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心理护理3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11942367 上传时间:2023-12-13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53.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康复心理护理3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康复心理护理3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康复心理护理3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康复心理护理3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康复心理护理3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康复心理护理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康复心理护理3(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概 述、定 义康复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康复领域中有关心理问题的学科。它是与康 复医学同时出现的一门医学心理学的分支学科,也是康复医学和心理 学的交叉学科,把心理学的系统知识应用于康复医学的各个方面,主 要研究伤、病、残者的心理现象,特别是心理因素对残疾的发生、 发展和转归的作用等。康复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越来越被人们 所重视,它伴随康复医学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残疾人事业的需 要而在不断充实和发展。康复护理是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心理康复护理 (psychological nursing)又是康复护理的一个分支,面对由于小同原因 所造成的心理疾患,心理康复护理者根据心理康复医疗计划

2、要求,运 用康复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于临床实践,与其他康复专业人员共同协 作,对这类患者实施特殊的心理调试和护理,使患者摆脱心理困扰, 提高生话质量,重新回归社会。二、心理康复的对象心理康复的对象十分广泛,其中包括:1 残疾人。2 临床常见病症患者疼痛患者、压疮患者、睡眠障碍患者、言语吞 咽障碍患者、排泄障碍患者、性功能障碍患者。3 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脑血管意外患者、脊髓损伤患者、周围神经损 伤患者、帕金森病患者。4 运动系统疾病患者截肢后、骨折后患者。5 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高血压患者、冠心病患者。6 代谢和营养疾病患者糖尿病患者、肥胖症患者。7 其他疾病烧伤患者、恶性肿瘤患者。这些患者在遭受身体病

3、痛折磨的同时,心理方面也对抗着常人无法 感受的苦痛,所以无论是原发性的心理障碍还足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 继发性心理障碍,都是我们康复护理和治疗的对象。三、研究范围康复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心理行为、慢性病和伤残的关系包括心理行为因素对慢性病和伤 残对人们心理行为的影响及其适应过程,例如研究哪些心理行为因素 容易促使慢性疾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研究慢性疾病和伤残患 者的心理行为及其适应过程;研究如何转变心理行为障碍以减少疾病 的并发症与伤残的发生和发展。从而及时正确地为这些患者提供心理 学的帮助与指导。2 对慢性患者和伤残者开展综合性的临床咨询工作这项_【 = 作的重 点是给患

4、者以心理支持,特别是帮助他们克服紧张、焦虑、抑郁等常 见的心理问题,还要帮助患者进行认识的重建,协调人与人、个人与 社会的关系,从而使他们能在新的起点上适应工作、生活与环境,减 少因疾病和伤残造成的痛苦和不安。3扦展各种心理行为治疗技术的应用各种心理行为技术几乎都可以 在康复医学中得到应用,其中行为技术的应用最为普遍,例如,自我 调整疗法、松弛训练、生物反馈技术、运动疗法、气功疗法等。生物 反馈训练使患者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集体心理治疗在康复医学 中有特殊的意义,许多具有类似问题的伤残者和慢性患者,定期集中 进行心理治疗,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互相交流治疗经验和心得,将有利 于提高疗效。由于每一个成

5、员都有机会得到其他成员心理上的支持和 鼓励,使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保持稳定的情绪和坚定的信念。 此外,对于慢性病患者和老年人的康复问题,集体治疗也具有同样的 积极意义。4康复心理学还负责康复患者的心理评定工作这项工作要运用各种 心理测量手段,包括行为类型、人格问卷、智力测验以及各种心理障 碍(例如抑郁症、紧张症、焦虑症、强迫症等)的测定。第二节康复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康复心理学起源于美国。1956 年美国心理学会成立了第22分会 康复心理分会。其目的是宣传与残疾和康复有关的心理学知识,培 养高素质的研究与临床工作者,以及提供临床服务、研究、教学和管 理等。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康复服务逐步从机构走

