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八路施工图设计总说明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1949088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八路施工图设计总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东八路施工图设计总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东八路施工图设计总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东八路施工图设计总说明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东八路施工图设计总说明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东八路施工图设计总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八路施工图设计总说明(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道路施工图设计总说明一、工程概况东八路(东七路南四路)位于丽水南城七百秧工业分区与富岭片区内,是规划中的一条南北向主要的城市次干道,桩号沿用南一路桩号系统。道路设计起点为东七路东侧(桩号为K0+870),与东七路交叉口施工范围接顺,沿线与南二路(K1+680K1+790)、南三路(K2+412.637)平交,终点为南四路北侧(K3+016.991),全长2036.991m,设计车速为40km/h,是七百秧片区和富岭片区交通联系的主要通道。 沿线为丘陵山间盆地、山体的组合体,南高北低,西高东低。其中多为93116m山体,最高117.9m(1956年黄海高程系,下同),最低为59.2m(东八路起点

2、附近)。 二、设计依据及采用规范(一)设计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分)2、与业主签订的设计合同以及相关要求 3、业主提供的1:1000现状地形图4、丽水市发改委关于南城东扩二期区块路网及配套工程初步设计审查会议纪要5、丽水市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 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6、丽水市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道路与排水专项规划) 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7、丽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 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8、丽水南城南二路工程施工图 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院9、丽水南城区块南四路工程施工图 杭州市城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10、丽水南城区块东七路工程施工图

3、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院11、丽水南城东八路市政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 浙江省浙南综合工程勘察院(二)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1、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2、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 50-2001)3、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4、城市道路路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 4491)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6、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7、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8、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G 034-2000)9、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4、10、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1-2008)排水采用规范详见各册施工图说明。三、初步设计会议纪要执行情况 根据初步设计会议纪要,进一步优化道路平面,纵断面设计,根据沿线地形,结合丽水南城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区块适用情况和排水坡向,施工图对初步设计中起始端反坡点的标高进行了调整。道路路面结构采用沥青路面结构。四、工程范围、规模及主要设计内容本项目施工段实施范围为为东七路东侧(桩号为K0+870),与东七路交叉口施工范围接顺,沿线与南二路(K1+680K1+790)、南三路(K2+412.637)平交,终点为南四路北侧(K3+016.991),全长2036.991m。其中只有南三路交

5、叉口属于本次设计范围。工程内容包括:工程设计内容包括道路工程、雨水工程、污水工程,同时对电力、电信、煤气管位作出预留。本次施工图设计根据设计内容分为2册:1、第一册:道路工程,其主要内容为道路平纵横、路基路面、道路土方;2、第二册:排水工程,其主要内容为设计范围内雨水工程、污水工程;本工程规模:双向四车道城市次干路建设规模。五、设计标准1、道路等级本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路,标准横断面宽为24m;2、计算行车速度 40km/h;3、路幅形式:两幅路;4、设计年限沥青砼路面结构设计年限为15年;交通量达到饱和状态时设计年限为20年。5、路面结构计算荷载路面结构计算以轴载100kN的双轮组单轴为标准轴

6、载。9、抗震标准地震基本烈度度。排水采用设计标准详见其施工图说明。六、道路平纵设计1、道路平面设计道路平面线形依据规划线位。全线共设置平曲线三处,半径分别为250m、3000m、1500m,道路总体线形流畅,满足规范要求。本段道路设计起点为东七路路口,坐标为:X 44121.735 ,Y 87307.439;施工起点接东七路交叉口设计范围边线,坐标为:X 44109.054 ,Y87361.901;设计终点为南四路路口,坐标为:X 42210.647 ,Y 87350.660;施工终点接南四路交叉口设计范围边线,坐标为:X 42257.810,Y 87367.256 。2、道路纵断面设计在初步

7、设计的基础上,根据初步设计会议纪要和“控规”道路竖向与场地竖向规划,道路标高同时参照排水等专业要求,进行综合考虑。道路纵断面设计重要的控制点:与主要道路交叉口的规划标高。综合考虑以上因素,本工程路段共设4个变坡点,最小纵坡为0.4159%,最大纵坡为2. 0%;最小坡长442米,最小凸曲线半径为3000米,最小凹曲线半径为1000米;最小竖曲线长度为36.783米;道路设计高程最高为98.8米(设计终点),最低为79.593米(设计起点附近);最大填高为28.899米(桩号K2+460),最大挖方高度20.393米(桩号K2+900)。七、横断面设计道路标准横断面根据初步设计会议纪要及业主委托

8、要求,结合道路两侧用地性质以及其在路网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满足交通功能和地下管线敷设的前提下确定为:4米人行道+8米车行道(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 +8米车行道(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 +4米人行道=24米,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用地面划线分隔。人行道外侧各设置5米宽绿化用地。设计横坡:车行道由中央分隔带边坡向道路外侧,坡度1.5%;人行道及两侧5米绿带向道路内侧放坡,坡度1.5%;车行道和人行道均采用直线形路拱。设计参考点:道路中心线。八、道路交叉口设计1、本道路沿线各交叉口交叉形式见下表所示:相交道路名称道路等级交叉点位置交叉形式南三路次干路K2+412.637平面交叉九、地质概况及路基设计(

