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名解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11948185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简答题名解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简答题名解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简答题名解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简答题名解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简答题名解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简答题名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简答题名解(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从包法利夫人看福楼拜的作品艺术特点(创新)?答:在典型的塑造上,福楼拜更注重精神气质的描绘,而不是性格特点的刻画。爱玛的耽于幻想,包法利的浑浑噩噩,郝麦的讲求实利,都是从人物的精神状态和特点去表现的。这种精神气质的形成同环境存在密切关系,换言之,这是环境的产物。福楼拜将环境描写融合到情节的叙述中,与人物塑造有机结合起来。在遣词造句上,精雕细琢。用词极其讲究,描写层次分明,情景交融。客观冷静的现实主义写作风格。例如福楼拜小说中的“像上帝在世界上一样,到处存在而又到处不见。小说结构上均衡稳固。全书分成基本对称的两部分,按女主人公的经历来安排,她的发展至农业展览会形成高潮,然后走下坡路,直到结尾

2、。这就是他的结构稳固。2、从双城记看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答:进步性:双城记中狄更斯以自己的人道主义准则来评价法国大革命前的封建贵族政权和大革命胜利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政权;同情法国人民的悲惨生活。如正直的知识分子梅尼特医生给朝廷的揭发信落到侯爵兄弟手中,以致被投入监狱18年之久。他的行为不为生活所容,最后家破人亡。同情法国大革命,描写了法国大革命的场面展示了大革命发生的原因、必然性。小说生动的描绘了法国大革命中巴黎人民工攻打巴士底狱的情景和惩罚压迫者的历史画面表现了人民的愤怒、仇恨、革命情绪,描绘了封建贵族和广大人民的尖锐矛盾,封建压迫剥削所造成的贫穷和饥饿是革命的根源;谴责了暴力领袖得伐石太太

3、。她凶狠、可怕、冷酷无情、杀人的疯狂及无止境的复仇,不惜殃及无辜,得伐石太太最后和保姆扭打致死,以此来表明人道对暴力的胜利。对的伐石太太的革命政权是否人道的问题,作者对此表示了自己的人道主义思想。梅尼特医生和代尔那都是人道主义的化身,和他们相比得大仇深的得伐石太太被描绘成杀人不眨眼的恶魔。作者企图用社会现象,他希望统治阶级能理智的进行一次改革,富人与伐石太太是不人道的,因此苦阶级调和解决阶级矛盾和复杂的穷人之间用爱代替恨,作者对革命和革命者的态度是矛盾的。一方面认为人民的革命是正义局,说明了作者的观点。塑造了人道主义的最高典型。的,但又认为过火。得伐石太太的结代尔那自动放弃贵族特权,为营救管家

4、而被捕入狱,卡尔登被作者描写为一个从来不关心任何人的人,一个酒鬼,后来被感化的这样的人,最后心甘情愿地代替别人上断头台局限性:作者把贵族的残暴和革命者的错误做对比,以此突出它的人道主义精神,这种认识也使他不能准确认识法国大革命及其过程中的是非功过。3、苔丝的人物形象?答:苔丝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专制和暴力的牺牲品,是一个“纯洁的女人”,她是一个被迫害,被侮辱始终不向命运低头屈服的纯洁少女形象,面对困难毫不妥协,对资本主义社会虚伪的德充满憎恶,对爱情真诚、高洁,对宗教也大胆而坚决的反抗,但她却被迫害而死,她的悲剧是社会悲剧。苔丝是一个被损害、被侮辱,但始终不向命运低头、屈服的纯洁少女形象,他身上集中

5、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致勤劳善良,感情真挚,心地纯洁性格刚强。苔丝相信人的一生是由命运安排的,因而总是用宽容和自我牺牲来对待种种不幸。被骗失身,本是一个受害者,但她认为,自己在丈夫面前是有罪的。悲剧根源:内在:苔丝的毁灭不仅是她个人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环境所产生的悲剧。外在:作者认为人们在冷酷的现实面前无力摆脱命运的恶意作弄。苔丝为了保持自身的清白和追求高尚的爱情而不断挣扎,始终不能逃脱生活所带来的不幸。(宿命论)两家德伯的对比:一平;一富。克莱和亚雷的对比:一个比较纯洁,一个邪不胜正。4 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安娜的形象及造成安娜悲剧的原因?答:安娜是追求个性解放的恶果贵族妇女的典型

