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总体规划(XXXX-2020)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11950530 上传时间:2023-07-29 格式:DOCX 页数:67 大小:1.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XXXX-2020)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XXXX-2020)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XXXX-2020)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XXXX-2020)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XXXX-2020)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XXXX-202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城市总体规划(XXXX-2020)(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 共1页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总则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第二章城市性质、发展目标与策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第三章城市规模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第四章城市空间布局与城乡协调发展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第五章新城发展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第六章中心城调整优化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第七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第八章产业发展与布局引导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第九章社会事业发展及公共服务设施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第十章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第十一章资源节约、保护与利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第十二章市政基础设施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第十三章综

2、合交通体系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第十四章城市综合防灾减灾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第十五章近期发展与建设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第十六章规划实施北京城市总体规划 -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图北京城市总体规划 - 旧城文物保护单位及历史文化保护区规划图北京城市总体规划 - 区域空间结构规划示意图北京城市总体规划 - 市政用地规划图北京城市总体规划 - 中心城功能结构规划图第1条 1993年以来,经国务院批准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年2010年)在指导首都建设和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规划确定的2010年的大部分发展目标已经提前实现。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北京进入了新的重要发展阶段。为紧紧抓住本世纪前二十年重要战略机遇期

3、,充分利用好城市发展的良好机遇和承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带动作用,实现首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解决城市发展中面临的诸多矛盾和问题,迫切需要为城市未来的长远发展确定新的目标,开拓新的空间,提供新的支撑条件。 为了适应首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2002年5月北京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了修编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工作任务,根据2003年国务院对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的批示精神,以及2004年1月建设部请尽快开展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函,特编制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第2条 指导思想和原则 以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为目标。贯彻落实以

4、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抓住机 遇、加快发展的战略思想,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构建首都和谐社会的能力。 (1) 贯彻更好地为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服务、为日益扩大的国际交往服务、为国家教育、科技、文化和卫生事业的发展服务和为市民的工作和生活服务的原则。 (2) 贯 彻“五个统筹”的原则。结合首都发展的实际,统筹城乡发展,推进郊区城市化进程,实现城区与郊区的统一规划;统筹区域发展,协调好京津冀地区以及北京城区 与郊区、南城与北城、平原地区与山区的发展规划,积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好产业与社会事业发展的空间布局

5、;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 展,协调好人口、资源和环境的规划配置;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提高城市现代化、国际化水平。 (3) 贯彻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的原则。强调城市总体规划在城市发展中的宏观调控和综合协调作用,突出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高度重视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社会福利等社会事业的发展。 (4) 贯彻尊重城市历史和城市文化的原则。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保护古都的历史文化价值,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全面展示北京的文化内涵,形成融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为一体的城市风格和城市魅力。 (5) 贯 彻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社会的原则。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

6、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正确处理城市化快速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充分考虑 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全面推进土地、水、能源的节约与合理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施城市公共交通优先的发展战略,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发 展模式,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第3条 发展重要条件 (1)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北京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与北京承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是北京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机遇。 (2)巩固首都各项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保持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等方面在全国的领先地位,是北京在国家重要战略机遇期内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基础和重要保障。 (3)土地、水、能源等自然资源的节约与合理

7、利用是保障北京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城市发展规模应严格控制在土地和水资源的合理承载能力之内。 (4)生态环境承载能力是制约北京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北京城市发展规模和空间布局的确定必须充分考虑环境与生态的现实状况和发展目标。 (5)北京所在的京津冀地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区域。京津冀地区的整体发展将为北京城市持续快速发展提供支持,尤其京津城镇发展走廊是未来京津冀区域城镇协调发展最重要的地区,是确定北京未来城市发展主导方向的重要因素之一。 (6)城市空间资源的合理利用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北京西部、北部的山区(包括浅山区)应控制大规模的人口和产业集聚,东部和南部平原地区是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向

8、。第4条 规划修编的重点 (1) 优先关注生态环境的建设与保护,优先关注资源的节约与有效利用,打破行政界限,推动城市规划创新与城市建设模式的转变。 (2) 充分考虑城市发展的复杂性,采取更为灵活的、适应未来发展的规划对策。本次规划着重城市宏观的、长远的规划内容,将微观的、近期的规划内容放在城市近期建设规划中编制,并采取滚动编制的机制,加强规划实施的动态适应性和可操作性。 (3) 本次规划突出新城规划、交通与基础设施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四个重点内容,同时对城市安全问题和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问题进行重点研究。第5条 规划的基本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 建

