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诺命题及两种文化融合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11939441 上传时间:2022-08-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斯诺命题及两种文化融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斯诺命题及两种文化融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斯诺命题及两种文化融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斯诺命题及两种文化融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斯诺命题及两种文化融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斯诺命题及两种文化融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斯诺命题及两种文化融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斯诺命题与两种文化的融合摘要:由于在教育背景、学科训练、研究对象、以及所使用的方法和工具等诸多方面的差异,人文和科学两种文化在不断地分裂、相互鄙视、甚至不屑于去尝试理解对方的立场。就人类文化的开展历程而言科学与人文两种文化的融合在总体上是时代开展的必然要求。两种文化的融合有利于催生大量的新兴学科、穿插学科、边缘学科:有利于科学的开展和技术的进步;有利于科学家不断地获得新观念、新思维、新思想能力并在各自专业领域创造奇迹:有利于两种文化在观念上互相启发、在方法上互相通用。关键词:斯诺命题科学人文融合科学是人类社会开展进步的一个必要手段。从原始社会的技术萌芽至 21 世纪科学技术的第一生产力的角色

2、,科学为人类的生存、生活、开展带来了无限的惊喜。然而,科学在使人类飞速前进的同时,也变成了可能消灭人类文明的魔鬼。由于人们对技术和工具理性的过度崇拜,使它不仅没有抑制甚至反而促成了科技与人文两种文化空前的分裂。猖獗的科学主义,使人文精神失去了他应有的地位,人们的心灵受到毒害,人性在慢慢的缺失,同时人类所独有的创造性也在渐渐消失。所以如何促使两种文化融合,已经成为人类迫在眉睫的问题。科学的开展呼唤人文关心,人文的开展也离不开科学的养分。科学与人文在价值观与方法上越是截然不同,就越能感到两种文化的互补及其相互整合的必要性。1.斯诺命题提出的背景1.1 斯诺命题提出的哲学背景16 世纪机械唯物主义自

3、然观兴起,到 17、18 世纪在西方哲学中居支配地位。无论是笛卡尔提出的动物是机器还是拉美特里提出的人是机器1拉美特里人是机器M顾寿观译:商务印书馆,19791,他们都认为物质是统一的实体,否认心灵是独立的精神实体,论证了思维活动依赖于人脑,是人脑的功能和属性。机械唯物主义,把人也视为机器,从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牛顿力学的角度来研究人文科学。机械唯物主义的物质决定意识、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思想,将人们认识事物的现象当作了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纯粹客观的存在。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价值观的形成,造成当时人文与科学开展不可防止的局限性。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解释世界,尽管他认同世界是物质的,但只是成

4、认机械的联系和机械的运动。总的来说,机械唯物主义从根本上无视了人的感官,只看到了事物的一面,而无视了事物的另一面,它是片面的认识论。也是因此,在很大程度上使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走向分裂。19世纪以来唯科学主义,掀起了一股思想浪潮。科学主义哲学强烈反对传统哲学的思辩形而上学,反对神学、形而上学干扰哲学。他们崇拜实证科学,主用准确科学的模型来改造哲学,建立新的科学的哲学,或者尽量增加哲学的科学性和客观性。科学主义通过不断的演变开展先后经历了实证主义、马赫主义、逻辑实证主义。然而唯科学主义并没有意识到科学的局限性,而把科学当作神圣的偶像去崇拜,企图以科学来垄断全部的人类文化。1.2 斯诺命题提出的现实

5、背景1.2.1 两个文化群体不能交流或不交流科学家和人文学者对彼此的学科领域也毫无兴趣,就算坐在一起都不愿或者不能交流,大家老死不相往来,甚至互相瞧不起、相互攻击2 斯诺纪树立译两种文化M:三联书店1994。人文学者和科学家之间由于互抱偏见,前者认为后者持着浅薄的乐观主义,没有意识到人的真实处境,而后者则认为前者缺乏远见,尤其是不关心自己同胞的感受,显得高不可及,甚至是反知识的,把敏锐的思想仅局限于艺术的瞬间。这种情况让斯诺感触颇深。总的来说,两者之间存在着互不理解的鸿沟,有时候还会出现互相憎恨和厌恶的情况,就如斯诺所说实质是由于缺乏了解,他们都荒唐地歪曲了对方的形象。著名的科学史家萨顿曾说过

