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探究的有效性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11926806 上传时间:2024-01-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例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探究的有效性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例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探究的有效性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例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探究的有效性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例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探究的有效性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例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探究的有效性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例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探究的有效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例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探究的有效性(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案例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探究的有效性,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热门话题。我在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这课中,进行了尝试,对提高课堂有效性颇有感触。一、尝试猜测,激疑引入学生对未知的探究一般建立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他们常常借助已知对未知进行猜测、实验、推理,并作出解释。“3的倍数的特征”的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2、 5的倍数特征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伊始,我试着让学生猜一猜3的倍数有哪些特征。同学们受2、5的倍数的特征影响,只是从个位上的数去思考,猜测可谓五花八门。有的学生说:“个位上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有的学生说:“个位上是1、3、5、7、9的数是3的倍数。”

2、还有学生说:“个位上是0、2、 4、6、8的数是3的倍数。”在未得到正确答案前,同学们都以期待的眼光看着我。这时,我提醒他们:“找3的倍数的特征用找2、5的倍数的特征的老办法是行不通了”。于是同伴之间相互质疑,学生就在这样一种想知而未知、想得而未得的气氛中进入探索状态。二、全体参与,经历过程有效的探究应是全体学生经历探索过程,促进教学目标实现的行为。因为探究不仅是追求一个结论,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亲身体验的过程。在探索过程中,我给学生提供了一系列有效的探究材料,并为学生创设了参与数学活动的空间。具体分为以下几个环节。(一)圈一圈,想一想。同桌两人合作在一张1-100的“百数表”上圈出3的倍数并仔细

3、观察,想想个位上是3、6、9的数都是3的倍数吗【案例简析】通过仔细观察与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3的倍数不完全跟个位数有关,个别学生提出了“可能跟每位数字都有关”的大胆猜想,激发了大多数孩子的探索热情,他们跃跃欲试,想弄个明白。(二)拨一拨,填一填。同学们先在计数器上分别拨出几个(100以内)3的倍数,观察思考后再拨几个较大的3的倍数,看看各用了几颗珠,并填在下表中。拨出的数所用珠的颗数【案例简析】让学生把拨珠与填表结合起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地感知3的倍数与所用珠子的颗数有关。(三)想一想,说一说。对照“百数表”上圈出的数和上表的结论,思考三个问题:1.每个3的倍数所用珠子的颗数有什么共同

4、点?2.计数器上珠子的颗数是怎么得到的?3.3的倍数的特征是什么?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小组及全班讨论交流。同学们通过观察、推理、讨论交流等数学活动,顺理成章地初步发现了“3的倍数与各位上数字和有关”的特征。【案例简析】学生探究的成功,得益于上述新问题的引导,尤其是第二个问题,起到突破难点的作用。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把珠子颗数与每一位的数字和有机地联系起来,促进学生从现象到本质、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飞跃。(四)实验验证。学生的探究虽不同于科学研究,但要像科学家那样去思考,新发现的规律是否具有普遍性,还应反复验证。在学生初步发现规律后,我要求学生进一步举例验证。分两个层次进行:1.正面验证。让学生

5、举出一些是3的倍数的三位数、四位数,看看这些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不是3的倍数。2.反面验证。找几个不是3的倍数的数,看看这些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不是3的倍数。【案例简析】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不仅使学生获得了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对其发现的规律确信不疑,还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三、应用规律,分层练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的练习是有效教学的保证。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练习不仅是巩固知识、运用知识、训练技能技巧的手段,而且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和能力提高的重要手段。在这节课中,我设计了如下几个环节的练习。(一)基础练习。1.判断自己的学号是不是3的倍数。2.判断下面哪些数是

6、3的倍数:45、51、396、67。在练习中,我引导学生重点说说为什么67不是3的倍数,你为什么把396判断为3的倍数,用了什么特殊的方法。学生通过思考,进一步巩固了判断3的倍数的方法,同时对于一些特殊的数,学生悟出可以采用弃“3、6、9”后判断的简化方法。(二)变式练习。不计算,你能不能很快说出下列哪几道题的结果有余数?483 3423 8023 5673教学时,我启发学生思考:这几道题有什么共同点?“结果”有余数说明了什么?通过这样的练习,培养学生灵活变通的思维能力。(三)开放练习。1.在每个数的里填上一个数字,使这个数是3的倍数。7 12 35教学时,我引导学生说出怎样很快找到答案的思考

7、过程,并优化思考方法。2.从0、5、6、7四个数字中选出三个,组成一个是3的倍数的三位数。你一共可以组成多少个这样的三位数?(四)拓展练习(课外作业)。你能用今天的研究方法研究一下9的倍数的特征吗?【教后反思】这节课我把数学知识的构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的思维训练和数学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的学习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授受”过程,而是一个主动感知、领悟、构建的有效探究过程,学生的心智、情感等都得到了良好发展。我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依据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具有探索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紧紧围绕“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这个问题来开展学习活动,指导学生围绕问题展开探究活动,并不断组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逐步发现、归纳规律、得出结论,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分析、概括、验证、判断等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