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田园诗专题练习及答案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11931786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2.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水田园诗专题练习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山水田园诗专题练习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山水田园诗专题练习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山水田园诗专题练习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山水田园诗专题练习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水田园诗专题练习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水田园诗专题练习及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水田园诗专题训练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新晴野望王维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2)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11 分)次石湖书扇韵姜 夔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注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今江苏苏州), 自号石湖居士。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 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

2、)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 约作于此时。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5分)(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的“人”是指趋 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6 分)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各题。幽居初夏陆游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注】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1)诗人写景是从哪几方面突出表现一个“幽”字的?试作简要分析。(5 分)(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6 分)4阅读下面这

3、首清诗,完成后面的题。山寺夜起江湜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2)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宿业师山房待丁公不至孟浩然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1)请赏析颔联中“生”“满”两字的妙处。(2).对尾联中诗人表现出来的心态,有人认为是焦急,有人认为是平和。你 认为是哪一种?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积雨辋川庄怍王维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蓄

4、。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庄子杂篇记载,杨朱去从老子学道,路上旅舍主人欢迎他,客人都给 他让座;学成归来,旅客们却不再让座,而与他“争席”,说明杨朱已得自然 之道,与人们没有隔膜了。列子皇帝篇记载,海上有人与鸥鸟相亲近, 互不猜疑。一天,父亲要他把海鸥捉回家来,他又到海滨时,海鸥飞得远远的, 心术不正破坏了他和海鸥的亲密关系。1)本诗颔联描写景物运用了多种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2)本诗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山水田园专题练习答案1. (1)分别是“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

5、见的 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粼粼,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 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2)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再 一次突出表现“新晴”这一诗题,因为“新晴”人才能看到农人们“倾家事南亩”的景 象。给前面所绘的一幅静态画面平添无限生机,使整副画面活了起来。2. (1)诗歌描绘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是由小桥、流水、村庄、岸阁、浮萍、荷 花、人家等景物构成的。同意。此诗赞誉石湖的美景,也包含对石湖主人的歌颂。“人”是指势利小人,这些 人在范氏去职归隐后不再与他来往,范氏却不以为意,反而享受田

6、园之乐,这与作者终 生不仕的人生态度相契合。不同意。此诗描写了石湖清幽恬静的美景,表现的是作者对石湖主人归隐田园生活的赞 赏之情,“人”只是泛指,无人相烦正是幽静的明证,不是写范氏失势后的世态炎凉。3. (1)通过描写“槐柳阴”“野径斜”“水满”“草深”等意象写出环境之幽静、初夏景色 之幽美;以动衬“幽”,白鹭不时自蓝天缓缓下翔,落到湖边觅食,安详不惊,衬出了环 境的清幽;以声衬“幽”,绿草丛中,蛙鸣处处,一片热闹喧腾,表面上似与上句清幽景 色相对立,其实是以有声衬无声,还是渲染幽静的侧笔。(2)前六句借“幽居初夏”之景,抒发了怡然自得之乐(闲适之情)尾联叹息,一是叹志 士空老,报国无成;二是

7、叹往日旧交零落殆尽,顿感寂寞惆怅。4(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两个特点:一是色白,一是具有动态。诗人在第三句用 比喻的修辞方法,形容山岚在月光下呈现出如云的白色;第四句以“流”字描写山风岚 之动态,形象生动。(2)诗人不眠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喜爱山中夜景,前四句描写山中月夜美景,第五句“开 门夜惜景”,“惜”字表达了诗人对山中夜景的喜爱;二是思家,最后两句中“无家客” “独”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和羁旅思家之情。5. (1)“生”即生发,阵阵凉意从松林、月光中生出,弥漫整个山林,化静为动,生动 形象地表现了夜色的清冷。“满”即充满,清风鸣泉交相呼应,萦绕耳际,以动衬静, 精妙地写出了山中的幽静。(2)

8、观点 1:焦急。诗歌前三联对景物的描写,表现出了时间的推移,夜色已深;故人 期而未至,“孤”字更流露出诗人的焦急心态。观点2:平和。诗歌前三联描写了一幅静 谧清幽的山中美景,表现了诗人心境的闲适;故人期而未至,诗人抚琴等待,足见诗人 心态的平和。6. (1)动静结合(以动写静):广漠空蒙的水田,蔚然深秀的密林,此为静;白鹭翩 翩起飞,黄鹂互相唱和,动静结合,体现田园风光优美,富有生机。对比、映衬:雪白的白鹭,金黄的黄鹂,浓绿的夏木,在视觉上自有色彩浓淡的差异, 相映成趣。多角度描写L绘形绘声绘色,“阴阴”写夏木茂密之形,“飞”写白鹭翩翩起飞之状;“啭”写黄鹂啼啭之声;白鹭、黄鹂、浓绿的夏木,色彩鲜明。运用叠词:漠漠,形容水田广布,视野苍茫;阴阴,描状夏木茂密,境界幽深。突出强 调了景物的特点。(2)尾联运用两个典故,表达自己与人相处,不狂妄,不拘形迹,没有心机,恐怕连海 鸥也不会猜疑。抒写诗人淡泊自然的心境和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