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德育原理试题和答案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11929611 上传时间:2024-02-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7月德育原理试题和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3年7月德育原理试题和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3年7月德育原理试题和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3年7月德育原理试题和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3年7月德育原理试题和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3年7月德育原理试题和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7月德育原理试题和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德育原理试题(课程代码 00468)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1认为儿童道德行为主要是通过社会学习而获得和改变的教育家是A班杜拉B柯尔伯格C赞科夫D凯洛夫2学校德育的四个组成部分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和A集体主义教育B理想教育C道德教育D劳动教育3现代德育的功能具有A全面发展性B全面性C科学性D主体独立性4人的品德形成和发展的现实基础是A社会实践活动B人际交往活动C理论学习活动D信仰敬拜活动5目前国内关于学校德育

2、基本内容序列安排的意见或模式主要有结构迁移说、阶段连续说和A社会适应说B螺旋循环说C社会建构说D自我建构说6一般说来,德育并不是随着社会生活条件的变化而“立即”、“马上”发生相应变化的,它往往呈现为A独立性B滞后性C超前性D不平衡性7为达到德育目的,实现德育内容,运用德育手段进行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是指A德育方法B德育原则C德育规律D德育方针政策8制定德育原则的依据是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A德育科学规律B德育原理C德育实践经验D学生的品德心理特点9德育过程中主要矛盾的次要方面是A教育者的教育水平B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C受教育者的知识水平D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发展水平10在一定

3、时期内对学生品德做出全面评价,以使学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不断上进的方法是A评比法B品德评价法C奖励法D操行评定法11有效地进行班集体德育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A确立班集体的共同目标B形成优良班风C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D建立严格的班集体纪律12制约个人品德修养的条件主要包括社会所提供的客观条件和A身体条件B知识水平C智力水平D自身的主观条件13品德测评的关键是A分析B指导C运用D系统化14儿童品德发展具有协调性特点的年龄阶段是A少年期B童年期C幼儿期D青年初期15管理手段具有强制性的学校德育管理模式是A经验型学校德育管理模式B决策型学校德育管理模式C行政型学校德育管理模式D科学型学校德育管理模式16

4、家庭德育内容的重点是A道德教育和思想教育B道德教育和法纪教育C道德教育和政治教育D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17品德修养的主要方法是A实践法B陶冶法C评价法D内省法18教育者要善于把握儿童品德发展的“关键期”,这要求德育要遵循人的品德发展的A顺序性和阶段性规律B稳定性和可变性规律C不均衡性和差异性规律D持续性和连贯性规律19新时期我国德育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提高整个民族的精神文明程度,这反映了我国德育的A统一性B全民性C全面发展性D整体性20学校德育管理的基本职能是A协调各科德育关系B控制纪律C规划目标D组织德育活动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21简述柯尔伯格道德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5、22简要说明我国古代德育批判继承的主要内容。23简述实施课外和校外活动的基本要求。24家庭德育应注意哪些基本要求?25说明学校德育管理的民主性原则。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26联系实际分析社会生产、科学技术、商品经济对德育的制约作用。27联系实际分析如何组织和培养好班集体?四、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5分)28案例材料 李老师是一位乐于接受新理念的老师。在对应试教育进行深入反思的今天,赏识教育被认为是一种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重要方法,因而,他力图用这种方法来改进他的教育与教学。在他的班上有一位调皮、上课不专心、常捣乱,也经常不做作业的学生。他想应多给他鼓励,让他建立自信,

6、所以常对他褒扬有加,尤其是在他有进步时,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进步。一段时间后,他对自己的行为已有所控制,正当李老师为自己的赏识教育的成功而倍感欣慰时,一次课堂上的师生冲突却让他大感意外。那是当李老师在黑板上板书时,感觉后面的学生一阵骚动,并发现有红点在墙壁上晃动,于是他进行了调查,原来是这位调皮的学生用激光手电筒向墙壁上照射,引起了骚动。他没收了学生的激光手电筒,并对这位学生进行了严厉的批评,谁知,学生竟在课堂上大嚷:“你凭什么拿我的东西?”随之摔门而出。问题:联系相关德育原理,谈谈你对赏识教育的看法,如果你是李老师,你会如何处理这一事件?2013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德育原理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

7、课程代码 00468)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5:ACBAB 610:BAADD1115:CDABC 1620:BDCBA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21.(1)学校道德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1分) (2)提出了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主张根据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阶段性循序渐进地进行道德教育。(2分) (3)强调社会环境对儿童道德发展的巨大刺激作用。(1分) (4)倡导“道德两难法”。(1分)22.(1)批判继承劳动人民的德育思想和传统。(1分) (2)批判继承我国古代德育中人本主义、人道主义以及贵和、讲社会责任的思想。(1

