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平顶山许昌新乡高三2011届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11932307 上传时间:2023-01-1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平顶山许昌新乡高三2011届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河南省平顶山许昌新乡高三2011届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河南省平顶山许昌新乡高三2011届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河南省平顶山许昌新乡高三2011届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河南省平顶山许昌新乡高三2011届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平顶山许昌新乡高三2011届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平顶山许昌新乡高三2011届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省平顶山许昌新乡高三2011届第一次调研考试 语文试题第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书法与中国文化中国的书法艺术与京剧、武术、针灸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四大国粹。在华夏五千年文明的发展过程中,汉字的书写逐渐升华为一门艺术,这在世界各种文字的发展史上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中国书法艺术与中国文化相表里,与中华民族精神成一体。中国文化的精神是天人合一、贵和尚中。这种强调整体和谐的思想,肯定事物是多样性的统一,主张以广阔的胸襟、海纳百川的气概,兼容并包,使社会达到“太和”的理想境界。书法的理想境界也是和谐,但这种和谐不是简单的线条均衡分割,状如算子的等

2、量排列,而是通过参差错落、救差补缺、调轻配重、浓淡相间等艺术手段的运用,达到的一种总体平衡,即中国文化“和为贵”的价值观,通过书法艺术的中和之美得到了完美体现。儒道互补、刚柔相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又一基本内容。儒家倡导刚健有为、自强不息,论语用“任重而道远”来勉励“弘毅”的“士”;老子主张“致虚极,守静笃”,引导士人以清静无为从喧嚣的尘世中得到解脱,成为儒家思想的补充。中国书法艺术对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的追求,毫无疑问受儒道两家追求理想人格的影响。当然,书法艺术中对阳刚与阴柔的表现,不是二者仅取其一,非此即彼,而是兼而备之,有所侧重。以王羲之为代表的晋人书法,由于晋代士人的价值取向,崇尚高迈俊逸的

3、精神风格,洒脱清远的精神气度,其书法艺术总体上以阴柔为基调,含蓄蕴藉,寓俊宕之骨于清逸之气,柔中带刚;反之,清代又由于汉民族在心理上有着抑郁愤懑之情结,特别是金石之学昌盛,使书家从中获取一种强劲的动力,以释抑郁之怀。先秦哲学中,道家的虚无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书法艺术中注重对空白的经营,强调在无墨处施展才华,计白当黑,正是这一观点的具体体现。在书法艺术中,一纸之上,着墨处为黑,无墨处为白;有墨处为实,无墨处为虚;有墨处为字,无墨处亦为字;有字处固要,无字处尤要。白为黑之凭,黑为白之藉,黑白之间,相辅相成;虚为实所参,实为虚所映,虚实之际,互为所系。老子的对立统一思想,被书法艺术中计白当黑

4、之实践体现得淋漓尽致。书为心画。就个体而言,书法作品中的笔墨线条,是书者情感的倾诉,心性的抒发,怀抱的展示:兰亭序可见王右军之飘逸,祭侄稿可睹颜鲁公之悲愤;就整体而言,自古至今的书法珍品,凭借着千姿百态的线条构建,共同聚集着对中国文化的陈述,对民族精神的彰显。中国书法艺术对中国文化的诠释深刻而周详,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博雅而细腻。我们从对中国书法文化的研究中,看到了中国文化中富有生机的精华,更看到了书法艺术中所蕴涵的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选自中国书法报,有删节)1.下列对于中国书法艺术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书法艺术是文字发展史上的奇迹,它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中国四大国粹之一。B.中国书法艺

5、术不仅是简单的线条艺术,还是位置、色调、黑白等艺术的综合体现。C.中国书法艺术追求总体平衡,反映了中国文化和谐统一的思想。D.中国书法艺术全面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既让人看到了中国文化的精华,也让人看到了中国文化的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2.下列对中国书法与中国文化的诠释,正确的一项是A.通过对书法艺术的鉴赏,我们能够感受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和“清静无为”的中国文化思想。B.书法艺术对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的表现,体现了书法艺术或受儒家思想影响,或受道家思想影响。C.晋人书法艺术总体上以阴柔为基础,含蓄蕴藉,寓俊宕之骨于清俊之气,柔中带刚。这是受儒家思想和民族心理的影响。D.清代由于汉民族在心理上有

