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大业观后感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11923414 上传时间:2023-11-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国大业观后感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建国大业观后感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建国大业观后感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建国大业观后感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建国大业观后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国大业观后感(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国大业观后感 电影建国大业再现了从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一波澜壮阔的时代为背景,以宏大的历史视野,正面再现共和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诞生到确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各民主党派在反对蒋介石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中,和衷共济、团结奋斗,为建立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所经历的曲折艰辛直至取得最后胜利的光辉历程。看完之后,我深刻地感受到中华民族正在进步,中国正在前进。 影片以抗战胜利至建国前夕为背景,正面再现共和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诞生到确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重庆谈判、双十协定、校场口事件、辽沈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定都北平、政治协商会议、开国

2、大典等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在影片中依次展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老一辈革命家,宋庆龄、张澜、李济深、沈钧儒、何香凝等民主爱国人士纷纷登场,仿佛把我们带到那个艰难而又催人振奋的岁月中,去追忆那段历史,缅怀远去的革命先辈。 建国虽然离我们很遥远,我们无法身临其境。但建国大业这部影片带我们走进其中,走近那个时代,让我们体会到建国道路是困难重重。国内外的势力全都压在共产党的肩上,然而,这不仅没有使他们退却,反而使得他们更加团结一致,突破重重阻挠,终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建国大业简述了中共与国民党在抗战胜利后,对如何建国,如何安抚深受战争创伤的百姓采取了不一样的政策,双方利益分歧巨大,导致

3、了内战的全面爆发。 看过建国大业,应该真正懂得了什么叫“周公吐哺,天下归心”,那个历史反复的年头风云诡谲,充斥着尔虞我诈和暗地纷争,党中央和毛主席用胸怀回应纷至沓来的利剑,毫无计较本方的利害得失。从重庆谈判、政协会议的和平时光,到烽烟再起、内战轰鸣的残酷岁月,作为中国旗帜的共产党屹立不摇,靠的是领导人的气魄,以及人心向背的逐渐升级。黄建新的任务基本上是在还原历史,他抛弃了明暗对立的固有模式,更多的安插了第三方,即民主党派的历史视点,主席说的好:“民族资产阶级有种两面性,我们要把他们争取过来”所以这部片子的重心,并不是耍枪杆子玩炮灰炫耀武力,而是以千千万万革命者的气场、无穷无尽国民军的沮丧、隔岸

4、观火的民主党派之转变来看待人心问题,这个江山并不是打来的,根本是以民心换来的。革命需要人民的支持。国民党有先进的后备军,高素质的军人,雄厚的兵力,这场战争怎么会输。因为国民党是代表大资产阶级的利益,根本不管人民死活,在电影中,国统区物价飞涨,人民正常生活难以继续,而杜月笙等大资本家囤积物资哄抬物价企图发一批国难财。在这样一个地方,人民没法治,失去了人民,还谈什么革命。反观共产党,我党和人民的融洽,早在“军民鱼水情”这句话中可以体现的出,广泛发动人民,得到人民支持,确实为我党革命的胜利起到了重大作用。电影中,解放军占领上海,没有一个人去住到民宅中,累了,就睡大街,当宋庆龄走到大街上,看到满大街的

5、人民解放军,我想,一切都明白了,一个军人能始终为人民着想,这样的军队怎么会不得人心。有了中国广大人民的支持,革命怎么会不胜利。 我们身上担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的任务。我们要认识到我们肩上的重担。作为独立个体的我们在生活的舞台上扮演不同的角色,共同构成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我们要多接触社会活动,多了解新闻,从不同的角度去感知社会,这样才能为我们毕业后投身社会活动提供基础。一个社会、一个时代其发展方向及其速度很大一部分是取决于每个人的素质的。_同志曾反复强调、胡锦涛书记多次重申: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的后劲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所谓“素质”,指的是人的基本条件和基本能力中包含的思想

6、水平和文化素质,但其归根结底是人的认识水平,及世界观的认识观点。青年在跨世纪的改革中能否担当历史赋予的使命,关键在于是否建立正确的、科学的、激人奋进的世界观。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是一个变化着的时代。必然要求主观认识不断着眼现实,开拓新思维,创造新方式,提出新观点,占领_域,以创新求发展。这是时代给我们提供的一种契机,为我们世界观的改造提供从认识论到方法论上寻找生长点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如果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身处在这个剧变频增、国际竞争激烈的时代,面临着经济全球化、社会多元化的挑战,青年作为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上所担负的“天下兴亡”最直接、最沉重。责任,就在于我们要把祖国建成富强

7、、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就需要我们青年一代把强烈的爱国热情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和社会服务的具体行动中。 作为一名有理想、有知识的当代青年,报效国家是我们的最高追求,而献身志愿服务、做好本职工作,同样是报国的有效途径。要实现国家的期望,就要志存高远并脚踏实地,把志愿服务同加强学习、做好本职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使两者互为表里、互为促进,更好地承担起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为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学院:经济学院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班级:b201姓名:孙瑛婕学号:11120X 第 3 页 共 3 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