6、向社区和家 庭。心理康复工作者在工作巾主要研究残疾人及其家属的行为、经历、 态度,评定康复治疗的有效性,评估残疾人及其所处的环境,设计和 实施康复方案,并控制整个实施过程。在临床康复心理实践中主要处 理各种社会、心理和实际问题,诸如社会活动状态、情绪好坏、家庭 关系、日常生活、就业和独立生活等康复心理学是在康复医学与心理学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基础上 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把心理学的系统知识应用于康复医学的各 个方面康复心理学得以发展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诞生的重要历史 背景。首先康复心理学是医学模式转变的结果,这就是说,根 据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医学的服务对象已经不仅仅是患者, 还应包

7、括健康人和艮久以来被遗忘、被忽视r的残疾人。医学服务的 目的也不仅仅只是治愈伤痛,而还应保证人类的健康与幸福,以提高 人类的生存素质。健康时要防病、生病后要治病,对疾病后遗的残疾 和不幸要给以康复处理。为此,在医学领域内便出现了健康医学、康 复医学和健康心理学,康复心理学也就应运而生。20 世纪 50 年代初期,随着康复中心的增加,康复心理学得到承认 和发展。同时产生了康复心理学的组织,如美国心理学会成立的“失 能的心理因素全国理事会”后来发展成为美国心理学会的康复心理 部。经过近 20 年的发展,康复医学从一个跨科性的学科变为一个学 科群,康复心理学已成为康复医学学科群中一个相关学科80 年

8、代全国各省部级医院、康复中心、高等医学院校附属医院建 立了心理康复病房,许多医务 T 作者在心脑血管疾病、老年病和精神 病等康复领域进行了大量实践和研究。 1994 年中国康复医学会成立 康复心理学专业委员会,推动了我国的康复心理工作。虽然我同的 康复心理学在学术观念、机构设置、从业人员、教学科研等方面与国 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康复心理学在我国具有很广阔 的前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心理服务领域的扩展(商业、婚姻与 家庭、就业与职业发展、军事等社会各个方面),心理咨询、心理治 疗和康复必将进入职业化发展历程,具有我国特点的康复心理学亦将 口渐形成。第三节心理康复在全面康复中的意义

9、心理康复是运用系统的心理学理论与方法,从生物一心理一社会角 度出发发,对患者的损伤、残疾及社会问题进行心理 T 预,以提高患 者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水平。,患者的心理康复贯穿着患者功能康 复的整个过程,并且在患者心理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高层次康复中发 挥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在康复护理和康复治疗方面,也起到了积极 的作用。由于患者的身体或心理原因,或多或少的会造成不同的人格 变化,这种变化可能会伴随其后的人生历程。它带来的不仅仅只是躯 体上的危机和精神危机,甚至包括生话危机,这样则需要心理干预和 护理才能使患者能够面对现实和未来的发展,使其达到全面康复、重 返社会的目标,因此心理康复扮演着重要的角

10、色,在整个康复过程中 是必不可少的措施之一。l 心理康复与医学康复在康复治疗中通过各种康复手段使患者的躯 体功能障碍得到恢复,以改善其生理上的缺憾。但是,患者在患有躯 体功能障碍的同时往往伴随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两者通过神经、 内分泌等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恶性循环,扶而影响患者仝 面康复目标的实现。因此,为了达到全面康复的目标,在开展医学康 复的同时必须通过认知疗法、行为疗法、理性情绪疗法等措施进行心 理康复,使患者的身心康复顺利进 j。2心理康复与教育康复教育康复是通过各种教育和培训促进病、伤、 残的康复,使他们重返社会并能自立。但是,患者受自身伤残影响, 他们要想与其他人一样正常

11、工作、学习和生活,既要克服躯体功能障 碍,又要克服心理障碍,战胜自我。因此,心理康复是教育康复 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康复人员存开展教育康复的同时通过帮助 患者克服挫折感、树立自信心等措施解除其心理障碍,从而提高教育 康复的效果。实现全面康复和重返社会的最终目标,实现康复对象应 有的社会地位和真正意义-的权利平等。3 心理康复与职业康复职业康复是帮助患者训练职业能力,恢复 就业资格,取得就业机会,和健全人一样平等地参加社会劳动。这些 对于发挥残疾者的潜能、实现人的价值和尊严、取得独立的经济能力 并贡献于社会等均有重要意义。但是,康复对象因其身心功能障碍, 从事社会劳动受到多方面限制。因此,一

