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2003财政报告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11924601 上传时间:2024-02-2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州市2003财政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广州市2003财政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广州市2003财政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广州市2003财政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广州市2003财政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州市2003财政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州市2003财政报告(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广州市和市本级2003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04年预算草案的报告2004年3月24日在广州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广州市财政局局长郭锡龄 各位代表: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大会提出广州市2003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04年预算草案的报告,请予审议。一、2003年预算执行情况2003年,我市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在市委的领导和市人大的监督支持下,严格依法理财,努力增收节支,积极化解非典疫情的负面影响,财政改革稳步推进,财政支出结构不断优化,财经秩序继续好转,促进了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市十二届人大一次

2、会议通过的预算总体执行情况良好。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74.77亿元,为市代编预算259.88亿元的105.7%,超收14.89亿元,比2002年决算数237.95亿元(按2003年所得税分享改革后的收入口径计算,下同)增收36.82亿元,增长15.5%。其中,市本级收入完成133.63亿元,为市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批准预算131.15亿元的101.9%,超收2.48亿元,比2002年决算数122.07亿元增收11.56亿元,增长9.5%;区、县级市收入完成141.14亿元,为代编预算128.73亿元的109.6%,超收12.41亿元,比2002年决算数115.88亿元增收25.26亿元,增

3、长21.8%。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370.09亿元,为调整预算406.67亿元的91%,比2002年决算数326.67亿元增支43.42亿元,增长13.3%。其中,市本级支出完成153.31亿元,为调整预算184.51亿元的83.1%,比2002年决算数141.62亿元增支11.69亿元,增长8.3%;区、县级市支出完成216.78亿元,为调整预算222.16亿元的97.58%,比2002年决算数185.05亿元增支31.73亿元,增长17.1%。按照现行财政体制,2003年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加上中央、省的税收返还67.01亿元,各项补助31.25亿元,国债转贷收入(含上年结余)0.65

4、亿元,调入资金及上年结余收入(含结转使用支出)38.4亿元,全市财政总收入412.08亿元;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加上上缴中央、省支出1.49亿元,增设预算周转金1.27亿元,国债转贷收入安排支出(含结转下年支出)0.65亿元,调出资金2亿元,全市财政总支出375.5亿元。收支相抵,年终结余36.58亿元,减除其中结转下年度使用支出32.04亿元及待结算资金2.2亿元,净结余2.34亿元。2003年市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加上中央、省的税收返还67.01亿元,各项补助31.25亿元,区、县级市上缴收入5.88亿元,国债转贷收入0.25亿元,调入资金及上年结余收入(含结转使用支出) 28.9亿元,市

5、本级财政总收入266.92亿元;市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加上上缴中央、省支出1.49亿元,对区、县级市转移支付支出和专项支出77.74亿元,增设预算周转金1亿元,国债转贷收入安排支出(含结转下年支出)0.25亿元,调出资金1.93亿元,市本级财政总支出235.72亿元。收支相抵,年终结余31.2亿元,减除其中结转下年度使用支出27.45亿元及待结算资金2.2亿元,净结余1.55亿元。2003年市本级基金收入完成18.47亿元,为年初预算12.83亿元(已剔除调入资金1.97亿元)的144%,超收5.65亿元,比2002年决算数16.86亿元增收1.61亿元,增长9.6%;市本级基金支出完成13.

