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沉降观测方案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11935506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层沉降观测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层沉降观测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层沉降观测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层沉降观测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层沉降观测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层沉降观测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层沉降观测方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伊川农村商业银行科技研发大楼沉降观测专项方案河南省寰宇测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二O一一年八月二十八日目 录1、工程概况2、施测的目的、任务及观测点的布置3、沉降观测工作中执行的技术标准4、测量的内容、方法和精度要求5、沉降观测的周期6、使用仪器和人员组成7、检查和验收工作8、沉降观测全部完成应提交资料附图、附表1.沉降观测点分布图2.沉降观测成果图3.时间-沉降量曲线图1、工程概况 伊川农村商业银行科技研发大楼工程拟建场地位于洛阳市洛南新区开元大道与金城寨街交叉口西北角;拟建建筑物为壹栋高层建筑,地下二层为停车场,地下一层为机械立体停车场,一、二、三层为银行营业用房,四至二十四层为办公用房;建筑基

2、底面积为:2349.04,地下室建筑面积为:10163.48,一层建筑面积为:2349.04,标准层建筑面积为:1436.01,总建筑面积:46190.24;建筑长66.90米,宽39.95米,高93.30米,地下一层层高为5.40m,一至三层层高为5.10m,四至二十四层层高为3.90m;结构为框架-剪力墙结构;一类高层办公;地下室耐火等级为一级,上部耐火等级为二级;建筑基础采用筏板基础,主体开工时间为2011年 06 月,主体工程竣工时间为2011年 12 月。2、施测的目的、任务及观测点的布置 工程建筑物从施工开始到竣工,以及建成入住后一段时间,沉降变形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变形在一定的限度

3、之内属正常现象,但超过某一限度,就会危机建筑物和人员的安全,因此,在建筑物的施工和居住期间,都必须对建筑物进行安全监测,以便及时掌握变形、沉降情况,发现问题,采取措施,保证建筑物从施工开始到交工居住期间均安全有效。 沉降观测依据以下原则布设:(1)参照设计图;(2)建筑物的四角及大转角;(3)高低层建筑物、纵横墙的交接处两侧;(4)建筑物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主楼沉降观测点布置为6个,根据图纸设计及以上原则并结合工程特点,布置 10 个沉降观测点,具体点位祥见沉降观测点平面布置图。3、沉降观测工作中执行的技术标准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

4、B/T12987-2006)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CH1002-1995)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洛阳市建设委员会关于加强建筑(构)物工程沉降观测管理工作的通知(洛建2006327号)洛阳市沉降观测管理规定实施细则4、测量的内容、方法和精度要求 4.1 水准基准点和工作基点的布设和测定 基准点是沉降观测的基本控制,拟在场地外适当位置设置3个水准基点,并准确测定其高程,为保证准确无误,将分时间段、往返观测,往返观测之差满足:M0.3。工作基点用作直接测定观测点的起始点或终点,选择适当位置布置工作基点,与基准点一起布设成水准环线,按

5、要求进行联测。4.2 沉降观测点的布设有我方设计,在建筑物施工过程中有施工单位埋设沉降观测标志点,标志的埋设位置应避开如雨水管、窗台线、暖气片、暖水管、电器开关等有障设标和观测的障碍物,埋设于室外地面以上约0.7m的位置。本次预计共布设10个沉降观测点与工作基点、基准点构成沉降监测网,按二等水准测量要求进行测量,主要技术要求如下:二级沉降观测(水准测量)主要技术要求测站高差中误差()最大视距(m)前后视距差(m)前后视距累积差(m)视线高度(m)0.5502.03.00.3二级沉降观测(水准测量)的限差()基辅分划读数之差基辅分划所测高差之差往返较差及附合或环线闭合差单程双测站所测高差之差检测

6、已测测段高差之差0.50.7(注:N为测站数)各次沉降观测是整个工作的主体,建筑物施工到各个时期的沉降变形量就在这一环节反映出来,为保证测量的准确性,观测之前对所使用仪器按规范要求进行检验校正,观测按照采用相同的观测路线、使用同一仪器和水准尺、固定观测人员、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工作的要求进行观测,精度严格执行规范要求。5、沉降观测的周期5.1 建筑物施工阶段的观测在建筑物一层浇注完后,埋设好沉降观测标,并进行初次观测。之后每上2层荷载观测一次直至主体封顶,填充墙完成后观测一次,装饰阶段观测23次,竣工验收观测1次,预计观测18次。5.2 建筑物使用阶段的观测建筑物竣工后半年每隔23月观测一

7、次,以后每隔46月观测一次,直至建筑物沉降稳定,预计观测6次。当建筑物出现下沉、上俘,不均匀沉降比较严重,或裂缝发展迅速,应每日或数日连续观测。5.3建筑物沉降稳定标准地基变形沉降的稳定标准应由沉降量-时间关系曲线判定,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J719-2007)中指出,一般工程若沉降速率小于0.010.04/d,可认定建筑物已经进入稳定阶段,具体取值根据各地区地基土的压缩性确定。本工程暂取值0.04/d,平均沉降量不大于200。6、使用仪器和人员组成6.1使用的仪器 本工程沉降观测使用美国天宝DINI电子水准仪,水准尺使用2.0m条码铟钢尺。6.2人员组成本工程成立专项观测小组

8、,每次观测共有3人组成。7、质量验收7.1 质量三检制度 项目实行质量“三检”制度。保证原始数据的齐全、完整、准确、符合成图要求标准。 一级检查小组为小组自检和校核。在作业中加强自查、自检、校核工作,每次观测成果自检合格后上交质量检查组。 二级检查在小组自检、校核的基础上由主任工程师负责组织进行全面的检查,签署审核意见。同时负责组织对项目成果资料的分析论证。 三级检查由副总工程师负责组织,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准确全面的评价,签署审定意见。 在三级检查的基础上,由院总工程师负责组织,会同公司生产、技术部门,对成果进行最终检查和验收,最后提交甲方进行验收。7.1管理程序 .严格执行本单位质保体系规定的各项内容,强化全体员工质量意识,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用户第一”、“信誉第一”的思想.现场观测人员需要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用于观测的仪器设备进场前必须进行检定,观测过程中加强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使仪器设备始终处于完好的运行状态。.依据建设方及设计方要求制定完善的观测技术方案,观测开始前由本项目技术负责人对现场观测人员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加强观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关键环节设置质量管理点。8、沉降观测全部完成应提交资料 8.1 技术报告书 4份 8.2 公司存档 技术报告书 1份 外业观测手薄 1本 计算资料 1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