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高度和品位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11935311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的高度和品位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诗歌的高度和品位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诗歌的高度和品位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诗歌的高度和品位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诗歌的高度和品位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歌的高度和品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的高度和品位(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歌的高度和境界船夫自然世界的山岭有高度,我们的内心精神有高度,人类社会的文化有高度,诗人写出 的诗歌也有高度。一个事物的高度是复合的,山岭的高度有自然的高度,也有文化的高度。我国的名山 并不只是因为它的海拔高度,更多的是因为它的文化高度。我国西部的青藏高原突兀高起 有许多海拔很高很高的山峰,但这些山峰却默默无闻、不见经传。而东部的许多山峰由于 文化积淀深厚,因此名扬四海,引来无数崇敬的目光和攀登的脚步。泰山海拔 1545.6 米,有“五岳之首”、“五岳独尊”、“天下第一山”之美誉。有人说泰 山的每一块石头都有一个故事。传说盘古的开天辟地以后,他的头变成了东岳,腹变成了 中岳,左臂变成了南岳,

2、右臂变成了北岳,两脚变成了西岳,眼睛变成了日月,毛发变成 了草木,脂膏变成了江河。泰山的泰字,是易经中泰卦的泰,泰卦是最吉祥的卦。孟子曰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杜甫望月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黄山海拔 1864.7 米,有人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黄山的名 气,除了其神奇瑰丽的自然风光, 可能更重要的还是它的文化。 张明敏我的中国心 中唱到:“长江,长城, 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 。这座山是轩辕黄帝喜爱的山, 传说轩辕黄帝曾在此炼丹。再说神农架,它最高峰神农顶海拔3105.4米,现在也成了人们旅游的圣地。许多人可 能会认为是因为那里的“野人”之

3、谜,但我认为神农架的神农文化一定会成为其旅游发展 的重要内涵。神农氏就是炎帝,是对中华民族颇多贡献的传说人物,除了发明农耕技术 外,还制定了历法,发明了医术,传说它在神农架尝草采药,因此在神农架建了宏伟的 神农坛祭奠他。武当山又名泰和山,主峰“天柱峰”海拔 1612 米,被誉为“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 一仙山”。 泰和是中国文化的的核心概念。传说这里是真武大帝修道、得道的地方。真武 大帝像道教的释迦牟尼,有人说他是玄元圣祖显现人间,八十一次显为老君,八十二次变 成玄武。道教最高的神灵是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老子是太清道 德天尊,是道家文化的宗师。他的故事与老子也如出一辙。传说

4、他的母亲善胜皇后梦吞日 光,怀他 14 个月,最后从母亲的左胁而出;老子母亲怀他 72 年,从左腋窝出。神农氏末 年甲午年三月初三,真武大帝出生于净乐国。他十五岁出家修道,而释迦牟尼29 岁(一说 19 岁)出家,他比释迦牟尼早出家 414 年。他修道 42年后,9月 9日在武当山飞升 岩升天。唐宋以后他得到历朝历代有统治者的尊崇,有一百字的封号,首屈一指、独一无 二。我们是炎黄子孙,炎帝和黄帝是我们精神的始祖,因此黄山和神农架就是我们民族 的祖山,它必定会高高的矗立在我们心中,必定会在我们的心中重有千斤。中国文化 的最高境界是道家和儒家的文化,老子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而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

5、。 孔子被中国人尊称“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泰山和泰和山(武当山)承载了深厚、 高远、博大的这两种文化,因此在我们炎黄子孙的心中地位非常崇高,我们都以攀登 这两座文化山作为人生的快乐和骄傲。同样,人的高度也不会只是人的物质的“身高”,更重要的是文化的“心高”。 鲁迅先 生身高不到 160,孙中山身高仅1.58米,拿破仑身高不足1.65 米,列宁身高仅1.64米,这 小小的身高丝毫没有影响他们成为历史巨人。郭沫若诗歌借屈原的口说出了人的高度的真 谛:“我效法造化底精神,我自由创造,自由地表现我自己。我创造尊严的山岳、宏伟的海 洋,我创造日月星辰,我驰骋风云雷雨,我萃之虽仅限于我一身,放之则可泛