8、分) (3)批判继承我国古代德育中的民本思想和刚健有为思想。(1分) (4)批判继承我国古代德育中具有的全民性、利民性思想。(1分) (5)批判继承古代德育中具有科学性的概念、原则和方法。(1分)23.(1)要有明确的目的。(1分) (2)要把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结合起来。(1分)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1分) (4)活动中要进行品德教育。(1分) (5)学校要发挥主导作用。(1分)24.(1)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德育环境,包括主观和客观的多方面要求和内容。(2分) (2)严爱结合,要求统一。(1分) (3)尊重和信任孩子。(1分) (4)加强修养,以身作则。(1分)2

9、5.这一原则要求把被管理者当作主人,依靠全校师生并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共同做好学校德育管理工作。(1分)贯彻此原则的要求是: (1)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依靠全校师生进行德育管理。(1分) (2)创造条件让师生积极参与管理。(1分) (3)动员学生家长和社会有关力量参与学校德育管理。(1分) (4)发动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和管理。(1分)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26.(1)对德育目标的制约和影响。(1分)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直接决定人们的劳动方式,并要求德育培养人们具有相应的品德;(1分)同时,在相应的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活动中培养出人们的这些品德。(1分)(2)对

10、德育内容的制约和影响。(1分)科学技术的发展会改变人们传统的思想、信仰和道德,从而引起德育内容的更新,(1分)社会生产、科学技术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还丰富和扩展了德育的内容。(1分) (3)对德育社会形式、规模和结构的制约和影响。(1分)社会生产、科学技术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水平直接决定着为德育发展所能提供的经费和物质条件、受学校德育的人口以及为人民所能提供的自由时间即闲暇时间。(1分) (4)对德育方法的制约和影响。(1分)德育的实施需借助一定的物质手段才能形成施教传道和受教修德的活动方式。一定的物质手段是同一定的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水平相联系的。因此,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对德育方法有制约作用。

11、(1分)27.这是班级各方面教育力量的共同任务和德育工作的重要目标及内容,也是班级德育工作顺利进行的保证。 (1)提出共同的奋斗目标。(1分)共同奋斗目标便于统一学生的意志和行动,推动班集体的形成、巩固和发展。目标的提出要适合学生的接受水平,要鲜明、准确、具体、生动,富有吸引力、号召力和鼓动性,要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目标一经提出,班集体的一切工作都有围绕目标来进行。目标实现后,要及时进行总结、评比,接着提出新的奋斗目标。(1分) (2)选择和培养班干部。(1分)集体是有组织有领导的。只有把全班学生组织起来,才能有效地形成集体。而要把全班学生组织起来,就要善于发现和培养积极分子,挑选和培养班干部

12、,建立班集体和领导核心。(1分) (3)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1分)集体舆论是在集体中占优势的为大多数人所赞同的言论和意见。教育者要通过各种方法来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其关键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优良的班风和传统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它无形地支配着班集体成员的行为和班集体生活,对形成、巩固和发展班集体起着巨大的作用。教育者要有意识地运用讲清道理、树立榜样、严格要求、反复实践等方法培养优良的班风和传统。(1分) (4)建立严格的班集体纪律。(1分)班集体纪律既是班集体形成的一个尺度,又是维护和巩固班集体,教育学生个人的一种手段。培养纪律的主要方法是说理疏导,使学生形成正确认识,经常

13、性的检查和督促,以养成良好的纪律习惯和作风,还要检查公正原则,做到评价上的公平一致。(1分) (5)组织多样的教育活动。(1分)只有在共同的班级活动中,才能体现出具体的精神。开展班集体教育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求,进行精心的组织和设计,活动要丰富多彩有吸引力。(1分)四、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5分)28.(1)赏识教育是奖励法在德育中的具体运用,相对于传统的以批评与惩罚为主的教育来说,它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3分) (2)赏识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发扬学生的积极因素以克服其消极因素,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但不恰当的赏识可能无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3分) (3)恰当的赏识建立在教师对学生的深刻了解上,无原则与无内容的表扬往往不能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意识。赏识教育还要把握恰当的时间与恰当的度,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明白自己的进步在何处,还有哪些不足,从而选择具体有效的改进方法。(3分) (4)赏识教育应该严格遵循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过度滥用赏识可能降低学生的受挫能力。(3分)(5)李老师处理课堂事件不够机智,他应当采用更为幽默的方法来处理。对学生的批评应当以维护学生的自尊心为基础,学生的对抗行为可能是自尊心受损的表现。(3分)说明:只有言之有理,涉及到两个答案要点,即可得及格分9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