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个案工作报告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11922357 上传时间:2024-02-2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7.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个案工作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22年个案工作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22年个案工作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22年个案工作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22年个案工作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个案工作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个案工作报告(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个案工作报告 2022年个案工作报告1(958字)洋洋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他的父母都在私企工作,平时工作较忙,还经常加班,所以洋洋在放学后经常是一个人在家。因为没有人看管,洋洋回到家中,通常都是先看电视,或是玩网络游戏,直到很晚才开始写作业,总是玩够了才肯睡觉。洋洋的老师向家长反映,近期洋洋总是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而且上课时不能集中注意力,还经常在课堂上睡觉。洋洋的父母得知这些情况后很着急,他们也知道总是让洋洋一个人待在家中,会使他不能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从而影响学习,而且也存在着安全隐患。他们很不放心,但又没有其他的办法。【问题】假设你所在的社区有很多与洋洋有相同问题的孩子,请为他

2、们设计一份服务方案。【问题解析】1.问题的陈述与分析 社区中的很多孩子因为父母工作较忙,还经常需要加班,在放学后存在着无人看管的问题,他们不能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并且一个人在家,存在着安全隐患。2.个案服务方案(1)方案目标1)协助家长指导及照看孩子。2)培养孩子们有效管理自己的时间,很好地完成自己的功课及学业,增强他们对学习的兴趣。3)指导孩子们正确的交友方式,鼓励他们参与健康的娱乐活动。4)培养孩子们积极的人生观及良好的品格。(2)方案实施策略1)与社区学校进行沟通,充分利用社区学校资源,为有需要的孩子建立课余托管服务场所。2)成立社区志愿者队伍,为孩子们提供课业辅导服务。3)组织丰富多

3、彩的娱乐活动,组织游戏,满足社区内小学生康乐活动的需求。4)将具有相同兴趣的孩子组织起来,开展小组工作。5)聘请社交技巧、自我照顾能力、公民教育等方面的专业人士,开展相关的讲座、别辅导、发展性程序、家长咨询等服务项目。(3)方案执行 整合社会资源、提供服务、监督执行进度、处理危机等。(4)方案评估 家庭成员对服务的满意度、方案执行情况及其效果评估等。2022年个案工作报告2(3762字)一、案例背景(一)基本资料服务对象姓名:小希(化名)性别:女年龄:9接案时间:12月1日结案时间:5月15日(二)个案背景资料1.接案原因:社工在四点半课堂发现服务对象,一个非常可爱的小女孩,多才多艺,学过舞蹈

4、、绘画,架子鼓,成绩名列前茅。后来接触中发现,服务对象孤傲、偏执,朋辈关系紧张。随后社工与服务对象建立了专业关系。2.家庭资料:服务对象跟妈妈一块生活,爸爸在其七岁时自杀,单亲家庭,母亲一人承担全部家庭重担,权威主义(专制型)家庭教养模式。妈妈过于偏重对孩子的智慧才艺教育,尽管经济困难,还花4000多的学费给孩子报架子鼓培训班。对服务对象学习方面要求严格,教育投入很大,但是忽视了孩子道德培养和社会化能力的培养。3.行为表现:服务对象表现为偏执、孤傲、希望引起他人注意,不希望别人说自己不乖,有时具有轻微攻击性。4.人际关系:同学、朋辈关系紧张。和妈妈交流沟通也很少。5.支持网络:只有一个住楼上的

5、王某和服务对象关系较好。因为王某的妈妈教育王某,要关照小希。二、问题分析经过与服务对象多次沟通交流,社工和服务对象建立了良好的专业关系,通过家访、面谈,资料收集,社工较全面了解服务对象基本情况,并对其问题做出了诊断分析:1.单亲家庭成长环境,缺乏父爱,服务对象缺乏安全感。2.服务对象本身比较乖,加上妈妈权威式家庭教育,服务对象比较害怕妈妈,但又渴望得到妈妈更多的关注和关爱,偏执、纠结。3.朋辈交往能力欠缺,对待喜欢的同学。朋友常采取一些极端措施,导致朋辈关系紧张。三、服务计划(一)服务理念优势视角理论、社会支持网络、结构家庭治疗理论1.优势视角理论立足于发现、寻求、探索及利用案主的优势和资源,

