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三历史 古今贯通中外关联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11920919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届高三历史 古今贯通中外关联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7届高三历史 古今贯通中外关联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7届高三历史 古今贯通中外关联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7届高三历史 古今贯通中外关联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7届高三历史 古今贯通中外关联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届高三历史 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届高三历史 古今贯通中外关联(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时空观念和古今贯穿中外关联-以2016全国卷一和省2016年单科质检试题为例一、古今贯穿、中外关联的诠释古今贯穿,就是纵向理清不同阶段相关历史容之间的前后联系;中外关联,就是注意不同文明之间的横向联系。古今贯穿、中外关联是新课程体系的另一新亮点,也是高考的重点,使我们能够从时间、空间上对世界历史的开展有一个纵向和横向的整体把握。 符合当前高考核心素养之一的“时空观念。二、从2016年省单科质检解读“古今贯穿,中外关联。【2016年省单科质检】2520分阅读材料,完成如下要求。材料一 唐朝雕版印刷始兴,长安、江南、等地成为印刷业活跃的中心。除了寺院刻印佛经之外,大局部是民间坊刻,已经出

2、现了一批以印卖历书、诗文为业的手工业者。宋代中央和地方政府不仅刻印儒家经典著作,又遍刻正史、医书、诸子、算书、字书、类书和名家诗文,政府还编印了四部大型类书以与佛、道藏经典。民间印刷十分活跃,形成了汴京、等几个印刷业较集中的地区。私人刻书以诗文集最多,还有字书、小学等民间所需用与士子应举所需要的读物。其他印刷品有称为“交子、“会子的大量纸币,作为运销交易凭证的“茶盐引与民间的印契、版画等。雕版技艺更为精良,书籍的印刷质量达到历史顶峰。明清时期官、私印刷活动兴盛,仍以雕版印刷为主,雕版套印技术不断成熟,刻书的种类和数量更加多种多样。摘编自树栋等中华印刷通史材料二 条约签订之后,外国传教士和商人进

3、入,为传播福音,创办报刊,传入了西方的活字印刷术。国人受到西方科学和社会思潮的影响,也纷纷设立、报馆,传播西方新知。因出版事业有利可图,新开设之书店如雨后春笋,均采用西法印书,逐渐成为全国最大的出版中心。到了19世纪70年代前后,多数中文报纸已经改用铅字印刷。差不多在19世纪80年代,金属活字已经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据琦晚清西方印刷术在中国的早期传播等1与唐代相比,宋代印刷业有何开展?根据材料一加以概括。6分2近代以来,西方传入的活字印刷术在中国取代了传统印刷术并得以广泛应用。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8分3结合中西方活字印刷术在中国的应用情况,说明新技术的应用与社会开展的关系。6

4、分【知识点】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开展;大众传媒的开展;科学技术主题;近代中国物质、习俗和大众传媒的变化【试题解析】(1)宋代印刷业的开展表现在,材料一中关键信息:“宋代中央和地方政府不仅刻印儒家经典著作,又遍刻“民间印刷十分活跃“私人刻书以诗文集最多,还有“雕版技艺更为精良,书籍的印刷质量达到历史顶峰,从官府和民间印刷的规模、印刷品的种类和质量等方面概括。 (2)西方传入的活字印刷术在中国广泛应用的原因,材料二中关键信息:传教士“为传播福音,创办报刊;国人也“也纷纷设立、报馆,传播西方新知;“出版事业有利可图;“金属活字已经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比传统印刷术更具优势。结合所学知识从国人近代引进西

5、方技术,采用机器生产、改良印刷技术等方面分析。 (3)围绕新技术的应用深受社会条件的制约,同时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又能推动社会开展回答。封建社会商品经济开展有限,印刷术发挥的社会作用有限;近代中国西学东渐和对西方新知和新闻传播的需求,活字印刷术广泛应用,推动社会进步。【答案】(1)开展:官方印刷规模扩大;民间印刷更加活跃;印刷品种类丰富,适用围广;印刷技艺、质量更为精良。(6分。只要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2)原因:西方传教士的引领;对西方新知和新闻传播的需求;利润丰厚吸引资本的介入(商人投资);机械动力的使用与造纸、制墨技术的进步;西方活字印刷术比传统印刷术更具优势。(8分。只要答出其中四点即可)

