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扬州二十四景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1922059 上传时间:2023-10-0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扬州二十四景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古扬州二十四景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古扬州二十四景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古扬州二十四景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扬州二十四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扬州二十四景(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扬州二十四景瘦西湖的锦泉花屿在其旧址上恢复后,“北郊二十四景”再次成为关注的话题。二十四 景今何在?查阅了扬州画舫录、扬州览胜录、中国古代园林史、诗画瘦西湖等书, 又专门拜访了园林专家许少飞之后,北郊二十四景的面目才渐渐清晰起来。扬州享有“园林之胜,甲于天下”的美誉,而瘦西湖则集中了扬州园林的精髓。清代,由 于康熙、乾隆两朝帝王的屡屡“南巡”,瘦西湖一带已经发展到“争地构园”,最终形成了“两 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秀丽景观,以北郊二十四景著称于世。据扬州画舫录记载,从1751年至 1765年十几年间,瘦西湖上已经形成二十景:卷 石洞天、西园曲水、虹桥揽胜、冶春诗社、长堤春柳、荷蒲熏

2、风、 碧玉交流、四桥烟雨、 春台明月、白塔晴云、三过留踪、蜀冈晚照、万松叠翠、花屿双泉、双峰云栈、山亭野眺、 临水红霞、绿稻香来、竹楼小市、平岗艳雪。 1765 年后,复增绿杨城郭、香海慈云、梅岭 春深、水云胜概四景,合称二十四景。1. 虹桥揽胜 位置:瘦西湖风景区南大门前 今已成为瘦西湖园外之景,被视为景区游览的序幕。桥始建于明代崇祯年间,当时为红 栏板桥,故称“红桥”。清乾隆年间,将板桥改建为石桥,后于桥上修桥 亭,形若长虹的单 孔石拱亭桥,遂将“红桥”改为“虹桥”。1972年改建,加长加宽为三孔石拱桥。自古文人雅士 常爱在此扶栏凭吊,吟诗作对挥毫,一抒怀古 之幽情,故此留下“虹桥修禊”的

3、典故。2. 卷石洞天 位置:新北门桥北侧 清乾隆年间为北郊二十四景之一,即古郧园地,以怪石老木取胜,归歙县盐商洪徽治后。 以旧制临水,用太湖石迭为九狮形,置于水中,上建亭,题称“卷石洞 天”,又称小洪园。 清乾隆称卷石洞天为:郊外假山,是为第一。人行其间,跨步石而行,攀蹬道盘旋,可领略 到洞中有洞,洞中有天,水中有洞,水中有天的胜景 风韵。共有十个景点:石屏鹤舞、双 木夹镜、泉源石壁、高山流水、曲院花影、松壑云卷、飞泉鸣琴、八方致爽、红楼夕照、瑶 台枕流。园之西与“西园曲水”一景 通连。3. 绿杨城郭 位置:西园曲水与卷石洞天之间 绿杨城郭在“城堙清梵”景区之内,旧属闵园,有厅事三楹,额曰“绿

4、杨城郭”,为闵园风 景最佳处。联云:“城边柳色问桥晚,楼上话枝拂座红。”绿杨城郭之名取自清王士祯浣溪 沙红桥怀古中的红桥风物眼中秋,绿杨城郭是扬州。”4. 西园曲水 位置:卷石洞天西,大虹桥南侧 西园曲水,清乾隆年间为北郊二十四景之一,即古之西园茶肆。建国后经多次修复,方 现往日旧观。这里曲水逶迤,配有长廊,随势造型,起伏跌宕,成为西园 曲水一大特色。 西园曲水最有代表性的一组建筑是“浣香榭”,雕栏槅扇,石船瓦顶,俨然湖上画舫。当年文 人墨客“虹桥修禊”,游兴勃发,泼墨挥毫,笔下汩汩地流淌出一首首赞美维扬风光的佳句, 极一时之盛。5. 冶春诗社 位置:虹桥西岸,扬大瘦西湖校区内半塘。 冶春,意

5、为游春。源于清初顺治年间的红桥茶社。清康熙年间,著名戏剧家孔尚任题“冶 春社”。康熙甲辰春日王士祯赋冶春绝句二十首,在“虹桥修禊” 活动中,冶春词独步一 代,乾隆乙酉建冶春诗社,为北郊二十四景之一,后屡经兴废,诗风流韵三百余载,几易其 址,以冶春二字独步海内,其名不改,为是历史文 化名城扬州的一处著名景点。6. 长堤春柳 位置:瘦西湖南大门,西堤遍植杨柳。 古有扬州宜杨之说,传说是因隋炀帝开运河,河堤植柳,而炀帝赐垂柳姓杨,故杨柳之 称始于扬州。长堤柳丝拂水,柔情万种,所谓“多情最是扬州柳”。堤中临水建有一亭,隐于 柳阴中。柳丛中点缀红白桃花。桃红柳绿,倒影水中,宛若天境。7. 荷蒲熏风 位置

