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助力西江经济带腾飞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11938285 上传时间:2023-09-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机构助力西江经济带腾飞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金融机构助力西江经济带腾飞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金融机构助力西江经济带腾飞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金融机构助力西江经济带腾飞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金融机构助力西江经济带腾飞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融机构助力西江经济带腾飞》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机构助力西江经济带腾飞(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论金融机构如何助力西江经济带腾飞一、金融机构支持西江经济带发展情况 自2008年10月广西提出打造西江“亿吨黄金水道”的重大战略以来,两省(区)各金融机构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金融工作的有关政策,尤其是西江经济带上升到国家战略以来,两省(区)金融机构积极服务“西江腾飞”战略,不断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航运枢纽、“三农”和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有力地推动了西江经济带沿线区域经济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数据支撑)二、制约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问题和不足 两省(区)各金融机构在服务“西江腾飞”战略、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方面作出了积极努力,取得了较好成效,但两省(区)金融机构政策重

2、叠、信贷投入不足、投向结构不优、存贷比低、企业融资难的矛盾依然突出。存在的问题 和不足主要有: (一)政府引导、协调和服务机制不健全。一是政府对金融机构的评估、考核和激励机制不够完善,虽然两省(区)以及沿线市相继出台了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考评奖励办法,但是没有完全按照办法规定兑现奖励政策甚至将之束之高阁。二是缺乏有效的政银企对接协调机制。尚未建立起政府及其部门、银行和企业之间长期、科学、诚信的信息传递渠道。虽然沿线部分市每年都召开银企对接会,但后期的跟进服务不到位,一些好的优势项目或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由于不了解金融机构的信贷政策、贷款品种和贷款条件,加上金融机构不能获得企业的准确信

3、息,贷款支持时效性不强,导致无法及时取得金融机构的有效信贷支持。三是财政资金杠杆撬动作用还需进一步增强。财政在担保基金、专项财政贴息、信贷风险补偿等方面的投入力度不大。(二)诚信体系建设薄弱。一是少数企业、个人信用观念淡薄、偿债意识较差、还款意愿不强,甚至存在恶意悬空和逃废银行债务的行为,严重损害了金融机构的合法权益,一定程度上挫伤了金融机构支持中小企业的积极性。还有极少数国家公职人员故意拖欠银行贷款,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二是有的企业经营者依法守信意识较差,个人的不良诚信记录导致企业总体信用下降,无形中增加了企业贷款的难度;三是社会失信惩戒机制不健全,打击逃废银行债务行为的力度不够,金融司法

4、环境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三)企业自身条件不足。一是经营管理粗放。两省(区)尤其是粤西以及广西境内不少企业都没有建立完善的公司管理机制和现代企业制度,专业管理人员缺乏,以粗放式或家族式管理模式居多,发展方向和目标不明确,抵御风险能力弱;二是财务管理不规范。不少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会计报表资料残缺不全,资产、销售等基本财务数据真实性和准确度不高,有的企业根本无法取得财务数据,看不到良好的连续经营记录,银行难以准确、完整地把握企业的资信状况、偿债能力和经营动态;三是资信等级低。由于粤西、广西不少中小企业处在发展的起步阶段或成长阶段,资产规模小、盈利水平低,往往难以达到信用评定等级要求,而被银行拒之

5、门外;四是有效抵押物不足。有的企业前期手续不完备、产权不明晰,有的企业租赁厂房生产,缺乏足够的固定资产和抵押物,难以满足银行信贷抵押要求。 (四)金融服务效率不高。一是贷款审批的环节多、链条长。国有商业银行实行集权制、集中制的信贷管理模式,基层金融机构信贷投放权限低,即便有符合贷款条件的企业,也必须严格执行上级行的相关要求,逐级上报、层层审批,手续繁杂,不能及时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二是信贷服务和信贷产品创新跟不上。部分金融机构信贷政策僵硬,信贷产品单一,认可的抵押物少,多数银行贷款对企业机械设备抵押不认可。三是贷款成本较高。据相关企业反映,有的银行预收的贷款保证金比例过高,1000 万元贷款要

