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相变化说课稿.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11934344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月相变化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月相变化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月相变化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月相变化说课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月相变化说课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月相变化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月相变化说课稿.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月相变化说课稿月相变化说课稿月相变化说课稿1 一、说教材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看到过月亮是有圆缺变化的,可以知道农历十五是满月。也理解了月球是自身不会发光的,我们所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的太阳光;月球在绕着地球逆时针运行等。本课就是在此根底上教学的。二、说教学目的科学概念:1、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过程与方法:1、持续地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2、根据已有的现象进展简单的逻辑推理而做出假设,同时能在小组学习中搜集整理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展调整。3、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情感、态度、价值观:1、

2、培养学生坚持记录的习惯。2、初步形成观察月相的兴趣。【教学重点】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教学难点】要求学生持续一个月进展观察,在观察过程中详细记录月相的形状、月相所在天空的位置、月相的农历时间、太阳在天空的位置。【教学准备】老师准备:用于贴月相的挂图、月相成因示意图、月相变化的课件、皮球、电灯瓦数大的。学生准备:圆纸片、活动记录等三、说【教学过程】1、学生根据生活中的记忆,贴出月相的变化,再通过小组以及全班的交流比拟,初步理解月相变化的规律。2、模拟月相变化的实验,让学生初步认识月相变化跟月球不发光有关,跟太阳照射有关,跟月球在围绕地球公转有关,同时通过模拟实验,对

3、原先的月相变化规律进展一次检验。3、对月相变化的规律的认识,要让学生真正形成,仅仅靠记忆画和模拟实验只能算是“纸上谈兵”,真实的记录是最具有说服力的,这对开展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方法是有利的。因此让学生观察记录一个月的月相。4、通过练习稳固本课的知识四、设计理念1、以月相的动态演示为载体,促进理解。天文知识的学习,一般是不可能直接观察到的。所以,我就利用图解来让学生初步认识发生日食和月食的条件。这也是一种直观教学的方法。2、利用多媒体课件,加深理解。重现月相发生时候的现象,这样使抽象的东西更加形象化,从而有利用帮助学生加深理解。3、通过模拟实验,培养才能。模拟月相发生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既可

4、以稳固知识,同时又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才能和空间想象才能。4、观察记录一月的月相,让学生有亲身的体验。通过以上教学手段,使学生在直观中理解知识,在考虑和讨论中形成知识,在实验练习中稳固知识。我的说课完毕,感谢大家,欢送指教。月相变化说课稿2 【教材分析p 】本节课选自粤教科技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3课月亮第一课时。科学课程标准把本节内包容入了 “地球与空间科学”领域。学生通过前面几节内容的学习,已经对地球、太阳和月球以及三者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有了一个初步的理解。本节课在此根底上进一步介绍月相形成的原因及变化规律。五年级学生,对生活现象及科学事例已经有了一定的分析p 才能,但主要还依赖于主观形象的思

5、维,对于新知识的学习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喜欢将科学的学习与生活联络起来,但他们非常匮乏生活经历,从理性的角度学习本节课内容还具有一定的难度,由于月相形成较为抽象,因此在课堂上我准备了构造性的探究材料,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获得月相变化规律的感性认识。但由于模拟实验的探究材料和实际情况有诸多不同,如:月球被涂成半黑半白、太阳也是模拟的,并不发光,学生实际上并不是非常相信模拟实验的探究结果。最后我通过自制教具新型月相形成演示仪结合大屏幕进展效果显著的演示,作为对探究实验的验证和整节课的知识总结,效果显著。综合以上分析p ,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月相的形成原因及变化规律。同时由于月相的形成原因

6、的理解需要较强的空间想象力,以及理论分析p 和推理才能,因此也是本节课的难点。基于以上,并结合课标,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的:科学概念1、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过程与方法1、根据已有的想象进展简单的逻辑推理而做出假设,同时能在小组学习中搜集整理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展调整。2、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意识到宇宙是一个变化的系统。2、培养自主性和合作意识。教学重点:月相的形成原因及变化规律教学难点:月相变化的原因教学准备:PPT课件、小组探究实验材料、新型月相变化探究仪

