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利勇《加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2)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11940635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利勇《加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2)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马利勇《加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2)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马利勇《加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2)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马利勇《加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2)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马利勇《加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2)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利勇《加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利勇《加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年级数学上册加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基本信息学 科数学年 级一教学形式班级授课教 师马利勇单 位利通区第十一小学课题名称加法的初步认识学情分析分析要点:1.教师主观分析、师生访谈、学生作业或试题分析反馈、问卷调查等;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主要分析学生现在的认知基础(包括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要形成本节内容应该要走的认知发展线;3.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形成本节课知识时最主要的障碍点。 “加法”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15的认识和加减法” 单元中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15各数,掌握了5以内数的顺序及各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是要引导学生初步知道加法含义并探究

2、5以内加法的计算过程,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法。 本课虽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首次接触计算问题,但是学生们大都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学生缺少的是对于加法含义的理解,说不清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面对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学习基础,课程的设计就更应该充满趣味、问题设计有梯度,才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的认知提高一个水平。教学目标分析要点:1.知识目标;2.能力目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加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 2通过学生操作、表述,培养学

3、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3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过程一、出示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从1数到5,再从5数到1。 2出示数字,读数。 3按顺序填数: ( ) 3 ( ) 5。 4、游戏师:我说1, 生:我说4,1和4组成5。师:我说4, 生:我说1,4和1组成5。师:我说2, 生:我说3,2和3组成5。师:我说3, 生:我说2,3和2组成5。5、出示教学目标;二、合作交流 探究新知 1.引导观察,感知加法的含义 (1)过电脑演示,让学生感知到:1名同学与2名同学走到一起,把1只红纸鹤与2只蓝纸鹤放到一块儿。 (2)学生之间交

4、流感受与体会。 教师引导学生同桌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3)教师说明:1名同学与2名同学走到一起,把1只红纸鹤和2只蓝纸鹤放到一块儿就是合起来的意思。(教师边说边用手势表示合起来) 2.学习加法算式 (1)由人或纸鹤的数量抽象出数字1和2。 (2)教师说明:把1和2合起来,在数学上我们用符号“+”来表示,教师板书“+”。 (3)引导学生数一数合在一起是多少?用数字几表示?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板书“=”,并在等号后面写上3。 (4)教师进一步说明:把1和2合起来,用加法计算。(板书:加法) (5)读加法算式。(教师范读,同桌互读,学生自己读)3.发散联想 (1)教师引导、启发,使学生说出生

5、活中其它能用1+2=3来表示的加法事例。 (2)(再指纸鹤图)问:这幅图还以用怎样的加法算式表示? 教师启发学生说出: 有2只蓝纸鹤,有1只红纸鹤,合起来是3只纸鹤,2+1=3。 有2个小朋友,又来了1个小朋友,合起来是3个小朋友,2+1=3。 有2个男同学,1个女同学,一共有3个同学,2+1=3。 有1个女同学,2个男同学 ,一共有3个同学,1+2=3。 三、汇报交流 教师点拨1动手操作,体验加法含义。 (1)教师示范,边操作边说明含义。(同桌之间说一说含义) (2)学生独立看图操作,表述含义。 2独立操作,边摆边说 教师说明要求:用桌子上的5个圆片摆出不同的加法算式。(学生操作) 汇报交流

6、 4+1、1+4、3+2、2+3、1+3、3+1. 3看图,体验加法含义。 启发学生说明图意,并用加法算式表示。4学生边摆边口述。进一步加强对加法含义的理解。 5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并用加法算式表示。 6、梳理知识 总结升华 谈话:说说你都有什么收获?四、课堂检测巩固提高1、用5个摆出不同的加法算式。2、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 3、你能说出得数吗?4、认真观察图画,你能发现哪些加法算式,写一写。板书设计加法作业自我评价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以教师的引领为主线,以学生的探究为核心,以发展学生的思维为目的,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为契机,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用,用中学。在

7、本课中注重了一下几个方面:1、注重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力求使课堂体现生活味,数学化,自主性,情感化和趣味化。如:5联系生活,丰富联想题中,让学生用今天所学知识说一说算式所表示的意思。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提取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积极性,丰富了学生对加法的认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也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2、注重算法的多样化和思维的灵活性。在探讨“1+1=2”的计算方法时,变老师讲学生听,为学生先独立思考,动手摆小棒,主动与同桌交流。在全班交流时,针对学生的思维的差异性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想到的计算方法必然是多样的,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

8、3、充分发挥了课堂教学评价的魅力。在教学中,我尽最大可能对学生的一举一动进行客观分析,并用各种方式对他们作出较合理的评价,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老师一直在关注着他们。同时较全面了解了学生的学习现状,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良好的学习习惯得到初步形成。4、注重培养学生说完整话,提数学问题的习惯。如:让学生观察图并把图意完整表达出来及提出数学问题等。不足之处:1、学生的倾听和回答习惯还需要加强培养。2、学生互动学习还有待于训练。还有部分同学不能很好地把自己的想法(计算方法)较好地与同学交流,在今后教学中我会先培养学生如何把自己的想法与同桌一起分享,怎样通过同桌合作来获取更多的知识、来解决学习中的某些难题,使学生学会初步与他人合作的方法。3、在课堂中,可以通过巧妙的语音语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不是一味高调;在教学中还要充分注重教是为学服务的。组长评议或同行评议(可选多人): 评议一单位: 姓名: 日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