6、滥乎宇宙。” 人的精神高度不同,其胆识、见解、境界和品位也就不同。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张世 英按照人的自我的发展历程、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程度,把人的生活境界分为 四种境界,即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和审美境界。还有人用一段充满禅机的语言 说人生有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 还是水。哲学家冯友兰在新原人一书中把各种不同的人生境界划分为四个等级, 它们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丰子恺对人生的境界说的通俗而 又简明:我以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物质 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

7、灵魂生活就是宗教。“人生”就是这样一个三层楼。懒得(或无力)走楼梯的,就住在第一层,即把物质生 活弄的很好,锦衣肉食、尊荣富贵、孝子慈孙,这样就满足了。这也是一种人生观。抱这 样的人生观的人,在世间占大多数。其次,高兴(或有力)走楼梯的,就爬上二层楼去玩玩,或者久居在这里头。这是专 心学术文艺的人。这样的人,在世间也很多,即所谓“知识分子”、“学者”、“艺术家”。还有一种人,“人生欲”很强,脚力大,对二层楼还不满足,就再走楼梯,爬上三层 楼去。这就是宗教徒了。他们做人很认真,满足了 “物质欲”还不够,满足了“精神欲” 还不够,必须探求人生的究竟。他们以为财产子孙都是身外之物,学术文艺都是暂时的

8、美 景,连自己的身体都是虚幻的存在。 他们不肯做本能的奴隶,必须追究灵魂的来源,宇宙 的根本,这才能满足他们的“人生欲”。这就是宗教徒。由于境界不同,人对世界的回答也不同。有这样一个故事,说有三个砌砖匠,有人问 他们正在做什么。 一个回答:“在砌砖。” 另一个回答:“在赚钱。” 最后一个回答:“在 建造世界上最美的建筑。” 若干年后,第一个砌砖匠仍在那儿砌砖;第二个砌砖匠成为一 个包工头,统领着几十名砌砖匠;而最后一个砌砖匠早已成为一名杰出的建筑师,并设计 建筑了相当美丽的建筑物。 这个故事有着深邃的含义,做同样的事,其心志的高度不同, 便有着截然不同的结果,有着不一样的未来,最后一位砌砖匠的

9、人生显然比前面的两位走 得更高。不光一个人是这样,一个民族、整个世界都是这样。最高的人生境界是什么?最 高人生境界远离阴暗、愚蠢、自私、贪婪、狡诈、怨恨和一切的虚假丑恶它光明、温 暖、纯净、美好、自由、富足、公正、博大、悠久、幸福、快乐、圆满是大智大慧、 大道大德、至诚至真、至善至美的境界。这种境界给我们活力,给我们方向和目标,引领 我们一步步走向更高的峰岭,我们永远向它走去,但又永远无法走近它,它永远是我们前 面的太阳人类轴心时期世界有三大文化,中国先秦文化,印度古代文化,西方古希腊文化。现 当代也有三大文化,中国毛泽东思想,印度辨喜哲学,西方马克思主义,这几种文化都攀 越了崇高的峰岭。中国

10、古代文化精神最高的是道家、儒家。道家的最高的文化理念是道德, 儒家的最高的文化理念是仁义,合起来就是道德仁义,或仁义道德。道家精神就是仰望苍 天,自由自强、向往崇高(美善)、追求自由;儒家精神就是脚踏实地、厚德济世、忧国忧 民、成仁取义。伟大诗人屈原的诗中有道家和儒家的一种至高精神。表现屈原道家精神的诗句:“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涉江“闭心自慎,终不过失兮。 秉德无私,参天地兮。”橘颂“漠虚静以恬愉兮,澹无为而自得。”远游“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被明月兮佩宝璐。世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 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 登 昆