6、:虹桥东岸 荷蒲熏风系清乾隆年间布政使衔商总江春所筑,一名江园,清乾隆赐名净香园。园内有 清花堂、青琅轩馆、青雨廊、杏花春雨堂和怡性堂。涵虚阁外建有一小 亭,置四个屏风, 上面嵌有“荷蒲熏风”四字。此处为前湖后浦,湖中种红荷花,用树木来保护,浦中种白荷花, 以土堤来保护。如今在江园旧堤上建熊园,于湖面 广种荷花,恢复了荷浦熏风的胜境,此 处也成为瘦西湖内观赏荷花最佳地点。8. 香海慈云 位置:旧址位于荷浦熏风之北 今建于小金山 香海慈云旧属江园范围,为北郊二十四景之一。其地浦水与湖水本不相通,江园主人在 堤上开了一个小口,将浦水与湖水沟通,上立枋楔,左右各四,上有尹文端公所写的“香海 慈云”一

7、额。昔金棕亭诗云:“慈云一片海香中”。香海慈云今建于湖中小金山,观音殿门前 嵌有石刻“香海慈云”。9. 临水红霞 位置:临水红霞即桃花庵,南接长春桥。 清朝乾隆年间为州同周楠别业。野树成林,茅屋三四间。内植桃树数百株,半藏于丹楼 翠阁,忽隐忽现。桃花庵前有屿,建有一茅草亭,名曰螺亭。亭北砌石为阶,坊表插天,额 曰临水红霞。10. 平冈艳雪 位置:临水红霞后 平冈艳雪亦属周楠别业,平冈为古代平冈秋望之遗阜。清代乾隆年间,河南候选州同周 楠置亭其上,遍植红梅。崖上多梅树,花时如雪,有“雪晴花发,香艳袭人”,因此得名平冈 艳雪。11. 绿稻香来 位置:傍花村景区内 绿稻香来为北郊二十四景之一。绿稻香

8、来与邗上农桑、杏花村舍相临。清乾隆间奉宸苑 卿王勖仿清圣祖耕织图建,其景有水车、仓房、风车、歌台、养蚕 房、绿桑亭等景。 旁有万亩稻田,当水稻成熟之时,整个园内飘散浓郁的稻香味。西有杏花村舍,有染色房、 纺丝房、嫘祖祠、成衣房等景。12. 梅岭春深 位置:小金山月观后 梅岭春深即长春岭,清乾隆年间程志铨用了三年时间筑岭不成,花费了20 万两白银。 此处旧有关帝庙、玉板桥、岭上草堂、观音殿、六方亭、钓渚等名胜。长春岭西有“梅岭春 深”四字石额。岭上广植各种花木,其中梅树为多,每当梅蕾竞放,将山岭装扮得花枝招展,春意盎然。13. 竹楼小市 位置:跨玉带河中段,东西连接梅岭西路。相传隋炀帝杨广千里帆

9、樯下扬州时,曾在此设夜市,宴请群臣。故小市桥又称为宵市桥, 后人不熟悉典故,错改为肖市桥,一字之差,相去甚远。所谓桥市,即 设在桥上或桥头的 集市。清两淮巡盐御史卢见曾题虹桥修禊中有“竹楼小市卖花声”。诗中点名小市桥以卖 花闻名,特别是幽香的玉兰花,醇香的栀子花,清香 的茉莉花。14. 四桥烟雨 位置:位于瘦西湖东岸,与小金山隔湖相望。 建于清康熙年间,乾隆南巡时,赐名“趣园”。园景久废。1960 年秋,于旧址建四桥烟 雨楼,楼高二层,面西三楹,四面廊。登楼极目远眺,诸桥形态各异。向南看,有春波桥、 大虹桥,向北看有长春桥,向西看有玉版桥、莲花桥,可贵的是诸桥近在咫尺,却桥桥造型 各异,风格趣

10、味全然不同。若在细雨中登楼远 眺,诸桥同处雨雾之中,如蒙上一层轻纱, 空蒙变幻,各桥将被湖水分隔的景物相互衔接,又以不同的落点和构架将全湖景点自然划分 为各有千秋、风格不同的区 间,形成了各具韵味的山水园林画卷,难怪乾隆每次游湖,均 要登四桥烟雨楼凭窗远望。15. 水云胜概 位置:位于长春桥西至五亭桥止 水云胜概亦属黄园,黄园自锦镜阁起至小南屏止。长春桥将其分为两段,桥东为四桥烟 雨,桥西为水云胜概。水云胜概园门在桥西,内有吹香草塘、隋喜庵、坐观垂钓、春水廊、 胜概楼、小南屏诸胜。16. 碧玉交流 位置:四桥烟雨楼后 四桥烟雨涟漪阁之北有二堂,一曰澄碧堂,一曰光霁堂,平地用阁楼之制。澄碧堂面西