7、演示用、记录单一、新课引入魔术是小学生非常喜欢的活动,上课之初,我通过圆球会变魔术引入本节课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引入课题“你见过什么形状的月相”这个环节通过提问自然引出月相的定义月亮的圆缺变化。然后问:关于月相变化,你想研究什么问题。学生积极考虑,纷纷提出自己的问题,表达了自主探究的特点。三、月相如何变化?我让学生小组讨论,画出上半月的月相变化过程,然后把多个小组的讨论结果在投影仪里投影出来。学生通过比照各组画出的月相变化图,发现有很多不同的意见,如:上半月的月相亮面在左还是在右,初七以后,月相是往外凸还是往里凹?知识的矛盾,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四、探究月相的成因我让学生以

8、小组为单位讨论这个问题,提出自己的假设,设计方案验证自己的假设。我将学生的想法加以引导,确定用实物模拟法研究月相的成因。我专门设计了一个实验板,里面有太阳光、月球公转轨道,通过讨论,我们用地球仪模拟地球,用半黑半白的乒乓球代表月球,始终保持涂黑的一面背对着太阳光。小组四个人进展分工,2人做实验员负责抬着实验板,1人作为监视员,负责改变“月球”的位置,1人作为观察员兼记录员。记录员所看到未被涂黑乒乓球的形状即表示月相。通过这样直观的模拟体验,得出月相的成因是在月球不发光和太阳照亮半边月球的根底上,由于日、地、月三者的空间位置发生了变化相对运动。在详细的实验材料的支持下,让学生亲历实验过程,从而到

9、达打破重难点的目的。五、自制教具演示验证但由于模拟实验的探究材料和实际情况有诸多不同,如:月球被涂成半黑半白、太阳也是模拟的,并不发光,学生实际上并不是非常相信模拟实验的探究结果。最后我通过自制教具新型月相形成演示仪结合大屏幕进展效果显著的演示,作为对探究实验的验证和整节课的知识总结,效果显著。六、月相的变化规律根据模拟实验和教具演示,师生共同总结月相变化的规律,这个过程我只讲解一局部,另一局部让学生讲解,培养学生的独立考虑和表达才能。五、拓展让学生考虑月相变化和人类的关系,引导学生把学习的知识和生活联络起来。最后,我通过播放月相与生活的视频,让学生理解月相和人类的关系,表达了科学与生活、科学

10、与社会的理念。六、复习稳固我设计了填写唐诗和侦探破案的故事,让学生用学习的知识解决问题,实现学以致用,也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查。七、课堂练习布置作业结合上课的时间,鼓励学生亲自观察一半月的月相,并通过月出和月落时间对学生的观察进展指导。板书设计月相变化一、月相怎么变化?上半月:由缺变圆,亮面在右西边下半月:由圆变缺,亮面在左东边二、月相为什么会变化?1、公转2、角度月相变化说课稿3 教材分析p :月相变化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二课。本单元要让学生在星空下来感知宇宙,形成初步的、粗浅的、有系统的对宇宙的认识,月球距地球最近,是目前人们最熟悉的天体,而我们对月球最多的印象就是在地球上

11、观察到的各种形状的月相,所以本课在这一单元中占有重要地位。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月相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性的。主要包括四个局部:画月相、给月相排序、模拟月相变化、观察白天的月相。教学目的:科学概念:知道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的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过程与方法:持续地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根据已有的现象进展简单的逻辑推理而做出假设,同时能在小组学习中搜集整理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展调整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情感态度:初步意识到宇宙是一个变化的系统培养自主性和合作意识重点:知道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难点:总结月相变化规律,即上半月月亮亮 面面积逐渐变大,亮面在右侧;下半月亮面面积逐渐变小,亮面在左侧。过程:一、引入:1、说说兴趣爱好2、在白板上画:月亮首先和学生聊一聊自己的兴趣爱好,活泼一下课堂的气氛,让学生能更快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随即展示自己的爱好:画画,这时利用白板的钢笔工具,画下一个月亮,这样提醒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对象就是月亮。3、说说你见到过的月亮是什么样子的?4、讲解: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二、展开1、画一画看到过的月相白板上画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