6、以开发人的潜能为出发点,协助其从挫折和不幸的逆境中挣脱出来,最终达到其目标、实现其理想。2.社会支持理论指个人能够从中获得资源和支持的自然人际关系网络,主要包括家人、亲戚、邻居和社区互助小组。3.结构家庭治疗结构家庭治疗法假设个人问题与家庭的动力、组织有着密切的关系,它特别重视家庭结构的影响,认为个体的问题症状都是家庭结构缺陷造成的副产品,必须在家庭结构发生良性改变之后,个体的问题才能够减轻或消除。(二)服务目标1.服务对象不良行为治疗,让服务对象正确认识自己。2.学习交友技巧、改善服务对象人际关系,建立朋辈支持网络。3.改善服务对象与妈妈的互动交流关系。与妈妈多交流,了解彼此内心想法。(三)

7、服务策略1.面谈。通过面谈,与服务对象建立彼此信任合作的和谐关系,充分了解其需求,帮助其调整心理情绪状态,让服务对象正确认识自己,减少自己的攻击性行为。2.介绍服务对象参加青少年人际交往能力提升小组、青少年互助小组,学习人际交往技巧,提升人际交往能力,改善与朋辈群体的关系,并通过互助合作,建立自己的互助支持网络。3.通过家访、亲子教育讲座等形式,改善服务对象与妈妈的关系,让服务对象了解妈妈艰辛和对自己的爱,让双方勇敢表达自己内心想法,创造单亲也可以幸福的良好家庭氛围。四、介入过程第一阶段:12月1号(接案)12月3号(预估)目标:建立良好专业关系,了解服务对象基本情况,与服务对象一块分析问题成

8、因,并制定服务目标。内容:通过倾听、接纳、尊重、同理心等技巧,与服务对象建立专业关系,形成彼此信任和谐的关系。面谈过程中,工作者扮演好忠实倾听者的角色,引导服务对象尽情吐露心声,并启发其诉说自己真实的想法,减轻心理负担。并与服务对象一起制定服务目标。第二阶段:12月412月18号(三次面谈)目标:引导服务对象正确认识自己,克服自己的攻击性行为。内容:本阶段主要采用面谈的方式。在面谈过程中,社工扮演好使能者的角色,积极参与服务对象自我认同困境的解析,及时给予适宜的肯定和鼓励,认可她的自我价值,鼓励她发挥自己的优势,形成自己的认知方式;同时,工作者还要扮演好监督者的角色,因为服务对象很在意自己在别

9、人心中的样子,害怕听到别人说自己不是乖孩子,面谈中,社工及时纠正她过于偏颇的想法,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心态。通过“当然了”游戏,让服务对象学习如何处理愤怒情绪,减少自己的攻击行为。第三阶段:1月10号4月18号(团体游戏治疗)目标:改善服务对象人际交往关系,帮助其建立朋辈互助支持网络。内容:本阶段,主要采取团体游戏方式。1月10号1月31号青少年人际交往能力提升小组。3月284月19号青少年互助小组。通过“盲人旅行”、“握手游戏”、“风中劲草”、“爱在指间”、“我的秘密”、“角色扮演”、“小故事,大道理”、“风雨同舟”等游戏,让服务对象在游戏与团队中学习人际交往技巧、学会信任、互助合作。第四阶段:

10、1月7号5月12号(家访、社区活动)目标:改善服务对象与妈妈的关系,让服务对象感受到妈妈的爱,建立尽管单亲也很幸福的良好家庭氛围。内容:通过两次家庭探访(1月7号、4月16号家访),两场社区活动(2月7号亲子教育讲座,5月12日爱在行动母亲节活动)改善服务对对象与妈妈的关系,让妈妈意识到亲子交流沟通的重要性,也让服务对象了解到妈妈的艰辛与关爱。在家访过程中,运用家庭结构治疗的相关技巧,改善服务对象与妈妈的沟通方式。第五阶段:5月15结案目标:肯定服务对象的改变与成长,结案准备,处理离别情绪。内容:与服务对象一块回顾服务过程,肯定服务对象的改变和成长,并给与一定的建议意见。进行结案,处理好离别情