11、, 堂下为水码头。据扬州画舫录记载,广州曾有西洋人建的十三楼,其窗全部采用琉璃。 澄碧堂亦仿广州十三楼依水而建,水清如碧,琉璃如玉,相映成画,营造出了碧玉交流的胜 境。17. 白塔晴云 位置:位于莲性寺北岸,坐落于瘦西湖风景区的中心地带。 清乾隆年间按北京北海的白塔仿建。砖石结构,高30 余米。1984年,爱国旅日侨胞陈 伸先捐款,于白塔晴云旧址兴建了一座两进院落的庭园。市园林部门 先后又对围绕景区的 汀屿、小池、曲溪、土丘等加以建筑和修葺,基本上再现了“别业临青甸,前轩枕大河”的水 乡意境。该园门嵌赖少奇书“白塔晴云”石额。内 设积翠轩、曲廊、半亭、林香榭等景点。18. 春台明月 位置:熙春

12、台 春台明月又名春台祝寿。清乾隆二十年御史高恒开莲花埂新河,直到平山堂一带,两岸 都是名园。平山堂图志中记载,河流至此一曲,隔岸白塔晴云旧景内 之望春楼与此台相 对,当即在今莲花桥西南之水曲处。其旧景为春台祝寿(盐商汪某在瘦西湖上建“春台祝寿” 景区,表示对皇上的敬意),起始于莲花桥南岸,清 乾隆间汪廷璋建,称为湖上台榭第一, 北郊二十四景之“春台明月”即此。今熙春台为1987年重建。19. 三过留踪 位置:熙春台向北,原三贤祠内 三过留踪的典故取自宋苏轼纪念恩师欧阳修所作的西江月,“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 指声中。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康熙末年,扬州人程梦星 于瘦西湖内建筱园, 乾隆

13、年间改为三贤祠,里面供奉扬州历史三位名贤太守欧阳修、苏轼、王士祯,后园内漪南 水亭改名苏亭。亭上有联云:东坡何所爱?仙老暂相 将。题曰:三过留踪。20. 蜀冈晚照 位置:熙春台向北 蜀冈晚照,又名蜀冈朝旭,清乾隆时按察史李志勋的别墅,筑有别日轩、眺听烟霞、月 地雪阶等名胜,后经过临潼张绪重建,形成了“园前以石胜,后以竹胜, 中以水胜”的景致。 广陵名胜图记称其“近蜀冈,初日照万松间,如浮金叠翠。”旧景无存,今景在其旧址上 重建。来春堂前的白色矮垣上刻“蜀冈朝旭”四个 大字,堂中楹联:“一片彩虹迎旭日,万条 金线带春烟。”21. 花屿双泉 位置:万花园二期内 花屿双泉又名锦泉花屿。扬州画舫录中记

14、载,“锦泉花屿”为刑部郎中吴山玉的别墅, 后归知府张正治所有。园分东西两岸,中间有水隔之,水中双泉浮动,故又名“花屿双泉”。 其东岸临河面西为屋,屋后为“绿竹轩”,轩右有竹所,湖上园林,以此为第一竹所。“锦泉 花屿”内还有香雪亭、藤花榭与藤花书屋、 清远堂、锦云轩、微波馆、种春轩等景致。今锦 泉花屿在其旧址上恢复。22. 万松叠翠 位置:旧址在蜀冈下微波峡西,蜀冈晚照之北。 万松叠翠,一名吴园。与蜀冈上万松亭相对,万松叠翠之名由此而来。万松叠翠系清乾 隆年间丰宸苑卿吴禧祖建。园内有桂露山房、春流画舫、清荫堂、旷观楼、嫩汉春晓、涵清 阁、风月清华、绿云亭等名胜,“万松叠翠”四字题于绿云亭内。23. 双峰云栈 位置:蜀冈两山中,九曲池处。 双峰云栈为北郊二十四景之一。旧有听泉楼、露香亭、环绿阁等名胜。其景胜处则在蜀 冈中东两峰之间。猿扳蛇折,百步百降,如龙游千里,双角昂霄。中有瀑 布三级,飞琼溅 雪,汹涌澎湃。下临石壁,几立千尺。清乾隆年间,上建栈道木桥,道上多石壁,桥旁壁上 刻御史高恒所书的“松风明月”四字。24. 山亭野眺 位置:观音山水码头 山亭野眺为北郊二十四景之一。亭旁旧景筑台三四楹,榭五六楹,廊腰缦回,阁道凌空, 洵为山水间胜境。此景近在观音山下,以便香期游人到此闲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