6、,由于旧人文主义者的冷淡疏远,也由于科学家的狭隘,而且更重要的是由于掠夺成性,贪婪而不知足,产生了所谓机械时代的罪恶3 美G萨顿科学史和新人文主义M陈恒六,*兵,仲维光译*:*交通大学,2007:125。科技革命的胜利和工业革命的成就带来了科学万能论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极大开展,社会经济水平也不断得到提升,人类文明程度获得显著的开展,人类社会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生活方式和国际关系各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改变。这使局部科学家对科学必然导致社会进步产生一种狂热的梦想。千百年来,人类的开展都是缓慢的,自从科学技术的诞生,通过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的胜利与成就,科学技术普及于人们的生活,人类得

7、以迅猛开展,百年的开展相当于以前几百甚至千年的开展,科学所带来的各种便利与财富,使得当时的大多数学者认为科学是人类开展的唯一道路,科学万能,也由此诞生与开展起来。1.3斯诺命题的提出查理斯帕西斯诺是20世纪的一位英国物理学家、小说家。斯诺长期置身于自然科学家和文学知识分子这两个圈子深感这两局部人之间在文化上的隔膜斯诺1956年在新政治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名为两种文化的文章,1959年,他将文中的思想加以扩大并在剑桥大学发表了题为两种文化与科学革命的演讲。斯诺在演讲中指出:当今社会存在两种相对立的文化一种是人文文化一种是科学文化,两种文化的分裂和矛盾对抗使西方文化丧失了整体的文化观致使思想界无法对

8、过去做正确的解释不能对现在做出合理的判断也难以对未来有所憧憬和展望。斯诺说:一极是文学知识分子另一极是科学家特别是有代表性的物理学家。二者之间存在着互不理解的鸿沟有时还互相憎恨和厌恶当然大多数是由于缺乏了解他们都荒唐地歪曲了对方的形象。非科学家有一种根深蒂固的印象认为科学抱有一种浅薄的乐观主义没有意识到人的处境。而科学家则认为,文学知识分子都缺乏远见特别不关心自己的同胞深层意义上的反知识热衷于把艺术和思想局限在存在的瞬间。2.两种文化的融合2.1两种文化融合的必然性两种文化的融合,是科学与人文的历史开展,是和谐社会建构的必然选择,也是当下生态文化建立的重要方向,更是人的全面开展难以回避的文化语

9、境。任由两种文化的分裂,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整体建构,也不利于生态文明的持续开展,更不利于人的全面开展与自我完善。具体来说,无论是从科学与人文的历史开展,还是当下文化建立的自觉追求,还是人类自身的开展需求,均应充分认识到两种文化融合的重要性与迫切性。首先,两种文化的分裂与融合,是科学与人文的历史开展。科学与人文在漫长的历史开展长河中,经历了融合,亦存在分裂。西方关于科学与人文关系问题的思考较早,其历史经历了一体化人文科学两种文化的开展过程。在古希腊,科学是自由的学问,也就是一种人文精神,那时科学与入文是一体化的。而后,在漫长的时代,人文精神的化排挤了科学理性存在的地盘。直到文艺复兴时代,科学与人文

10、又开场重温昔日的姻缘4 王文勇论两种文化与生态文化J*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但到了启蒙时代,科学的话语权冲破了人文的包裹,两大学科的分化成了历史势趋。显然,科学与人文的分裂与融合,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开展。直至今天的两种文化问题,依然不过是科技与人文的文化语境的历史变迁5 王文勇论两种文化与生态文化J*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其次,当下文化建立的主基调是多元并存、生态和谐。作为人类精神生活的一种存在方式,文化亦有自身的生态平衡。科学或人文的文化类型,不过是这个文化生态中的成员之一。剧烈的文化冲突,显然不利于当下文化建立的整体建构。无论是科学文化的独步天下,还