6、着抑郁愤懑之情绪,使得书家从金石之学中获取一种柔中带刚的动力,以释抑郁之怀。3.下列对原文中整理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文化的精神是天人合一、贵和尚中。这种强调整体和谐的思想与中国书法的中和之美构成了一里一表的关系。B.我们对自古至今留存的书法珍品加以研究,发现每幅作品都是凭借它千姿百态的线条构建聚集着中国文化的陈述。C.中国书法艺术注重对空白的经营,强调计白当黑,这正是道家虚无思想对书法艺术影响的体现。D.兰亭序体现王右军的飘逸,祭侄稿表现颜鲁公的悲愤,可见,中国书法艺术借助笔墨线条,倾诉情感,抒发心性。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

7、题。邓晨字伟卿,南阳新野人也。世吏二千石。父宏,预章都尉。晨初娶光武姊元。王莽末,光武尝与兄伯升及晨俱之宛,与穰人蔡少公等宴语。少公颇学图谶,言刘秀当为天子。或曰:“是国师公刘秀乎?”光武戏曰:“何用知非仆耶?”坐者皆大笑,晨心独喜。及光武与家属避吏新野,舍晨庐,甚相亲爱。晨因谓光武曰:“王莽悖暴,盛夏斩人,此天亡之时也。往时会宛,独当应耶?”光武笑不答。及汉兵起,晨将宾客会棘阳。汉兵败小长安,诸将多亡家属,光武单马遁走。遇女弟伯姬,与共骑而奔。前行复见元,趣令上马。元曰:“行矣,不能相救,无为两没也。”会追兵至,元及三女皆遇害。汉兵退保棘阳,而新野宰乃污晨宅,焚其冢墓。宗族皆恚怒,曰:“家自

8、富足,何故随妇家人入汤镬中?”最终无恨色。更始立,以晨为偏将军。与光武略地颍川,俱夜出昆阳城,击破王寻、王邑。又别徇阳翟以东,至京、密,皆下之。更始北都洛阳,以晨为常山太守。会王郎反,光武自蓟走信都,晨亦间行会于巨鹿下,自请从击邯郸。光武曰:“伟卿以一身从我,不如以一郡为我北道主人。”乃遣晨归郡。光武追铜马、高胡群贼于冀州,晨发积射士千人,又遣委输给军不绝。光武即位,封晨房子侯。晨好乐郡职,由是复拜为中山太守,吏民称之,常为冀州高第。十三年,更封南變侯。入奉朝请,复为汝南太守。十八年,行幸章陵,征晨行廷尉事。从至新野,置酒酣宴,赏赐数百千万,复遣归郡。晨兴鸿郤陂数千顷田,汝土以殷,鱼稻之饶,流

9、衍它郡。明年,定封西华侯。二十五年卒。乘舆与中宫亲临丧送葬。谥曰惠侯。(节选自后汉书邓晨列传)【注】元:光武帝刘秀姊,邓晨妻子。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舍晨庐 舍:住宿 B最终无恨色。恨:仇恨C至京、密,皆下之。下:攻克、攻下 D流衍它郡 衍:扩展5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邓晨对光武帝刘秀“有情”“有义”的一组是舍晨庐,甚相亲爱 行矣,不能相救,无为两没也最终无恨色 晨亦间行会于巨鹿下,自请从击邯郸晨发积射士千人,又遣委输给军不绝 晨兴鸿郤陂数千顷田,汝土以殷A. B. C. D.6下列对原文有关的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蔡少公从面相学的角度,认为刘秀将来会成为天子。

