能源当量而言,是仅次于煤、油、天然气而列第四位的能源;在世界能源消耗中,生物质能占总能耗的22,在我国更是占40以上。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广阔土地生物质能源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加快发展生物质能源是有效补充我国能源,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战略举措,对维护我国能源安全,改善能源结构将发挥重要的作用。(4)我国发展生物质能源有以下几个主要优势:一是我国适于发展生物质能

15、源的树种丰富。我国适合规模化发展生物质能的树种资源比较丰富,仅乡土树种就多达几十种。这些树种有的适合作为原料用于生物质固化成型燃料加工,如桤木、刺槐、黑荆树、柠条、沙棘、柽柳等。二是我国生物质能的资源比较丰富,可以作为重要的能源补充。根据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经济条件,可获得的生物质资源种类为苗木截杆、油料树种果实等。按相关的技术标准测算,每年的生物质总量约8亿吨10亿吨,其中,可作为能源利用的生物量为3亿吨以上。按照相应的热当量换算,加工后的5吨生物质可替代1.5吨原油,1.5吨生物质可替代1吨标准煤,如3亿吨全部开发利用后可替代2亿吨标准煤,能够减少目前十分之一的化石能源消耗。可以说,生物质能源是我国未来能源的一个重要补充。三是我国农业生物质能资源培育潜力巨大。和其他生物质能源相比,农业生物质能资源发展不占用耕地,发展空间广阔。目前,我国尚有5400多万公顷宜林荒山荒地,可拿出一部分发展能源林。此外,还有大量的盐碱地、沙地以及矿山、油田等复垦地,初步估计有近1亿公顷。这些不适宜农业生产的边际土地大都适宜种植特定能源树种。如在盐碱地上可种植柽柳,在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