11、绪,注意移情和反移情,做好跟进工作。五、评估(一)评估方法通过问卷、访谈、观察等方法进行评估。小组过程中让组员填写参与者意见表。通过访谈,了解服务对象现阶段情绪、家庭、交友等方面的改变。通过观察,了解服务对象不良行为改善情况。(二)介入成效1.服务对象评估服务对象在结案后告诉工作人员,她很开心这段日子有社工的陪伴,也很高兴在小组中找到的好朋友。她说她现在和妈妈的交流也多了,并且在学校,同学关系也有所改善。她现在不会刻意做一些行为以引起妈妈的注意,她会主动告诉妈妈自己的一些想法。2.目标达成情况到目前为止,服务目标基本达成,服务对象一切都在像积极的方向发展。与妈妈关系、朋辈关系有所改善,情绪控制

12、能力有有提高,攻击性行为减少。对待问题的看法,也不是如此偏激。六、结案(一)结案原因服务目标基本达成,自然结案。(二)结案处理方式及建议社工提前告知服务对象即将结案,并及时处理离别情绪,与服务对象相约后续通过电话、QQ等方式跟进服务。七、专业反思(一)一般技巧分享服务过程中,社工注意运用倾听、同理、尊重、接纳等技巧与服务对象建立了良好的专业关系;辅导过程中注意运用鼓励与关注、尊重、同感、支持、积极回应等技巧,同时运用面谈、家访技巧,对服务对象的改变及时给与肯定;结案时,注意服务对象离别情绪的处理,给出建议意见,并制定好跟进计划。(二)个人感受分享整个服务,社工与服务对象关系融洽,采用面谈辅导和

13、小组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加速了服务对象的改变。社工和服务对象都获得了成长。但是,本案是贫困单亲青少年家庭,在介入过程中,社工除了在家访过程中,给与服务对象一些物质帮扶,没有能够改善服务对象家庭经济状况。服务过程,由于社工认知度低,资源整合难度大,没能更好的帮助服务对象争取到更多的支持。2022年个案工作报告3(1711字)一、背景资料案主小苏(化名),今年25岁。小苏毕业于一所重点大学,专业也很不错,但是换了五六个工作,他都不满意,最长的一份只坚持了3个月。后来,小苏就干脆不再找工作了,每天把自己关在房间了,在家里做起了啃老族。从此他就成了妈妈的一块心病。简单与小苏谈话后得知,小苏不满意工作的原

14、因主要是由于和同事相处不太融洽。他说:“同事们在聊天的时候,我就不说话,其他时候也只有工作上面的一点交流,可能他们也会觉得我比较不爱说话吧。在我自己的感觉里面,就是很压抑,特别难受。感觉难以和他们交往。”说话过程中小苏故意挡着脸,像一个屏障。他坦言:“这样会觉得安心一点,和周围世界有一个缓冲。可能是有点自卑吧。而从高中同学小王讲述得知:小苏是新转来的同学,刚好考试的时候用铅笔涂答题卡,我无意中看到小苏拿了一只铅笔用手在剥,用牙齿在咬,一个人很沉默地坐在那儿,走过去看了原来是没有工具去削笔。小苏解释:害怕去和周围不熟悉的同学接触,因为不熟悉,所以也就没法借。苏妈妈说,小苏从小性格就比较内向,没有

15、什么朋友,放假的时候小苏就是经常呆在屋子里,很少出去。但是苏妈妈也很少对他有什么要求,她认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他虽然是小孩,也有独立意识,不能把自己的东西强加于他,所以也没有强制他与别的小朋友出去玩之类的。小苏觉得自己的性格与从小妈妈对自己过于冷漠有很大关系:“在我感觉,母亲在和我交流的时候,很少表达感情,也很少关心我的感情,小时候谈稍微深入一点问题的时间都没有,从来不来考虑到我的心情。”“她做事情,从来没有我插手的余地,或者没有去插手的必要。只是我完全可以去依靠,好像我什么都没办法给她做。”在自己不满3岁的时候,妈妈和爸爸就离婚了。妈妈每天又要工作又要做家务,和自己交流的时间就非常少,即使周末去公园玩,妈妈也只是在旁边看着,从来不和自己一起玩。“我知道母亲不容易,就想帮帮忙,但是总觉得母亲拒自己于千里之外。”现在在家里,小苏每天对着电脑,很少做家务,晚睡晚起,妈妈下班做菜给他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