11、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涉江“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吾令羲和弭节 兮,望崦嵫而匆迫;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表现屈原儒家精神的诗句: 跪敷衽以陈辞兮,耿吾既得此中正。(离骚) 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 年岁虽少,可师长兮。橘颂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离骚) 重仁袭义兮,谨厚以为丰。(怀沙) 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而未沫。(招魂) 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离骚)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九章涉江)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九章涉江 屈原人品诗品高度统一,达到没人超越的高度,他真正实现了与天

12、地兮比寿,与日月 兮齐光。司马迁和李白对屈原都评价很高,“屈平辞赋耀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有着崇 高的精神的屈原, 1953 年,在莫斯科举行的世界保卫和平大会的世界和平理事会将屈原与 哥白尼、但丁、莎士比亚评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号召全世界人民纪念他。屈原以后,李杜把儒家和道家文化又推向了一个高峰。后世就称李白是“诗仙”,杜甫 是“诗圣”。李白的精神主要是道家精神,如下列诗句:李白古风 60 首之开篇:“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俯视 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再

13、如古风:“北溟有巨鱼,身长数千里。仰喷三山雪( 雪一作云 ),横吞百川水。凭 陵随海运,燀赫因风起。 吾观摩天飞,九万方未已。”大鹏赋“俄而希有鸟见谓之曰:伟哉鹏乎,此之乐也。吾右翼掩乎西极,左翼蔽 乎东荒。跨蹑地络,周旋天纲。以恍惚为巢,以虚无为场。我呼尔游,尔同我翔。于是乎 大鹏许之,欣然相随。此二禽已登于寥廓,而斥鷃之辈,空见笑于藩篱。”上李邕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 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南陵别儿童入京:“仰天大笑出门去

14、,我辈岂是蓬蒿人。” 梦游天姥吟留别:“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时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 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杜甫的精神主要是儒家精神,如下列诗句:宿江边阁 :“暝色延山径, 高斋次水门。薄云岩际宿, 孤月浪中翻。鹳鹤追飞静, 豺狼得食喧。不眠忧战伐, 无力正乾坤。”最长的七十韵北征:“挥涕恋行在,道途犹恍惚。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毕?” 长诗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穷年忧黎元, 叹息肠内热。取笑同学翁

15、, 浩歌 弥激烈。”长诗壮游:“备员窃补衮,忧愤心飞扬。上感九庙焚,下悯万民疮。”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 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李杜以后,韩愈写了一首调张籍评论他们的伟大成就:“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 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伊我生其后,举颈遥相望。” 李杜由于崇高的思想艺术成就,也像太阳月亮一样闪烁在我们中华文明的天空。不光诗人,一首诗歌,也会因为他表现的情感和思想的高低而有它的品位。以莱蒙托 夫、屠格涅夫、泰戈尔的乞丐诗为例。莱蒙托夫乞丐构思精巧,比喻恰当,由于只是 男女情爱,显然格调一般。

16、在那圣洁的修道院门前,有一个乞讨施舍的穷汉,他骨瘦嶙峋,气息奄奄,受尽了饥渴,备尝苦难。他只不过乞求一块面包,却露出无比痛苦的眼神,但有人拿起一块石头放在他那伸出的手心。我正是这样祈求你的爱,满怀惆怅,流泪满面;我的那些美好的情感呵正是这样永远为你所骗! 屠格涅夫的乞丐描写细腻,情真意切,表现了一种大爱的精神,显然比上一首精 神品位要高。我在街上走着一个乞丐一个衰弱的老人档住了我。 红肿的、流着泪水的眼睛,发青的嘴唇,粗糙、褴褛的衣服, 龌龊的伤口呵,贫穷把这个不幸的人折磨成了什么样子啊!他向我伸出一只红肿、肮脏的手。他呻吟着,他喃喃地乞求帮助。我伸手搜索自己身上所有口袋。既没有钱包,也没有怀表,甚至连一块手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