6、34亿元,为年初预算13.37亿元(已剔除对区、县级市转移支付补助支出1.43亿元)的99.79%,比2002年决算数11.42亿元增支1.92亿元,增长16.8%。2003年市本级基金收入加上上年结余收入13.9亿元、上级补助收入5.62亿元和调入资金1.93亿元,市本级基金总收入39.92亿元;市本级基金支出加上对区、县级市转移支付支出5.17亿元,市本级基金总支出18.51亿元。收支相抵,年终结余21.41亿元,如数结转下年度使用。(详见附件1表一至表六,附件2表一至表二。全市财政决算尚在汇编中,上述数字以决算汇编并经省财政厅批复为准,届时再专题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2003年全市财政预算

7、执行有以下主要特点:一是全市财政收入增长略高于GDP增长,但增幅趋平;二是各级财政收入不均衡,各区、县级市间收入增幅悬殊;三是上缴中央、省的共享税收入继续增长,全市非税收入与税收收入同步增长;四是农口、文化、教育、科技、卫生等支出符合有关法定要求。需要说明的是,我市近年来注意加大财政支出管理力度,强调财政资金使用的约束和分配秩序,提高了财政资金运行的透明度和使用效益,大大减少了部门资金的沉淀。但在财政拨款方式发生重大变化、程序更为规范的同时,也使得年度专项拨款进度总体上显示缓慢,需要在今后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为确保预算任务的完成,我们去年着重抓了如下工作:(一)进一步强化增收节支措施,全力抗

8、击非典疫情2003年,我市财政收支面临相当严峻的形势,财政收入在维持多年高速增长后增收难度不断加大,加上所得税分享改革、非典疫情等因素影响,全市财政收入增幅从5月开始持续下降。为扭转收入增幅下降的不利局面,我们振作精神,加大了税收征管力度,特别是促进增值税、个人所得税等受非典疫情影响较小的税收尽可能增长,确保收入及时足额入库,使增值税在起征点提高等不利因素影响下仍比上年增长10.6%,个人所得税增长19.8%。同时,通过积极挖掘非税收入潜力,加大国有资产收益征缴力度,落实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严格对行政性收费和预算外收入的监管,有效促进了财政收入增长。另一方面,继续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年初预算除科

9、技、教育、农业等法定支出以及人员工资、重点项目建设、帮助解决困难企业生产和群众生活问题等支出外,对一般性支出全面压减5%。8月,根据形势变化再度压减政府所属行政事业单位后4个月公用经费和专项经费支出额5%(平均计算),压减一般预算支出1.08亿元。此外,还通过调整特供煤、限价肉补贴方式,减少支出3500万元。对储备粮管理继续引入竞争机制,比原承储方式节省财政补贴近3000万元。财政投资评审从工程概、预、结算扩展到土地开发成本、危房改造等领域,全年核减开支4.39亿元,平均核减率10.5%。针对财政专项拨款总体进度偏慢、增支因素较多的状况,及时采取了强化财政支出管理的措施。支出结构的调整,充分保

10、障了抗击非典疫情等重点支出需要。全市安排非典专项资金2.56亿元,实际拨付1.99亿元,其中市本级分别为1.8亿元、1.41亿元,为防治非典、加强公共卫生及防疫工作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我市还根据中央、省出台的抗非典税收优惠政策,制定了一系列税费优惠办法,对受影响较大的行业给予税费减免,帮助其渡过难关,由此全市减少税收12.29亿元;同时,对受非典疫情影响严重的旅游企业安排900万元特定贷款财政贴息,缓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 (二)充分发挥财政职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强化重点项目保障力度。市本级财政全年投入地铁建设及还本付息资金60亿元(含土地出让金),国际会展中心3.16亿元,污水处理厂及截污工

11、程6.85亿元(含预算外资金),促进了城市建设和环境治理;拨付大学城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及建设资金45.51亿元,满足了建设所需资金;对青山绿地和蓝天碧水工程等项目予以充分保障,拨付7486万元用于危房改造,保证了民心工程的实施;争取到世界银行贷款2.37亿美元用于整治珠江流域环境污染和建设广佛路放射线。加大社会保障事业投入。为了落实中央支持再就业工作的部署,安排再就业专项资金1.14亿元,比上年增加5305万元;确保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按时足额发放,安排3000多万元用于下岗职工解除劳动关系的经济补偿;制订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办法,安排资金5000万元,健全了再就业资金管理制度;将自收自支和部

