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黄河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11921174 上传时间:2023-09-23 格式:DOCX 页数:111 大小:73.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黄河教学设计(精选多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11页
2023年黄河教学设计(精选多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11页
2023年黄河教学设计(精选多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11页
2023年黄河教学设计(精选多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11页
2023年黄河教学设计(精选多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黄河教学设计(精选多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黄河教学设计(精选多篇)(1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黄河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推荐第1篇:黄河教学设计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教学设计 课题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课型新授课 教材分析 “黄河的治理”是初中地理新课改人教版八年级第二章第三节“河流”中的内容。本部分教材主要围绕着对黄河的整体评价,黄河各河段的环境问题及治理方案的研讨而展开的。重点在黄河环境问题的产生和治理上。对学生的能力培养重在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推理分析的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和创新能力;同时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学习“黄河的治理”,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情感,而且对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是有益的,与学生的实际生活

2、联系很密切。真正可以做到从生活中学习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读图说出黄河的发源地、流经省区、注入的海洋、长度和上中下游的分界点。 (二)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学会用地图等资料,说明黄河的基本概况;能解释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基本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分析黄河作为我国的“母亲河”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的贡献,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唤起学生对治理黄河、保护黄河的责任感,并逐步树立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分析黄河为中华民族所做出的贡

3、献及带来的灾难,了解黄河当前所面临的问题,探究黄河治理方案。 教学难点:运用有关资料和已有知识储备,探究黄河所产生问题的原因和治理的措施。 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活动探究法 教学准备:黄河多媒体课件、黄河壶口瀑布等景观图片及“中国地形图”等材料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播放“中央电视台黄河调水沙特别报道”的声像资料资料中白岩松说:“如果把黄河比作我们的母亲,母亲病了,我们要对她进行治疗。经过一段时间,黄河会治好了病有美了容。”据此提出问题:母亲病了,得了什么病?如何治疗?怎样进行才能做到既治病有美容呢?这一节课让我们来扮演医生,了解黄河,找出“病因”,“治疗”黄

4、河。 设计理念: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其探究兴趣。 二、讲授新课: 提出问题:为什么把黄河比做母亲? 教师提供资料:“我国干湿区分布图”“济南每年引黄河水5.4亿立方米”等饮水资料,刘家峡电站、河套平原、华北平原等景观图片。 学生活动交流发言:从教师提供的资料中,感性认识黄河功能、灌溉、塑造等方面为中华民族做出了巨大贡献。 小结黄河的奉献:提供灌溉水源、提供水能、塑造平原等。 设计理念:通过了解黄河的奉献,激发学生对黄河的感恩之情,为下面“母亲病了”做进一步的感情铺垫。 三、黄河的概况 教师讲述:我们现在作为黄河的医生,想要了解黄河的“病况”和“病因”首先要了解黄河的基本概况。 教师提

5、供资料:“黄河水系图”“中国政区图”“中国气候类型图”等。 提出问题1:黄河发源于哪里?注入那个海洋?上、中、下又游是如何划分的?主要支流有哪些?学生活动:读“黄河水系图”回答问题,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东流注入渤海;上、中游以河口为界;中、下游以孟津为界;主要支流游渭河、汾河等。 问题2:黄河流域地形、气候分别有什么特点?中、下游分别流经哪些省级行政区、地形区、气候区? 学生活动:读“黄河水系图”“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中国气候类型图”,做出回答。黄河流域以高原、平原为主,气候类型主要有高原山地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黄河中、下游流经的省级行政区主要是山西省、陕

6、西省、和河南省、山东省;流经地形区主要是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流经地区的气候区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设计理念:通过读“黄河水系图”,让学生学会分层读图和提取有效信息的基本技能。 教师提供资料:黄河与世界许多河流比较表和黄河水的景观图片。 提问:通过读图和表,你对黄河(水)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学生回答:黄河含沙量大。 教师讲述: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之一,这是母亲河的病,而且病的很严重,急需治疗。 四、黄河忧患 教师讲述:黄河母亲的“病情”到底严重到什么程度?“病因”是怎么产生的呢?让我们继续扮演黄河的医生,一起来探究。 环节1:教师提供资料:黄河的“化验报告”“黄河干流泥沙

7、沿途变化图” 问题1:黄河个河段泥沙含量有什么变化? 学生活动:读图中年平均含沙量和年平均输沙量的数据,讨论分析数据的变化认识黄河各河段的泥沙有“上游较小、中游剧增、下游略减”的特点。 问题2:黄河下游有什么特点? 学生活动:继续读图,仔细观察,认识黄河下游“流域面积狭窄,无大支流汇入”。 环节2:教师提供有关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资料和下游地上和的视频“中国地形图”“黄河中游某地年降水量分布图”。 问题:黄河中游为什么泥沙剧增?下游为什么流域面积狭窄,并无大支流汇入? 学生活动:根据资料和所学知识探究(教师根据学情给予提示)。 探究1:从黄河下游地形特点入手,探究下游形成“地上河”的