6、扣除 100 多万元保证金。在贷款审查过程中,金融机构指定的中介机构评估、审计收费不合理,几百万元贷款,中介机构评估、审计收费叫价达七、八万元,大大增加了贷款成本。四是金融机构对自己的信贷产品宣传不够,与企业沟通对接少,不少企业对银行的信贷政策、贷款品种和贷款条件了解不清,不知如何才能获得银行贷款支持。五是少数银行为企业服务有差距。有的银行考虑到工作负荷重、放贷成本较高、风险大,对中小企业放贷的积极性不高;有的银行为吸引企业开户存款提出了诸多优惠条件,但当企业有贷款需求时,却不能得到银行的帮助和支持。(五)担保公司发展滞后。受注册资金的限制,担保公司的担保能力不足。多数创业担保有限公司注册资本

7、仅1000万元,由于注册资本少、担保能力低,影响了金融机构与担保公司的合作程度,经济带沿线各市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多数不认可该公司的担保资格,而且银行给予的放大倍数小。多数担保公司的单体规模小,不仅运行成本高,而且不能享受国家对担保公司的各项优惠政策,增加担保公司的注册资金已成当务之急。(六)贷款投向不合理。对重点项目和有潜力的中小企业贷款少,大多数银行热衷于商贸性的流动资金信贷,而重点工程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及中小微企业信贷支持隔岸观火、无关痛痒,只强调重风险控制,不注重支持帮扶。三、促进金融机构推动西江经济带发展、提高存贷比的建议 为提高银行的存贷比,激励银行支持西江经济

8、带经济发展的积极性,打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完善对金融工作的引导、激励和协调机制。1.深化粤桂金融合作,打造区域金融合作标杆。一是广西银监局与广东银监局银行业金融机构更多正向激励措施,鼓励粤桂两省(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增进交流、互通有无,抓住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有利机遇,利用试验区两省(区)政策叠加的优势政策,同享政策利好,深挖市场潜力,进一步加快金融资源、技术、人才、产品、服务流动,推动广西银行业整体服务创新水平“接轨”。通过东西部金融合作试验区平台,鼓励和支持粤桂银行业金融机构在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设立金融服务机构,对其用地指标、土地价格和税费等

9、给予优惠政策,建立跨区域新型金融组织体系、金融服务平台、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信贷支持体系。二是成立西江经济带金融工作办公室,为两广省(区)合作共赢的临时机构。明确金融办对西江经济带金融工作的服务、协调职能,配备或聘请专业人员,研究分析国家金融政策、两广金融运行情况,及时提出改善西江经济带金融发展环境、促进金融业发 展的建议,为两省(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参考。2.健全金融支持西江经济带发展的考核评估机制。进一步修订完善由两省(区)金融办牵头的金融机构支持支持西江经济带发展考评奖励办法情况进行考核评估,并将考核评估结果予以通报;通过有效措施引导金融机构对重点项目、航运枢纽、码头建设、中小企业尤其

10、是仍有发展潜力和前景的危困企业增加贷款投放,并将其作为对金融部门考核评估的重要内容;设立专门奖项,落实奖励基金,对支持西江经济发展有突出贡献的银行及行长进行重奖;对支持西江经济发展贡献少、效率低、反映较差的银行给予通报批评,并将考核结果报送其上级主管部门,并对行政事业单位在该行帐户进行清理;也可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代表、群众代表等对金融单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专项测评,测评不满意的限期整改,鼓励和调动各金融机构服务西江经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建立财政性存款与银行信贷投放数量及结构、存贷比挂钩机制。制定政府性金融资源在各金融机构中的分配管理办法,在不违反有关规定的前提下,两省(区)

11、政府性金融资源要尽可能向为西江经济发展服务好、支持大的金融机构倾斜,加大支农贷款、中小企业贷款的财政贴息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增加有效信贷投放。4.建立畅通的协调沟通机制。两省(区)政府要加强与西江经济带沿线各市银行上级行的沟通联系,争取更多的倾斜政策,扩大信贷规模。有关部门要及时了解各金融机构的信贷政策、信贷产品以及放贷条件和企业的贷款需求,通过召开两省(区)经济金融联席会议、政银企座谈会、项目推介会、贷款营销洽谈 会,畅通信息沟通渠道,搭建交流融资平台,促进银企合作共赢。(二)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两省(区)政府要出台关于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实施方案,开展信用企业、信用村镇