10、在座的人都认为这只是说笑,只有邓晨相信并感到高兴。B在汉军起事时,邓晨就带领宾客响应。汉军兵败后,妻女遇害,家庭及祖先冢墓都受到牵连,宗族的人都为他感到不值,但邓晨却没有怨言。C光武帝从蓟到信都后,邓晨主动到巨鹿要求跟从。但光武帝认为他与其一人跟随,不如回到郡中,成为自己北方道路上的主人,能为自己提供更大的帮助。D邓晨喜欢担任郡守的官职,在光武帝时期,他先后担任过常山太守、中山太守、汝南太守等职务。特别是任中山太守和汝南太守时治理有方,获得赞誉。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光武尝与兄伯升及晨俱之宛,与穰人蔡少公等宴语。(2)光武自蓟走信都,晨亦间行会于巨鹿下

11、,自请从击邯郸。(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校清凉。8诗的第三联精妙传神,请加以赏析。(5分)9关于此诗,有人说“夕”字统领全篇,有人说“望”字统领全篇,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 ,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2) 转轴拨弦三两声, 。 (白居易琵琶行)(3) ,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4) ,秋水共长天一色。

12、(王勃滕王阁序)(5)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风波)乙 选考题请考生在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卷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大题号涂黑。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看护父亲的孩子 意亚米契斯一个春雨绵绵的早晨,一个满身泥水的乡下孩子,来到那不勒斯市一家著名的医院门口,递了一封信给看门人,说要找他入院不久的父亲。看门人瞥了一眼信的大致内容,就叫了一个护士领孩子过去。看着病人的样子,孩子哭起来。病人很瘦,头发变白了,胡须变长了,肿

13、胀的脸又青又暗,皮肤像要破裂似的发亮,眼睛变小了,嘴唇变厚了,全然不像父亲平日的模样。呼吸很微弱,只有额头轮廓和眉毛还有点像父亲。孩子叫着: “父亲!父亲!认得我吗?我是西西洛!母亲不能来,叫我来照顾你。请看看我,跟我说句话吧!”病人看了孩子一会儿,又闭上眼睛。 “父亲!父亲!你怎么了?我是你的儿子西西洛啊!”正胡乱想着,有人用手轻轻拍他的肩膀,抬头一看,原来是医生。“不要担心,他脸上发丹毒了。虽然病情很厉害,但还有希望。你要细心照顾他!你在这里真是再好不过了。”从此,西西洛就细心照顾起父亲。病人常常看着西西洛,好像不很清醒,不过注视他的时间慢慢变长了。当西西洛用手帕捂着眼睛哭的时候,病人总是

14、凝视着他。有一次嘴唇微动,好像要说什么。他昏睡之后清醒一点儿的时候,总是睁开眼睛寻找看护他的人。西西洛自己也很高兴,把母亲,妹妹们的事情以及平时盼父亲回国的情形都说给他听,又用深情的话劝慰病人。到了第五天,病人的病情忽然加重,护士送来的药和食品,只有西西洛喂他才肯吃。下午四点钟西西洛依旧独自流泪,忽然听见屋外有脚步声,还有人说话:“护士小姐!再见!”这使西西洛跳了起来,激动地抑制住叫喊的冲动。一个胳膊上缠着绷带的人走了进来。西西洛站在那里,发出刺耳的尖叫“父亲!”那人回头一看,也叫起来:“西西洛!”箭似的跑到他身旁。“啊!西西洛,这是怎么回事?你认错人了!你母亲来信说你已经来到医院了,快把我担心死了!西西洛!怎么这样憔悴?我已经好了,母亲、孔赛德拉、小宝宝都好吗?我正要出院!天呀!竟有这样阴差阳错的事!”西西洛想说家里的情况,可说不出话来。“走吧!我们今晚还能赶到家。”父亲拉他走,可西西洛一动不动,却回头看着那病人。病人也睁大眼睛注视着西西洛。西西洛从心里流出这样的话来:“别急,父亲!请等一等!我现在不能回去。我在这里住了5天,已经把他当作你了。我那么爱他,你看他看我的眼神!他不能没有我。父亲!请暂时让我留在这里吧!”父亲犹豫不决,看看儿子,又看看病人,问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