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11924298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幼儿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幼儿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幼儿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幼儿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教学设计.doc(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幼儿教学设计幼儿教学设计1 活动目的:1、可以在画纸上合作涂色,并通过勾边凸显不规那么色块。2、大胆借助色块的形状,从不同角度进展想象添画成有趣的动物形象。3、感受借形想象画的乐趣,体验同伴合作绘画的成功感。活动重难点:能从不同角度积极大胆地进展想象添画,完成各种动物形象的创作。活动准备:1、幼儿对动物的外形特征有根本的理解。2、白色绘画纸、色块背景板、排刷、排笔、各色颜料、纸巾;课件动物王国、背景音乐、风车展板活动过程:一、创设“捉迷藏”的情境,鼓励幼儿大胆涂抹不同形状的色块。创设“捉迷藏”情景,引起幼儿兴趣,提出要求。师:今天我们要和动物们玩捉谜藏的游戏,它们来藏我们来找。游戏要求:1、5

2、 人一组合作涂色、不留白、保持画面整洁。2、幼儿合作快速涂不规那么色块。二、观看课件,梳理幼儿对动物特征的知识经历,掌握“借形想象”的绘画方法。1、观看课件,梳理幼儿对动物特征的知识经历。提问:这是什么动物?它有什么明显特征?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2、出示色块背景板,掌握“借形想象”的绘画方法。提问:你找到的动物藏在哪个颜色里?请你把它用黑笔勾画出来。小结:勾边可以让动物身体的轮廓更加明晰。提问:这个形状猜猜看像什么动物?为什么?怎样让它更像?小结:添画眼睛和明显特征很重要。提问:如今换个方向来看,你还能发现哪些动物?小结:不同的方向会有不同的想法和创作灵感。三、幼儿创作,老师巡回指导,激发幼儿

3、创作欲望。师:还有许多动物藏在你们刚刚涂色的画纸上等着我们去找出来呢!请你们用笔先把色块的形状勾画出来,想一想这个动物可能是谁,再为它添画眼睛、花纹以及特征。看看哪一组找的动物最多。幼儿创作,老师观察指导,鼓励幼儿大胆作画、用适宜的花纹进展装饰凸显动物们明显的外形特征。四、分享交流。引导语:小动物们都被找出来了,都有谁。提问:你找到了什么动物?你从哪里看出来的?你们还发现小动物们的明显不同吗?小结:明显的特征是快速找到小动物的好方法,同样形状的色块可以是不同的小动物,不同形状的色块也可能是一样的小动物,一个色块可以分成两个动物,两个色块也可以组合成一个动物, 同一个色块变换方向看还可以变成不同

4、的小动物。五、课后延伸1、鼓励孩子们积极愉快地分享自己活动的经历和方法。2、通过风车转动产生的不同视角引导孩子们进一步观察找出更多动物形象,不断进步观察力、充分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激发学习探究兴趣。幼儿教学设计2 活动目的:1、学会绳子的几种玩法,练习走、跑、跳、平衡和投掷等根本动作的综合才能。2、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对玩绳活动产生兴趣。活动准备:1、幼儿有玩过绳子的经历。2、猫头饰一个、与幼儿人数相等的绳子、录音机及伴奏磁带、活动场所。活动过程:1、开场局部:师生扮演鸡妈妈和小鸡进入活动场地,随音乐做模拟热身运到;扇翅膀上肢、磨擦鸡嘴下蹲、理羽毛体侧、磨爪子腹臂、跳舞跳跃和放松等运

5、动。2、根本局部:1取绳子。鸡妈妈带小鸡去捉虫子绳子,要求每个幼儿捉一条虫子。2玩绳子。将虫子变成绳子,展开玩绳活动。幼儿自由玩绳子,稳固幼儿在角区活动中创编的绳子玩法。伴音乐师:请小鸡们来玩一玩绳子,看谁玩的方法多,玩法与别人不一样,还可以和小伙伴一起玩。幼儿说说做做自己的玩绳方法。师:请小鸡说说你用绳子做什么?你是怎么玩的?老师总结绳子各种玩法,引导幼儿再次一物多玩。鼓励幼儿尝试别人的玩绳方法,主动与别人合作游戏,提醒注意平安。3游戏:战胜野猫另一老师扮演野猫出场,引导幼儿想出躲避野猫的方法,并进展演示。野猫巡视一圈,没捉到小鸡到一旁休息。再次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利用绳子变成武器战胜野猫,如