12、方面,在开展职业康复前对 患者进行心理评估,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职业 咨询;另一方面,在职业康复操作中应用心理学的理论和原理进行指 导,可以使职业康复顺利、有效地进行,实现全面康复的目标。4 心理康复与社会康复心理康复在社会康复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 下三个方面:(1) 心理康复是社会康复的蘑要措施之一:社会康复的范畴相当广 泛,涉及患者的家庭生活(婚姻、生育及衣食住行等)、升学就业、 消遣娱乐、公共服务及政治生活等方向。其中,每一个方而都有大量 的心理问题存在,均需要开展心理康复。因此,心理康复是社会康复 必不可少的措施之一。(2) 心理康复是实现患者重返社会的关键环节:社会

13、康复的日的 是通过功能和环境条什的改善使患者回归社会,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 面受到同等对待,不受歧视,自主自立地参加参加社会和生活,成为 社会上的有用之人,拥有同等的权益,履行社会职责,为社会的各项 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实现自我完善和个体价值的体现,满足个体应 有的需要。然而,存满足这些需要时,心理社会因素的作用往往大于 躯体功能的作用,只有在心理康复良好的状态下,个体才能体验到幸 福、快乐、体会到自身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如果心理健康得不到康 复,个体难以适应社会,更谈不上重返社会。(3) 心理康复能提高患者社会适应能力:康复对象生活在社会上, 往往会受多种不良刺激的干扰,使其身心功能障碍加重。

14、要想改变这 种状态,一方面需要减少或消除外界不良因素刺激,尽可能为患者营 造利于身心健康的良好生活环境;另一方面,还应加强心理康复工 作,增强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抵抗外界不是刺激的免疫力,并及时 地解除心理障碍,以便患者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此外,心理康复 还能使患者的高层次需要如自尊、社会地位得 到满足。第四节心理康复评定一,心理功能评估心理评估(psychological assessment)是指评估者依据心理学的理论 和方法对个体某一心理现象做全面、系统和深人的客观描述,即对人 的心理过程和人格的状态、特征和水平做出客观测量或描述。临床心理评估通常包括观察、访谈和心理测量j类方法。前两

15、类方 法多为定性,而心理测量(包括心理测验、心理卫牛评定量表)则多 为一种定量的心理评估方法。三类方法各有特点和长处,在临床上作 中通常根据需要将不同方法结合使用,互相取长补短,以便获得全 面而准确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护士在对患者进行临床心理评估 时,主要运用访谈法来了解患者的主观体验,与此同时,观察患者的 外显行为表现,获取信息补充或完善评估的内容。必要时也需要借助 心理测量的方法或心理卫生评定量表进行客观评定。(一)观察法观察是对被试者(包括患者)行为的观察。是通过对被试者外显行 为的观察进行由表及里的推测,以对其心理活动进行评估。(二 l 观察法分类对心理活动进行评估的观察可分为两类

16、:白然情境下的观察和特 定情境下的观察。1 自然情境下的观察自然观察是随时可以发生的,是指在不加 以控制的情况下对被试者的行为进行观察,真实、自然,包括以往和 现在的行为以及外显和内隐(指心理活动)的行为。需要检查者有足 够的基础和专业知识、良好的沟通能力、深刻的洞悉力以及系统的训 练和实践。通过对患者的外观、情绪表现、言谈举止、对护士的态度 等住院期间的口常生活起居活动和交往情况,进行自然状态下的观察=自然观察可观察到的 行为范围较广,护士与患者的互动过程中随时都在观察,所收集到的 资料也最直接、最丰富,当然这需要花更多的时间与患者接触,才能 对患者现存的和潜在的心理问题进行系统的、全面的综合评估。2 特定情境下的观察指在标准情景中进行的观察(或称为控制观 察)。标准情景中的观察是经过预先精心设计的,是在特殊的实验环 境下的观察,是按照一定程序进行的,使每个被试者都接受同样的刺 激,以观察预先确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