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学案例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11926784 上传时间:2023-12-2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学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学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学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学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学案例(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主题一 第四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学案例南漳县第二中学 廖均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明废行省,设三司;废除宰相制度,权分六部;内阁的出现和发展;清初政治制度的演变;军机处。分析内阁与宰相制度的区别;军机处的作用于影响。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2、过程与方法本课主要采用讲授法,同时配合提问,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总结的能力。结合图片,图文讲解,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认识到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既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也是造成近代

2、中国落后的原因之一,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学重点 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教学难点 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课型:新授 教法:讲授法 教具:黑板 课时:二课时教学内容及过程师:同学们大家好,现在我们开始上课,前面学到秦朝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这之后,纵观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过程中,始终伴随着两大基本矛盾。这两大矛盾是什么?(提问)生:师:这两大基本矛盾是中央地方,君权相权,发展过程中,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回顾前面所学看君权如何加强相权如何削弱的。(副板书,)师:纵观从汉到元的历史君权和相权的矛盾解决没有?(

3、提问)生:没有师:是的,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并没有解决,两者的博弈也始终在进行,而今天我们将延续君权与相权的问题,看看以后的皇帝是如何解决这个矛盾的。第四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板书)一、 宰相制度的废除(板书)师:元末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很多人都拉起一支队伍来玩争霸天下的游戏,最后朱元璋取得了胜利,在1368年建立了明朝,朱元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采取了一些措施,看历史纵横,1376年,废除了总揽地方军政大权的行中书省,设立布政司、都指挥使司、按察司分管地方的行政、军政和监察权,合称三司。这样就使得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1、 废行省,设三司(板书)师:不过这引发了一个后果,引发了什么后果?(

4、提问)生:师: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后,总结元以及前朝的教训,他认为宰相的权力过大,以致皇权不稳,内乱屡生,而引发王朝灭亡,于是在1380年借胡惟庸案,裁撤中书省和丞相,并下令以后不许再设立丞相。秦以来的实行的宰相制度宣告废除。2、 废宰相,权分六部(板书)师:废丞相,有什么作用?生:师:作用使得稳定,加强了皇权,政局稳定。不过夜造成了负面的影响,废宰相之后,全国的重大政务都由他一个人决断,工作量非常的大,他曾在八天之内,平均每天批阅奏章两百多件,处理国事四百多件,其实也就是相当于同学们每天要写五十篇作文,而且每篇的字数要求在五千字以上,而且既要完成这个工作量也要保证质量。你们能不能完成这样的任务

5、了?(提问)生:师:你们不能完成,我也不能,估计就是超人看到这个也犯困。朱元璋也感到力不从心,于是设置了一个机构,帮助他处理庞大的政务。二、内阁的出现(板书)1、 内阁的演进过程(板书)朱元璋为了从繁杂的政务中解脱出来,设置了殿阁大学士,这些大学士很少能参与决断政务,一切均有他自己主持,大学士只起侍从、顾问的作用。明太祖 殿阁大学士(板书)师:在明成祖时期内阁开始出现,并且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明成祖 内阁出现(板书)师:在明宣宗时期,内阁出现票拟权,并成为了定制。明宣宗 票拟权(板书)师:什么是票拟权?票拟就是指大臣将奏章交到内阁,由内阁大臣代替皇帝拟出处理意见,用小票墨笔写出,贴在奏章上

6、,称为票拟。不过大家注意内阁大臣的票拟只是给出处理意见,意见是否被采纳完全决定于皇帝的意愿。讲到票拟不得不讲司礼监与批红。学思之窗说道,明朝后期太监乱政比历史上任何朝代都要严重,明太监乱政也要归结于司礼监与批红。明朝皇帝设置司礼监的目的是牵制内阁。奏章及票拟交到司礼监由,皇帝决定,再由太监执笔答复。在机构设置上内阁,司礼监相互牵制。但是由于明朝后期很多皇帝昏庸,不理朝政。司礼监太监利用批红之权干涉朝政。如果朝臣依附太监则出现魏忠贤这样的大太监,太监联合朝臣则出现张居正似的权臣。简评张居正明中后期的改革家。2、 宰相与内阁(板书)宰相内阁职责统领百官、辅佐皇帝侍从、顾问任免稳定不稳定对皇权影响威

7、胁加强的产物师:明朝被李自成灭亡之后,清朝入主中原,清初,在中央仿明朝制度,设内阁,置六部。但是军国机要都掌握在议政王大臣会议手中,威胁到了皇权,清朝前期的皇帝为了加强皇权实行了一系列的措施。三、军机处的设立(板书)1、军机处设立的过程(板书)清初 议政王大臣会议(板书)师:在康熙年间,针对议政王大臣会议威胁皇权的情况,在宫内设置南书房,挑选翰林入职,在名义上是陪皇帝读书写字,实际上参与机要事务,这样就形成了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内阁三足鼎立的局面,加强了皇权。康熙 南书房(板书)师:雍正年间,为处理西北军务设置军需房,之后改名军机处。雍正 军机处(板书)师:军机大臣只能跪受笔录,军国大事都

8、由皇帝一人裁决。军机处取代了议政王大臣会议的作用。皇帝通过军机处把处理军国大事的权力都集中在了自己一人手中,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军机处的设置对清朝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在中国制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作用(1)提高了行政效率(2)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板书)3、影响 使得中国专制主义发展到顶峰,中国封建社会开始衰落(板书)小结:明清君主专制的发展情况,明废宰相制度,设置内阁,宰相与内阁的比较分析,清设置军机处使得封建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分析君主专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复习今天内容,并做课后习题。教学后记: 本节课主要学习的内容是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至秦始皇设置宰相之后,君权与相

9、权就成为了中国君主专制主义发展的一对基本矛盾,这对矛盾以朱元璋废宰相制度作为终结,以相权兼并君权作为归宿。这是学生首先要掌握的内容,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是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发展的主线,其趋势则是君权加强,相权削弱,学生应该在学习本课后重点把握这个内容。由于课本编排内容高度压缩,所以在讲课时补充进去一定的史实,比如说朱元璋诛杀功臣,明中后期的昏庸统治,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便于学生理解枯燥的政治制度。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存在一些困难,引导学生课本文言文的理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分析宰相的文字涵义使得学生明白在宰相被废除之后出现的新问题,导致了内阁的出现,以及明朝皇帝为了

10、限制内阁设置司礼监,最终导致太监乱政,培养学生分析理解的能力。在此教学中,穿插对张居正的评价,培养学生以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分析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并以表格分析宰相制度与内阁的区别,进一步认识内阁出现的原因及其实质。 军机处的设置本节内容了较少,重点在分析军机处出现的原因,难点在分析它的影响。使学生们了解清朝入关后,虽然仿明制度,设内阁,相权与君权问题并未出现,但是在中央机构中又有自己的特点及议政王大臣会议,由八旗制度发展而来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实际起着宰相的影响,威胁着皇权,康熙、雍正为加强皇权采取措施削弱其权力。讲述军机处出现的过程可以简约讲解议政王大臣会议出现的过程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军机处使得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中国封建社会衰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