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教学设计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11938944 上传时间:2023-09-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密度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密度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密度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密度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密度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密度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密度教学设计(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教学设计 一、 教学内容分析 密度是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2节课内容,“密度”是初中物理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学好本节知识是进一步学习力学知识的基础。 同时密度又是一个较为抽象概念,新义务教育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是:“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着重要求通过直观的实验,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自主建构密度概念,组织学生做好“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实验是本节教学的关键。二、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1、密度是物理中的重要的概念,学生对“密度”这一名词较为陌生,但有一定的“疏密”和“轻重”认识。 2、利用“比值”定

2、义密度概念,对初中生来说有一定难度,突破此难点的方法是利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类比和知识的迁移,让学生回顾利用比值定义速度的方法来建立密度的概念。 3、八年级学生有一定的归纳能力、分析能力,能对较简单的物理现象进行归纳并得出初步结论,但由于数学基础的原因,用图像法收集与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较为薄弱,在教学中将利用多媒体投影、小组讨论交流方式突破这一难点。三、教学设计思想 教材重点是通过实验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让学生经历密度概念的建立过程。这是一个比较完整的探究活动,学生可以从中体会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来研究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初步理解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学生在实验活动中,还可以培养科

3、学严谨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作风。在这个活动探究中,注重图象找规律是重点和难点。通过分析图象,可以得到铝块的质量和体积成正比,进而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把实验结果推广到其他物质,使学生逐步认识到“同一物质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成正比”。如果换用其他物质做实验会发现,物质不同,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这样就可以引导学生意识到: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与物质的种类有关,它反映了物质的一种性质,通过比较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可以分辨不同的物质。物理学中就用密度来表示物质的这种性质。通过对密度的认识体会科学研究方法,关心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感悟科学的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四、【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知道密度的定

4、义、公式和单位,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会查密度表。2.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 比的关系。2. 学习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比值不变性(物 质的本质特征)来定义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密度反映的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教学重点1.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2.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利用“比值”定义密度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教学 器材教师演示两只分别装有水、酒精的瓶子,体积相同、颜色相同的圆柱体铝块

5、和铁块学生演示天平(含有砝码)、刻度尺、坐标纸、体积相同、颜色相同的圆柱体铝块和铁块、大小不同的肥皂块、橡皮块、圆柱体铝块、长方体铁块(3个一组)等。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新课活动一:教师出示两只分别装有水、酒精的瓶子,让学生辩别。活动二:教师出示两个体积颜色相同铝块和铁块,能从外观、气味辩别吗?有没有其他辨别办法?活动一:让学生讨论,可从气味辩别。活动二:让学生把体积相同、颜色相同的圆柱体铝块和铁块放在调好的天平上,感受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的质量是不同的。从生活实例引入,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贯彻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学理念。 (二)课题探 究活动一:提

6、问:同种物质,体积不同,质量会相同吗?活动二:继续提问: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有没有更准确的数量关系呢? 活动一:让学生用手掂量一大一小两个铁块,感受同种物质体积越大,质量就越大。活动二:小组讨论 、猜想。(1) 有的小组猜想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成反比关系。(2) 有的小组猜想同种物质体积越大,质量就越大,即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成正比关系。引导学生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合理猜想的能力。1.提出问题2.设计实验方案活动一:提问:你能设计实验来验证一下你的猜想吗?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应如何选取器材?活动二:引导学生完善实验方案。提醒学生使用天平、刻度尺注意事项。活动一:学生阅读

7、课文后,小组交流、合作,根据现有器材简单设计实验方案。活动二:学生讨论 ,并参考书本13页表格,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样品m(g)V(cm3) 1 2 3培养学生围绕问题进行实验设计及选材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实验设计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 3.实验探究活动一: 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按设计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探究。同时教师巡视指导,要求学生注意仪器使用的规范性,读数时要弄清分度值,读数准确,要如实记录原始数据,不要随意改动,伪造数据,算每组数据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活动一:学生以实验小组为单位,选择合适的器材,进行合作、实验,练习天平、刻度尺的使用,通过实验收集所需的实验数据,并正确的记录,并计算每组

