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林黛玉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11936731 上传时间:2023-01-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林黛玉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林黛玉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林黛玉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林黛玉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林黛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林黛玉(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红楼梦人物之林黛玉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在我看来,是一部旷世奇书。也许乍一看,它仅是一部以宝黛爱情悲剧为主线的言情小说,然而深读之后你会发现,它是通过对君主专制统治时期四大家族兴衰史的描写,来反映封建社会末期的人性世态以及种种不可调和的矛盾。全书有着对人性的思考,对社会阶级的挖掘,对爱情的深刻体会以及对人生的感叹,体现着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红楼梦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一部不可逾越的鸿篇巨制。而林黛玉,这一作为主要线索,贯穿全书始终的第一女主角,是曹雪芹集中其全部文化智慧精心塑造出来的人物形象,她不仅是大观园女子中最清纯、最优秀的代表,也是全书的情感中

2、心点和灵魂所在。要全面分析林黛玉这一人物形象,对我来说难度太大。下面仅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谈谈对林黛玉这一人物形象的看法。毫无疑问,林黛玉是美的,而且这种美是一种不同寻常的美,那是一种人间少有的绝代芳容,更是一种超凡脱俗,仙气灵秀的飘逸之美,又是一种清高孤傲,遗世独立之美。曹雪芹是这样描写林黛玉的:“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初见时,凤姐惊叹其标致,宝玉也称其为“神仙似的妹妹”。从对黛玉的描写中,我们便可看出她的特点:天生丽质,娇美,柔弱,拥有绝世的姿容,心思更是胜

3、过比干的七巧玲珑心,还有西施般的清瘦之美与病态之美。再者,黛玉的前世本是一株绛珠仙草,为“还泪”而投到人间,本身就有着仙人的不凡与灵性,给人清新、飘逸的感觉。不得不说的是林黛玉的才情。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像黛玉那样才华横溢的女子实属罕见,堪称奇女子。身于世袭列侯的官宦之家兼书香门第,黛玉自幼读书,这使得她博览群书,学识渊博,琴棋书画也是样样精通,更重要的是,她拥有浓郁的诗人气质,她的诗,在大观园中也是出类拔萃,堪称一绝的。黛玉诗思敏捷,记得书中有一回是说元妃让宝玉即兴作诗,而宝玉一时无从下手求助黛玉,只一小会儿功夫,黛玉就帮着作出了一首妙诗,诗作一挥而就,信手拈来且风流别致,让宝玉

4、都自叹不如。每次诗社赛诗,黛玉总能标新立异,技压群芳,常常夺魁。而葬花吟,更是黛玉的代表作品。“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是我记得最清楚的两句,着实佩服黛玉的才华,总能将普通的草木山石诗化成有血有肉的形象,融情于景,赋予其灵魂。林黛玉最突出的特点莫过于多愁善感,“见花掉泪,对月伤心”,孤芳自赏,顾影自怜。造成这种性格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黛玉从小体弱多病,是泡在药罐子里长大的,对于自己的久病不愈,黛玉是无能为力而又自怜伤感的,只能是郁郁寡欢。再者,黛玉幼年丧母,过早得承受了丧母之痛,后来父亲也相继去世,留下黛玉一人,身世漂零,寄人篱下,为人处事只能步

5、步留心,时时在意,不敢多说一句话,不敢多行一步路,要看人家的脸色行事,唯恐被人耻笑了去,太过压抑自己,无法随性而为。而对宝玉,两人之间的爱情总是受阻,每每看到宝玉跟宝钗或者其他女子过于亲密,黛玉就会伤心感怀,情感上的难以圆满,也是黛玉多愁善感的根源之一。同时,黛玉又坦率纯真,真诚热情,不畏强权,极度自尊。对于宝钗的丫鬟香菱,黛玉能够以诚相待,耐心地教她品诗作诗,还将自己的诗集珍本借与她学习。黛玉待人宽厚,从不与人心存芥蒂。当史湘云说某个戏子长得像黛玉时,黛玉强烈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内心十分不悦,而后来,她还是能不计前嫌,与湘云和睦相处。对于宝钗,本是情敌,然而在宝钗略表关怀,予以训导后,黛玉便能

6、开诚布公,跟宝钗掏心窝,对她就像亲姐姐一样。我觉得林黛玉还有一点特别开明的地方,那就是她虽然身于官宦之家,却并不热衷于权位名利,所以她从来不要求,也不希望宝玉去考取功名,厮混官场。这一点,与宝玉刚好合拍,两人都不屑于争名逐利,可以说是志同道合,趣味相投。同时,她也没有被封建思想所禁锢,能够追求自我和个性,有那么点叛逆的味道,比如,她能和宝玉一起阅读西厢记等在当时被视为“不堪入目”之书。不过,“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林黛玉也是有缺陷的。首先,作为一名贵族小姐,她有着明显的阶级优越感,与大观园中很多下人都相处不太好。她太过于自命清高,过于洁身自好,然而在那样现实的社会环境中,想要“举世皆浊我独清,

7、众人皆醉我独醒”是十分困难的,这也使得她与周遭之人格格不入,与人相交存在隔阂。同时,她的性格中也透露着一点点尖酸刻薄,心胸狭窄的成分,时不时会用她的伶牙俐齿来讽刺他人一下。而且在对待宝玉方面,黛玉十分容易心生嫉妒,常常使小性子,爱吃醋,显得过分小家子气,小心眼。当然,作为十二金钗冠首之人,林黛玉还是比较完美的,不管是从人格气质上来说还是精神世界来说,她的光芒远胜于她的小缺陷。可是,她与宝玉的爱情始终是我不敢触及的,我无法接受这样的悲惨结局。无论黛玉多么勇敢、决绝,无论她进行多么强烈的反抗,她和宝玉,始终只能经营一份不被认可,不被接受的爱情,而结果,只能是悲剧。泪尽,人亡。黛玉临死,是那样的痛心疾首,那样的伤心欲绝,那样的不甘心。或许只有悲剧,才能让人铭记。我,记住了,林黛玉。“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可是,真的荒唐吗?有多少人真正读懂了红楼梦?我自问,我还没到达那个境界。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林黛玉,上面仅是我个人的看法。最后,引用一句名言:生活不是林黛玉,不会因忧伤而风情万种。愿世上女子都能像黛玉一样才华横溢,秀外慧中,但不要像她一样多愁善感,伤春悲秋,要做明媚的女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