8、原因是河水流速减慢,泥沙沉积,河床抬高。正因为下游形成“地上河”,所以流域面积狭窄,无大支流汇入。 探究2:问题: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有什么危害? 学生活动:读阅读材料结合活动题,认识黄河水灾危害之大,明确“地上河”河下游水患之间的关系。 环节3:学生归纳:黄河主要的“病症”是下游水患,其“病根”在中游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环节4:问题:黄河母亲还有哪些“病症”? 学生活动:在读“黄河的忧患”图,及教材P50-52活动中的相关资料,简单了解黄河沿途的土地荒漠化、凌汛、断流等问题。 设计理念:本环节采用了探究模式,将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情景生活化,让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由于内

9、容较多,课堂时间有限,在内容处理上要注意突出重点,详略得当。过渡:“黄河难治根在泥沙”,请同学们再次扮演黄河的医生,为母亲河开处方。 五、根治黄河 教师提供资料:最新的黄河调水调沙视频资料及数据,“同等降雨量、不同植被下的水土流失”图,黄土高原植被变化资料。 问题1:“调水调沙”对黄河治理有什么作用? 学生活动:认识“调水调沙”对治理黄河的重大作用。 教师讲述:“调水调沙”有效的治理了下游水患,治标不治本。 问题2:那么如何为黄河调理治本,治理黄河的关键黄土高原地区呢? 学生活动:读“等降水量、不同植被下的水土流失图”,讨论分析,得出治理黄河关键在于治沙,根被措施是在中游地区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10、。 问题3:针对黄河各河段的生态环境问题,我们如何开“处方”? 学生活动:针对黄河各河段提出相应的符合科学人地观的治理措施。 河段开发利用与治理措施 上游梯级开发。修水库、建立水利枢纽工程。 中游陡坡植树造林、缓坡修梯田,沟壑打坝淤地等。关键是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下游加固大堤,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教师讲述:同学们可以通过阅读黄土高原地表植被变化的相关资料,了解治黄的成就。 设计理念:本环节重在让学生形成科学的人地观,选择新的热点素材对知识进行重组。目的有三: 一、启发学生积极发散思维,水到渠成形成过年: 二、不拘泥于具体的知识框架,突出重点。 三、拉近学生与陌生知识之家的距离,是学生亲知善学

11、。 六、课堂小结:短暂的学习也许远远达不到你对黄河了解的要求,如果你想了解黄河更多资讯,详情可阅读黄河儿女类报刊杂志或登陆黄河网等,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小论文或演讲稿、手抄报等适合自己的形式完成我说黄河,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黄河原来的美貌。 七、作业:课后练习板书设计 第三节河流与湖泊黄河的治理 一、黄河的地理概况 二、黄河的奉献 三、黄河的忧患 四、黄河的治理 教学反思:黄河的治理一课围绕黄河治理的措施时,教师让学生进行讨论发言,有的学生说黄河的治理要全流域多植树造林,有的说应不断加固黄河大堤,有的说应充分利用黄河水来灌溉西北干旱地区,还有的说应建更多的水库防止黄河泛滥等等。教师对这些同学一

12、律给予肯定的表扬,反思之后认识到没有给予深入评价。 师生互动教学要体现师生之间的民主、平等,上面师生互动活动似乎体现了教师对学生回答的理解尊重、平等对待的原则,其实并未做到:学生的回答都有不足之处,教师在肯定学生回答的同时也要进一步提出问题与学生进行探讨,这才体现教师在知识,同时教师又画龙点睛又凸显出教师的权威性。如上针对有的同学提出将黄河水用于充分灌溉西北地区,师可以表扬其点子不错,同时又要指出黄河水量有限,目前黄河上中下游河段时常断流,因而盲目发展灌溉不好也要合理。从而使学生认识到黄河灌溉也要有度合理,使学生的认识又向前迈出一大步。 课后评价: 1、教师的教学设计能贴近学生知识水平和生活实

13、际,学生能有内容可回答。 2、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注重发挥地理学科的特色,在指导学生读图、用图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紧紧抓住学生的兴奋点,较好地将“学为主、教为导”课程理念落到了实处。, 4、这节课也可能会出现不足之处:一是教学节奏出现了不够协调的现象,显得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二是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还没有进行充分的预见。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没有进行详细的分析,对教师如何进行讨论过程的引导关注不够。 推荐第2篇:黄河源教学设计 黄河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0 个生字,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

14、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准确地运用词语,体会字里行间的情感,感受祖国河山的美丽。 4、了解黄河的变迁,激发学生对母亲河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对母亲的保护意识。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激发学生对母亲河的热爱之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对母亲河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对母亲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想象黄河源头的美丽环境,体会作者对祖国如画江山的热爱。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想请大家欣赏一段画面,请猜一猜,画面中出现的河流是我们国家的哪一条河? 师板书课题:黄河 师:你对黄河有哪些了解

15、?(让学生畅所欲言) 师:现在,你对黄河有了怎样的认识? 师:今天,我们就跟随着作者一起去寻找那令人神往的源头。(补充板书课题“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课文重要内容。 1、大家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些什么?注意读准字音。 1 / 3 2、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要注意“缀、澈”是翘舌音,“恋”是边音。注意“辩”和“辨”的区别。 3、指名说说课文重要内容。 三、深入学习课文。 1、师:黄河源头的景色为什么使人迷恋?请自由读课文。 2、指名学生回答,并读出自己喜欢的部分。 3、师相机指导。 抓住在第一自然段中的重点句子“向往已久的黄河源头就要到了”。来体会作者对黄河源头向往的程度之深,要引导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