6、:用绳绕圈子砸、捆绑等方法。幼儿抛绳表现成功后的心情,练习抛掷动作。3、完毕局部1以表扬为主评价鸡宝宝的聪明和英勇。2用绳子做小车随音乐开回活动室,完毕活动。幼儿教学设计3 活动目的1、能比拟清楚的说出自己喜欢的一本书的理由。2、知道书能让我们增长见识,产生喜欢读书的情感。活动准备幼儿每人带一本自己喜欢的图书活动过程一、介绍喜欢的图书1.老师介绍自己喜欢的一本书,并说出理由老师: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一本书,我最喜欢的是这本书。书里有很多美丽的童话故事,我看了以后还可以讲给小朋友听。2.你最喜欢的是哪一本书呢?为什么喜欢呢?幼儿自由结伴介绍自己喜欢的一本书二、讨论阅读的作用1.老师:小朋友读过那

7、么多的书,你想一想读完以后对自己有什么帮助呢?2.幼儿交流阅读的作用3.老师小结:书能让我们增长见识,许多我们不知道、不理解的事情都能在书上找到答案,使人变得聪明起来。三、交换图书阅读1.请幼儿先向同伴介绍自己书的大致内容,简单说说自己喜欢这本书的理由。2.幼儿互相交换图书进展阅读。幼儿教学设计4 老师的积极语言对幼儿的影响心得老师的积极语言,尤其是老师用来组织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语言。德国的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慧也曾经指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鼓励、唤醒、鼓舞。”无论是亲身经历还是自身在教学中的理论都让我非常赞同教育家第斯多慧的话。每听一节课,我都会想老师语言怎样组织会更利于课堂?每

8、上一节课更会考虑,老师到底怎样组织语言能更高效?也正因如此我非常注意自己在学生面前的言谈,因为我明白也许因为我的一句话会改变学生的命运。这就是老师的语言,用语言去发蒙,用语言去启智;用语言去鼓励,用语言去引悟;用语言去赞美,用语言去催促。老师的语言是实现伟大的教育功能的根本途径。我觉得,老师的语言有必要做到以下几点:一、老师的语言要平实。老师的课堂语言,其作用就是引领幼儿,假如能使幼儿的思维有深度,便是有用的语言,假如没有这个作用,那无论多么深奥的,多么华美的语言都只是说说而已。于是,我想到了“平实”一词,平实的语言,平实的课,并不是就一定不好。老师语言作用几何?作用很大引领幼儿,鼓励幼儿,评

9、价幼儿就是没有夸耀,更不能有卖弄之嫌。这也就要求我们老师在教学时,努力改良自己的语言,力求简洁而富有说服力,作用于幼儿,作用于集体活动贯穿于一日生活当中。简洁有用的语言定不会埋没了它们!二、老师语言要幽默。梁,是老师“传道、授业、解惑”的精神武器。孔子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意思是,说话假如没有文采,不讲艺术性,就不能打动人,因此也不能广泛、长远地流传。由此可见,中国古代的教育家对老师语言就颇为重视。老师的语言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其语言的优劣直接关系着课堂教学的好坏,制约着教学效率的上下。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老师的语言素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所以老师的

10、语言不仅要讲求科学性、标准性、还要讲求艺术性。语文老师是更直接地同语言打交道的,因此,对其语言的要求也应更严格。语文老师的语言要在准确鲜明、简洁明了的根底上力求做到幽默幽默。幽默语言是老师睿智的思想、广博的学识借助诙谐含蓄的语言形式形象生动的再现。它的恰当使用,可以创设出一种幽默动人的情境,驱除了学习疲劳,引发学习兴趣,强化知识记忆,往往会收到令人忍俊不禁、余韵隽永的艺术效果。在教学中,我们常会看到这种现象,老师备课仔细认真,讲课也很卖力,语言也较简洁准确,但学生就是不爱听,课堂效果与老师的努力程度不成正比。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老师只重视了语言的科学性、标准性,却无视了它的艺术性,因此事