9、一)、地质概况本段线路沟谷众多,地形起伏,地貌单元属丘陵区。线路场地类别属类。根据钻孔揭露结合工程地质测绘成果,线路范围勘察深度以浅岩(土)层按其结构构造、成因类型、工程力学性质差异分为6大层8亚层,由上至下分述如下:素填土:暗紫红、褐黄色,稍密-中密状,主要由碎块石、风化土、粘土等组成,主要分布于线路西端,属南四路修建时回填而成,厚度变化大。此外在沿线村庄及小路部位有少量分布。经压实处理后可作为路基持力层。塘泥:灰黑 、灰褐色,流塑,饱和,高压缩性,主要分布于沿线水库及山塘底部,厚度约0.60-1.00m。工程物理力学性质差,不能选作路基持力层。耕土:灰褐色,松散,稍湿-湿,成份为砂质粉土,

10、含植物根茎。主要分布于山间凹地浅表,层厚0.40-0.60m。厚度小,工程物理力学性质较差,不能选作路基持力层,应挖除。砂质粉土:灰黄、褐黄色,稍密,湿-饱和,中压缩性,成份以粉土为主,约含20-30%的砂质,5-10%的粘土,下部夹有少量砾石。主要分布于山间宽谷表层,层厚2m,层顶标高64.01m。可以选作路基持力层。含粘土碎石:灰黄、褐黄色,稍密,稍湿,碎石含量约占50-55%,大小0.2-5cm,个别大于6cm,次棱角状,粘土约占20-30%,余为砂质。主要分布于山麓,层厚0.80-2.00m。工程物理力学性质较好,可以选作路基持力层。粉砂岩与含砾砂岩互层。 (二)、路基设计1、一般路基

11、设计材料要求:路基的填方优先采用路基挖方中的土、石(清表耕植土及塘泥除外),填料来源于爆破的凝灰岩、砾砂岩。由于爆破后填料粒径较大,对于超过填料最大粒径要求的石料,建议施工时进行破碎处理。施工要求:路基填筑前清除天然地面表层耕植土、树根草皮或腐殖土,一般清表厚度0.3m。地面横坡缓于1:5时,清除表层土后可直接在天然地面上填筑路堤,地面横坡1:51:2.5时,原地面应挖台阶, 其宽度1.0m,并设置24%倒坡,以保证填料和地基结合紧密,利于填方稳定。地基表层土质松散时应在填筑前碾压密实,一般土质(4)层砂质粉土、(5)层含碎石粘性土的路段压实度(重型) 90,路基填土高度路面和路床总厚度时,应

12、将地基表层超挖并分层回填压实,处理深度不小于路面底面下0.8m。2、填方路基设计根据开发区建设模式,道路与周围地块平整同时开发,因此填方路堤边坡采用1:1.5的施工边坡。1、若采用开山石料作为路基填料,根据地质报告,该区域为粉砂岩及砾砂岩石。道路填方路基除应按照填石路堤要求分层填筑外,还应采用大功率推土机与重型压实机具施工。其质量控制采用施工参数与压实质量进行双控。压实质量标准采用孔隙率及压实沉降差控制,压实质量符合下列要求。 分区路面地面以下深度(m)摊铺厚度(mm)最大粒径(mm)孔隙率(%)上路堤0.81.5400小于层厚2/322下路堤1.5500小于层厚2/324压实沉降差值是重型振

13、动压路机(20t以上)按规定碾压参数(强振,4km/h以下速度)碾压两遍后各测点的高程差,要求其平均值不大于5mm,标准差不大于3mm。孔隙率的检测应采用水袋法进行。修建路面结构层之前,填石料顶面应无明显孔隙、空洞。填石路堤最后一层应当作“精铺过渡层”进行铺筑,层厚取20cm,该层碎石料应具有一定级配,最大粒径宜小于7cm,小于0.05mm的细粒料含量不应小于30%。2、若填料为土石混合料填筑,则道路填方路基应按照填土路堤要求分层填筑,应采用重型压实机具施工,其压实质量标准采用压实度进行控制,具体要求如下表所示:项目分类路面结构层底面以下深度(cm)填料最小强度(CBR)()填料最大粒径(cm

14、)压实度(重型)()填方路基上路床03061093下路床308041093上路堤8015031590下路堤150以下21590零填及路堑路床03061093一般每层松铺厚度不应超过40cm。路基填筑压实宽度不得小于设计宽度。压实应在最佳含水量下进行。路基施工应注意避开雨季,路基需按规定设置横向排水坡度,施工期间可在路基两侧挖临时排水边沟,积水排到边沟,再就近排出。3、挖方路基设计道路与周围地块平整同时开发,因此挖方路基边坡采用1:1的施工边坡。4、路基填挖交界处理依据地质勘察资料(详勘阶段),挖方区浅层为0.42.0米后的耕土及砂质粉土,浅层以下即可见粉砂岩层,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质。填方材料主要以土石混合物为主。半填半挖路基中填方区域根据填方路基进行处理,路床底面以下路堤按规定压实填筑后,再用冲击式压路机进行增强补压,以消减路基填挖间的差异变形。挖方区域按挖方路基施工,若挖方深度不足,应超挖至下路床范围(路面结构层底面下80cm),基底压实后再填筑路床,基底压实度(重型)93,如基底土质松软,宜再超挖30cm,分层压实。十、路面结构设计(一)、路面结构设计1、车行道路面结构路面结构各层由上至下依次为:4cmAC-13C细粒式沥青混凝土乳化沥青粘层(0.5kg/m2)8cmAC-25C粗粒式沥青混凝土乳化沥青封层(1.0kg/m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