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式说课稿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11921220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66.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不等式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不等式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不等式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不等式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等式说课稿(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不等式 说课稿不等式 说课稿基本不等式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选择的课题是人教A 版必修 5 第三章第四节基本不等式第一课时。关于本课的设计,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向各位评委老师汇报。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学重点、难点1 、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基本不等式”是必修 5 的重点内容,在课本封面上就体现出来了(展示课本和参考书封面)。它是在学完“不等式的性质”“不等式的解法”及“线性规划”的基础上对不等式的进一步研究在不等式的证明和求最值过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求最值又是高考的热点。同时本节知识又渗透了数形结合、化归等重要数学思想,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2、教学目标探索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

2、;会用基本不等式解决最值问题。培养学生观察、试验、归纳、判断、猜想等思维能力。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体会数与形的和谐统一,领略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勇于探索的精神。3、教学重点、难点根据课程标准制定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 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理解不等式,并从不同角度探索基本不等式的证明。难点 : 基本不等式的内涵及几何意义的挖掘,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本节课借助制作的道具,辅助进行直观演示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开始尝试活动运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享受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课堂上主要采取对比分析;让学生边议、边评;组织学生学、思、练。通过师生和谐对话使情

3、感共鸣,让学生的潜能、创造性最大限度发挥,使认知效益最大。让学生爱学、乐学、会学、学会。为更好的贯彻课改精神,合理的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在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主体,教师为主导 . 因此我在教学中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分析、指导学生解决问题,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 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运用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会标引入运用作差法和分析法证明基本不等式基本不等式的应用1 、运用 2002 年国际数学家大会会标引入如图,这是在北京召开的第2 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会标.会标根据中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弦图设计的,颜色的明暗使它看上去象一个风车,代表中国人民热情好客。(展示风车) 设计意

4、图( 1)运用 2002 年国际数学家大会会标引入,能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中国数学的历史悠久,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运用此图标能较容易的观察出面积之间的关系,引入基本不等式很直观。( 3)三个思考题为学生创造情景,逐层深入,强化理解2 、运用作差法和分析法证明基本不等式( 1)证明过程课本上是以填空形式出现的,学生能够独立完成,这也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符合课改精神;( 2)证明过程印证了不等式的正确性,并能加深学生对基本不等式的理解;( 3)此种证明方法是“分析法”,在选修教材的推理与证明一章中会重点讲解,此处有必要让学生初步了解。3 、基本不等式的应用例:已知a、b、c都是正数,求证(a+b) (b+c) (c+a)48 abc分析:对于此类题目,选择定理:(a0,b0)灵活变形,可求得结果解::a , b , c都是正数:a +b 2 0 b +c 2 0 c +a 2 0:(a+b) (b+c) (c+a )42 ?2 ?2 = 8 abc 即(a +b ) (b +c) (c +a ) 8 abc.设计意图( 1)这道例题很简单, 多数学生都会仿照课本上的分析思路重新证明。( 2)此例不是课本例题, 比课本例题简单这样,循序渐进, 有利于学生理解不等式的内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