11、倍功半。因此,老师必须加强思想文化的修养,丰富铸炼自己的语言,并努力培养开朗、明快和乐观的性格,只有这样,老师才能让学生置身于优美的文化气氛、浓郁的语言环境中,受到教育和感染。三、老师语言要机智。如:组织安康活动牙齿上的洞洞,当幼儿讨论牙齿为什么有洞洞时,有位小朋友说:“我牙齿上也有洞洞”,当时小朋友们哄堂大笑。我马上说:“为什么呢?你能告诉我们吗?”这样不仅暗示他不能插话,也能让其他幼儿安静下来听这位小朋友说说原因。这种语言是活动中随机说的,有很大的鼓励作用。四、老师语言要有激情。积极地语言具有丰富的情感色彩。激情是语言的魅力,对缺少激情的语言集体教学,幼儿缺乏兴趣,活动实效不高。我们说,语

12、言是交流的最好沟通方式;是要呵护幼儿心底最真的东西;是要为幼儿打好精神的底子。所有这些理想的信念,无不需要激情的支撑。老师没有了激情,追寻高效的集体活动就成了一句空话。要想进步活动实效。老师首先要有情感、有激情,始终是想幼儿所想,和幼儿一起共享着生活的快乐与幸福。激情需要点燃,需要一个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去影响学生,去感染学生。五、老师语言要有鼓励性。语言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它的真正的美离不开言辞的热情、诚恳和富于鼓励性。鼓励性语言评价可以触发幼儿的学习热情,从而培养幼儿英勇的品质、探究的兴趣、坚强的意志。因此,老师一定要努力把活生生的灵感和思想贯彻到自己的话语中去,例如:在排队时,简单的一句:老

13、师看我们哪个小组行动最快?幼儿就会用最快的行动去集合队伍。是他们的“动力”。对待做的不到位的幼儿并不一定非要正面否认,去表扬做得好的幼儿其实也是一种无形的指正。特别是对那些不遵守纪律、任性不愿意听老师话的幼儿,言语上要掌握一些方式方法。幼儿的逆反心理本来就很强,假如老师说出一些过气过激的话,可能会使幼儿在人格和感情上受到伤害,反而产生更加抵触的心情。六、老师要注重肢体语言。人的体态是人类的无声语言,负载着大量的信息,是人们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的重要补充。出于教学的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身体的相关器官的作用,通过适度的动作、姿势、体态、造型等,配合自己的有声语言,到达一种更加完美的境界。老

14、师的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爱抚的动作,都会让学生感受到爱和支持、信任,我们应利用一切时机,有效运用体态语言,增强活动的效果,千万不要吝啬运用微笑和肢体语言去激发学生发出积极的信息。不过,体态语言的运用要少而精,要自然朴素,不可生搬硬套。身为老师,你的一举手、一投足,一个眼神,一个微笑都应自然而然。否那么将陷入画蛇添足的为难场面。张弛有度,相得益彰。幼儿教学设计5 一、活动目的1、通过操作摸弄,引起幼儿对球在斜面上滚动的现象感兴趣。2、学惯用语言和图表表达自己的操作和体验。二、重点与难点1、物体在斜面上会挪动的。2、在不同的坡度上,物体挪动的速度是不同的。三、活动准备:1、幼儿在科学角活动中已对物

15、体的滚动发生兴趣。2、已学习过作单一物体的观察记录。3、网球、洗衣板、积木、记录纸、笔等。四、活动流程设疑探究讨论体验记录延伸五、活动过程一、初次探究1、设疑:怎样不用力推,球也能滚起来。2、探究:幼儿自由的操作摆弄,老师巡回观察。可能出现:板的一端放在腿上、椅子上、积木上,手拿着板的一端往上提等等3、讨论:1幼儿讲述自己的方法并演示。2小结:板的一端垫高了,不用力推球就会从高的地方往下滚。二、再次探究1、设疑:请小朋友两个人一起玩,想方法使两只球在板上滚的快慢不一样。2、探究:幼儿自由结伴操作摆弄,老师巡回观察。可能出现:两块板都是平整的面朝上。但积木垫的上下不一祥。或者是,一块板的.面是平整的,一块板的面是凹凸不平的,积木垫的一样高3、讨论:1幼儿讲述合作的经过,并进展演示。2小结了两块平整的板面,积木垫的低不一样,的滚动快慢也不一样,垫的高的板球滚的快,垫的低一点的球滚的慢。两块积木垫的一样高,平的一块球滚的快,凹凸不平的一块板球滚的慢。4、幼儿体验三、 记录1、请小朋友把玩的方法记录下来,让大家一看就明白。2、幼儿大胆地表述自己的记录。四、延伸:今天我们玩的是球,那么别的东西放在上面是不是也是这样的呢?幼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