6、 (3)关系:活字印刷术在北宋发明以后,受社会环境和社会需求的制约,并未得到推广,没有发挥其应有的社会作用。近代以来,随着西学东渐与社会环境与文化需求的变化,活字印刷术得以广泛应用并推动了近代社会的进步。(6分。假设答“新技术的应用深受社会条件的制约;同时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又能推动社会开展给2分)2620分阅读材料,完成如下要求。材料一 与西班牙和葡萄牙施行政府严密监管形成鲜明比照的是,荷兰的私有商业公司有权拥有自己的舰队,有权对外宣战与媾和,同时也有权管辖依附地区。荷兰东印度公司把主要精力放在东南亚,尤其是东印度群岛。在此,他们又一次逐出了葡萄牙人。通过这种方式,公司每年能够向其股东支付平均值

7、为18%的红息。美罗宾W温克、LP汪德尔牛津欧洲史第一卷材料二 乾隆时期,外国商人从事贸易的地点专门局限在地区。外国商人在从事自己所有的交易活动时,都需要和一群被授予对外贸易垄断权的中国商人打交道。公行一般由政府派遣的一名官员来掌控监管,而这些官员一般都能够从这一职位中牟取暴利。每一个外国商船都由一个专门的洋“行来负责管理,这些洋行不仅管理商业事务,也掌握外来商船的税收,同时也负责让洋人们行为符合规矩。在这一制度下,外国人无权同中国官员直接接触,而在国与国关系层面上,相互之间也没有任何的条款规定。注:材料中的公会和洋行均为十三行。美康拉德希诺考尔、米兰达布朗中国文明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荷兰东印

8、度公司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清代在设立“十三行的原因。6分3指出上述两个机构的不同属性,并简析二者对本国社会开展所产生的影响。8分【知识点】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海禁政策【试题解析】(1)荷兰东印度公司的特点,材料一关键信息:“有权拥有自己的舰队,有权对外宣战与媾和,同时也有权管辖依附地,可见它享有充分自主权,集政治、军事、商业职能于一体;“主要精力放在东南亚;“又一次逐出了葡萄牙人;“每年能够向其股东支付平均值为18%的红息,可见它采取集资运作方式,赢利丰厚。 (2)清代在设立“十三行的原因,材料二关键信息:“政府派遣的一名官员来掌控监管“掌握外来商船的税收,垄断对外贸易,增加税

9、收;“也负责让洋人们行为符合规矩,维护天朝上国权威;结合教材容,从推行闭关锁国政策,维护专制统治,阻断中外民间交往等方面分析。 (3)第一小问属性,存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早期殖民贸易机构和封建专制政府设立的外贸垄断组织的区别。第二小问影响,前者加速资本原始积累,以与荷兰商业大国的崛起,后者导致中国落后世界潮流。【答案】(1)特点:享有充分自主权;集政治、军事、商业职能于一体;主要势力围在东南亚;排挤竞争对手;采取集资运作方式(资本运作);赢利丰厚。(6分。答出其中3点即可。作答时,不得照抄材料。假设照搬材料,最多给3分) (2)原因:监管、垄断对外贸易;阻断中外民间交往,维护专制统治;增加财政收

10、入;维护天朝上国权威。(6分。答出其中3点即可) (3)属性:前者属于资本主义早期殖民贸易机构;后者是专制政府设立的外贸垄断组织。(4分) 影响:前者加速了荷兰资本原始积累,推动荷兰成为17世纪的殖民霸主。后者限制了中外交流,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差距。(4分)三、近几年高考全国卷有关古今贯穿、中外关联的试题:年份考查容所属类型 2011春秋战国至近代的官员选拔观念变化。古今贯穿 2012近代以来交通信号灯的开展变化。古今贯穿 2013春秋战国至近代海洋利用问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海洋利用的特点。10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晚清海洋利用的主要变化与启示。1