12、分财政核补事业单位的离休人员纳入到医疗保障范围;完善了低保救济对象基本医疗和重大疾病救治办法,安排基本医疗和重大疾病救治资金1535万元,对企业伤残军人、移交地方管理的军队离休干部提出了财政保障措施,提高了优抚对象生活标准,建立了优抚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安排1350万元建立了农村卫生专项经费,对困难地区公共卫生项目和农村卫生机构的基本建设给予了适当补助。保障教育、科技、文化、体育等方面投入。积极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市本级教育支出8.11亿元,比上年增长5.1%,市本级安排麻雀学校改造和示范性高中建设专项资金4.82亿元(实际拨付1.2亿元);市本级拨付科技三项费用3.49亿元,立项支持了535个项

13、目,用于科普、科研实验室设备更新改造、技术创新和社科研究的支出有新的增长;对群众文化、艺术团体、文物维护等投入不断增加,市本级文体广播事业费支出3.93亿元,比上年增长2.7%,有效改善了文化事业发展的条件;推进全民健身活动设施项目建设,对举办亚洲体操锦标赛及参加第五届城运会等经费给予重点保障,促进了体育事业发展。教育、科技、文化支出全部符合法定要求。规范国有资产管理。通过对国有资产监管体制进行调研,提出了改革方案;推进了企业授权经营、资产重组、清产核资工作,企业改组上市,规范了国有产权转让;制定国有企业经营者薪酬管理办法,开展了国有企业效绩评价和从公务员中选派财务总监工作;制订实施了广州市企

14、业国有产权交易管理暂行规定,全年完成企业产权(资产)交易项目116宗,涉及资产总额近60亿元;加强了对国有资产管理的监督检查,对违反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制度的60多家单位作出了行政处罚。促进各类企业发展。筹措企业国债配套资金1748万元,争取上级财政安排国债专项资金3496万元,拉动企业技术改造投资约3亿元;豁免、核销国有企业用于安置职工等方面的财政周转金和财政专项资金借款3.28亿元;制定广州市中小企业融资担保试行方案,市本级拨付企业挖潜改造资金9065万元(含技改贷款贴息资金4123万元),其中用于民营企业1639万元,争取上级财政安排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1180万元、挖潜改造资金4349

15、万元,推动了民营企业发展;支持出口商品结构、市场结构、贸易方式的调整,促进了外贸出口有效增长。推动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市本级用于农口的一般预算支出6.1亿元,其中转移至区、县级市的支出达2.9亿元。安排5000万元用于首批5个中心镇镇域、镇区和中心村总体规划的制订,以及基础设施、功能区等硬件建设;安排9455万元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和示范基地发展,促进农业产业化水平提高;投入4366万元用于农村实施五通工程,投入6422万元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扶持,改善了生活和生产条件。继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农业税税率由上年下降为7%进一步再下降到6%,取消农业税附加,农民负担在上年基础上再减轻25%;安排农村税费

16、改革转移支付资金6650万元,保障了镇级机构、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转和农村义务教育的正常需要。(三)稳步深化财政改革,促进管理体制创新部门预算改革有新进展。2003年市本级137个一级预算单位及677个基层预算单位继续全面编制部门预算,其中上报市人大审议部门预算的一级预算单位增加到15个,基层预算单位增加到191个,编制质量逐步提高;印发了部门预算编制规范文本,确定了公用经费和车辆经费定额标准,预算进一步细化;强化部门预算刚性,规定部门预算一经批复,任何部门和单位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变更,对未列入预算的政府采购项目财政一般不支付资金,对违规发放补贴的单位相应扣减下一年度公用经费;完善部门预算编制办法,2004年部门预算提前到2003年7月起部署,上报市人大审议的一级预算单位增加到30个,基层预算单位增加到318个。部门预算改革增强了政府预算的统一性、严肃性、科学性,为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