12、、信用农户创建活动,对守信企业和个人实行信贷倾斜政策,倡导诚信经营的社会风气,增强全民诚信意识。建议在西江沿线各市开展一次拖欠银行贷款专项清理活动,各有关单位要积极配合银行做好本单位及干部职工个人拖欠银行贷款或担保贷款的清欠工作。建立金融机构和司法部门的联席会议制度,严厉打击恶意逃 废银行债务的行为,提高金融案件审判和执行效率,优化金融司法环 境。县人民银行和有关单位要继续加强征信系统建设,进一步完善企 业和个人的信用档案,扩展征信系统的信息覆盖面,建立信用信息交 换与共享平台。企业及其经营管理人员要树立“诚信就是企业生命”的 观念,自觉接受银行的信贷监督,按时归还贷款本息,提高自身信用 等级

13、。 (三)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夯实信贷准入基础。一是要规范企业的财务管理。两省(区)工信委要协调金融机构加强对企业管理人员、财务人员进行信贷知识和相关业务培训,帮助建立健全的企业财务制度,提高企业财务数据的透明度和财务报表的真实性,使企业财务管理更符合银行信贷要求。二是要建立企业动态监管机制。企业主管部门和有关金融机构要定期深入贷款企业抽查财务报表情况,检查贷款效益与安全状况,引导企业依法经营、规范经营、诚信经营,与银行建立真实的信息互动机制,杜绝资金体外循环、抽逃资产和逃废债务等行为,增强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心。三是要加大力度培育中小企业发展。积极引导企业制订符合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导向和市场

14、需求的发展规划和目标,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重视产品研发,提升 产品档次,延伸产业链条,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四)创新金融服务方式,提高金融服务质量。金融部门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创新信贷产品,突破以不动产为抵押物的限制,推出“知识产权融资、应收账款融资、订单融资、仓单质押贷款”以及“小企业简式快速贷款、小企业多户联保贷款、抵质押循环贷款、速贷通”等多种信贷产品和金融服务品牌,降低企业信贷门槛。对不符合贷款条件的企业,可通过推行企业主个人经营授信贷款来满足企业需求。在还款方式上,可以推出企业按月等额还本付息方式,减轻企业还贷压力。要继续向上级主管行争取信贷额度和项目,努力扩大信贷规模。切实

15、解决不合理收费和附加贷款条件等问题,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短、小、频、急的特点,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要进一步简化银行信贷业务流程,并对信贷事项实行限时办结,要加快银行电子网络建设,实行贷款网上审批,缩短审批时间,提高审批效率。 (五)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拓宽融资渠道。两省(区)政府、银监局以及金融办要研究出台关于盘活经济带资源、做大担保公司、搭建融资平台的意见,加强金融服务体系建设。一是要完善融资担保体系。两省(区)财政要继续加大投入,扩充担保公司资本金,使公司的担保资格能够得到更多金融机构的认可,帮助担保公司争取国家、两省(区)、沿线市的政策性扶持资金和代偿损失弥补资金,增强担保公

16、司的发展后劲和应对风险的能力。要通过增资扩投、吸引外来资本以及分保、共保等方式整合资源,扩大或组建商业性担保公司,提升担保能力。进一步将沿线各市闲置国有资产通过有效整合形成可上市抵押资产注入金融投资集团,夯实融资平台,利用园区土地、房产抵押等方式为企业提供连带责任担保,提高企业的融资能力。二是要引进国内有实力的金融机构到沿线各市开设网点,促进金融机构的合理有序竞争。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在经济带沿线各市的工业园区、城市开发区和乡镇增设服务网点,优化金融网点布局,满足经济带发展的金融服务需求。三是要探索信贷融资新渠道。充分发挥信用联社、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信贷审批流程短、放贷时效快等优势,支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加快发展,提高其风险防范能力;大力宣传民间融资的有关政策,激活民间资金投入,探索组建新型民间融资机构,规范民间借贷行为,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