6、。它不仅有动人的外貌,优雅的风度,更有丰富的精神世界。她是一个追求个性解放的贵妇形象,一个被虚伪道德所束缚和扼杀的悲剧人物造成悲剧的原因:一、不幸的婚姻。安娜聪明善良,却和比她大二十岁的省长过了八年没有一点真正爱情的家庭生活,终于冲破种种束缚,追求爱情自由,与贵族军官渥相爱。二、社会恶势力所致。安娜追求个性解放的要求和她的真诚行为是虚伪冷酷的上流社会所不允许的。她不仅被拒于上流社会门外,而且成了众矢之的。三、对渥盲目的爱。渥追求安娜主要是满足贵族的虚荣心,因此在强大的社会舆论面前,他不能理解安娜的屈辱境地和内心痛苦,只为自己失去上流社会的地位和前程而苦恼。最初唤醒安娜的爱情,后又冷落安娜,使安

7、娜失去了最后的精神支柱。四、安娜自身的原因。安娜毕竟是一个贵族妇女,所追求的是个人的幸福,采用的是个人反抗的方式,加之她不能完全摆脱贵族妇女的种种偏见的束缚,犯罪感,耻辱感使她痛苦不堪。当她所追求的一切终于完全失去时,只得怀着满腔愤懑自杀。5 契科夫短篇小说的艺术特点:俄国短篇小说艺术大师,出色的戏剧家契诃夫。他的创作特色:在朴素自然中蕴含着巨大的艺术容量,契科夫的作品善于以日常生活为题材,通过平凡的现象,揭示深刻的生活哲理。结构精巧,结尾开放性,给人以想象空间。风格独有特,含蓄、幽默。在作品中,契科夫一般只做客观冷静的叙述,描写或通过出色的幽默来代替作者对人与事的评价。作者的含蓄还在于充分相

8、信读者的主观因素,不把故事讲完说透,这使作品含而不露,意在言外,耐人寻味,语言简洁明了,词汇丰富,比喻新鲜富于节奏感,他在很短的篇代,情节简单,人物代,情节简单,人物幅中融入巨大的内涵靠的就是这种写法。没有冗长的景物,肖像描写和交深刻的印象深刻的印象不多。但无论写人叙事,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人物的情态个性,给人以娜拉的形象和出走的意义?易卜生玩偶之家。答:(1)娜拉是资本主义生活中有叛逆精神的女性形象。娜拉是天真、善良、纯洁多情的少妇。戏剧里不是表现娜拉的贤妻良母形象,着力表现的是娜拉的精神觉醒及精神背叛。(2)娜拉的觉醒有个过程。第一阶段为救丈夫为伪造父亲签字向柯洛克斯泰借钱,柯以娜拉冒名借钱

9、之事要挟娜拉的丈夫海尔茂不要辞退他。这是她精神受到打击,平静的心中起了波澜。第二阶段由烦乱到幻想。她准备牺牲自己,保存海尔茂的名誉,同时天真的认为丈夫可以挑起那份担子。娜拉的幻想表现她的单纯和对丈夫的爱。第三阶段,当丈夫看到揭发信对娜拉破口大骂,娜拉幻想破完全破灭了,完全醒悟过来,自己不过是丈夫的玩偶,看穿丈夫的伪善和自己的处境,毅然出走。(3)娜拉对资本主义法律、宗教、道德进行全面的批判。娜拉的出走标志着它与社会道德宗教法律的决裂和挑战。这种决裂有深刻的思想基础。出走的意义:1.他识破丈夫的伪善,从而不甘于“家庭玩偶”的服从低位,喊出“我要做一个人”的呼声。2.是他进一步发现社会现实的丑恶,

10、对虚荣的宗教法律进行批判。因此,她的出走是对资本主义时代妇女解放的赞颂,是妇女奋起向资本主义男权中心家庭结构不合理的冲击,她启迪人们为追求新生命而斗争。7、唯美主义的思想艺术特点:答:第一,认为艺术与政治、道德、功利无关,它是超脱一切厉害关系,包括金钱的纯粹自由活动。他主张“艺术具有独立的生命”,其口号是“为艺术而艺术”,因而只注重形式美,着力探索文学形式,文学与音乐、绘画之间的关系,以增强文学作品的表现力。第二,提出艺术是心灵的故乡。在心的领域瞬间存在可以达到永恒,狭小的空间可以有无限的容量,因此,艺术高于生命,高于帝王,高于神祗,高于一切,艺术是至高无上的。第三,主张艺术超然于现世,躲进象