11、是人文文化的独孤求败,均不是人类文化进程的福音。况且,今天的人类文化,已经难以完全摆脱科学文化的全面渗透,而复回到远古的人文和谐。自然,人文文化的客观存在,对于当下的文化建立,亦是不能或缺的平衡力量。所以,两种文化的和谐共融,是当下文化建立的重要方向。最后,两种文化的现实存在,不过是人类自身过程中的情感与理性对峙的文化折射。一方面,人类的情感是在直觉感知的根底上进展非逻辑性的心理倾向选择,其对以文学和艺术为代表的人文文化具有决定性的深层意义。无论是艺术的灵感,还是心灵的顿悟,无不是人类情感的集中展现。人文艺术的主体性特征,凭借个人情感的独一无二性,在众多文化门类中,为人文文化的合理性存在奠定了

12、坚实的根底。另一方面,人类的理性思维,是在观察归纳的根底上,借助逻辑的普遍性,展开了对话与交流的具体语境。其对以数学和物理学为代表的科学文化,具有至关重要的核心价值。无论是数学的逻辑推理,还是物质的理式构造,无不是人类理性思维能力的积极延伸。时至今日,以理性思维为主要特征的科学文化,已经在人类的生产与生活中,渗透到了方方面面。所以,就像人的感情不能与理性彻底别离一样,文化的整体存在亦不能容忍两种文化的完全分裂6 王丛霞.生态文化:两种文化融合的文化背景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5-06.。这是由人类自身的开展需求所决定的。2.2两种文化融合的意义就人类科学与文化的开展历程而言科学与人文两种文

13、化的融合在总体上是时代开展提出的必然要求7 李奋生.两种文化的融合是时代开展的必然要求J 科技创业月刊,20093。早在l9世纪中叶马克思就预见到这种融合的必然性,他指出:自然科学往后将包括关于人的科学正像关于人的科学包括自然科学一样:这将是一门科学。在当代文化的开展中,尽管科学与人文之间还存在对立与分裂但二者的融合是大势所趋。第一两种文化的融合有利于催生大量的新兴学科、穿插学科、边缘学科。科学与人文的融合在促使二者相互穿插、渗透与综合的开展中催生了一大批新兴学科、穿插学科、边缘学科。从而大大开阔了人类的视野丰富了人类的认识,扩大了人类探索的领域并由此进一步推动了科学与文化的开展与繁荣。例如科

14、学哲学、技术哲学、工程伦理学、生命伦理学以及S (科技与社会)等新兴学科、穿插学科的兴起就是对上述观点的很好的例证。第二两种文化的融合有利于科学的开展和技术的进步科学的开展和技术的进步以及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建立创新型国家战略并不能仅仅依靠科学和技术本身而是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两种文化的融合。这主要表达在:其一。科学和技术不能在真空中成长它们需要有能培育其成长的人文环境。从科学和技术的外部环境看推动科学开展和技术进步的主要动因有两个:一是社会需要;二是人文背景。如果说前者主要触及科学的技术层面和技术的器物层面并从技术层面和器物层面推动科学开展和技术进步的话则后者则主要触及科学和技术的文化层面并从文

15、化层面推动科学的开展和技术的进步其二从科学开展和技术进步的部环境看科学和技术活动在本质上也是一种文化活动它们像人文活动一样。也需要有包括理想、精神、境界、信念、意志、兴趣和激情等形式作用于科学家和创造家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层面,从而给科学和技术以巨大推动力而且还常常变成科学家和创造家的灵感、直觉和想象,直接参与科学发现和技术创造的创造活动因此两种文化的融合无疑将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培育和营造更好的人文环境给科学家和创造家以更多的人文鼓励和创造激情从而推动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活动蓬勃开展。第三两种文化的融合有利于科学家不断地获得新观念、新思维、新思想能力并在各自专业领域创造奇迹科学与人文的融合能促使科学家在科学研究中获得一种对世界、对宇宙、对人生和对人类社会开展更深层次领悟的能力人类社会的开展,强调应注重人的主体能动性的发挥注重人的感悟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促使人的认识、情感和意志协调与安康开展注重发挥整体认识与把握对象辩证理解与掌握规律重视感觉和感悟、情感与形象、灵感与联想、感悟力、审美力和创造性思维的作用以不断提高人的认识世界、把握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例如,爱因斯坦、政道在音乐、艺术和美学等人文科学方面的修养对他们的物理学研究所起的重大作用就是对上述观点的有力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