9、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1991年) (3) 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1995年) (4) 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2003年) (5)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年2010年)第6条 本次规划确定的规划区范围为北京市行政辖区,总面积为16410平方公里。第7条 规划期限为2004年2020年 近 期 2004年2010年 远 期 2011年2020年 远 景 2020年以后第8条 城市性质 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是世界著名古都和现代国际城市。第9条 城市发展目标和主要职能 按照中央对北京做好“四个服务”的 工作要求,强化首都职能;以建设世界城市为努力

10、目标,不断提高北京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发挥首都在国家经济管理、科技创新、信息、交通、旅游等方面的优势,进一步发展首都经济,不断增强城市的综合辐射带动能力;弘扬历史文化,保护历史文化名城风貌,形成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具有高度 包容性、多元化的世界文化名城,提高国际影响力;创造充分的就业和创业机会,建设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宜居城市。创建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经济 繁荣、社会安定的首善之区。 (1) 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所在地。 (2) 邦交国家使馆所在地,国际组织驻华机构主要所在地,国家最高层次对外交往活动的主要发生地。 (3) 国家主要文化、新闻、出版、影视等机构所在

11、地,国家大型文化和体育活动举办地,国家级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聚集地。 (4) 国家经济决策、管理,国家市场准入和监管机构,国家级国有企业总部,国家主要金融、保险机构和相关社会团体等机构所在地,高新技术创新、研发与生产基地。 (5) 国际著名旅游地、古都文化旅游,国际旅游门户与服务基地。 (6) 重要的洲际航空门户和国际航空枢纽,国家铁路、公路枢纽。第10条 城市发展阶段目标 按照国家实现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总体部署,第一阶段,全面推进首都各项工作,努力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构建现代国际城市的基本构架;第二阶段,到2020年左右,力争全面实现现代化,确立具有鲜明特色的现代国际城市的地位;第三阶

12、段,到2050年左右,建设成为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进入世界城市行列。第11条 经济发展策略 (1)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走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显著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2) 坚持首都经济发展方向,强化首都经济职能。依托科技、人才、信息优势,增强高新技术的先导作用,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不断提高首都经济的综合竞争力,促进首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断扩大第三产业规模,加快服务业发展,全力提升质量和水平。深化农业

13、结构调 整,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科技进步。 (3) 2020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GDP)突破10000美元;第三产业比重超过70%,第二产业比重保持在29%左右,第一产业比重降到1%以下。第12条 社会发展策略 (1) 全面推进人口健康发展。不断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加强人口管理和服务。完善社区服务体系,改善人居环境质量。 (2)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促进文化事业的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 积极促进社会公平。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关注弱势群体,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保障事业社会化,改善创业环境,建

14、设完善的社会事业体系,推动社会均衡发展。 (4) 加快建设信息社会。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建设“数字北京”,社会信息化各项指标达到与现代国际城市相适应的水平。 (5) 切实保障城市安全。构建城市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完善的防灾减灾和应急保障的设施系统,建立有效应对各种公共突发事件的预警和防范机制。第13条 区域协调发展策略 (1) 积极推进环渤海地区的经济合作与协调发展,加强京津冀地区在产业发展、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城镇空间与基础设施布局等方面的协调发展,进一步增强北京作为京津冀地区核心城市的综合辐射带动能力。 (2) 加强与以天津港为核心,京唐港(王滩港区、曹妃甸港区)、秦皇

15、岛港共同组成的渤海湾枢纽港群海洋运输体系的协调,建立以北京为核心的区域高速公路和铁路运输体系,以北京首都机场为枢纽的区域航空运输体系,形成陆海空一体、国际国内便捷联系的区域交通网络。 (3) 在京津冀城镇群的核心地区形成以京津城镇发展走廊为主轴,京唐、京石城镇发展走廊和京张、京承生态经济走廊为骨架的区域空间体系,实现区域统筹协调发展。第14条 生态环境发展策略 (1) 以生态健康为目标,确保生态安全。加强区域生态环境联合建设和流域综合治理,建立稳定的区域生态网络,特别是与河北、山西、内蒙古合作,加强燕山、太行山山脉生态屏障建设。 (2) 加强平原地区生态林地的保护和建设。划定限制建设地区,有效保护森林、河湖、湿地等生态敏感地区,积极进行绿化隔离地区、森林公园、生态廊道、城市公共绿地等生态环境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