8、数据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培养学生动手实验,收集记录数据的能力及合作精神。4.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活动一:教师收取各小组实验数据表,利用多媒体展示,让学生分析概括。活动二: 教师再次要求观察各小组实验数据表中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提出新问题:不同物质,其质量与体积比值相同吗?活动三:刚才数据处理过程中由于计算量较大,有的小组用时较长,有没有不用计算的数据处理方法?活动四:教师利用多媒体把学生画的m-v图像放在投影仪展示,提问:这几个图像都近似一条直线,说明什么问题?若把几个m-v图像叠在一起又有什么发现?活动一:学生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和比值,归纳出结论: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活动二:学生对数据的

9、比较、讨论,归纳出结论:不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活动三:学生根据本组实验数据,在书本的m-v图像中每等份标上数值,并在坐标轴上描点,连线。活动四:学生讨论得出:(1) 同一物体的m-v图像都近似一条直线,说明同一物体质量和体积成线性关系,即:同一种物质,质量跟体积成正比关系。(2) 几个m-v图像叠在一起并不重叠,说明不同种物质,质量跟体积比值不同。鼓励学生充分讨论,培养学生对实验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并加以总结的能力。5.交流评估活动一:提问:(1)实验中出现误差的环节有哪些?采取怎样的措施才能更好地减小误差?(2)两种处理数据方法的优缺点分别是什么?活动一: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10、。学习对自己的探究活动进行反思,有助于以后的学习(三) 引入 密度活动一:针对实验得出的结论请大家讨论是否能找到新的辨别物质的方法?活动一:学生一起讨论,得出可以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来辨别,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与物质的种类有关,它反映了不同物质的不同特性,物理学中就用密度来表示物质的这种性质。教师起主导作用,把教学引入主题1.密度知识的学习活动一:让学生阅读P14页内容,多媒体出示自学指导题目:1.密度的公式、单位如何?其国际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如何?你会换算吗? 2.查看小资料:(1)水的密度是多少?其物理意义如何描述?一滴水和一盆水的密度相同吗?(2)从三个表中你能发现固体、液体和气体在数值

11、上有什么关系?(3)同种物质,状态变了,其密度变了吗?活动二:教师巡回指导,学生自学完成后进行反馈矫正,板书。活动一:学生对照自学指导题目阅读课本P14页,独立思考记忆讨论交流内化。 在自学指导题目的引导下,学生对照课本自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四)密度知识应用活动一:密度知识在实际生活有哪些实际的应用?指导学生分析课本例题,找出已知量,及未知量抓住解题的整体思路。活动二:引导学生对解题后的反思,总结解题注意事项。活动一:阅读课文例题并归纳出解密度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活动二:学生对照例题总结:(1)必要的文字;(2)公式、带单位代入数值;(3)单位统一;(4)注意用下

12、标区别不同物质或不同情形; 充分发挥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教师做必要的辅导,从例题中发现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反馈练习1 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同学分别用甲、乙、丙三种不同的物质做了实验,实验时分别测量它们的质量和体积,下图表格记录了实验中测量的数据。物质实验次数体积V/cm3质量m/g甲110102151532525乙41085201662520丙7598254593054(1) 分析的实验次数1与2与3、4与5与6、7与8与9,可归纳出初步结论是: 。(2) 分析表中的实验次数 可归纳出初步结论是: 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是不同的。(3)进一步分析上表中的

13、数据,还可得出的结论是: (a)同种物质的 ; (b)不同种物质的 。(4) 由以上分析可初步认为 表示了物质的特性。2.下列关于物质密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由公式可知,物质的密度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跟体积成反比B、密度是物体的属性,物体不同,密度也不相同C、不同种的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一般不同,密度也不相同D、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其大小不随温度、形状、状态而变化3.一支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还剩下半支,则( ) A、质量减半,密度减半 B、体积减半,密度加倍 C、质量减半,密度不变来D、质量、体积、密度都减半4. 铝的密度是2.7103kg/m3,读作 , 它表示的意思是 。5.一质量为54 g,体积为20 cm3的金属块,它的密度是多少?可能是哪种金属?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巩固所学知识。 小 结以板书内容为纲,谈一谈你学到了什么,最大的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