11、5分古今贯穿 2014明清时期的中西方科技比照: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10分中外关联2015儒家文化的演变:1结合材料一与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对儒学有所开展。10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愈、康有为关于儒学认识的共通之处。8分3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孔子与儒学?7分古今贯穿2016(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中期人口膨胀的原因与其影响。(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学者缓解人口压力等等主,并加以简要评价。(13分)古今贯穿【2016全国卷一】40.阅读材料

12、,完成如下要求。(25分)材料一清朝康、雍、乾长达一个多世纪中,社会总体稳定,清政府取消了人头税,根据耕地面积确定税额,减轻了下层百姓负担。农业上普遍采用了轮作、复种、多熟等农作制。玉米、甘薯等耐寒、耐旱、高产作物不断推广,人们将林木覆盖的山地和草原广为开垦,人口从清初的1.8亿增加到鸦片战争前夕的4亿之众,引起了一系列变化;一些地区“游手好闲者更数十倍与前“田地责少,寸土为金,水土流失和草原沙化现象凸显,农业人均收入递减,各地民变此起彼伏。材料二为解决人口压力,康有为认为,:西北诸省土旷人稀,东三省、蒙古、疏旷益甚,人迹既少早谋移迁徙。严复如此认为兴办现代实业较开荒辟田有效得多。到民国时期,

13、有人认为,人口增加是无休止的,食疗的增加是越来越困难的,即使我们能开开荒地改良实业、增加生长,总是赶不上人人口增加的快“;至于工业化一途,因需要大量投资,短期难以高程,因此很多人认为,解决人口问题的治本方法是迟婚与节育。(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中期人口膨胀的原因与其影响。(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学者缓解人口压力等等主,并加以简要评价。(13分)【参考答案】1社会稳定;政府取消人头税,进展赋税改革;农业生产技术进步;高产农作物的推广;土地的开垦。影响:1积极:人口增长有利于推动社会经济的开展和土地开发,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赋税收入。2消极:人口的爆炸式增长液

14、造成资源紧,环境破坏,水土流失和草原荒漠化等问题,并引发社会矛盾,激起民变,造成社会不稳定。答案:2近代学者提出缓解人口压力的主主要有向人口较少的地区进展迁移;兴办实业,开展经济;实行晚婚晚育等。他们的主在一定程度上都能够缓解人口压力的问题,人口迁移知识暂时缓解,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人口压力;兴办实业能够有效解决人口问题,但投资大,见效慢;晚婚晚育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缓解人口压力问题,但长久来看也会造成劳动力减少、老龄化程度提高等新的社会问题。从近几年高考全国卷试题来看,表现的特点是小切口 、 大背景 、深比拟。四、古今贯穿、中外关联在教学中实施鉴于古今贯穿、中外关联在高考中的重要性,为了提高学生

15、贯穿的能力,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就要贯彻实施。为此,我们高三所有教师分工准备,集体协调,加强在这些方面的准备和教学工作。1、根据考纲要求,全国卷的考题特点和高考热点问题,综合必修和选修教材,确立了需要通联的主题。2、主题确立之后,根据三类古今贯穿、中外关联的方式,对主题的知识点进展整合、提炼、升华,古今贯穿、中外关联,形成可在教学中使用的教案。3、安排适宜课时,组织课堂教学。4、每主题后,精选与主题相关的习题,强化训练,加强学生的古今贯穿、中外关联能力。1、确立主题历史高考题多是根据某一主题挑选材料,然后设计问题,因此确定主题串联知识,是二轮复习中针对性很强的一种模式。但是主题确实定应遵循三点:宜小不宜大、古今贯穿、中外关联。纵向理清不同阶段相关历史容之间的前后联系 .根据三本必修教材,可以宏观确定如下六个大的主题,大主题下包含假设干小的主题:政治制度变革与社会转型: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制度确实立与社会转型,明清与晚清的社会转型,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与君主立宪制和制,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与人民代表大会制,近现代的改革开放等。经济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