11、牙之塔;现实社会充满市伶气、没有艺术,没有美,艺术的发展非但不依赖生活,相反生活应该追随和模仿艺术。由于唯美主义否定现实社会,于是它向远古时代,未来、梦幻求美。此外,它认为艺术家对待题材的态度应是客观、冷漠的。8、漂亮朋友又名俊友的主要内容?答:遵循巴尔扎克个性典型化,典型个性化的原则,暴露了第三共和国时期新闻界的黑幕和法国政府的殖民地政策,塑造了一个以勾引女人为手段飞黄腾达的冒险形象。就小说所描绘的政治生活,经济利益的冲突而言,就其所揭示的政治冲突从属于经济利益而言,就其揭露的社会黑暗而言,就其所反映的冒险家的发迹和横行的社会现象而言,这不小说不愧为19世纪末叶法国社会的一幅花画卷。9、莫泊

12、桑短篇小说的题材?举例说明答:第一,普法战争。莫泊桑着力表现的是法国普通人民的爱国主义激情。羊脂球中的女出于爱国心,无法忍受普鲁士军官的侮辱,可是驿车上受惠于他的乘客为了自身利益,却怂恿他去满足敌人的淫欲,时候又卑鄙的躲开他,事实上这些正人君子随时都准备与敌人合作,做出让步。第二,小资产阶级和公务员。莫泊桑暴露了他们的爱慕虚荣,势力,庸俗,猥琐。项链的女主人公出于虚荣心,向女友借了一条项链,去参加教育部长的晚会,不慎丢失,为了偿还这条项链,辛辛苦苦劳动了十年,最后女友告诉她是假的项链,她的一念之差竟然市区了半生的幸福。第三,农村生活。莫泊桑自幼生活在诺曼底,对农村生活非常熟悉。西蒙的爸爸中的铁

13、匠善良仁慈,愿意娶一个失足的姑娘,担负起抚养一个人受欺辱的私生子的责任。第四,怪诞的故事。莫泊桑最早发表的两篇小说剥皮的手划船写的是怪诞题材。病痛和药物使莫泊桑常常产生一些幻觉和特殊的感受,他把他们化为小说。第五,莫泊桑写过不少关于爱情,婚姻和家庭的短篇。修软垫椅的女人中的老妇一生中痴情的迷恋一个人。珍珠小姐中的私生女得不到爱情和幸福。10、恶之花的艺术特点?答:第一是通感的运用。他的通感一诗,既提出了理论,又有具体运用,描写各种感觉的相通相似。此外,在波德莱尔的笔下,各种艺术种类之间也是相通的。第二是象征手法的运用。忧郁之四最具代表性。忧郁本是一种难以捉摸的、十分抽象的、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心

14、态。波德莱尔别出心裁地用各种意向来表现这种心态。以实写虚,以有形写无形,但又不是实实在在的有形,需要读者发挥想象,去思索和理解。这些意向往往采用拟人化或意义的手法。更特别的是,大半诗人都是从大自然去寻找意向,波德莱尔则相反,他常常颠倒比喻次序。这种手法的美学效果是以奇取胜,它能产生一种压抑感,因为在这种比喻中,由大变小,使人产生一种局促、憋闷的感觉。波德莱尔的诗歌充满想象,他认为想象是各种才能的母后,它能创造一个新世界。第三,恶之花的语言极为精辟。诗人曾说:“我整个一生都用来学习构造字句。”他重新开掘十四行诗,使之发出新的光彩。11、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思想特点?.20世纪的现实主义作家看到了

15、十月革命的胜利和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蓬勃展开,社会主义思想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他们,使他们对现实有了更深的认识。不少现实主义作家借鉴了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经验,力图全面地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生活。无产阶级的生活和斗争越来越多地成为他们反映的对象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艺术特点:频频岀现“长河小说”。这种多卷本小说能够深入地每个历史时期的变迁。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无疑受到现实主义思潮的影响,从而使文学产生了巨大变化。越来越淡化情节,越来越淡化塑造典型人物。名词解释1、威塞克斯小说:指十九世纪后英国作家哈代一组小说的总称。哈代指把自己的小说分为性格和环境小说、罗曼史和幻想小说、爱情阴谋故事。哈代最重要的长篇小说都属于“人物和环境小说”。这类都以他的故乡多塞特郡,即小说中的威赛克斯农村地区为背景,统称“威塞克斯小说”。其精神特点和情感色彩集中体现为浓厚的宿命论色彩和悲观主义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入侵后小农破产的悲惨命运,深刻揭露了资产阶级道德和法律观性。代表作品:绿荫下远离尘嚣还乡德伯家的苔丝2、多余人:十九世纪俄国现实主义文学中贵族知识分子的一种典型,他们受到俄国进步社潮和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不满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